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2021-04-18徐晓红
徐晓红
摘 要: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优化,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视知识的拓展延伸和迁移运用,尤其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更是极力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语文写作是学生语文学习中初次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作文一词的概念并不清晰,甚至不知其大概的框架和撰写方式,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初次写作时抓不准关键,难以看出明確的立意,就更不用谈作文中出现的闪光点了。要想解决其难,还需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加课外阅读。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将对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拓展迁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3-005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3.026
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必须形成的习惯,而课内阅读素材是有限的,教师的教学时间也是有限的,故学生很难通过课内有限的知识汲取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库,也很难以此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可见,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促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才能在众多优秀作品中获得自己所需的素材。通过不断积累、沉淀自我,才能厚积薄发,不至于待到用时方恨少。作文教学虽不过几项重点,但要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语言、结构、技巧等多方面的优势,并使其达到有机统一,构成一篇洋洋洒洒的篇章,这是不易的。作文是一项极其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文字功底,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求他们能够正确审题,抓准立意,围绕中心,做到不偏题、不离题。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强调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拓展延伸和迁移运用中深化写作能力。
一、着眼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剖析
就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而言,教学思维模式化严重,在如今以创新为引领的时代,根深蒂固的思想和事物是很难长存于世的,只有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感的东西才是符合时代潮流走向的。所以,在作文指导中,教师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专业性,在写作指导中融入创新元素,同时结合传统教学的优势部分,做好作为指导教学。但只有直面问题,揭露不足,才能有效解决问题,实现突破。结合实际教学会发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学生的阅读量不够,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没有充足的素材可以利用,课外阅读的匮乏使学生的知识得不到拓展延伸,多元素材的获取也达不到预期效果,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写作基础;第二,教师的引导力不足,导致学生在知识的迁移运用上有所欠缺,不懂得从课内外阅读中借鉴优秀写作手法和技巧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这是不合理利用资源的表现;第三,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忽视课外知识带来的效用,再加之教学情境创设的不合理,学习氛围不浓,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不高,课堂参与也就相应降低,更不用谈写作水平的提升了;第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设置,导致学生不能有效掌握写作的本质要义,自然无法开拓写作视角,在写作中会产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心理压力。综合以上四点可知,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我的努力十分重要,而在这其中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学习习惯又是重中之重。
二、课外阅读在作文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当然,既然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不足有所认识,那么找到正确的解决方式也就指日可待。从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可知,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将有效促进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从而提升语文教学质量。那课外阅读在教学中又发挥着怎样有效的作用呢?聚焦实际可从两大方面分析:一方面,适当的课外阅读能够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量,在各种阅读中可以获取多元素材,经过合理的提取利用能够在写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能让学生在研读借鉴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掌握技巧,提升作文的含金量;另一方面,不同的阅读内容传达的情感和哲理也不尽相同,写作在很多时候不仅仅看写作者的文笔和篇章结构,更重要的是语言文字中透露出的情感,细腻的情感处理是打动读者的重要因素,而从众多优秀阅读作品中就能感受到这种情感的文字处理,从而转化为自己写作中的优势,有效提高语文写作素养。
三、课外阅读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拓展课内知识,提供多元素材,扎实学生写作基础
浅析课外阅读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其有效性首先体现在知识的拓展延伸上,语文是一门文史类学科,讲求语言文字的应用和理解,其中知识众多,或古文佳韵,或科幻散文,或行云流水如画如诗,或悠然自得如闲云野鹤,抑或雄伟壮观、震撼人心,无论悲喜哀乐,皆是文学之美,而这些都是仅靠课内阅读而无法触及的,但它们又恰恰是写作中增光添彩的重要工具。所以,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必占一席之地,也必将在学生写作中发挥一方之效。为了有效拓展语文课内知识,提供给学生丰富多元的写作素材,促进他们在阅读中扎实写作基础,相关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引入课外知识,做到课内外结合,优化课堂质量,并在课后督促学生多多开展课外文学阅读活动,在实践活动中磨炼自己,在综合创新中提升自我,不断摸索,不断前行,直至实现写作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习作——我的心爱之物》的教学过程中,我就鼓励同学们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以此拓展知识,积累素材。本次习作的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感受事物的好习惯,在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在教学指导中,我要求大家围绕自己的心爱之物展开描写,可以对其进行外观、作用、功能等的刻画,并阐明理由,将心爱之情融入字里行间。在简单介绍习作内容后,我会提供一些优秀范文让大家借鉴学习,像琦君笔下故乡的桂花,还有冯骥才眼中可爱的珍珠,这些文章都传达了作者对自己心爱之物的浓厚情感,他们笔下的心爱之物被刻画得栩栩如生,朴实的语言中蕴含了作者无穷的喜爱之情。
因此,通过不断向学生提供多元素材,可以不断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他们从文章中学习作者独具特色的写作手法,并将其中优秀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和语句化为己用,成为自己写作中的利刃。
(二)迁移应用知识,借鉴优秀技巧,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将课外阅读融合到语文作文教学中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深化和写作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阅读本身具有知识储备功能,学生找对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向能够让自己喜欢上阅读,并从阅读中收获常见知识以外的信息。加上教师的教学指导,学生更容易在知识研习过程中强化认知,学会迁移应用知识,创新发散思维,在课内外阅读中借鉴优秀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情感传达方式,进而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习作——缩写故事》时,我就将知识进行迁移应用,让大家学习课外优秀的民间故事和中外著作,从他人的作品中借鉴优秀写作技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在一部分的写作教學中,除了让大家对教材内容进行缩写,我还提供了很多课外内容,像《关云长单刀赴会》《猎人海力布》以及《灰姑娘》等,这些故事种类不同,是经典阅读文,同学们能在缩写中提炼重点,将精美语句进行摘录,并应用于自己的作文中,从而深化写作技巧。
(三)创设合理情境,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很多时候,学生之所以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难以获得进步,关键在于没有学习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积极性,没有解惑的成就感,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生对学习的知识不感兴趣,加上教师的授课方式不科学,学生难以融入课堂;二是课堂氛围不活跃,师生互动几乎为零,教学情境设置不合理,不具创新性,且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综合以上两点可得,学习氛围很关键,而优质的教学环境又取决于教学内容的安排,枯燥的内容往往不易吸引学生的目光,这可以归结为课内知识的局限性。所以,教师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要合理拓展知识,多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合理情境,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正面的阅读习惯。如此才能在知识接纳的过程中有所长进。
(四)开拓写作视角,掌握写作本质,体悟阅读内容情感
情感把控是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重点,教师在进行专项作文指导时,要善于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以引导式教学为主,帮助学生开拓写作视角,掌握写作本质,即写作的基本框架和一般套路,熟练后再在其基础山上进行创新。但最为关键的还是通过体悟课内外阅读的情感将其内化为自身能力,并有效展现与自己的作文中。写作其实是文学创作的过程,其中体现的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书面写作技巧和语言组织能力,更多的是将其自身的独特思想融合到写作中,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与之产生共鸣,这样的作文才是真正优秀的作品。所以,教师要做好写作指导工作,从课外阅读中探寻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式。
例如:在《习作——二十年后的故乡》的学习中,我注重引导同学们审题立意,选择素材。大家可以针对环境变化、人民生活、工作的变化进行立意,在写作中要求大家能够将课外阅读中的技巧和经验融入其中,合理谋篇布局,并注意写作手法的应用,使结构层次分明。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情感的融入和传达,对于故乡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抒发情感。
总之,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是不可或缺的,这是学生学习的助力,也是能力提升和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拓展延伸视野,积累素材,扎实基础;要鼓励学生迁移应用知识,学会借鉴,创新理念;要帮助学生创设合理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兴趣;要指导学生抒发情感,升华作文,带领学生共游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浩瀚天地。
参考文献:
[1]曾继兰.课外阅读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6).
[2]冯汉俊.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20(13).
[3]郭丽燕.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为例[J].学周刊,2020(19).
[4]闫利娜.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C]//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2020.
[责任编辑 万淑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