APP下载

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发展途径研究

2021-04-18顾雅宜刘文

收藏与投资 2021年1期
关键词:嘉兴非物质文化遗产

顾雅宜 刘文

摘要:蚕桑文化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是中国人民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之一,其通过丝绸之路,更是在整个世界文明之林大放光彩。蚕桑文化纵横中华五千年,早已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历史中作出了无数的贡献。但随着近年来蚕桑传统产业的衰落,如何攻坚克难、突破重围、找到传承途径,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嘉兴的蚕桑文化为例,探讨了将其更好地发展下去的新途径。

关键词:蚕桑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嘉兴

习近平曾指出:“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支撑点,一个民族要想真正地繁荣昌盛,离不开对自身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作为世界上最早开始养蚕织丝的国家,中国具有与众不同的蚕桑民俗文化体系,素有“丝绸之府”美誉的嘉兴更是全国重点蚕桑产业区。蚕桑收入历来是农业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生产效益的逐年下降,嘉兴蚕桑养殖规模连年缩小,蚕桑供应大于需求。如何有效地传承蚕桑文化对于促进和延续嘉兴蚕桑文化生命力、保护和传承蚕桑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蚕桑文化商业化,使其更有传承动力

在当今的社会中,很多人并不会自发地去保护中国传统蚕桑文化,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蚕桑爱好者心有余而力不足

许多普通人虽然喜爱蚕桑文化,但没有更多的能力去宣传保护传承的重要性。

(二)蚕桑手工艺者苦于知名度低

“酒香有时就怕巷子深”,再好的东西,如果不去进行营销推广、广告宣传,就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如果能有合作商意识到这一问题,将蚕桑文化与商业结合,便能改变蚕桑文化当下鲜为人知的现状,也使蚕桑爱好者能够花费一定资金去支持这一非遗文化,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将文化与商业结合起来的产业,就是文化产业。如果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文化内核与传统技艺的前提下,适当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商业相结合,可以吸引更多人自发地了解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1]。毕竟在当今这个全面小康的社会,人民生活富足,许多人开始寻求精神文化上的满足,在日常消费之时又能了解嘉兴优秀的蚕桑文化,这样,既可以推动蚕桑业的发展,又可以促进其传承。

二、开发蚕桑文化主题旅游业,扩大文化知名度

“文化和旅游二者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精髓,旅游是文化发展的平台。”文化旅游是近年来逐渐流行起来的,它的出现是传统旅游市场转型的需求。旅游业之间的竞争最终会演变为文化的竞争,将旅游业和文化相融,营造好的文化氛围,给旅游产业带来可观的收入与很好的口碑。旅游业的发展也将给当地带来可观的收入和更多的机遇,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如果把旅游与文化二者紧密融合,不仅旅游业会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也能得到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会呈现强劲态势。因此,在嘉興一带开发蚕桑文化主题旅游是很有必要的。其一,嘉兴的蚕桑文化基地较多,有利于体验者身临其境地感受蚕桑手艺的精巧绝伦。其二,开发嘉兴蚕桑旅游业不仅能让人们更加了解蚕桑这一非遗文化,还能增加当地的收入,改善当地的产业结构,使手工艺者获得更高的收入,使人们重视这一产业并且投入更多的资金来保护并宣传蚕桑文化,这样使其优势像“滚雪球”一般,对蚕桑文化的传承发展十分有利。

三、走进校园—增强蚕桑文化进嘉兴校园传承融合

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手法技艺的传承面临诸多困难,很多年轻人对这一技艺知之甚少,并且缺乏探索这一技艺的热情和传承技艺的决心。前总理温家宝曾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促进未成年人爱国情感的形成。”因此,我们应该响应国家大力提倡的“非遗文化进校园”口号,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引领作用[2],以推进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为核心思想,带领嘉兴蚕桑文化走进中小学校园乃至各大高校,让学生与传统蚕桑文化近距离接触,启发孩子对于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认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施。

(一)带领嘉兴的中小学生参观蚕桑手工生态园区

让学生沉浸在美轮美奂的蚕桑丝织生态园区的自然风貌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与民族自信。

(二)在嘉兴各大高校中加入蚕桑文化的公选课

聘请蚕桑文化传承人来授课,不仅可以提高传授技艺的专业性,也可以扩大师资队伍,强化学校的人文底蕴,更好地促进蚕桑文化的发展和人才的培育。

简而言之,蚕桑文化在嘉兴高校的传播与传承为教育和文化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可行路径,有效的探索使嘉兴蚕桑文化发展和高等教育都受益,扩大以及加深文化教育融合,是推动嘉兴经济和社会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必然选择[3]。

四、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也是地区文化的灵魂[4],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嘉兴蚕桑文化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传承与保护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将其与现代宣传手法结合,不仅是符合实际的发展途径,更是一种将蚕桑文化推广的新方式,也将会给嘉兴蚕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带来动力和支持。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嘉兴学院大学生SRT创新计划项目(CD8517201084)

作者简介

顾雅宜,2000年生,女,浙江嘉兴人,本科生,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刘 文,1976年生,女,吉林通化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服饰文化研究及设计。

参考文献

[1]吴瑕.文创产业促进非遗传承的发展模式及途径研究[J].艺术家,2019(11):190-191.

[2]金星.基于非遗文化进校园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实施路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0):109-110.

[3]张丹,赵金龙.文教融合中地方高校推动区域非遗传承的实践—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J].服饰导刊,2020,9(06):65-67.

[4]许敏娟.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进文化强省建设问题研究[J].理论建设,2013(03):81-88.

猜你喜欢

嘉兴非物质文化遗产
嘉兴融沪记
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简便方法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新性质及应用
嘉兴城区话的声母、韵母变异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The different from anti—circumvention measures of WTO,EU and 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