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邻里型高层住宅交往空间的探究
2021-04-18刘羽
刘羽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00
1 高层住宅区交往空间环境现状
高层住宅体量大,容纳的户数多,上层住户居民远离地面生活,因而对邻里交往的需求更显迫切。但在许多高层居住环境中,由于经济性的原因,候梯厅、走道等公共空间往往狭小、局促、自然采光不足,仅能满足交通疏散的单一功能。而且由于功能化的分区和公共面积的节省,使公共空间缺乏层次,丧失了吸引居住者交往接触的积极功能,沦为无人停留的消极空间。居民们既没有领域感,又无法对公共空间予以有效监视,使这些空间极不安全,成为犯罪分子的活动场所。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重视高层住宅的公共空间设计。改变其狭窄、封闭、缺乏自然采光的现状,进行明确的层次划分,使其由单一的交通功能性空间转化为内容丰富的邻里交往空间,创造出具有高层居住环境特色的、多层次的交往空间环境[1]。
2 高层住宅区邻里交往空间环境设计
2.1 增加高层住宅区室外空间的交往
室外空间是邻里交往发生的主要场所,营造良好的室外空间环境是促进高层住宅区邻里交往的主要途径。在室外空间营造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哪些是公共空间,哪些是私密空间,并对这些空间进行比例上的合理划分和平面上的合理安排。在划分空间界限时,可以借助栅栏、微地形、绿篱等形式柔化生硬的边界空间,减少噪声,改善住区微环境。同时,增加空间的识别性和场所感,打破空间与空间之间沉闷的界限,实现空间之间的相互渗透。公共设施配置上不能只求美观,要结合当地自然、气候等条件因地制宜,要为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综合考虑设施的功能性、实用性、参与性和互动性。合理安排交往空间及设施的尺度,避免华而不实。在居住区交通及道路设置上,尽量做到人车分流,为居民,特别是小孩外出活动提供必要的安全保证。
2.2 增加高层住宅区室内空间的交往
高层住宅区中的室内空间除了能够遮风挡雨,更是邻里交往的主要场所。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入口及门厅是居民碰面机会最大、使用最频繁的空间。很多开发商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采用最经济的设计原则,造成入口及门厅封闭、不通风、采光差,居民不愿在这样的环境中停留。要促使居民在门厅及主要出入口进行交往,就要扩大门厅的空间尺度,避免人流过度拥挤,并合理划分交通、休息和活动区域,增设用于休息、等候、交流的座椅,合理组织室内交往空间的通风与采光,保持空间的通透性。在室内主要空间可以摆放一些易于打理的植物,为室内空间交往创造良好的环境。精心布置楼道和出入口立面空间,如墙面可以安排阅报栏、通告栏或者用于装饰的字画,给居民以强烈的归属感。改善垂直交通空间的环境,一般情况下电梯空间相对狭小,可以播放一些轻音乐缓解压抑和紧张情绪。同时要根据室内空间需求,合理安排各界面材料及质地,如地面尽量采用防滑处理,选用对人体无伤害的材质。由于高层住宅多处于城市繁华地段,地面活动空间相对稀缺,可以充分利用好屋顶、露台等空间,为高层住宅区邻里交往增加机会。
2.3 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设置交往空间
由于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不同,人们对于交往空间的功能也有不同的需求,设计中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交往空间的规划建设,营造不同类型和主题的交往空间。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龄人口所占比例也在不断上升。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行为较之其他人群都发生了一定变化。他们有较多空余时间参与邻里间的交往活动。根据老年人及残疾人的活动习惯,可以设置棋牌空间、阅读空间、健身空间等。在空间尺度、行为方式上也要根据特定人群的具体情况进行安排,如图1。针对年轻人的这些特征,可以在住区设置健身空间、酒吧、电影院等空间,为他们提供交往活动的场所。儿童常为体验快乐而游戏,好奇好动是儿童活动的主要特点。儿童的游戏具有随时性、连续性、主动性等特征。依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喜好设计游戏空间、玩具交换空间等,为儿童及家长提供交流交往的活动场所[2]。
图1 根据老年人及残疾人的活动习惯可设置棋牌空间、阅读空间、健身空间等,为老年人及残疾人提供交往活动的场所
3 结束语
关注高层住宅区交往空间氛围,寻找领域感、邻里感、归属感,营造具有情感沟通功能的居住环境,建立邻里之间互助、关心与信任的关系,是人们对居住空间环境人性化的共同追求。要以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全面考虑高层住宅居住环境问题,通过调查与实践找出问题,总结经验并不断提高认识,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