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依庭:有热爱,就有光
2021-04-18黄淑芬
黄淑芬
决定一个人成就的,不是出身和运气,而是坚持和努力。
只有17岁的李依庭,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大会中,凭着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出众表现,获得了“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优秀小科学家”称号。
小时候,因为父母长年在外工作,与书相伴成为浙江女孩李依庭唯一的爱好。小学的一个暑假,李依庭看到电视中一档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节目,心生崇拜,发誓长大后要做袁隆平那样的人。
讀初中,上生物课,她对生命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书本知识对于她来说既简单,又太少,她迫不及待地借来高中生物课本,初中3年,她顺带着把高中的生物课也学了一遍。自己无意识的自学,为后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紧张的高中生活开始了。那天,李依庭走进教室刚坐下,同桌捅了捅她说:“听说学校生物‘英才计划团队开始招收学员了,你参加吗?”李依庭高兴得差点想喊起来,她毫不犹豫就去报了名。加入社团,有了专门的地方研究,同时也提前学到大学生物知识,这让李依庭找到了方向。
2019年下半年,导师把几份课题递给了李依庭,让她选择做研究。一份《中华绒螯蟹精巢连接蛋白innexin的分子克隆与分析》的课题,引起她的注意。她想起有一次跟老师去浙大的精子实验室学习,正好实验室研究的动物就是中华绒螯蟹。中华绒螯蟹就是人们所说的大闸蟹,它的蛋白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蟹膏。但是,前人并没有对中华绒螯蟹的innexin蛋白进行更多更深一步的研究,以至到今天还没有结果。李依庭觉得这是个机会,她决定挑战这个课题。
于是,每个周末,李依庭和导师、学长们一起泡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虽然,实验室里的蟹是经过处理后的,但是腥味依然有,她强忍着一遍遍地去解剖。有时,反复成百上千次枯燥的实验也会让她有些烦躁和抱怨。可是,一想到自己的偶像袁隆平培育水稻长年待在田野里,李依庭又振作起来,继续投入到一次次的实验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年的研究和实验,李依庭终于破解了中华绒螯蟹精巢中重要连接蛋白的秘密。研究结果证明可以培育大闸蟹产出更多的蟹膏,并且也能让大闸蟹的口感更加美味。
辛勤的研究加上出色的表现,让李依庭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大会中获得了“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优秀小科学家”称号。有记者问她:“你这么小的年龄,是如何坚持每个周末都待在实验室里完成无数次枯燥的实验的?”李依庭真诚地说:“从小我就对生物学感兴趣,对于热爱的事,无论多难我也不会放弃的。”
(摘自《做人与处世》202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