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高素质农民培训”的困境及应对策略

2021-04-18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素质农民培训

(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金湖县分校,江苏 金湖 211600)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高素质农民是农业发展的核心,也是保证中国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发展的基础。中国在这一方面高度重视,通过下发相关文件,以此将互联网+作为新时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高素质农民的作用,推动农业更好发展。

1 “互联网+高素质农民培训”的作用

借助于四通八达的互联网,借力于手机的高度普及,“互联网+高素质农民培训”这种培训模式可以使农民能够利用更多的方式进行学习,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储备相应的知识,可以帮助农民养成开发、创新的理念,这对于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在以往的农民培训中,其时间和地点都较为固定,一些农民可能会受到生产或者是生活等因素,导致不能到现场参加集中培训,无法取得理想的培训效果。而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就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农民通过手机就能够参与到培训中,这样就能够更好地扩大培训的范围,保证教育的公平、公正[2]。而且,因为互联网数据能够储存,农民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安排,针对用得上或不会的内容还能够反复学习,进而更好地提升学习主动性,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2 “互联网+高素质农民培训”的困境

2.1 基础设施不完善

想要更好地开展“互联网+高素质农民培训”就在于网络的覆盖情况,从当前的实际情况上来看,还有一些地区的网络覆盖并不理想,虽然已经有很多的乡村都存在应用网络,而且其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还有一些乡村受到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等问题的影响,其互联网覆盖效果并不理想,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无法顺利开展“互联网+高素质农民培训”学习,互联网+也就无法真正的走入到乡村,提升农民的专业水平[3]。

2.2 互联网技术推广困难

很多农民自身不具备计算机应用技能,而且对于互联网技术的认知较为肤浅。这样就导致在推广互联网+技术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困难,推广速度较慢。因为计算机理论知识专业性较强,讲解人员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来为农民讲解相关的知识,经常会出现农民在学习中因为步骤复杂,自身不理解,进而就放弃学习,这和计算机技术普及有直接关系[4]。首先,农民自身的文化程度较低,在接收新知识上较慢,缺少对互联网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率无法得到保证。其次,农村缺乏推广互联网技术应用的人才,所以在推广互联网技术上较为困难,高素质农民培训无法顺利推进。

2.3 培训效果难体现

在“互联网+高素质农民培训”过程中,各地区的政府是其引导者、领导者,一般情况下都是由政府来加以规划,但是在落实过程中却存在着和实际情况不相符的问题。参加培训的农民中,多数农民在参与培训前未接受过培训需求调查,参训的农民是“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互联网+高素质农民培训”存在着供需不平衡;当前大多数培训目的依然还是体现在完成培训数量,而缺乏对农民实际需求的分析,对当地的农业资源和数据不能够合理运用[5];培训后,对农民后续跟踪指导也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无法真正地让信息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而且,一些农民在落实过程中,受到市场不断变化的影响,经常出现问题,逐渐的就对互联网失去信心,也就无法积极的学习知识,不能够提升自身素质。

3 “互联网+高素质农民培训”问题解决策略

3.1 加强硬件设施完善

如果想要更好地推广互联网技术,就应该完善硬件设施普及,政府应积极解决当前互联网的基础设施硬件建设问题,鼓励农民能够积极发展互联网,比如可以采取补贴的方法,来让农民能安装网络,以此来为其提供条件,建立专业的数据库,通过网络来积极收集相应的数据信息,并且通过平台来为农民提供具体的信息资源,比如天气情况、市场需求等,利用这样的方法逐渐让农民适应在互联网下的农业管理流程,以此来实现互联网和农业管理的更好融合,为培养高素质农民提供硬件支持。与此同时,还需要能够创新农民事业,革新农民的观念,可以积极组织优秀农民到各地服务,帮助农民更好地了解互联网的好处,并且要利用自身的经验来带动其他的农民积极地接触互联网。在应用互联网技术过程中,不仅仅是要学习相应的技术,更要能够利用互联网来革新理念,能够与当前的社会要求相符合,进而明确自身所存在的问题,积极努力地提升自身水平。

3.2 强化政府引导

高素质的农民培训,是推动当前农业发展的关键,那么政府就需要能够认识到互联网+技术推广的作用,并将其作为高素质农民教育的具体目标之一,要能够让互联网+技术更好地应用于高素质农民培训中,制定完善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让农民能够充分认识到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重要性[6]。传统的方法无法满足当前要求,只有保证文化和技术共同发展,这样才能够满足当前农业改革的要求。政府也需要积极对互联网+教育培训进行引导和扶持,要保证培训所设计的方案有“针对性、有实效性、有前瞻性、有导向性”,要与农民的实际生产相吻合,要能够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要求,选择的学习材料,也需要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要能够循序渐进的加以学习,更好地掌握互联网的具体操作,并要让农民能够学会利用互联网来自主学习。

3.3 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培训

要提高培训效果,可实施农民感兴趣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一是农民在互联网培训平台上随时学习有关的先进技术以及观看生产实践教学视频。二是邀请省市县技术骨干人员加入平台,在平台上随时相互讨论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解决生产遇到的生产难题。三是设置线下教学辅导、实践指导等培训环节,将农民参训人员集中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达到培训教师与参训农民的现场务农互助、答疑解惑等培训效果。综合运用线上培训、线下指导、田间咨询、农业技术人员实践协助等多元化培训方式,使参训农民的知识和能力在日积月累中不断提高。

3.4 鼓励社会关注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积极沟通,鼓励社会各界人士都能够积极关注农民的实际发展,为高素质农民培训提供更好的外界环境,帮助农民能够真正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政府也需要重视农民的需求,做好相关宣传,通过这样的方法来逐渐纠正农民的意识,要让农民能够更好地认识到互联网技术的重要性。此外,还应该用互联网技术来扩大农民的销售途径,这样农民就能够感受到互联网技术带给自己的好处,进而更积极主动地学习。

4 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高素质农民培训”不仅仅是将互联网和农业进行结合,而是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以此来对其资源合理配置,为农业发展培训高素质农民。农民也需要认识到这一点,要能够积极迎合时代发展,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猜你喜欢

高素质农民培训
2022年山西将培训高素质农民6.6万人
陕西2021年将培育高素质农民2万余人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