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2021-04-18漆会秀
漆会秀
摘 要: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正被广大教学工作者应用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它不仅丰富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同时也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并较容易地理解教师所要讲授的知识点。本文通过认识微课以及分析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所具有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希望此研究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微课;信息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3-00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3.013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式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不能够完全满足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鉴于此,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正被广大教学工作者不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其中,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也被广泛地应用在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它通过录制视频或动画播放等形式,将教师所要讲授的教学重点浓缩在了较短的时间内,从而针对性地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相比于传统教学课程而言,微课所占的时间较少,一般只需5-10分钟。学生通过观看微课,不仅能较为容易的理解教师所要讲授的内容,同时在反复观看微课内容的过程中也逐渐加深了对教学重难点内容的理解程度。因此,微课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笔者主要通过分析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所具有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一、认识微课
微课是一种通过把教学重难点和易混淆知识浓缩在一个较为短暂的课程片段中,并以视频或动画等形式呈现给学生的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它具有制作简单、内容突出、耗时较短和针对性强等特点,因此被广大教学工作者所接受和应用。
在微课教学设计中,教师完全可以结合自身教学需求设计微课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是包括某个章节的主要教学目标,也可以是课程知识点的浓缩,所以微课设计还具有题材新颖,灵活多样等优势。当前,我国的微课教学发展迅速,不仅在高等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在初中甚至小学教学中都已经大量引入微课教学的方式方法。
二、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对学生实际上机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的应用型课程。由于其更多的是强调对于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所以对于原本接触计算机不多的初中学生而言自然存在较多问题。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目前主要集中在如下几方面:(1)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设计不合理,学生难以在课程中掌握重点核心知识;(2)信息技术课程安排较少,而且大多仍停留在以讲课为重点的环节上,学生很难有直观认识且较难激发起学习兴趣;(3)理论知识教学较多,而学生实际上机操作的机会较少;(4)由于应试教育的驱动,学校以及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对其重视程度不够;(5)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主要还是以课堂学习为主,而课后很少进行相应的预习和实践操作。
三、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所起的重要作用
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所具有的如上问题,微课在其中的应用却能有效克服这些缺陷。首先,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微课,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核心地位。由于微课具有时间短,形式多样和内容灵活等优势,所以学生在学习微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微课的内容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从而使学习更具自主性和灵活性。其次,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微课,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保持注意力,从而避免长期学习的乏味感。由于信息技术的内容通常较为枯燥,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注意力便开始分散,这时通过微课教学,恰恰能在这段时间内让学生将重点内容学习完,所以更能保持注意力。再次,微课引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分层次递进式学习。由于初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类较为抽象的知识的理解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很难一次性地把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掌握。而通过引入微课教学,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次地进行针对性教学,从而使个体差异大的学生也能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掌握重难点内容。最后,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微课,还能极大地提高教学工作者的教学热情。由于微课教学所具有的独特性和诸多优势,因此教师可以有效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有效设计出多元化的微课内容,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兴趣进行学习。这样,教师也可以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得以解放,从而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和获得进一步教学的热情。
四、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一)通过微课引导学生进入信息技术课堂
相比于其他课程教学而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具有较大的特殊性,其主要体现在学生上课时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兴趣的激发上。因此,教师通过微课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前的其他方面合理有效地引入到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尤为关键。在正式进入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制作出能吸引学生兴趣的视频、图片集、音乐动画等内容,并在其中概括介绍一下本次课堂所要讲授的内容。这样,学生通过抱着一种类似于娱乐性质的观看方式,就轻松地进入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从而减少了对较为抽象的信息技术课程的陌生感。此外,由于微课具有内容丰富,时间简短和形式多样的特点,学生在开始进入信息技术课堂学习和观看之前就能很快地调整注意力,从而把精力从其他不相关的内容转移到这堂课程中来。
(二)通过微课讲授信息技术课程的重难点
如前所述,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非常高的应用型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尽量压缩课堂上关于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讲授的时间,而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实际操作。所以,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环节一定要把知识的重点难点有效地讲解出来。而在这个环节,通过穿插微课的讲课方式,恰恰能有效达到这一目的。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当场信息技术教学课所要讲解的教学内容,提前做好教案编排,同时在教案中把这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文字总结。接着,教师把教案做总结的内容浓缩到微课当中,并根据内容的多少设计不同的微课展现形式。如果教师觉得某堂信息技术课需要花大量时间进行口头表述,那么就可以设计时间相对较短的微课,而如果某堂信息技术课需要学生花时间自主观看,那么则可以设计时间相对较长或内容相对较多的微课。通过灵活安排这些微课展示,不仅大大缩短了教师讲课的时间,而且能够根据每堂信息技术课程的具體特点安排与之适应的微课形式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从而极大地降低学生接受这些知识的难度。
此外,由于学生对信息技术重难点知识的接受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所以针对不同学生而设计出相应的微课内容也非常重要。鉴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对这些重难点知识能力的强弱设计出与之匹配的微课,然后把这些不同的微课内容上传到与之对应的学生的电脑终端,从而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地选择播放内容,以达到“一对一”和“点对点”的学习方式。这样,学生便会不再因跟不上进度而担忧和急躁,并更有信心地把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学习和掌握。
(三)通过微課加强课后复习和知识巩固
由于初中信息课程的课时分配相对较少,因此学生除了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接受知识外,更多的还是需要在课后加强对这些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在这种情况下,微课就能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因为微课通常是一个时间较短且容易保存的多媒体文件内容,所以其传播更为容易。所以,根据微课文件这一特点,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后,学生完全可以选择自己所需的微课内容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巩固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相关知识。另外,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会按照教学大纲的先后顺序对所要讲授的知识点进行一节一节的梳理,然后根据每一个小节的知识点设计出对应的习题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巩固练习。这时,教师完全可以把这些习题有效地导入到微课之中并制作成形式较为多样的微课,然后拷贝给学生或上传到公共网络平台,以供学生下载和学习。这样,学生在观看微课的同时,就完成了相关知识内容的配套练习,从而再次有效巩固了自己所学的知识。这种边学边练习的方式,不仅使学生灵活地安排了自己的知识学习和习题练习时间,同时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未来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发展思考
尽管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上已经得以广泛应用,但是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仍面临着许多新的技术要求和挑战。因此,作为利用微课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广大教学工作者,我们只有不断掌握微课技术的最新知识和方法,并将其与自己从事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有效结合,才能发挥其最大优势。与此同时,由于微课所涉及的题材和内容形式多样,所以如何符合教学实际需要而进行合理的引入和融合则是一个广大信息技术教学值得长期探讨和实践的过程。另外,微课技术的运用本质上是现代教学新知识和新技术的综合运用,这些技术除了包括常见的多媒体、短视频和图文动画等知识外,还会涉及“互联网+”、云技术和5G通信等新技术。所以,要完全满足未来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广大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者是需要投入更多时间进行学习和不断提高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微课教学的与时俱进。
综上所述,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在初中信息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的微课教学不仅能极大地改变传统信息技术教学课上的诸多问题,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从而适应新课程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的要求。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微课在这门课堂教学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只有熟练地掌握各种微课教学技术方法,并把教学的重点核心内容充分融合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才能使整个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以最大化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任瑞升.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才智,2020(3).
[2]张春林.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网络,2019(24).
[3]宋庆红.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20).
[4]刘凯.探讨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10).
[责任编辑 杜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