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校本课程的文化自觉实践路径
2021-04-18王新明
王新明
[摘 要]教师要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意识,形成校本课程开发的文化理念,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找准文化自觉实现的切入点、文化自觉实践的着力点以及文化自觉发展的新基点,探索校本课程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汉画像石;校本课程;文化自觉;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23.7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2-0052-02
费孝通先生指出:“文化自觉就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在文化自觉语境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应当由学校承担主要责任。因此,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找准文化自觉实现的切入点、文化自觉实践的着力点以及文化自觉发展的新基点。
一、汉画融合课程:文化自觉实现的切入点
文化自觉落实在学校课程建设上,才能体现其实践应用价值,实现课程目标。学校围绕汉画像石,分别在美术、语文、德育等学科中渗透汉画像石元素,为学生文化自觉培育找准切入点,进而探索各学科课程的融合,寻求课程的滋养,为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创建新的途径。
1.融合美术课程
将汉画像石融入美术课程,可让学生了解两汉文化,认识汉画像石的艺术特征和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形成对汉文化的热爱。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对折剪纸》一课,将剪纸和汉画融合起来,运用对折剪纸的方式表现汉画中蛙的形象,让学生学习剪纸技法、掌握蛙的造型特点的同时,对蛙文化有所理解。通过汉画和美术课程的融合,引导学生在美术表现和文化理解层面对汉画进行探究,将对从美术的兴趣转化为对文化认同的持久情感态度。
2.融合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目标的设计着眼于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要求学生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一课,借助徐州汉画像石馆馆藏精品《大禹治水图》,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大禹治水的过程。富有历史厚重感的汉画作为语文课程插图,比课本文字更贴近学生,更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利于学生体会公而忘私、国而忘家、锲而不舍、科学创新的治水精神。语文课程和汉画像石相融合的设计,拉近了学生和文化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文化视野得到拓展,审美情趣得到提升。
3.融合德育课程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要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本地区的变化和发展;了解对本地区发展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三年级学生对家乡的印象还不够清晰,教师可借助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教学,通过“我是家乡小导游”活动,组织学生走进汉画像石馆做一名汉画解说员,在活动中感受汉画像石的魅力;通过“家乡的特产真不少”的活动,组织学生设计与制作汉画拓片、汉画藏书票、汉画明信片等文化创意作品,并将作品作为家乡特产赠送给亲朋好友;通过“我的家乡人”活动,了解人物的丰功伟绩,感受人物精神,树立家乡观念,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二、汉画创意课程:文化自觉实践的着力点
文化自覺是一种认知和思想,推动学校课程实施,以课程建设实践的丰硕成果坚实文化自觉。汉画创意课程包含三类课程,即“汉画之技”基础课程、“汉画之艺”主题课程、“汉画之旅”研学旅行课程。
1.汉画基础课程
“汉画之技”基础课程,包含剪纸、速写、水墨、连环画、版画、电脑绘画等基础创作技法的学习。课程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技法的难易程度,筛选适合学生的汉画内容,整体构建一至六年级的汉画基础课程。首先,学校将汉画课程纳入必修课程之中,这样在时间上得到保障。课程设计了“课中课”环节,即在美术、语文课前三分钟开展鉴赏活动。其次,对课型进行研究,以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种类型安排汉画基础课程。
2.汉画主题课程
“汉画之艺”主题课程包含三个类型,即汉画乐舞课程、汉画竞技课程、汉画文创课程。低年级开展汉画乐舞课程,让学生欣赏汉代音乐、舞蹈,引导学生走近汉画,欣赏各种舞姿,说出其艺术特征,学跳汉舞;了解汉代打击乐器“鼓”、伴奏乐器“琴”,鼓励学生掌握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中年级开展汉画竞技课程,在体育课练习投壶、射箭技巧,欣赏徐州汉画中步射、骑射等图像,学习投射礼仪。高年级开展汉画文创课程,创作汉画明信片,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3.汉画研学旅行课程
“汉画之旅”研学旅行课程通过寻汉画墓、访汉画馆、游楚王陵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徐州两汉历史的变迁。寻汉画墓活动主要针对写生教学设计课程,即组织学生到汉画像石墓现场写生,用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欲望。访汉画馆活动主要针对解说课程设计,包括馆藏精品解说、专题藏品解说、汉画墓专区解说等内容,使学生成为有文化底蕴的徐州汉文化宣传小使者。
三、汉画选修课程:文化自觉发展的新基点
文化自觉是学校课程发展的根本,课程建设需要教师自觉承担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责任,不断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汉画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年龄特点,设计汉画动物、汉画人物、汉画植物三类选修课程。
1.汉画动物课程
汉画动物课程根据汉画动物分类,设计了飞禽、走兽、水族、甲壳四类课程。动物与人的生命形态是一致的,容易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汉画动物进行识别解读,掌握汉画动物造型的表现技法和熟悉各种绘画材料,能进行汉画动物的审美判断与表达, 逐步形成对汉画动物文化寓意的理解。
2.汉画人物课程
汉画人物课程根据常见的人物类型,设计了天神类、祖先类、娱人类、历史类四类课程。人物汉画凝练了汉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极具内敛含蓄的美感。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识别、解读不同的汉画人物,掌握辨别人物的方法技巧;能够解读人物的背景故事,借鉴汉画人物表现的方法进行创造,理解汉人在“天人感应”观念下对祖先崇拜的信仰。
3.汉画植物课程
汉画植物的审美和表现都是建立在实用理性的基础之上的,强调植物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生命体验。汉画植物课程根据汉画植物的分类,设计了神树类、神草类、木纹类、草纹类四类课程。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汉画植物的造型和审美特点,借鉴汉画植物艺术形式,使用不同材料表现生活中的植物,理解植物作为象征符号背后的各种寓意。
总之,教师必须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意识,逐步形成校本课程开发的文化理念,采用适当实践方法和适合的实施策略,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态度,逐步形成校本课程的实践路径。
(特约编辑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