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堂如何提升合唱教学有效性
2021-04-18沈娟
沈娟
摘 要:合唱是中小学音乐课程中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重难点,因此农村音乐教师务必要提高对合唱教学的重视程度,用最为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对中小学生进行教学,从而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本文主要针对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升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展开深入讨论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合唱教学;农村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3-01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3.078
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改革更新,人们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给予了强烈关注。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合唱教学尤为关键,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音乐表演能力、配合能力等。然而现如今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所以,研究探讨在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提升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学音乐课堂开展合唱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观念落后
近年来,尽管人们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但由于大部分学校、家长以及教师都将关注点放在了学生的知识学习和各类考试上,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中小学音乐教学地位远不如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对于合唱教学,一些教师的观念较为传统和落后,认为合唱就是让学生一起唱一首歌,所以课堂上也仅仅是要求学生共同将所学歌曲演唱出来即可,不仅没有注意教学形式的运用,也不关注合唱教学是否有效,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也因此受到影响。
(二)学生畏惧合唱
由于中小学生对音乐课的理解就是单纯唱歌,导致很多中小学生虽然喜欢唱歌却不喜欢音乐课,主要原因是他们不愿意学习枯燥乏味的音乐常识和乐理知识,不想进行单调的音乐合唱练习。而合唱在通常情况下所划分声部较多,且每一个声部的发音都有很大不同,在实际演唱过程中需要合唱团内的每一个学生的积极配合与重复练习,该流程比较乏味,所以导致学生们一致认为合唱难度较大,从而对合唱产生畏难心理。
(三)缺乏正确的歌唱方法
一些农村中小学学生只会用自然声歌唱,不会运用气息,高位置演唱时经常出现跑调的情况。对于中小学教材上很多歌曲中的高音部分的音准,学生无法顺利达到,只能通过降调完成,导致部分学生不得不低八度演唱。还有一些学生不会区别真假声,也就不会运用真假声,导致音准存在问题,合唱时必然存在一定困難。
(四)地域发展极不平衡
中小学音乐的合唱教学与地区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农村与城市的差别最为明显。城市中的中小学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合唱团、专业的音乐教师和相关音乐设备,同时还会参加一些演出活动等,其合唱水平已经达到多声部或者无伴奏人声合唱的表演形式。然而对于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和家长,对音乐课的重视还不够,且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设施不足,对学生进行合唱教学难度极大,有的学校甚至都不曾开设合唱教学。
二、提升中小学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
(一)确定教学主题
在对中小学学生进行合唱教学时,教师要严格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规划。“合唱教学法”属于效率较高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帮助中小学音乐教师完成音乐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以及贯彻落实音乐课堂教学规划。因此教师在为学生选择合唱曲目时,一定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规划以及实际学习情况来选择。例如可以选择《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老师我想你》等曲目在课堂初期让学生欣赏,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会其中的表演知识和音乐知识,而且借助歌词内容能够有效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但这几首歌并不适合合唱教学,教师可以从书本以外选择适合中小学生合唱的曲目,比如《让快乐飞翔》《放风筝》《闲聊波尔卡》等。中小学生通常都会对一些有趣、容易理解的音乐知识较为感兴趣,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特点进行教学。
(二)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应着重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与其他文化类科目相比,音乐对学生自身所具备的先天性领悟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只有让学生对音乐的旋律予以精准把控,才能学好音乐。所以,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根据中小学生的学习特性以及认知程度,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在讲解时也要生动有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合唱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教师要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赞赏,以便缓解学生对音乐课的畏惧、乏味等心理,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兴趣爱好,这对学生日后的音乐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在开展中小学合唱教学时,教师除了要借助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讲述合唱技巧外,还要对合唱歌曲的创作背景、传达的思想情感进行系统化的讲解,使学生对将要合唱的歌曲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合唱的兴趣。以《我们美丽的祖国》为例,教师在教导学生练习合唱这首歌时,一定要将该歌曲的创作背景、歌曲内涵讲解给学生,这是一首抒情、活泼的少儿合唱乐曲,其歌词是设问句,借此引出歌曲的主题——我们美丽的祖国。歌词描述了少年儿童们对祖国满满的喜爱之情,词作者张名河曾经说过,他在创作这首歌曲的歌词时,首先是按照儿童的思维与感情来写的,但不能只有儿童的乐趣,在历经多次思考和提炼后,最终给孩子们创作了一首阳光欢快的歌曲。这首歌曲调轻快,歌词简单易懂,极易得到学生的喜爱,激发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只有让学生对所要合唱的歌曲产生极大兴趣,后续的合唱技巧、表演节奏的教学才能够更加顺利,再让学生反复多次训练,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合唱水平。
(三)实施轻声教学法
针对合唱中的音准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实施轻声教学法,轻声教学法就是在演唱歌曲时控制发声的音量,控制情绪,在平静的心态下做到用轻声演唱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应提醒学生在演唱歌曲时,不要一味突出自己的声音,这样非但不能产生美妙的声音效果,而且不利于嗓音的健康保护。只有在唱歌时注意自己的音准、音色和情绪的表现,而且听清伴奏和其他学生演唱的声音,与其融为一体,才能让声音更加和谐美妙。轻声教学方法在农村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有效解决音准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满信心和激情地演唱每一首歌曲,提高他们上好音乐合唱课的积极性。此外,合唱时气息的掌握也极其重要,音乐教师要注重教导学生学习如何正确运用气息,以及使用规范的呼吸方式进行呼吸。
(四)增加乐器辅助
为了完成一次完美的合唱表演,学生们需要不断进行训练、排练,这个过程比较枯燥乏味,容易令学生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严重时还会产生厌烦心理。因此,为了让学生始终保持对音乐合唱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通过乐器加以辅助,帮助学生练习声部,让学生对合唱学习时刻保持新鲜感。除此之外,在合唱中加入合适的乐器,也能够增加教师与学生关于乐器与歌曲的沟通交流,提高团队凝聚力,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教师在教学生合唱歌曲时,可通过弹奏钢琴、手风琴等进行伴奏,对学生的合唱加以辅助。钢琴、手风琴等乐器能够让歌曲的旋律变得明快、强烈,同时冲击力也会更强。在乐器的伴奏下,学生的合唱水平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五)拓展教学形式
中小学时期的学生通常都有较为旺盛的好奇心,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全新的合唱教学形式能够将学生对合唱的学习欲望、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出来。所以,音乐教师一定要以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为前提条件,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及时创新教学形式,从而提高学生对合唱的学习兴致,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以歌曲《爱的人间》为例,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首歌主要是唱给盲童的,对盲童的内心世界进行了详细深沉的描绘,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感情比较沉重,曲调也十分委婉。为了让学生们更快更深入地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快速进入歌曲的演唱状态,教师可以让学生蒙上双眼,感受一下盲童所处的世界,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中的情感,从而演唱出富有感情、能够引起共鸣的动听乐曲。然后再结合多媒体播放《千手观音》的舞蹈视频,让学生明白残疾人所具备的坚强意志以及身残志坚的精神品质,帮助学生对歌曲的情感内涵予以透徹理解,然后快速进入歌曲所需要达到的演唱状态,从而提高合唱教学的效果。
(六)加强学习竞争
一般情况下,合唱教学都是由中小学音乐教师来选择曲目,再引领学生进行统一学习与训练,然而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出现厌烦消极情绪,这对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提升都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针对这一情况,音乐教师可以采用合唱竞争的教学模式,将学生根据能力进行划分,分成两支合唱团队,每个团队内选出最为优秀的人担任小队长,自主选择本队想要演唱的合唱曲目与编排方式,然后两个队伍进行比赛,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合唱水平。
三、结语
总之,合唱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领悟力,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合唱教学的重视力度,不断探索追寻更加科学有效的中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路径,提升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从而推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乐.在农村中小学开展合唱教学的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张萌.东营市中小学合唱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
[3]孙爱娜.歌唱音准偏差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5).
[责任编辑 康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