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中国数字乡村产业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2021-04-18王应宽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数字农业农村

孟 丹,王应宽,2

(1.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北京 100125;2.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125)

1月23日,“2021中国数字乡村产业高峰论坛”以“线上”直播平台+“线下”杭州会场的形式召开。论坛由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牵头,会同中国知网、数字乡村建设创新联盟与浙江省之江数字乡村研究院(筹)共同主办,论坛主题是“为中国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一级巡视员姜长才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张红宇代表主办方作开幕致辞。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农民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唐园结主持开幕式,十三届全国人大农委副主任委员李春生,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尹成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中国工程院院士、自然资源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陈军等多位领导、专家以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出席论坛。

开幕式上,张红宇会长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及其工作的基本情况,并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一主题,用“农村产业转型发展前所未有,农民收入增长前所未有,农村建设成效前所未有,对外进口农产品量前所未有,粮食安全带来的挑战前所未有”这五个前所未有,全面、系统的总结了我国农业农村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的挑战。他指出,数字农业、数字乡村不仅仅是将数字技术运用到农业上,不仅要建设小片园区,更是要把数字技术运用到农业、农村、农民相关的全产业链上。在“十四五”期间,要将眼光聚焦在粮食安全、农民收入、乡村建设、土地制度改革、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等方面的问题上,推动全面乡村振兴。他对我国农业未来发展中如何运用科技的力量、数字的力量解决“三农”问题的短板、痛点,如何进一步缩小城乡间差距等问题作出展望,并预祝此次会议圆满成功。

唐珂司长在致辞中指出,2020年我国在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落地实施、编制数字农业农村建设规划、持续推动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各领域快速融合六个方面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上均取得明显进展。展望“十四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数字经济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主引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日益成为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基石,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为数字技术创新、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日益广阔的空间。对于数字乡村建设,他建议,依照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规划部署,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发展新理念,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将信息基础设施纳入乡村建设行动,与城市同步建设,纳入数字化一张图;支持和规划发展农产品电商平台,创新供应链,重塑消费的需求动能模式,增强供给体系,形成需求牵引供给,对国内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要发挥好数字乡村发展创新联盟等组织的作用,为数字乡村建设与发展制定数据资源目录标准,支撑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要利用数字经济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 唐 珂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一级巡视员 姜长才

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智慧农业与数字乡村分会成立仪式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朱明主持报告会

全国人大农委副主任委员李春生作主旨报告

姜长才巡视员在致辞中介绍了浙江省在数字经济、数字乡村产业上所取得的成绩,浙江省科协在浙江省数字乡村产业建设中所做的工作,以及浙江省科协在浙江省数字乡村产业建设中即将实施的一系列举措,他表示数字经济是浙江省的利好工程,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力争到2022年把浙江建设成为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省委省政府两办还专门印发了《浙江省数字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前段时间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省。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浙江省将以此次论坛的召开为契机,更好的借助全国学会的力量,推动浙江数字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示范窗口。

随后,唐园结秘书长宣布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智慧农业与数字乡村分会正式成立,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张红宇,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朱明,浙江省政协常委、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副理事长隗斌贤,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数字“三农”专班组长孙奎法、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三农发展组组长顾益康,智慧农业与数字乡村分会执行会长王林潇,会长谷勇共同为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智慧农业与数字乡村分会成立揭牌。智慧农业与数字乡村分会还分别与浙江省异地商会联盟、萧山区农业农村局、成安县农业农村局、浙江道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约,并发起数字乡村浙江样板先行区建设杭州倡议。

乡村振兴战略与数字乡村主旨演讲环节由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朱明研究员主持。全国人大农委副主任委员李春生首先做了题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的报告。他与大家交流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城乡融合的问题体会与认识,他强调现阶段农业农村发展滞后这一短板,严重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影响着我国整体现代化的进程,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他指出在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依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挑战,比如城乡之间不断拉大的收入差距,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上的滞后,城乡发展相当的不平衡,对此,他从“人、地、钱”资源要素有序向农业农村流动,逐步破除城乡融合发展壁垒,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大城乡融合发展的建议。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尹成杰的报告题目是《关于智慧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他围绕智慧农业服务产业发展分享了关于智慧农业服务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智慧农业农村服务产业是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重要支撑,智慧农业服务产业是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桥梁和纽带,智慧农业服务产业是应对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重大举措,智慧农业服务产业是促进农业经营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区域化、品牌化的有效机制,智慧农业服务产业是推进农业“联耕联种”、“代耕代种”、“全托全管”等新型工业经营业态和模式的重要载体六个方面的思考,为探索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路径提供了思路。

赵春江院士的报告题目是《对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思考》,主要介绍了信息科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发展智慧农业,建设数字乡村,思考建议四方面内容。他指出,现代信息科技作为当今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对农业农村发展影响深刻,未来怎么把数字科技和农业农村的建设进行有机结合,是需要思考的重大问题。未来中国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将因信息资源占有程度而变化,数字乡村建设要取得重要进展,应将数字技术与农业全生产过程、全产业链深入、彻底地融合,通过实现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乡村,实现城乡均等化。应加快农村大数据与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乡村信息基础网络设施改造升级,完善农村电商配套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建设若干数字经济实体,培育亲农惠农的乡村新业态。

论坛还邀请数字乡村产业界代表阿里巴巴乡村战略合作事业部总经理胡雪莺、浙江道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平、美丽乡村信息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闯、新加坡林虾集团中国区总裁谷勇在会议现场围绕如何实现数字农业、数字乡村,数字乡村如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带来变革,畅想数字乡村发展趋势等主题做圆桌研讨。吕平总经理认为,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生态圈,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合作来打破思维界限,这样涌入农业领域的资本就会越来越多,农业产业就能实现运转;胡雪莺总经理介绍了阿里巴巴集团农业农村板块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已经启动的工作,如线上农村带动线下农产品销售等新型模式,并分享了农村消费水平正不断提高的观察结论;谷勇总裁认为,农业要发展,产业要先行,要把低附加值农产品变为高附加值农产品,深入融合数字技术,让农业插上智慧的翅膀;刘闯总经理为大家介绍了美丽乡村信息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已经付诸实践的建设数字乡村的典型案例,他认为应通过数字乡村的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让农村成为最宜居的家园。圆桌论坛由朱明研究员主持。论坛为产业界、研学界交流观点提供了桥梁,现场气氛热烈。

23日下午的中国数字乡村产业高峰论坛(线上)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执行秘书长、IJABE主编/《农业工程学报》总编、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王应宽线上主持。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数字乡村分会执行会长王林潇代表主办方为线上论坛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陈军教授,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兰玉彬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监测预警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许世卫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主任李道亮教授、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减贫与创新官员董乐博士、中国知网数据分析师李新兴博士线上参会并基于自身在数字乡村建设领域的实践和思考,分别作了精彩的报告。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尹成杰作主旨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作主旨报告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执行秘书长、IJABE 主编/《农业工程学报》总编、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王应宽线上主持主旨报告会

陈军院士的报告题目是《用时空数据说话,讲好中国可持续发展故事》,他从对标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时空大数据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应用、在浙江德清开展的关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监测研究案例、研究体会四个方面深入浅出的分享了其研究成果,贯彻中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参考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232个指标,结合中国国情和数字乡村建设具体实际,构建中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体系,确定102个监测指标,自2018年开始在浙江德清开展可持续发展目标监测评价,取得显著成效,其成果获得联合国等国际同行的认可,入选联合国杰出优秀实践案例。陈军院士的研究成果既包含国际视野又贴合我国实际,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生动的实践,报告高屋建瓴,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数据丰富,信息量大,向国际社会讲好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故事,为其他国家的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借鉴,对正在进行的中国数字乡村建设具有启发意义和指导意义。

兰玉彬教授做了题为《精准农业航空应用技术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应用》的报告,他从制约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入手,介绍了无人农场的缘起、发展概述、共性关键技术、系统组成、典型应用和发展展望,分析了数字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包括精准农业、物联网、农用无人机和植保无人机、智慧农业等,基于其团队在美国农业部开展的精准农业航空前沿技术研究以及回国后承担多个项目在华南农业大学和山东理工大学开展大量卓有成效的前期研究,介绍了精准农业航空领域的国际国内进展及其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典型应用,诸如传感器的开发和应用、无人机和机器人应用、夜间作业技术、路线规划与避障技术、智慧果园等。兰玉彬院士的报告主要从技术方面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许世卫研究员作了线上的学术报告《数字乡村建设的技术与展望》,包括三部分:数字乡村建设的内容、关键技术和发展展望。许研究员梳理了数字乡村的概念特征和建设的内容框架。数字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字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产业的数字化升级,数字乡村经营管理方面的数字化转型,数字乡村服务的智慧化推进等,建设数字乡村的关键技术涵盖全产业链各环节的数字化技术。他在上述内容基础上展望了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前景。

李道亮教授做了题为《无人农场引领数字乡村发展》的报告,他从概念概述、发展技术、系统组成、典型应用案例、应用展望等方面系统全面的梳理了无人农场相关内容,为数字乡村的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参考借鉴。

董乐博士作了题为 《从全球实践看小农与数字化发展》的报告,介绍了全球数字化发展的情况、新的成果、全球数字化农业应用的情况及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在全球范围开展的农业农村数字化方向实践、在中国实施的卓有成效的案例和实践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国际信息。

李新兴博士作了题为《大数据赋能农业产业创新》的报告,介绍了作为产业界优秀代表的中国知网能为数字乡村的建设提供什么样的支撑与服务,探索数字乡村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新模式。

专家报告结束后,王应宽研究员代表会议主办单位作论坛总结,本次论坛共邀请4位领导致辞,10位专家作主旨报告,4位知名企业家参加圆桌论坛。各位领导、院士、专家和企业家分别从数字化战略政策、发展环境、内容模式、共性技术与装备、典型案例、监测评价、发展展望等方面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深度思考,涉及国际与国内、理论与实践、乡村振兴、精准农业、智慧农业、无人农场、绿色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为中国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相信会有助于推动中国数字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王应宽代表组委会感谢5个主办单位、3个承办单位、3个协办单位和4个支持单位以及3家媒体对此次论坛的大力支持,对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与带来精彩报告的各位院士和专家表达了衷心的感谢。最后,王应宽宣布论坛闭幕并表达了对下次论坛的期待。

感谢现场参会和在线参会的各位专家和代表。论坛因为有你们的参与和支持而更精彩!

为满足国家疫情防控的总体要求,此次论坛仅安排50人现场参会。论坛通过中国知网在线教学服务平台(https://k.cnki.net)全程对外直播,至直播结束,此次论坛在线参会人数超过3600人,浏览总量达8807人次。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推动实现中国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发展目标提供了很多切实可行的举措、意见和建议,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猜你喜欢

数字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