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好数学,从培养预习习惯开始

2021-04-18祝雯

文理导航 2021年11期
关键词:培养习惯预习数学教学

祝雯

【摘 要】习惯决定命运,预习能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新课的重难点。教师若能从“归纳复习、温故知新,通读理解、尝试练习,提纲挈领、深化内涵,身体力行,实践感知”方面入手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能力,定能事半功倍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预习;数学教学;培养习惯

习惯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是学生走向成功的秘诀。研究表明,一个人能否成功,智商并不是主要因素,而良好习惯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优良素质的培养其中极为重要的就是让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良好的习惯,而“预习”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良好习惯。它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预习”突出了学生责任感与自主性,以预学习为特征,是教与学的起点。顾泠沅教授也指出,学生预学习的概念就是学生在正式学习前,在技能、知识或态度等方面的预备学习,是训练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渠道,应该受到广大数学老师的重用。但纵观眼下的课堂,教师对预习的漠视和轻率令人汗颜,教师对预习的处理着实令人担忧:或全盘否定,从不预习;或要求不明,敷衍了事;或布置则已,层次不分。数学教师应好好利用预习,引导学生学会预习,习得能力,培养习惯。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呢?

一、整理复习,温故知新

预习不能随心所欲,预习的目的是要考查学生哪一方面的知识,培养哪一方面的技能,教师都要心中有数,切忌随意安置。教师不能布置“预习书本××页”这样的预习作业,而应提前指导学生如何预习,让学生明确预习的要求是什么,怎样预习。

数学知识是前后联系、环环相扣的,如果教师能在课前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让学生回忆和整理旧知识,在理解和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再去预学习新知识,那就起到联系前后知识,降低新知学习难度、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即使学生无法在课前完全掌握新知,也起到了复习旧知的作用,第二天的课堂学习中就可以节约大量复习时间。而有了预习的铺垫,学习新知自然得心应手些,这也是实现“先学后教”前提条件。

如:在教学“四边形的分类”一课时,我就在课前布置了预习作业:

1.什么是平行四边形?

2.正方形有什么特征?长方形什么特征?

3.阅读课本,三者对比,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这个预习作业既让学生复习了旧知识,也为“正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一新知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概念外延补充丰满,知识块整合的作用,也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温故而知新,何乐而不为?

二、通读理解,尝试练习

预习时,除了回忆或温习学习新内容所需的旧知识(或预备知识)外,还应该了解新知识的基本内容,也就是知道教材要讲些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方法,重点关键在哪里等等。在教学计算题前,笔者经常尝试这样的预习,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通读教材,圈圈点点

指导学生采用“边阅读、边思考、边书写”的方式,把内容的知识点、关键的语句划一划,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感知。这类预习方法对概念性的教学也很有帮助,与其在课堂中听老师讲,还不如让学生提前知道教学的重点,这既可以让学生提前接受新知,引发学生思考,也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北师大版第八册的《谁爬得快》(循环小数)前,我就让学生预习本课,圈出本课的知识点、关键的词语或者句子。有了前一天的预习,学生很快突破了难点,怎样判断循环小数、怎样找循环节就迎刃而解了。

(二)自学例题,举一反三

数学课的例题都有一定的代表性,预习时要明确例题的算法和思路,但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不一定每个问题都要在预习时解决,发现问题应该及时记下来,以便在课堂中集中攻克,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谁爬得快》这课在完成预习的第一步圈圈点点后,让学生在预习时观察例题,看看有什么发现?有了提前的预习,课中学生们很快就知道在除法中发现余数相同,故商相同,继而得出在除法中判断商是循环小数的方法。

(三)尝试练习,检验效果

在学习完例题后,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而学生可以利用例题的解题方法解决类似的问题,了解预习效果,积累解题经验,发现不足。学生完成预习第一、二两个任务后,尝试做一、两道课后练习,以便了解预习效果。

当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如果不能熟练掌握新知识或无法正确完成练习也没有关系,毕竟课堂才是解决问题的主战场,只要学生在原基础上有所收获,预习的目的就达到了。

三、提纲挈领,关注差异

预习任务不能一概而论,千篇一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不同的预习作业,让学生提前感知知识,了解知识的框架结构,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记下自己的疑惑和收获,这也是“先教后学”的基础。

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笔者就布置了以下预习任务:

1.什么是圆?圆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圆有什么作用?你在哪里见过圆?

3.關于“圆”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记录下来。

有了课前的预习,笔者本节课的教学自然得心应手了不少,学生也学得轻松了许多。当然,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对于优等生来说,可以预习得深一些,钻研得透一些,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同学能完成部分题目教师也不必刻意。只要课前有了一定的预习,就一定能够让预习实现服务于课堂的有效性的作用。

四、身体力行,实践感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寓于生活,高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教材中让学生会动手操作、实践感知的题目比比皆是。但是,有些教师一看到此类题目都“忽略不计”,殊不知,实践出真知,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动手操作和制作观察中感知新知,理解新知,并把新知用于生活实践中,这比单纯告诉学生新知、记住新知强一千倍。

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特性”前,笔者布置了两个预习作业:1.用一次性筷子制作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动手操作感知特性。2.记下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有了课前让学生身体力行动手操作的铺垫,学生们在课堂上热火朝天地演示起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很快就得出了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和三角形稳定性的特点。而课前搜集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物体让孩子们认识到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运用很普遍且有它存在的道理。身体力行、实践感知,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自由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愈高”。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来预习,有着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而这些体验和感受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在课堂上可能会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只要我们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努力培养学生预习的能力和习惯,就能摒弃课堂上教师的强势,把学习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参考文献】

[1]何启芬.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J].广西教育,2012(09)

[2]施俊进.数学教学从“以教定学”到“以学定教”[J].教学管理,2009(11)

[3]斯苗儿.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培养习惯预习数学教学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指导一年级学生写好字的策略与方法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