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渗透边水油藏高含水阶段综合治理对策
2021-04-18宋佳忆王爱民艾兵权
米 丰,宋佳忆,王爱民,艾兵权,王 昕,汪 洋
(1.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靖边采油厂,陕西榆林 719000;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 102249)
对于边底水油藏,为充分利用油藏的天然能量,采用先期天然水驱生产,再边缘注水,后内部转注的方式。受储层非均质性、油水井注采制度、油井措施的多重影响,转注效果存在极大不确定性,造成后期转注井标准不明确、转注效果不佳等问题[1-3],迫切需要找出开发影响因素,理清小层连通性及注采对应关系,分析关停井原因,研究改善注水对策,提出合理开发建议,从而实现长期稳产高产。
SJW 延9 油藏渗透率低,油层埋藏浅,油藏天然能量不足。开发20 年来,由于高含水等原因,大部分井停产,截止目前共有油水井78 口,生产井63 口,大部分油井高含水停产(40 口),平均日产油0.55 t,综合含水85.59%,目前有注水井15 口,正常开注12 口,综合递减为5.9%,采出程度6.8%。经过长时间的天然能量开采,油井产量下降快,地层能量低,关停井数量多,采油速度低。
本文借鉴国内外同类油层注水开发经验[4-7],开展了SJW 油区精细油藏描述,分析开发影响因素,提出合理开发建议,为同类油藏开发调整提供了技术参考。
1 砂体精细刻画
系统进行了小层精细对比与划分、沉积微相分析、测井二次解释、砂体分布规律,隔层分布、储层评价、储量复算、三维地质建模。
采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原则划分地层,采用“电性形态相似,厚度相近”的原则进行小层对比。最终将SJW 油区延9 层细分为Y91-1、Y91-2、Y92-1、Y92-24 个小层。4 个小层对比剖面图显示,基准面旋回的各油层亚组地层分布稳定,横向变化不大。其中Y91-1层厚度一般在11~14 m;Y91-2层厚度一般在12~14 m;Y92-1层厚度一般在11~16 m;Y92-2层厚度一般在12~17 m。
基于单井微相划分和剖面微相对比,分析了各单砂体沉积微相的展布演化规律。延9 油层以河道相为主,基本为北东-南西走向,随着水动力的减弱,逐渐过渡为泛滥平原。主力层延91-2层砂体连片分布,展布特征与沉积微相展布特征相似。与工区北部相比,工区南部砂体薄,连通性差。
根据研究区测井曲线对延安组重新划分单砂体,整个研究区砂体接触关系以叠加、切叠、孤立为主。研究区延9 层发育平缓,构造简单,整体砂体总厚度变化不大,连通性比较好,砂体厚度大。从整体来看目前基础井网对砂体控制不足,但Y92-1砂体沉积时河道规模较大,这一时期河道砂体横向较宽,连通范围较大,连通性好,表明沉积物源充足,水动力稳定。
沉积单元内的砂体在横向上较为连续,出现很多河道沉积控制的多井连通体,砂体横向展布连通范围很大。通过测井解释,绘制延9 各小层地层剖面,发现延9 各小层间隔层不是连片分布,而是零星分布在工区各处。隔层厚度薄,一般在2 m 左右。
Y91-1和Y91-2小层间隔层主要位于工区西部与东北部,在41071-02 井区、42220-06 井区等6 个井区的隔层厚度大于2 m。Y91-2和Y92-1小层间隔层位于工区西北部与东北部,在41071-02 井区、42220-02 井区等5 个井区的隔层厚度大于2 m。Y92-1和Y92-2小层间隔层散布在工区各处,42022 井区、42204-02 井区等6 个井区隔层厚度大于2 m。
受曲流河控制,延9 油层在河道相上厚度大,边部沿河漫滩减薄,逐渐过渡到水层或干层,具有一定边水能量。延9 层主要存在两个油水界面,分别位于海拔470~490 m 和500~510 m 处。从油藏剖面上看,Y91-2、Y92-1小层砂体发育较连续,在42620-07 井区、42622-04 井区处,Y91-2、Y92-1小层油层较厚且连通性较好;Y92-2小层砂体连通性一般,测井解释主要为具有一定厚度水层。42026-01 井Y91-1小层存在水层、Y91-2存在油层,这是由于Y91-1与Y91-2层间存在隔层,所以发生了水层在油层上方的现象。纵向上油层集中分布在中部Y91-2、Y92-1小层。
延9 油层为河道相沉积,河道为优势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强,油藏严格受沉积相带和储层物性控制,属于典型的岩性-构造复合油藏,原始地层压力7.5~8.5 MPa,压力系数低,具有边水。储层孔隙度分布范围为16.97%~19.95%,渗透率分布范围为36.46×10-3μm2~112.35×10-3μm2,渗透率中值为74×10-3μm2,储层物性较好。延91层钻遇单砂体189 个,分层系数3.21,变异系数1.06,突进系数60.38,级差2.06,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延92层钻遇单砂体102 个,分层系数2.32,层间非均质性较弱。
因此,SJW 油区储层的发育主要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控制,其中沉积作用是基础,成岩作用是关键,构造作用是条件。延9 层沉积相主要为河流相,砂岩比较发育,河道砂体规模较大,砂体内部连通性较好,顶部存在盖层,层内构造平缓,没有断层的遮挡。因此原油生成运移到砂体内部后,不能大规模的保存,只有在局部构造高点形成规模较小的油藏。
2 开发动态分析
全区共166 口井,其中延9 层位共78 口投产井,生产井63 口(目前停产40 口),注水井15 口,平均单井日产液4.80 m3,日产油0.55 t,平均日注水16.58 m3,综合含水率85.59%,采出程度7%。
2.1 关停原因分析
根据地质特征及生产动态分析,得出高含水井关停原因如下:
(1)16 口井位于延9 层构造中低部位及薄差层发育区域,这些井关停前产量较低。部分井处在构造低部位或处于油层厚度较薄部位,此处含油量较低这导致油井初期产量高,但产量递减快,一直下降直至不出油而关停。
(2)地层能量下降,压力下降快,无有效驱替压差。由于研究区采用自然能量开采方式开发,地层能量下降较快,且主力油层延9 为低渗透油藏,液体在地层中流动需较大的启动压力和驱替压差,研究区6 口井是由于地层压力下降而导致关停。以42029 井为例,该井投产初期产油量和产水量较多,但随后产油和产水都出现明显下降,这是地层能量不足所致。
(3)7 口井射孔位置与油层不对应,或者射孔厚度过大,导致水侵等,产水量过大,最终停产。
2.2 高含水井原因分析
高含水井依据生产动态曲线可以分为三类:高含水低产油井(16 口)、含水上升产油下降井(3 口)、含水上升产油稳定井(5 口)。42031 井周围存在2 口注水井,这3 口井位于同一沉积相带,油井见水效果好,一段时间后形成水淹,造成产液上升、产油下降的现象(见图1)。
造成油井高含水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油水分异较差,油水同层,初期油井含水高:据储层评价结果,SJW 区块储层以中孔、中低渗储层为主。孔喉半径小,排驱压力高,不利于油水渗流,加之地层较平缓,总体倾角不足1°,油水分异较差。由于SJW油区油水分布特点就是“油水同层”,油井压裂后油水共同产出,新井含水率多在60%~90%。
图1 42031 井(现52031 井)生产曲线(含水上升、产油下降井)Fig.1 Production curve of well 42031 with rising water cut and falling oil production(now well 52031)
(2)人工裂缝导致注入水及地层水沿裂缝窜进:SJW油区含有丰富的地层水,初期天然能力较充足。由于储层中低渗,自然投产工业油流下降较快或无工业流,SJW油区的采油井均采用压裂投产,布置少量注水井,之后对部分油井转注。注入水很容易沿裂缝窜进,使沿裂缝方向上的采油井见水快,油藏含水上升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进入高含水阶段,而位于裂缝两侧的油井见效慢,压力恢复慢。因此裂缝在注水开发过程中会导致严重的平面矛盾,使油井注水见效及水淹特征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3)固井质量差,串槽严重:对于采油井,如果固井质量不好导致生产层间以及生产层与非生产层间窜通,如果发生水窜,产液中的含水量升高,会造成能源浪费;如果发生油窜,不该采的层系被动用,将影响整个采油规划的实施。对于注水井,如果固井质量不好导致注入水乱窜,影响注入效果,还将破坏一个区域的地应力平衡,引起大面积的套管损坏,造成巨大的浪费。
(4)层间和平面矛盾突出导致油井高含水:由于产能建设的需要,SJW 油区在新井投产时就同时压开两段甚至三段含油显示较好的油层,以期求得较高的初产,延缓油井递减。在注水井组区域,长期注水形成主流线,主流线上渗透率是其他井间连线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导致主流线上的油井含水率居高不下。
2.3 注采连通分析
结合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吸水剖面、产出资料以及油层的物性来确定油水井的各层采液、注水情况,采用3 种方法确定注采连通性。
2.3.1 生产动态方法 分析了延9 油层的15 个注采井组生产动态资料,注水井提高注入量或降低注入量时,周围生产井产液量并未随之发生变化,根据生产动态不能看出其对应关系,表明大部分注采井网存在注采不对应问题。
2.3.2 劈分系数方法 不论油水井是否射开,只要本小层油井为可动用油层,水井有砂层,即为注采连通,若油水井均在对应层射开动用,则存在注采有效厚度,否则称为未连通有效厚度。以反九点为例,若油水井均射开动用,角井的注采连通劈分系数为1/4,边井为1/2,水井或油井未射开动用,系数均为0。
依据计算结果,延9 层注采连通率为69%,井网受效面积是53.47×104m2,占全区油层面积的32%。目前延9 层井网受效一般,存在注水井数少、受效面积小的问题,延9 井网调整主要考虑砂体连通性和油水井注采对应关系。
2.3.3 油藏工程定量分析 根据系统工程学的思想,把油藏的注水井、生产井以及井间孔道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通过系统输入(注水井)和输出(生产井)的动态生产数据,计算注水井和生产井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地层连通情况。
采用该方法计算了全区油水井2019 年的动态连通关系,延9 井间主要连通方向为西北-东南向,与物源方向基本一致。说明顺物源方向,即顺河道方向储层连通性好,为水驱主流通道。
3 注水开发效果评价
水驱效果评价主要包括注采井网完善状况、注水状况和开发状况,筛选以下指标作为最终评价指标。
(1)注采井网完善状况评价指标。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水驱储量动用程度。
(2)注水状况评价指标。反映注水状况的指标包括三类,一是反映注水开发状况的指标,如年注采比;二是反映注水利用状况的指标,如存水率、耗水率、水驱指数;三是反映地层能量保持状况指标,如地层压力保持水平。
(3)开发状况指标。选取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年产油量综合递减率、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注水利用率(存水率、耗水率、水驱指数)、能量保持水平分析水驱状况,评价开发效果。
根据物质平衡关系式,确定SJW 油区的水体倍数为5 倍,属于弱水体。将实测地层压力、累积产油量、累积产水量、油水的体积系数、当前地层压力和原始地层压力代入物质平衡方程中,计算出保持目前压力水平所需要的注水量,该值与实际累积注水量之比为有效注水率。由于天然水侵的存在,在计算目前地层压力水平所需注水量时,考虑30%的天然水侵能量,最终计算得到延9 油层有效注水率(见图2)。
从注水开始至2015 年,本区域有效注水率比较稳定,分别在2016 年与2018 年两次大幅提高注入量,分别提高至前一年的176%与123%,同时有效注水率显著降低,2018 年降至30.8%,水驱效果差。
图2 年注水量、有效注水率变化曲线Fig.2 The change curve of annual water injection volume and effective water injection rate
SJW 油区整体开发趋势较平稳,目前进入高含水、中低采出程度开发阶段,水驱控制程度为71.02%,油藏水驱控制程度较高。统计SJW 井区累计产油量、累计产液量、累计产水量、累计注水量等生产数据表,利用甲型和乙型水驱方法、童氏图版法、我国油气储量专业委员会经验公式(1985)、我国油气储量规范中与井网密度有关公式、中国不同井网密度与采收率的经验公式法等方法,确定延9 油层采收率为29%。有关评价参数汇总(见表1)。
根据低渗透油藏开发分类指标,有2 项指标落在二类低渗透油藏水平,3 项指标达到三类水平。按评价标准,SJW 油区延9 层开发水平属于第三类,开发效果差。
4 综合治理措施
依据地质油藏精细描述研究成果,SJW 油藏开发调整方案具体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增加注水井数,整体部署不规则注采井网、分批实施。
(2)把现有油井按油层分布情况归到延安组,并恢复投产,或转注。
(3)温和注水,减少单井日注水量。
(4)防止油层下部水淹,调整注采层位,封堵下部油层。
(5)高含水井转注、补孔、提液、调剖堵水等调整措施。
综合动态分析与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成果,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开发调整方案:
(1)高含水井转注:通过以上调整方案,实现SJW油区平面上注入水均匀推进,提高平面动用程度以及平面驱替效率,纵向防止指进,实现均匀推进,提高垂向动用程度以及垂向驱替效率。
(2)补孔:针对部分井组出现“有注无采、有采无注”或未射开油层的情况,完善注采层系,同时结合生产动态及测试资料,积极开展同层补孔,完善对应关系,提高油井见效程度。
以42026-02 井为例,该井原本射开长6 层进行生产,但因不具备经济产能长期关停。通过对该井进行测井解释,发现该井在延9 层存在一厚度超6 m 的油层,考虑在延9 层位补孔。
(3)封堵下部油层:压裂产生的人工裂缝水驱后形成高渗通道,导致生产井水淹;裂缝下部物性较好,形成优势渗流通道,导致油层下部更容易水淹,原油在油层上部富集。对于具有一定厚度的油层,通过注水泥封堵油层下部2/3 位置,射开油层上部1/3(见图3),能够改变水驱方向,使注入水驱替油层上部原油,降低含水率,从而提高纵向波及效率。
表1 SJW 井区开发效果评价表Tab.1 Development effect evaluation table of SJW block
图3 封堵下部油层示意图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plugging the lower oil layer
以42204-02 井为例,该井射开Y92-1层油层,油层厚达8.5 m,原射孔部位与油层对应良好,恰好射开油层上部2 m。该井生产至2016 年7 月,而后长期关停,生产期间开井含水率即达到90%以上,认为该井已水淹。通过封堵油层下部的优势通道,缓解生产层水淹。
(4)降低注水井注水量:由于注水井也压裂了,目前大部分注水井注水量偏高,需要降低注水量,控制注入水沿人工裂缝水窜,降低生产井含水率。
(5)停产井控液复产:对因供液不足停产的井,补充注水井,恢复产液,控制合理产液量。
(6)提液:老井放大生产压差进行有效提液是提高注采系统排液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针对油井的生产动态变化,对生产潜力较高的井进行有效提液。
(7)调剖堵水:根据开发技术政策,综合各类调整措施,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确定开发指标,预计含水率控制在80%左右,预测年产能较目前增加0.51×104t。
5 结论
(1)采用精细小层对比及砂体解剖方法,弄清了砂体及隔层展布规律。
(2)延9 层的井网受效一般,砂体顺物源方向,即顺河道方向储层连通性好,为注采主流通道。存在注水井数少、受效面积小的问题,延9 井网调整主要考虑砂体连通性和油水井注采对应关系。
(3)采用点状不规则注采井网,增加注水井数,合理注采井数比为1:2.2,目前地层压力明显偏低,急需注水恢复地层压力。
(4)提出了浅层压裂井采用注水泥封堵下部油层的措施,注水泥后在油层下部形成一定延伸范围的水泥封堵层,同时降低单井注水量,防止水沿压裂缝突进,减小油层底部水淹风险。
(5)建议本区采用老井转注、换层补孔、控液复产、堵水调剖、提液等调整措施,改善注水开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