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畜的复兴
2021-04-18
在当今个人主义时代,身份的构建和自我的表达成为需求和常态,互联网尤其是网络视频使得个体文化获得了大放异彩的可能,而鬼畜视频作为一种新的娱乐方式,正在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现象级话题的制造彰显它的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影响力。
现象级话题
当下最火的或许不是某个当红小生或者选秀新贵,而是自称混元形意太极拳掌门人的马保国。你或许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但你一定听过他的经典语录“耗子尾汁”“年轻人不讲武德”。各种网络爆梗随之出现,“六减一等于四加一”,因为“年轻人不讲武德”同音“五的”等等。很多人不知道,马保国的突然出圈,其根本是因为B站的一条鬼畜视频,在那之后以马保国为核心的鬼畜视频在B站扎堆出现,大量UGC内容爆炸式增长,使其迅速成为流量新秀,成为现象级IP,随之而来的讨论也颇多,经典话术更是被网友轮番引用。
同样的情况早前就发生过不少。2018年末,一部《改革吹风吹满地》的鬼畜作品让网友们回忆起了沉寂许久的本山大叔,其经典台词配上春晚小品的剪辑,在嗶哩哔哩的播放量达到了5000多万。以卖艺人程书林和参加《中国梦之声》的唐林康为素材的鬼畜视频点击量高达3000多万,走音的素材配以夸张的肢体动作,产生了令人捧腹的效果。鬼畜视频也捧红了这两位草根,他们分别以面筋哥,波澜哥的形象走红网络,成为各类鬼畜视频的热门素材。
不得不承认的是,“区中心化、解构权威”为特征的鬼畜视频正在席卷青少年们的娱乐圈,并逐渐成为青少群体情感宣泄和集体狂欢的主要形式,而这,也恰恰符合了网生代的青少年群体所呈现出后亚文化特征。
鬼畜运作机制
鬼畜一词最初来自于佛教六道,用来形容做事残忍的人,鬼畜样的人。所以“饥饿的鬼魂牲畜”用来指残忍恐怖的事情或不人道的行为。鬼畜文化源于日本,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本土化。
B站的鬼畜视频主要有三种形式,音MAD,人力VOCALOID和鬼畜调教。其中鬼畜调教是最为普遍的,因为它不需要创作者具备很高的技巧性,只需要通过简单的剪辑、配贴就可以创作出观看量破亿的热门作品。挪用、拼贴、戏仿是鬼畜视频常用的手法,通常会融合再创作者的创意、弹幕互动,夸张的BGM,以及各具特色的剪辑方式共同实现一种全新的记忆点,因此鬼畜文化能够在网络亚文化中自成一派,发展壮大。
在B站,播放量在前十的鬼畜视频,平均播放量都在一千万以上,弹幕数和评论数也超过了一万。主题表达上大多集众多素材剪辑而成,缺乏统一主线,以大尺度台词和夸张画面达到搞笑效果。
鬼畜视频的后亚文化特征
鬼畜视频的生产和传播背后隐藏着青年群体的文化取向。鬼畜文化是青年人的文化,其传播与青年的叛逆心理密不可分。
根据伯明翰学派对青年亚文化的界定,“青年群体正通过符号化的形式抵抗主流文化”。青年亚文化对主流文化呈现出强烈的抵抗情绪,特别是在当前消费主义语境下,“随着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更深层次渗透,青年一代越来越通过消费和市场层面发现他们的身份和价值”,青年亚文化也慢慢向娱乐化的表征形态靠拢。
后亚文化背景下,鬼畜视频反映出青年文化的反中心、叛逆型特征。在鬼畜视频里,经常可以看到商娱人士例如雷军、成龙等说着搞笑台词,唱着魔性歌曲。同样的,历史剧里威严的康熙、睿智的诸葛孔明、儒雅的王朗成了闹剧的主角。在这种内容里,传统文化中严肃和史诗性的一面被解构,文化中心被消解,反中心的思想逐渐建立和巩固起来。
除了反中心化,鬼畜视频的复兴也体现了青少年群体对平等和自我展现等观念的追求。在传统媒介时代,信息传递呈现出以一对多的特点,受众无法涉足内容生产,而互联网技术赋予了受众创造图像和内容的权力。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鬼畜视频不仅仅是对权威的挑战,其背后潜藏的是青年对平等、自由化、自我价值展现等观念的追求,在这一基础上,青年群体完成对自我主体身份的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