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与不良妊娠

2021-04-17万丽琴陈建明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1年7期
关键词:氯喹口服胎儿

万丽琴,陈建明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ndifferentiat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UCTD)是指具有一项以上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的临床症状或体征,伴有一项以上自身抗体阳性,但又不符合任何一种确定的CTD的诊断及分类标准。

目前,在生殖免疫和产科领域发现部分反复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自身免疫抗体检测异常,但多数缺乏症状,给临床医生带来困惑。这些患者孕前、孕后及产后是否需要抗免疫治疗?如何治疗?由于没有UCTD合并妊娠的相关指南和共识,一些医师忽视了这部分患者的UCTD疾病本质及其潜在的发展风险,未能在孕期密切监测和及时治疗,以至部分孕妇在妊娠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免疫相关并发症,导致不良妊娠结局。本文将阐述UCTD与不良妊娠,以提高临床医生对UCTD导致不良妊娠的认识。

1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与不良妊娠

UCTD被认为CTD的疾病早期阶段,未发现UCTD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病情演变是UCTD疾病过程中最为突出的特点。30%的UCTD患者在患病3~5年后会确诊为某种CTD;50%~60%的患者维持在UCTD状态;10%~20%的患者病情呈现逐渐减轻,最终未进展为CTD。如果UCTD患者在发病的12个月内未进展为某一种确定的CTD,大多数患者在10年后仍然能保持未分化状态,故UCTD预后较好。

在RSA患者中,发现UCTD合并妊娠较常见,妊娠后UCTD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明显增加。妊娠期间单纯自身抗体阳性而无CTD任何症状,也有可能导致不良妊娠结局。Spinillo等[1]报道1 210名既往无风湿病病史的早孕妇女中,罹患UCTD比例高达25%,提示孕期患UCTD比其他确定的CTD比例更高。Arsenio等[2]对2 458例患者进行了队列研究,发现妊娠结局中流产死产3.23%、子痫11.29%、 胎儿发育迟缓8.06%、早产3.23%,其他有胎儿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congenital heart block,CHB)、新生儿狼疮等。随着病情的进展,部分UCTD逐渐转化进展为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polymyositis,PM/dermatomyositis,DM)、硬皮病(systemic sclerosis,SSc)等。

诊断UCTD可以对孕妇进行恰当的免疫干预治疗,全孕期定期检测异常自身抗体,根据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调整治疗方案。孕期要警惕SLE、APS、SS、PM/DM、SSc等风湿免疫病相关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的发生,在孕前提早准备,只有在较好地调节了免疫状态后方可备孕,必要时可由风湿科医师全程参与监控UCTD病情进展及产后随访[3]。

2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的流行病学

因为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患者就诊时的随机性,目前尚未有公认的UCTD发病率数据。一般认为,UCTD多数发生在32~44岁的育龄期女性,平均40岁左右,占UCTD患者总数的80%~99%。UCTD发病与性别有关,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4~6。本病可见于所有种族,白色人种发病率较高。

3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的病因

UCTD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遗传因素、自身抗体、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异常、环境因素等可能与发病有关。某些环境因素作用于易感个体,引起体内免疫紊乱,因而与体内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有一定的相关性[4]。环境因素中化学物品的接触被认为较为重要,如长期接触化学物品、体内导管、人工关节和矫形手术的金属固定支架等医用的植入物,可增加UCTD发病风险。UCTD患者孕期病情复发、加重或病情反复,提示孕期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和雌孕激素比例失衡,可能与UCTD的发生有关。

4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的临床表现

本病常隐匿起病,患者往往先出现血清自身抗体阳性,再出现临床症状。临床表现较轻,不明原因的疲乏和/低热为UCTD的全身表现,同时伴有一项或一项以上以下症状:多关节痛和/或多关节炎、雷诺现象、面部红斑、口腔黏膜溃疡、浆膜腔积液、尿蛋白阳性等。亦有患者以光敏性皮炎及口干、眼干为首发表现。有关节病变和雷诺现象的UCTD患者容易发展为SLE。

UCTD 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出现各种结缔组织病症状,其中关节症状、雷诺现象和皮肤黏膜表现最常见[5]。UCTD临床症状出现的概率约为:关节痛37%~80%,雷诺现象33%~56% ,关节炎14%~86%,白细胞减少l1%~41%,干眼病7%~41%,口干燥症状12%~36%,光敏感10%~24%,贫血16%~23%,浆膜炎5%~16%,颧部红斑6%~13%,口疮病3%~27%,ANA阳性58%~90%,血小板减少2%~33%。

5 妊娠合并未分化结缔组织病临床表现

RSA是APS、SLE、SS等CTD的临床表现,也是UCTD的常见临床表现;因此,对于≥一项自身抗体阳性、有或没有CTD临床表现的RSA患者,可以诊断为UCTD。

5.1 妊娠合并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对孕妇的影响

妊娠是UCTD重要诱因之一,这类患者孕期可能出现UCTD病情复发、加重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妊娠可导致25%~30%的UCTD病情复发,5%~10%的妊娠合并UCTD可进展为确定的CTD,如SLE、SS、APS、RA、SSc、炎症性肌病、血小板进行性减少、心肌炎、间质性肺炎、血管炎、子痫前期等[6]。

5.2 妊娠合并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对胎儿的影响

妊娠合并UCTD患者,妊娠期间可发生早孕流产、中晚孕死胎、胎儿发育迟缓、早产、死产、CHB、新生儿狼疮等。

妊娠前已确诊的稳定性UCTD患者发生不良妊娠风险仅轻度增加,而在妊娠期新诊断的UCTD患者发生不良妊娠风险明显增加。131例妊娠早期新诊断的UCTD患者发生胎儿生长受限或子痫前期风险较对照组高4倍,占所有胎儿生长受限或子病前期患者的19%[7]。

诊断UCTD的自身抗体众多,每一种抗体都可能与不良妊娠相关。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APL)是诊断APS的抗体,是导致反复早孕流产、死胎、早产、血小板减少、血栓的自身抗体;抗SSA/Ro、SSB/La抗体是诊断原发性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也常常出现UCTD、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抗SSA/Ro、SSB/La抗体在妊娠第16~30周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造成新生儿狼疮或CHB,表现为胎儿心动过缓。未治疗的CHB胎儿或新生儿死亡率约14%~34%,并且大部分活产的患儿需要终身植入起搏器治疗。胎儿水肿及心室率<55次/mim是胎儿死亡的危险因素[8]。

6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UCTD的疾病发展特点是自身抗体出现异常早于临床表现。因此,对于既往出现过不明原因的不良妊娠患者,包括先兆流产、死胎、宫内发育迟缓、子痫前期、早产等,即使尚未出现CTD的临床表现,也应进行自身抗体的检测。

ANA是抗细胞内所有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的总称。ANA滴度越高,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性越大,但抗体滴度高低与病情的严重性及活动度无关。风湿性疾病的患者抗体滴度往往比非风湿性疾病要高,有些甚至终身ANA阳性[9]。UCTD患者ANA阳性最为常见,阳性率在55%~100%,平均58%左右;以斑点型最为常见,均质型和核周型较少见。少部分患者可出现类风湿因子(RF)、抗RNP抗体、抗SSA或SSB抗体阳性。约7%~13%的UCTD患者患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检测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s,ENA)抗体谱可排除SLE、SS、SSc、PM/DM等CTD。检测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以排除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

UCTD患者妊娠前或妊娠后检测标准APL 3项,包括抗心磷脂抗体(ACL)、狼疮抗凝物(LA)、β2-糖蛋白1-抗体(β2-GP1-Ab),以排除APS,尤其是既往有血管栓塞或病理妊娠史,或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患者。

UCTD患者血常规检测可见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或贫血。尿常规可发现蛋白尿、血尿等。部分患者转氨酶升高,常提示自身免疫性肝损害。部分UCTD患者超声检查可发现肝、脾、淋巴结肿大,X线检查可发现心包或胸腔积液。

7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的诊断

UCTD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临床上出现一项以上的典型CTD的症状、体征,或不良妊娠史,同时伴ANA阳性(两次不同时间检测到抗核抗体≥1∶80),但不符合任何一种确定的CTD的诊断标准。

建议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实验室两次检查确认ANA>1∶80,可以避免或减少由于检验误差造成的误诊。

UCTD需要与SLE、PM/DM、SS、RA、重叠综合征鉴别。

8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的治疗

对症治疗:多数UCTD患者的临床表现较轻,治疗目的在于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使病情长期缓解和控制,防止UCTD发展为CTD。

妊娠期治疗:主要是防止不良妊娠的发生,提高保胎成功率。孕期用药特别强调对母胎的安全性,严格掌握药物适应症,参照药物说明书及相关领域专家共识和指南,选择恰当的药物。

产后治疗:仅一项自身抗体低滴度异常,无CTD临床症状,产后无需治疗,定期复查异常抗体;自身抗体异常,且有CTD症状,产后继续按UCTD药物治疗。

8.1 一般治疗

乏力、发热、关节痛,可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双氯芬酸钠每日口服75 mg,或塞来昔布每日口服200 mg。

有雷诺现象的患者容易发展为SSc[10],注意局部保暖,避免双手接触低温环境,减少理化因素对手指的刺激。阿司匹林每日口服75~100 mg,或硝苯地平每日口服30 mg。

8.2 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所致的免疫紊乱可以引起UCTD病情活动和UCTD向CTD演变。文献报道,以α骨化醇纠正维生素D缺乏,每日口服1.0 μg,治疗5周效果最佳。口服α骨化醇可以增加维生素D的水平,提高自然调节性T细胞,抑制外周血CD4+、CD25-细胞的增殖能力,恢复胸腺天然调节T细胞/Th17平衡[11]。口服α骨化醇期间定期检查肝功能,谨防肝功能损伤[12]。

8.3 糖皮质激素

多数UCTD患者在妊娠前和妊娠期仅有ANA阳性,或伴有抗ENA抗体中的某些项目异常,有或无临床症状,有或无脏器损害,孕期每天口服强的松5~10 mg或甲泼尼龙4~8 mg。UCTD患者器官受累者可加大剂量,口服强的松0.5 mg/kg/d,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至5~10 mg/d,以小剂量维持。

对于患SS孕妇或抗SSA/Ro、抗SSB/La抗体阳性的孕妇,孕16~24周,每周做一次胎儿心脏彩超检查;孕24~34周,酌情两周做1次心脏彩超检查。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AHA)胎儿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科学声明建议,若孕期胎儿出现Ⅰ度或Ⅱ度心脏传导阻滞,推荐地塞米松4~8 mg/d,从诊断开始用药一直到出生[13]。对于孤立性Ⅲ度心脏传导阻滞(不伴其他心脏炎症表现),一般不推荐地塞米松治疗。

长期口服地塞米松,孕妇的风险有体质量增加、多毛、失眠、高血压、糖耐量异常、感染、白内障和骨密度下降等;胎儿的风险有羊水过少、生长发育受限和神经发育损害等。故用药前应权衡利弊,首先进行风险评估,使用药物后要密切观察随访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14]。

8.4 羟氯喹

羟氯喹为治疗UCTD最常用的药物。羟氯喹是抗疟药,具有抗炎、抑制免疫反应亢进、调节免疫反应、阻断炎症因子合成作用及抑制补体相关的抗原抗体反应作用,通过免疫调节以及其他机制而发挥抗风湿作用。羟氯喹可降低20%的UCTD进展为明确风湿免疫病的可能性;在非孕期UTCD患者中使用,可延缓发展为明确CTD的进程[15]。由于抗SSA抗体、抗SSB抗体在妊娠16~30周容易通过胎盘,建议备孕和/或孕16周内尽快使用羟氯喹[16],可以减少CHB的发生率,全孕期每日口服羟氯喹400 mg。

羟氯喹可抑制血小板凝集,产生对二磷酸腺苷诱导凝集的解聚作用,减少或阻断血浆粘滞度的增加;能减少有ACL患者形成血栓的危险,能通过减少所形成血栓的大小而减少致命性的肺栓塞。羟氯喹可减少孕期APL阳性合并UCTD患者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活产率及降低不良妊娠的发生。

羟氯喹的主要副作用是损伤视网膜,视觉发生变化,如对闪烁不耐受,夜间视力下降,周边视力丧失,视物有缺损。对于存在视网膜病变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用药前常规检查眼底,羟氯喹治疗期间应6~12个月接受1次眼科检查。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包括:羟氯喹的累积剂量达1 000 g,服用羟氯喹超过7年,肥胖,严重肝肾疾病或高龄,既往存在视网膜、黄斑病变或白内障。

羟氯喹药性温和、不良作用少,因不良反应停药的发生率低,对妊娠期妇女、胎儿及新生儿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17],可以长期使用。但羟氯喹起效较缓慢,服药3~4个月药效才达高峰,建议在备孕期间就开始口服羟氯喹,待病情稳定后再怀孕。

用药方法:200~400 mg/d(6~7 mg/kg/d),分1~3次口服。

8.5 免疫抑制剂

多数UCTD患者无须免疫抑制剂治疗即可使病情缓解。如果对症治疗和适当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时,可以考虑使用免疫制剂联合治疗。对于多项自身抗体异常、临床症状明显的患者,孕期根据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和病期需要,酌情加用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环孢素(Ciclosporin,CsA)或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这几种免疫抑制剂孕期和哺乳期可以安全使用[18]。

8.5.1 硫唑嘌呤 AZA一种是经典的免疫抑制剂,可作为多种风湿病的辅助治疗,耐受性较好。主要不良作用为骨髓抑制(可逆性),血白细胞减少。用药方法:50~100 mg/d(1~2 mg/kg/d),分1~2次口服。

8.5.2 环孢素 CsA对母-胎界面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对免疫细胞具有抑制作用,而对滋养细胞生物学功能则具有升调节作用,可明显改善免疫因素导致的RAS患者妊娠结局。主要用于器官移植和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常见不良作用为肝肾功能异常、血压升高。用药方法:100~150 mg/d(2~3 mg/kg/d),分2~3次口服。

8.5.3 他克莫司 他克莫司结构与CsA不同,作用机制类似,其免疫抑制特性与CsA类似而且效率更强。他克莫司作用强大且不良反应较CsA少,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抑制作用是CsA的10倍和100倍。主要用于器官移植和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用药方法:通常口服剂量为0.05~0.25 mg/kg/d;理想剂量为0.03~0.06 mg/kg/d,分2次。

8.6 抗凝剂

产科APS或非标准产科APS[19]患者往往合并UCTD,妊娠期增加了不良妊娠的发生率。妊娠期口服阿司匹林(75~100 mg/d)、羟氯喹,注射低分子肝素。典型产科APS全孕期注射低分子肝素,产后酌情注射低分子肝素2~6周。低分子肝素预防剂量100 IU/kg/d,治疗剂量200 IU/kg/d,分1~2次皮下注射。

8.7 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能抑制自身反应性B淋巴细胞克隆生长,中和某些细胞因子;在自身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病中可以中和自身抗体,调节T淋巴细胞功能。孕期若UCTD未得到有效控制、或发生与免疫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时,可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和血浆置换等治疗,多用于危急重症的短期过渡治疗。

用药方法:一般使用剂量为0.3~0.4/kg/d,连续3~4 d静脉滴注,1个月后可以重复使用;或每周静脉滴注1次,每次10~25 g。

妊娠合并UCTD需要产科和风湿免疫科共同关注、加强管理。孕前治疗使病情缓解和控制,孕期治疗防止不良妊娠的发生,提高保胎成功率。全孕期监测母胎情况,每4~8周复查自身免疫抗体,酌情超声检查;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了解UCTD病情演变,合理选择对母体及胎儿安全的药物治疗,减少孕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母胎的孕期安全。

猜你喜欢

氯喹口服胎儿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双主动弓1例
基于FAERS数据库的氯喹与羟氯喹心脏不良事件分析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氯喹和羟氯喹药理特性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应用
氯喹和羟氯喹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其心脏毒副作用
7-氯喹哪啶加合物的制备和溶解性研究*
MRI在胎儿唇腭裂中的诊断价值
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
为口服避孕药正名
孕期适度锻炼能够促进胎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