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探究
2021-04-18吕卫平
吕卫平
摘 要:近些年来,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我国教育也开始由应试教育向全民素质教育转变,教育理念也从注重学生分数转变为注重学生能力,以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养成自主学习意识为主。新理念下课堂教育涌现出很多新的教法,其中问题导向收效明显,其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最后在解决问题中学会理解知识。问题导向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收效最为明显。本文就问题导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进行探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问题导向;初中物理;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3-003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3.018
物理是理科中比较难理解的一门学科,其有固有的物理理论和思考模式去解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理现象。这些现象包括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和浮力,也包括一些宇宙天体的运动。一个国家物理学科的发展,直接影响到这个国家方方面面,小到生活常用机械的发展水平,大到宇宙航天科学技术。初中物理学主要让学生去理解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是物理学的基础。在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向教学法能够很好地帮助初中学生学习理解物理知识。
一、结合教材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备课设计教学是教师上课前准备的,但是其也是上课的重要部分,缺少这部分是不可能上好课的,所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教师的备课虽然不在课堂上展现,但是备课是对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在课堂上如何去分配时间,两部分教学内容要如何去衔接,选择什么样难度的练习题,包括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都是在备课的时候精心设计的。教师备课一般要注意三点:第一备学生,第二备教学方法,第三备教学内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上课就是让学生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第一考虑的就是学生,考虑对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初中物理的知识。在物理教学中我们采用了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问题导向教学方法是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学生所选定的教学方法,这就是第二个注意点,根据学生选择合适教学方法。最后是备教材,把教材内容与问题导向法结合起来进行精心的设计。简单地说,教师备课就是设计教学的具体步骤,具体地说教师上课前要根据学生状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再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合理设计、精心编排。教师结合教材设计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物理是一门探究性的课,学生只有在探究的学习方法下,才能深刻地领会教材内容,将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现象联系起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备课环节,教师的教学设计越精心,教学的成果就会越好。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做到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将问题导向法与物理知识合理地编排起来。
二、合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精神
问题导向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出发点的,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相应的知识,培养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建立,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向法,第一个步骤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问题是问题导向法的核心,也是问题导向法的“导火索”,只有学生发现问题,才能使其思考,从而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直接访问的形式让学生产生疑问。这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比较直接,适合于比较普及、比较直观的生活现象。教师也可以通过统计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在课堂上举几个有共同特征的例子,引导学生去发现共同点,进而在学生脑海中产生疑问。这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相对高级,对学生的总结能力、对比能力都有一定的锻炼。但发现问题之后,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求知精神,使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及其所包含的知识内容,探究科学的方法去解决相关的问题。初中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探索能力比较强,因此激发其求知精神,有助于其积极思考,使其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或者现象。教师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去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这就改变了原有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将物理知识的意义理解得更深刻,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最好能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有助于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产生极强的求知欲,在解决问题后将生活现象和物理知识联系在一起。
三、引導学生思考,重视思考过程
在问题导向教学中,问题是整个课程的“导火索”,是这节课的开端,而“导向”的过程是重点。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更注重的是学生对教学结论的掌握情况,对引出教学目标和学生掌握教学目标的过程几乎忽略不计。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模仿的应用没有理解,也没有锻炼思维的过程。而问题导向教学更注重的是“导向”环节,学生在导向环节中积极思考,这才是教学的关键。传统教学只是教会学生知识,而现代教学应该教会学生思考知识。教师在物理课堂上,一定要注意学生思维的引导,重视学生自己思考的过程。学生在思考中能够分析物理知识,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思考知识的过程,也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不仅要教会学生怎么用知识,更要教会学生知识是怎么来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了物理知识,变身成了主动学习的主体,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形成科学的探究观,为以后物理的学习打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想也许会产生偏差,但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很重要,在思考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所以,在问题导向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思考的过程,不可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
四、分析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问题导向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思考的过程,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知识,达到教学效果。问题导向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吸收新的知识,也可以对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检验。教师可以设计一组新的问题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些新的问题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情况,也可以帮助学生巩固重要的知识。教师通过问题的引导,还可以层层递进地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问题导向教学也可以满足传统教育应试的需求,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问题导向教学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还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堂的吸收知识情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后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学习,将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和课后的问题相关联,使每个学生都拥有符合自身学习情况的个性化学习进度,从而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物理成绩,实现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的高效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应用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五、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是教学模式改革的催化剂,是联系教学各个环节的锁链,重点是发挥问题承上启下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的深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导致学生问题意识薄弱,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创新能力的发展被限制。而问题导向教学更重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中利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思维,带领学生经历知识形成,鼓励学生发现,教学重点明确。学习中学生有了问题意识,知识学习的价值也会显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开放性问题,问题突出本节课重点。学生在知识研究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进而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教师要及时更新学生科学知识学习观念,促使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并用质疑的态度对待书本中的知识,逐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培养,学习过程更有个性。教学中问题导向作用充分发挥,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不是考查学生学习结果,能够有效转化学生学习态度,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物理空间,为学生下一步物理学习打基础。
六、将问题导向应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是联系学生知识与现实生活的重要载体,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发挥着桥梁的作用。借助问题导向教学法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更重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深度,不重视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将知识学习当成任务,而不会发现物理知识学习对于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在学习的过程中过度依靠模仿,不重视实际应用,思维不具有深度。但是,问题导向教学法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在设计导向问题的时候,更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使学生能在思考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思维深度。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将导向问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能够有效改变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且这种学习方式更契合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在实际操作环节,教师需要先为学生设置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引出导向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物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将物理问题放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思考。在问题引导教学方式下,物理知识在学生心目中不再只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形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兴趣的引导下,学生的好奇心会得到充分激发,探究欲望提升,学生会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探索中,学生会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
总而言之,将问题导向法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其实现了传统课堂的转变,学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体,教师起辅助作用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自主探究意识,进而培养出完整的逻辑思维。教师应该重视问题导向教学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问题导向教学灵活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進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亚琴.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探究[J].名师在线,2019(21).
[2]陈晓旭.以问题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
[3]黄盼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7(8).
[4]岳小刚.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探究[J].新一代(理论版),2020(1).
[责任编辑 杜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