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探讨

2021-04-18史敏余炳晨林志茂张婉鸣俞璐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影响力

史敏 余炳晨 林志茂 张婉鸣 俞璐

摘要: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在我国电气、电子工程领域全力攻克“卡脖子”难题的紧要关头,科技期刊争创一流意义重大。

文章对2016年至2020年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收录的我国电气、电子工程领域的文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五年我国电气、电子工程学科发展迅速,期刊整体水平不能匹配高水平的学科发展现状,但发展势头向好。基于此,文章围绕如何更好地吸引优质稿源、发展专家资源、创办卓越新刊,从而提高该领域科技期刊的影响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科技期刊;电气电子工程;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3-0197-03

一、引言

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出版强国,我国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科技期刊工作者肩负的使命与责任[1]。电气、电子工程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更是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2]。

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最权威的科学技术文献数据库,2016年至2020年SCIE收录的电气、电子工程领域论文高达391016篇。其中2020年的记录有101764条,在254个学科分类中,继材料科学多学科、环境科学和化学多学科之后排名第4。电气和电子工程囊括了几乎所有的世界前沿研究,是现代科技领域的核心部分,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备受青睐。

在高速发展的学科背景下,实现电气、电子领域科技期刊国际化,提升国际话语权,增强我国科技软实力是我国电气、电子领域期刊发展的当务之急。文章利用SCIE数据库的统计数据,定量描述电气、电子工程领域的中国论文产出,分析我国电气、电子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旨在为我国此领域期刊整体水平的提高提供建议和参考。

二、我国电气、电子工程领域论文发表现状

文章所用数据来自科学引文索引核心合集中的SCIE数据库,数据下载时间为2021年8月27日。2016年至2020年SCIE收录的电气、电子工程领域论文有391016篇,其中中国作者发文151538篇,占38.75%,位居世界第1。且中国作者论文的产出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23%。

截至2020年6月,电气、电子工程领域共有3602篇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已足以将其归入其学术领域中最优秀的1%之列,即高被引论文。近五年作者来自中国的高被引论文共1964篇,是排名第二的美国(784篇)的2.5倍,以绝对优势位居国际首位。

2016年至2020年我国与130个国家/地区合作发表电气、电子工程领域论文45751篇,国际合作论文占比30.19%。

近五年中外机构合作发文数量每年增加1500余篇,与我国合作发文最多的前10个国家分别为美国(占中国全部SCIE论文的10.42%)、英国(4.23%)、澳大利亚(3.31%)、加拿大(2.94%)、新加坡(2.22%)、日本(1.34%)、韩国(1.1%)、法国(0.96%)、德国(0.83%)和沙特阿拉伯(0.71%)。

除美国外,中国与其他九国的国际合作日益密切,与美国合作的论文数量在2020年下跌,这可能与2019年之后中美贸易摩擦及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封锁和打压有关。

丰硕的科研成果表明我国电气、电子学科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科研水平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SCIE收录我国2020年电气、电子工程论文42479篇,而2020年SCIE收录的8本中国电气、电子工程期刊当年发文量仅为1010篇。但进一步分析发现,2020年SCIE收录的8本刊有5本为近五年新收录,且《电子与信息学报》《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等中文期刊被“SCI预备队”ESCI数据库的收录,意味着接下来更多的中文刊可能被SCI检索。

虽然与领先的研究水平相比,该领域的中国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仍不足,尚有很大提升空间,但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家层面对科技期刊的重视及一系列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支持政策的推出,大环境在不断改善,我国的中英文期刊均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逐渐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一)发表中国论文的主要期刊

2016年至2020年SCIE共收录我国电气、电子工程领域论文151538篇,分布在277种期刊上,按发表数量从高到低排序,排名前5的期刊分别是IEEE Access(2020年影响因子3.367,中国作者发文26705篇,占该刊发文量的62.29%)、Sensors(2020年影响因子3.576,中国作者发文8675篇,占该刊发文量的38.68%)、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Materials in Electronics(2020年影响因子3.478,中国作者发文4866篇,占该刊发文量的44.30%)、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2020年影响因子2.757,中国作者发文3204篇,占该刊发文量的43.05%)、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2020年影响因子5.978,中国作者发文2793篇,占该刊发文量的51.19%)。

中国作者发表论文时首选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出版的期刊IEEE Access。

IEEE是全球公认的专业学会,并且是国际上最大的非营利性学会,IEEE制定了很多电气电子行业的标准规范,同时也检索、出版很多专业的期刊、会议文献。IEEE期刊在电气、电子工程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这可能是我国很多作者选择IEEE Access投稿的原因。

該刊近几年发文量呈指数上涨也是促成此现象的重要因素,5年间IEEE Access发文量从811篇增长至17833篇,增长了21倍。

另外,该刊4~6周给出审稿结果,超快的审稿速度也是吸引作者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作者在以上5本期刊上的发文占比都很高,且五年间在其中4本期刊上的发文量上升非常迅速。

5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均高于2020年SCIE电气、电子工程类期刊的中位影响因子2.484,可见我国作者在发表电气、电子工程领域论文时,倾向于选择体量大、审稿速度快、质量在平均水平以上的期刊。

(二)国内主要研究机构和高产作者

统计2016年至2020年我国发表SCIE电气、电子工程类论文的单位,以发文量从高到低排序,发文排名前5的机构依次为中国科学院(5042篇)、电子科技大学(4774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4477篇)、清华大学(3912篇)、哈尔滨工业大学(3256篇),5所机构的发文量整体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国电气、电子工程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

主要作者分布是研究我国电气、电子工程领域的重要方面,统计通讯作者发现,2016年至2020年发表文章数量排名前5位的高产作者分别是东北大学杨光红(113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朱樟明(102篇)、东南大学孙伟锋(91篇)、江南大学丁锋(80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刘毅(70篇)。

值得注意的是,5位高产作者均是来自优秀研究机构的优秀人才,或担任重要职位,或负责国家重要项目,皆在领域内拥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较大的学术影响力,是我国科研技术领域的中坚力量。

(三)国内高被引作者

我国2016年至2020年在SCIE电气、电子工程领域的论文总被引量为1513554次,篇均被引9.99次。把我国5年间在SCIE电气、电子工程领域的论文以被引频次从高到低对通讯作者进行排序,排名前5的作者分别是总被引3649次的西北工业大学韩军伟,从事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究;总被引3647次的江南大学丁锋,从事系统建模等方面的研究;总被引2629次的辽宁工业大学刘艳军,从事智能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总被引2168次的北京科技大学贺威,从事扑翼飞行机器人等方面的研究;总被引2068次的东北大学杨光红,从事故障针对与容错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多位作者的研究方向涉及人工智能领域——当下最火热的信息技术之一。2020年SCIE共收录14本人工智能期刊,Q1区仅有4本,而目前国内与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中文科技期刊仅有2本,英文科技期刊尚存在空白。

三、对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的启示

(一)吸引优质稿源,提高期刊影响力

國内相关领域期刊要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应努力提高发文质量,适当提高期刊的载文量,并尽量缩短审稿周期,以吸引更多的优秀稿源。

组建高水平的国际化编委和编辑人才团队。通过制定合理的编委遴选方法和有效的奖励激励机制,使主编、编委、编辑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推动期刊良性发展[3]。

组约国际热门方向、具有影响力的稿件。积极发挥编辑和编委会的主观能动性,如通过编辑参加学术会议、拜访科研机构的重点课题组负责人等方式,深入科研一线组约优质稿件,利用编委的学术影响力广泛组稿,使编委会组约稿制度化[4]。

缩短期刊论文发表周期。利用专业投审稿系统提升编辑工作效率,通过以小同行分组细化审稿专家以实现精准送审,为优秀的、需要快速发表的研究成果开辟绿色通道,缩短出版时长,优化作者投稿体验[3,5]。

(二)发展专家资源,深化专家办刊模式

努力发展专家资源、深化专家办刊有助于办刊水平的提升。在期刊依靠专家资源的同时,还应重视为专家提供展示平台。

拓宽期刊专家库。编辑部可通过走进实验室、与专家一起参加学术活动等方式,与专家交朋友,凝聚专家资源;同时应积极培养优秀青年学者,宣传推广他们的优秀科研成果,激发他们的办刊热情[3,5]。

充分利用专家资源。不断为审稿专家库注入新的活力以提高审稿效率;根据专家承担的课题进行靶向约稿可丰富期刊优质稿源;专家在重要学术会议和微信上宣传和展示期刊可快速打开期刊的受众面[5-6]。

助力专家品牌建设。关注专家组建的专题、撰写的稿件、最新成果,主动为专家提供展示的平台;利用期刊平台举办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培训班,为专家提供线下学术交流的高端平台[3,7]。

(三)创办卓越新刊

期刊界应积极跟踪国际热点,结合学科发展需求创办国际领先,尤其是能填补学科空白的新刊,使我国一流科研成果快速有效地赢得国际话语权。

找准定位。探索我国科技期刊与论文增长不相匹配,甚至出现期刊空白的领域,我国拥有学科和专业优势的领域,国内国际正处于大发展期、论文多发阶段的领域,创办具有良好生存和发展机遇的期刊[6,8]。

专家办刊。邀请领域内的杰出科学家担任主编,组建一支在学科专业、英语和编辑出版水平等方面素质都过硬的编辑团队,通过主编和编委的广泛人脉向国际著名的专家学者约稿和宣传新刊,快速提高新刊知名度[6,8]。

依托国际化的发布平台。依托国际知名数据平台、国内外各类新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推特等),借助电子邮件、搜索引擎、网站等多种渠道进行期刊数据传播推广,丰富期刊形态[6,8-9]。

四、结语

文章通过分析2016年至2020年SCIE数据库收录的中国电气、电子工程领域论文,发现我国在该领域科研成果丰硕,发文量和高被引论文均位居全球第一,发文量保持迅速增长的趋势,与发达国家的合作日益密切;作者发文倾向于选择高发文量、审稿周期短、影响因子在平均水平以上的期刊,IEEE期刊在我国电气、电子工程领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相比研究水平,我国的期刊国际竞争力相对不足,期刊数量、发文量、质量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且对热点领域的响应速度较慢,国内期刊尚未充分覆盖一些热门学科领域,细分学科的期刊甚至仍存在空白。

文章结合我国电气、电子工程领域论文发表特点,探讨了期刊影响力提升的途径,希望该研究能够为我国电气、电子工程领域期刊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何晓燕,王婧,张芳英,等. 2020年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发展盘点[J].科技与出版,2021(3):67-77.

[2] 张鑫,朱立业.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理论版),2019(5):142.

[3] 佘诗刚,曹启花,王琳.基于CI值的“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资助效果分析:以中科院英文科技期刊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31(2):179-189.

[4] 段桂花,于洋,段为杰,等. SCI收录中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提升策略[J].编辑学报,2019,31(S1):54-56.

[5] 史敏,马沂,王晓峰,等.找准定位,出版有特色的中文期刊[J].科技期刊发展与导向,2016(1):57-61.

[6] 王培,彭桃英,施业,等.中国英文学术期刊品牌建设的路径思考国际化实践为例:以Water Scienceand Engineering[J].科技传播,2020,12(9):69-72.

[7] 邢爱敏,郑晓南.打好专家资源牌办好专业性科技期刊:以《药学进展》为例[J].编辑学报,2019,31(2):223-226.

[8] 杨蕾,王晓峰,徐雁龙.牢记办刊初始心 服务科学大工程[J].科技与出版,2019,38(1):40-44.

[9] 孟耀.国外学术期刊媒介融合发展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8(23):98-99.

作者简介 史敏,硕士,编辑,研究方向: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余炳晨,本科,编辑,研究方向: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林志茂,硕士,编辑,研究方向: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张婉鸣,本科,编辑,研究方向: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俞璐,本科,编辑,研究方向:科技期刊编辑出版。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影响力
数字化出版对我国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影响探究
《心理学报》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1版
培育世界一流背景下普通科技期刊的发展策略
第六届陕西省科技期刊评优结果揭晓《西北园艺》荣获特色科技期刊奖
My Hobby
移动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的机遇和挑战
你凭什么影响别人
星空榜
2015中国最具影响力10位商界领袖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