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作品选读》课程的教改研究
2021-04-18高媛
摘 要:本文围绕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和授课模式对《日本文学作品选读》教改实践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教材和授课模式的有效性进行了论证,同时指出课程设置和学生课外学习的监督和保障机制中存在的不足。本着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提出如下对策:(1)结合学生实际需求调整课程设置。(2)提出“中短篇原文+优秀长篇译文+影视改编”教材搭配模式,教材计划适当留白让学生自主填充。(3)引进外教指导文本精读环节,对学生自主学习形成监督和保障机制。
关键词:日本文学作品选读;教改;实践调查;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3-000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3.002
日本文学教学对日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文学课在实际教学中所达到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了文学课该不该取消的消极争议。另一方面,近年来文学课在专业课程设置中普遍不大受重视,教学中存在教材选取不合理,教授方法一成不变,学生对日本文学不感兴趣,课堂投入性差等诸多问题。
针对上述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本文围绕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和授课模式三个方面探讨《日本文学作品选读》(以下简称《选读》)教改实践调查的成果和不足。以期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摸索教学新思路,对高校的日本文学课程提供改革建议。
一、文献综述
面对日本文学课程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日本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出现了一些相关的研究。
刘晓芳(2012)指出要想改变文学课所面临的诸多被动局面就要针对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方式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此外连永平(2013)、秦昕(2015)、刘吟舟(2017)等都对高校文学课程的现状进行了考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教师素养、构建立体教学模式、大环境下的教学”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孙立春(2015)对浙江省15所开设日语本科专业的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指出日本文学课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师资,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编选全面而合理的教材,网上教学法和掌握相关文学理论的4个针对性的对策。但孙立春调查的院校性质不一,教学环境等方面不尽相同。如忽略了这些因素进行无差别的调查,结论的有效性无法保证。
此外,叶娉(2017)提出了“文与史”结合的教学手法,认为应把“文与史”整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提出给学生布置必读文献,要求学生撰写读书报告。但是学生是否阅读了作品,阅读效果怎么保障等问题却是匆匆带过。
二、研究课题及内容
为有针对性地提供改革建议,本文对《选读》教改实践成果进行梳理,围绕以下3点探讨提高教学效果的因素:(1)文学课程设置。通过《选读》开设学期与学生实际需求,探讨该课程合理的学期设置。(2)教材。通过对比教改前后学生对教材认可度,探讨新的教材搭配模式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对策。(3)授课模式。论证现有授课模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有效性,并针对学生集中反馈的相关数据重点探讨该模式存在的不足,并给出解决对策。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课程设置的调查结果和对策
本文调查统计了学生对于《选读》课程设置的意见。内容包括学生对文学课程设置合理性的看法,选课时关注的因素,影响学生文学课投入的因素等。
南京邮电大学的《选读》开在第7学期,32学时。学生对于《选读》开设在第7学期的期望值很低。梳理其原因可知:没时间读作品,考研,找工作等理由较为突出。可见学生在第6学期基本修完所需学分的前提下,大多数学生是期望在第7、8学期可以专注考研,就业等准备。一旦与文学课形成时间冲突,学生会“果断”选择放弃文学课,也是导致对文学课投入的积极性差的重要因素。
基于以上情况,将《选读》开设到第7学期是课程设置上较大的漏洞。因此,本文认为《文学史》和《选读》两门课应由原来的第6、7学期调整为第5、6学期,先开《文学史》对日本文学有整体了解,再开《选读》进入具体作品是较为合理的开课顺序,以便全年形成完整的文学课程体系,加强学生的投入度。
(二)教材的调查结果和对策
樊翠翠(2018)对28种文学作品教材进行了考察,指出了教材存在侧重点失衡;内容陈旧,没有时代感;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三大问题。教改前针对学生教材的实际使用体验所得结论与上述结论基本一致。本文的考察重点是学生对新教材搭配模式的认可度调查。
文学教材的缺陷虽客观存在,但实际授课中应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却是教师需要深思的问题。受日语水平和时间的限制,要求学生必须阅读日文原版,一学期可阅读作品量最多6篇,很有限。因此笔者改变了思路,对必读书目不一味苛求读原版,采用“短篇原文+优秀长篇译文+影视改编”的教材搭配模式。作品阅读篇幅增加到17-18学年的11篇,18-19学年的13篇。学生对该种教材搭配模式的认可度较高,其理由中占比较高的有:日文篇幅短,可读译文,喜欢影视作品,可自选作品等。
以上呈倍数增加的阅读量和学生的高认可度证明了这一教材搭配模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因此,本文认为教师需改变“必须读日文原文”的执念。文学课是培养学生文学兴趣和审美的课程,如一味苛求读原文,因噎废食,还如何谈教学效果呢!另外,相比文科类高校学生的日语水平,这一搭配也比较适合日语水平相对较低的理工科类高校的日语专業学生。此外,学生提出加入现代题材作品的建议,本文认为符合00后的文学审美倾向,即使不是经典只要学生感兴趣读读又何妨。考虑在今后每年的教材计划中适当留白,让学生自主填充。
(三)授课模式的调查结果和对策
本文认为要改变文学课所面临的被动局面,必须让学生参与进来。课堂采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课题分组发表的授课模式(高媛,2020),即将班级学生分组,每组搭配优良差三个等级的学生,要求每组认领一部作品,分别就课前,课中,课后分派任务的授课模式。针对这一模式,从综合能力培养和学生实际课堂体验进行了调查,可知该授课模式对学生的文献搜索,分析归纳,发现问题以及口语表达等能力的综合素质培养的学生认可度较高,该结论与很多研究结果不谋而合,在此不再赘述。该模式存在的不足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作为理工科高校的文学课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明显比文科类学校的学生淡薄得多。如何培养和调动学生对文学课的兴趣成了任课老师首要解决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客观上,文学课学时较其他必修课偏少。主观上,文学教学涉及文化背景知识多,加上时间跨度大,流派多,作家创作风格多样化等因素,囿于课时,教师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内大量地,多渠道,全面地向学生传输信息。而高度凝练的语言中生词较多,学生也很难有兴趣阅读中长篇文学作品。针对这些问题,黄小娟(2016)、田孝平(2019)、李召辉(2019)等均做了论述,其中引进丰富的教学媒介是普遍被认可的有效手段。具体到授课模式,以课前帮学生进行预习,课后帮学生进行复习,提高课堂效果为目的的翻转课堂则是被提及最多的概念。笔者也在教改实践中加入了翻转课堂的授课环节,确是实现日本文学课程教学的生动化和形象化的有效手段,学生的认可度也较高。同时对于把有限的课堂时间高效地利用起来确实起到了显著效果。
但如仅依赖这一模式来开展教学,也有局限性。教师不在课堂上做文本细读,学生的语言鉴赏和应用能力怎么培养?而课上做,又会降低课时的高效性。学生自主完成,又无法保证效果。如何建立一个监督和保障机制?对此,本文认为应合理利用外教。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每周外教的“日语学习中心”,是课时外灵活的授课机制,学生可跟外教细读作品。因为是短篇,1-2个课时可完成。同时,母语者的解读是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实操,既可保证学习效果也可进行有效监督。
四、结语
本文对南京邮电大学《选读》的教改成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造成该课程的实际授课效果未达到《大纲》要求,以及学生对文学课投入性差的原因主要体现在:(1)该课程安排在第7学期,与考研,实习在时间上相冲突,学生主观上无暇顾及。(2)一贯沿用的教材存在篇幅长,生词多;内容陈旧,没有时代感;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词量大等问题。(3)课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困难,课上也难以充分深入探究,缺乏或难以构建相互交流的平台。课后的学习探究无法得到教师的指导,从而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上述问题,本文通过教改实践成效提出以下对策,期教改经验可供同为理工类的高校参考。(1)在《选读》课程的设置上,不同地区,不同院校各有不同,但也反映了各个院校对日本文学课程的基本看法。但在课程设置上如果能够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就比较理想了。(2)提出新教材搭配模式:“中短篇原文+优秀长篇译文+影视改编”。以该教材模式进行了2年教学实践,得出学生认可度较高,且实际操作中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的结论,并在今后教学中适当留白加入学生感兴趣的体裁以便激发学习兴趣。(3)改进授课模式,在保留现有的学生分组课题发表模式的基础上,丰富翻转课堂线上学习资源,主要在指导文本精读方面合理利用外教資源对学生自主学习形成监督和保障机制。
全新的《选读》既是一道难题,又是一项挑战。笔者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摸索,本着不增加课时,不增加学生额外负担,中教和外教相结合,轻松代入文学知识的原则下提出对策,希望找到正确的教改思路。另外,理工科高校更应利用其在网络技术上的优势为文科教师提供相应丰富的教学资源数据库和技术支持。教师还需不断创新日本文学课程的教学思路,科学有效地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其成为能够给学生带来乐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优秀课程。
参考文献:
[1]刘晓芳.关于日语专业文学课程教学的一些思考[J].日语教育与日本学,2012(1).
[2]连永平.日本文学课的教学现状及提高教学效果的对策研究[J].语文学刊,2013(5).
[3]刘吟舟.整合教学资源提高高校外国文学教学质量[J].高教学刊,2017(15).
[责任编辑 万淑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