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军队干休所门诊部面临的防控难题及经验对策
2021-04-18张培城
高 扬,张培城,吴 妮,高 帆
当前新冠肺炎在北京、河北和东北等地局部区域再度集中频发,截至2021 年1 月27 日24 时,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统计数据,全国31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9 326 例,累计死亡病例4 636 例。 从整个患者群体来说,平均年龄51 岁,中老年人群高发。
老年人免疫功能弱,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和高危易发人群。 国家、军队各级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予以高度重视, 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于2020 年1月28 日发布 《关于做好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与通知一并下发的《养老机构疫情防控措施》, 对暂未发现病例的养老机构提出了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机制、 加强进出人员管理和管理返院人员等10 项要求。 民政部根据疫情变化先后发布两版《养老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南》,针对老年人特点,从出入管理、心理慰藉、内部管控、疫情处置等七个方面提出了防控工作指导性意见。
1 干休所卫生服务工作面临的新冠肺炎防控难题
军队干休所(下称干休所)与养老院等社会养老机构虽同属老年人聚居区域,但因自身特殊性及其与养老院的差异性,在发挥上述疫情防控文件指导作用的同时,还需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特殊防控措施,方能最大限度降低老干部的感染概率,保障其生命健康安全。 在老干部卫生服务体系中,干休所门诊部是一线医疗保障部门,既有医院的医疗救治功能,又兼具养老院的生活服务功能,其从事的卫生服务工作是医疗技术服务与生活服务的结合, 具体而繁琐、技术性与事务性并存,在家庭、门诊部和体系医院“三位一体” 的医疗保障网络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衔接和中转功能,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是对干休所卫生服务工作提出极大的挑战和考验[1]。
1.1 老干部“三高期”健康状况脆弱的平衡性与疫情防控的特殊性要求矛盾突出 1 月13 日下午,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 介绍近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有关情况。 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透露,此次疫情的患者有两个特点,一是老年人多;二是患有心脑血管基础性疾病的人员比较多。 河北的确诊病例平均年龄是50 岁,60 岁以上的病例占到30%;辽宁60 岁以上人群占到了37%,平均年龄达到53 岁,这是对救治工作的严峻挑战。
干休所老干部群体具有其特殊性,除特殊历史贡献与较高社会地位外,老人们均已高龄,由于经历了艰苦的战争年代,老干部身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身体器官功能老化、退化,多数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病,保健特点由原来的“两高期”进入“三高期”:即高龄期、高发病期、高需求期,健康状况处于脆弱的动态平衡状态[2-4]。 调查显示,老干部慢性病患病率为99.72%,且80 岁以上老干部近50%患有5 种以上疾病[5]。
老年人是此次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有限的健康素养本就使其对自身慢性病认识不足,不能很好地遵从医嘱或自我保健程序,导致就医时的医患沟通存在一定障碍[6-7]。而基于此次疫情防控的特殊性要求,干休所日常的上门服务、特殊护理和心理疏导等医疗保健服务难以正常有序展开,且与体系医院连续性医疗服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脱节[8]。 老干部大都患有多种慢性病,有的甚至病情较重,各种医疗需求本已较高,干休所门诊部主要定位于预防保健、慢性疾病控制、院前急救、康复护理和健康管理,因此,疫情期间更加迫切需要与体系医院的诊疗救护形成合力[9]。
基于养老机构疫情防控的特殊性要求,疫情期间干休所实行封闭管理,老干部及其配偶或遗孀无法外出活动,集体性老年健康娱乐活动相应取消,同时禁止非常住亲朋好友入所探望,这些政策进入防控常态化阶段以来亦在延续,除身体疾病外, 长期处于封闭环境使得老人们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虽然医护人员通过电话问诊和上门巡诊等多种方式对老人们进行健康心理咨询、疏导,取得一定成效,但因多数干休所专业心理咨询师的缺失,使得心理疏导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有待提升。 同时,干休所工作人员(包括干部、战士、医务人员以及职工)特别是战士长期不能外出、回乡省亲,自身也面临同样的心理问题,老人们及干休所工作人员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情况。
1.2 干休所人员构成的多样性与降低流动性的疫情防控要求矛盾突出 干休所是离休干部集中式居家养老的居住场所和服务机构,既是一级军队组织,配有行政管理人员、医生和护士等卫生保健人员、战士和司机等后勤保障人员,同时也是特殊的居民小区。干休所兼具普通居民小区和集中养老机构的服务保障特点,院中院、大杂院、一所多点等营院管理特点,既有集中居住管理的战士、后勤人员,又有居家的子女、保姆,还有分散居住在所外的行政管理和医护人员等人员特点,且疫情期间境内外、京内外往返营区的人员人数众多复杂。上述人员构成和居住模式导致出入干休所的流动性需求叠加,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防控压力显著,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确诊病例,防控难度超乎想象,后果十分严重。
1.3 军改期内医护人员的“活跃性”与疫情防控的“稳定性”要求矛盾突出 干休所转隶移交至国防动员系统改革的意义重大,把机关、部队从繁杂的具体保障事务中解脱出来,同时发挥省军区协调军地、调动资源的优势,有利于提升老干部服务保障质量效益[10]。 因干休所门诊部编制所限,医护人员逐渐全部由文职人员赓续接替。 改革期间,部分医护人员思想“活跃”,面对进退去留的人生重大抉择[11]。 加上现役军人主动转改文职人员数量有限,而面向社会聘任补充的文职人员医疗保健经验不足,且部分干休所也存在文职人员未完全补充到位的情况, 质量和数量上均存在人才断档风险[12]。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特别需要保持门诊部医护人员队伍和思想的稳定,需要每名医护人员对老干部医疗保健工作的熟练掌握。 以上均需要长期的工作和良好相处方能建立,需要给新聘文职人员充分的帮带培养和岗位任职磨练时间,但时间不等人、疫情更不等人,这是最难但也是亟待各级领导机关优先解决的现实矛盾。
2 提高干休所疫情防控水平的经验对策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笔者所在干休所党委、领导坚决宣贯国家、中央和军队疫情防控指示精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策划、周密组织,通过抓教育引导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抓营院管控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抓服务保障满足老干部卫生保健和生活需求,取得了零感染、零疑似和零急危重症重患者的阶段性成果。 针对干休所疫情防控面临的3 个突出矛盾,通过总结并借鉴有效防控举措,现对提高干休所疫情防控水平提出经验对策以供交流。
2.1 牢记初心使命、 强化和夯实为老干部服务的思想根基首先,要不忘初心、凝聚共识。 军队干休所因老干部而存在,医护人员因服务老干部而荣光。努力把干休所全体医护人员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为老干部服务上来。要始终对老干部深怀敬仰之情,切实增强做好老干部服务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发自内心地热爱、用心用情地服务。其次,要激励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战斗精神,越是特殊时期越要体现共产党员和军人的政治担当,要点对点、一对一、针对一人一事做好思想工作, 引导大家站在党和军队疫情防控大局的高度想问题、作决策。 考虑个人荣辱得失的时候,要多思多想在湖北一线抗疫的战友们、医疗战线的同行们,多思多想多年部队的培养和关爱,做到面对抉择不慌神,一心一意谋服务,无论将来走转改退, 现阶段身处何种岗位都要凝神聚力做好本职工作。第三,针对新招文职人员与老干部感情有待培养、不熟悉老干部健康状况、医疗保健经验不足、全科疾病掌握不够全面、成长进步尚需时日等问题,要抓紧全员培训,提升综合素质,扎实学习新冠肺炎的病理医理和传播方式、 途径以及阻断、防控要点,以扎实的工作作风锤炼精湛医疗技术,开展疫情防控“大练兵”,夯实自身“能量库”。
2.2 建立远程医疗保健为主、 上门巡诊为辅的诊疗机制门诊部作为干休所卫生服务保障闭环链路的关键环节,医护人员平时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对各自责任老干部的基本病情做到“一口清”,并通过24 h 值班、随访随诊以及定期到老干部家中巡诊等制度的实施,实现危重、急诊老干部病情的及时上报和院前急救的实施,做好日常探望、巡诊、病情跟踪和其他服务保障工作。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防控要求,随诊巡诊无疑会加大感染概率,危及老干部及其亲属的生命健康,但老干部普遍多病、久病缠身,常规性用药不能停、对其病情变化的掌握不能断、 对其心理变化的关注不能缺,这就要求门诊部做好以下4 方面工作:(1) 建立并完善老干部责任保健小组制度,为每位老干部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13]和精准照护保障手册,每天做到“四个一”:一次电话问诊、一次心理疏导和上、下午各1 次体温登记,确保对居家老干部及其配偶、遗孀每天有电话问诊,对住院的老干部及其配偶或遗孀每天有关怀;(2)积极探索服务保障新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家庭式智慧医疗服务平台,包括智慧生理检测系统和远程视频巡诊系统等,做到“小病不出家门、急诊院前抢救、大病及时送医”;(3)充分认识感染的风险,最大限度减少包括医护人员在内所有人员去医院频率的同时,尽可能满足老干部常规用药需求,指定专人做好隔离防护措施定期代为到医院开、取药并送药上门,尽可能减少老干部到门诊部的次数,把感染风险降至最低;(4)定期参加老干局组织的心理授课专业辅导并开展自学,发挥医务人员充分掌握各自负责老干部病情的优势,身心健康“一把抓”,为老干部及其配偶或遗孀以及干休所工作人员排忧解惑, 进行心理疏导,把心理顾虑、焦虑甚至抑郁苗头消灭在萌芽中。
2.3 与体系医院建立老干部健康协同管理诊疗机制 疫情期间,为降低感染风险,老干部和医护人员均应尽量减少去体系医院的次数和频率,这就要求门诊部和体系医院建立更为紧密的共建和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无缝远程诊疗。 一是要提高门诊部的快速反应能力,制定疾病急救预案,进一步完善干休所医疗急救的配套设施,及时补充急救药品,保证各种疾病突发状态下医疗急救工作的有效展开[14];二是体系医院应根据每年体检及定期检查结果,为老干部建立完整的病历资料、健康信息档案,实现门诊部与医院信息资源共享[15];三是体系医院应根据病情特点为每位老干部组建由专科医生牵头、 全科医生辅助包括心理医生的精准医疗保健团队,采取“一对一”“多对一”服务模式,并针对老干部疾病高发期的情况,开通急救“绿色通道”,同时指导门诊部开展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保障;四是推动体系医院与门诊部服务手段向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智慧医疗的高效服务转型,门诊部要发挥现有仪器设备的作用,数据时时传输至体系医院的智慧医疗系统,发现异常立即启动远程诊断,指导用药、调药,对于必须到医院就诊的,发出风险提示指令,及时到医院检查、住院或手术。 由体系医院、干休所医护人员和老干部家庭成员协同配合, 建立起体系医院—干休所门诊部—老干部家“三位一体”的疫情期医疗保健服务模式,并应在疫情结束后固定下来,依托信息化医疗保健服务平台,实现传统医疗保健模式向适应老干部医疗照护的一体化智慧健康服务模式转型[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