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军事思想综述
2021-04-18吉玥张东升蒋志娟
吉玥 张东升 蒋志娟
摘要:毛泽东是中国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军事思想对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是我国强军治军的基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中,毛泽东军事思想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解放战争结束之后,毛泽东军事思想成为指挥全党全军的重要武器,在进行新中国国防建设的工作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毋庸置疑,毛泽东是世界军事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重要领袖,他的军事思想经历过时间的洗礼依然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关键词: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国革命实践,唯物辩证法
战国时期,孙膑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标志着古代军事正式从悟性阶段逐步迈向理性阶段,世界军事理论走向了第一次历史性突破。而在近代西方国家则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以拿破仑、克劳塞维茨、约米尼为代表的军事思想家,在这些卓越军事家的思想引导下,世界军事理论实现了第二次新的突破。第三次军事思想的大飞跃是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主导的科学军事理论体系,他们对军事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阐述,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辩证性的解决军事问题,是更加科学、先进的军事思想,而毛泽东军事思想则是这次军事发展时期的一座不可逾越的里程碑。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一次伟大升华,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引导下不断地付诸实践,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军事体系。
一、毛泽东思想科学含义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对毛泽东军事思想进行了详细阐述:“毛泽东军事思想深入研究了军事领域的普遍规律,是一套适用于人民军队、国防建设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中,毛泽东思想作为其中重要突破,它是中国建设现代化国防部队的指导思想,是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国防建设、创建人民军队的指导思想”。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理论来源
毛泽东军事思想理论来源重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中国传统的军事思想,二是中国革命的实践,三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一)中国传统军事思想
毛泽东青少年时期观看了大量的书籍,其中有《三国演义》、《水浒》、《左传》、《资治通鉴》、《读史方舆纪要》等书,他学以致用,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有选择地吸收了相关内容。在《孙子兵法》中有“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的军事思想,就是说对于整体军事实力较弱的群体来说,如果在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群体面前耀武扬威,即使短期内会得到一些甜头,但最终都摆脱不了被消灭的命运。而毛泽东军事思想则认为,军事实力较弱的群体如果采用得当的军事策略,在保持自身实力不受削减的情况下甚至会创造以弱胜强的奇迹。纵观毛泽东的一生,指导以弱胜强的战例数不胜数,他凭借自身高超的军事艺术,对侵略者进行了猛烈的打击,打败了实力强大的帝国主义势力和国民党势力,由此得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
1927年,毛泽东组织领导秋收起义。中央的军事部署是优先向大城市发动进攻,积极抢夺大城市的优质资源,计划从湘赣边界作为起点,逐步占领醴陵、浏阳等城市,最后占领长沙,但是由于敌众我寡,起义计划进展十分不顺利,大量的起义部队受到残酷镇压,革命力量遭受巨大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毛泽东摒弃既定的起义计划,指挥起义军到反动力量薄弱的湖南农村,既保留了有生力量,又为制定下一步起义计划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毛泽东获取中央指挥权之后,在战场指挥上,他既要求全党全军遵循中央的决策和指令,又给与军队干部较大的自主权,便于他们结合战场的实际情况做出战略调整。因此能够看出在军事实践中,毛泽东军事思想都汲取了中国古代传统的优秀军事策略和军事思想。
(二)中国革命的实践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在无数次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形成和完善的。在工农革命时期,毛泽东在1928年提出“敌来我走,敌驻我扰,敌退我迫”的游击战策略。直到1928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成功在井冈山会师,双方认真交流探讨了军事策略和军事思想,完善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进。”的游击战策略。
1930年,中央红军逐渐从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在有了运动战实践经验的基础后,毛泽东创造性的总结出“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运动战策略。在十六字运动战军事策略的指挥下,中央红军突破了国民党的三次全力围剿,很好地验证了运动战军事策略的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东南亚主战场的中国,在这场艰难的胜利中,中国共产党人以其丰富的军事智慧和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可以看出,毛泽东结合国内外局势,详细分析了敌我双方优劣,最大限度地发挥我军的优势,形成一套更加科学完善的新型军事战略指导体系。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部署全军开展游击战,精准的把握运动战机会,号召八路军和新四军建立更多抗日根据地,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到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中来,积极寻求群众力量,扩大军事实力,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的军队规模和军队素养已经整体维持在标准水平,拥有百万雄师的解放军队伍浩浩蕩荡地组织了阵地战、运动战和攻坚战等多场大型战役,消灭了大量国民党军队。在解放战争进入到白热化阶段时,毛泽东审时度势,积极部署新的军事任务,指导解放军一鼓作气,解放了全中国,建立了新中国。
因此,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是在大量军事指挥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归纳出来的,它可以随着战场局势的变化灵活变通,结合具体形式不断完善和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毛泽东于1936年在陕北红军大学演讲中特别指出:军事将领都要对军事辩证法做到融会贯通。他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理论指导,对中国革命战争的宏观层面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对中国革命战争的走向进行了正确的预测。在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指挥下,最终在持久的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很好的鼓舞性作用。
毛泽东的唯物辩证法对战争规律和敌我态势等军事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总结。毛泽东提出战争的规律是有迹可循的,他会随着时间、地点和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改变。这不仅受双方外界条件的约束,最重要的是双方指挥决策和军事思想的不同所导致。主观能动性的观点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次伟大创新,他将主观指挥和唯物辩证法巧妙的结合起来,创造性的对战争研究和战争指导的范畴进行了精确的划分,是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在中国革命现结合的一次伟大实践。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日新月异。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多次新军事革命浪潮,出现了大量新兴的军事思想和军事理论。
作为中国军事思想理论中不可逾越的代表,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最符合中国军队发展、适应时代发展的指导思想,军队的精神与纪律十分重要,军民团结一致共同对外,才能最大限度的凝聚全国全军力量,鼓舞将士士气,做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作为一名合格的军人,要拥有钢铁一般的意志和先进的军事思想,遵循铁一般的纪律,甘于为人民,为国家奉献。因此毛泽东军事思想它必将在今后的时代发展中迸发出更加强进的生命力,在不断的完善和充实的过程中更加熠熠生辉。
在新时代的中国,毛泽东军事思想具有很好的指导性作用,以此为指引,中华民族夺得了近代以来抵御外敌入侵的首次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由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导,中国人民军队的凝聚力、团结性必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前行。
基金资助: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中国军事理论形成和发展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9SJB240)
参考文献:
[1]孙子兵法.[M].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11.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樊昊.毛泽东和他的顾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刘先廷.毛泽东军事辩证法论纲.解放军出版社. 2007年6月第二版;
[6]张全启,刘继贤.毛泽东军事思想原理.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6月第二版
[7]高炜,魏代强,张培忠.军事理论概要.蓝天出版社.2006
[8]牛力.毛泽东军事谋略论.解放军出版社.2004
[9]《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思想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作者简介:吉玥,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 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张东升、蒋志娟,应天职业技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