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纤维瘤病2型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2021-04-17黎凯刘思景黄永胜张锦祥郭伟韬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21期
关键词:鞘瘤脑膜瘤前庭

黎凯 刘思景 黄永胜 张锦祥 郭伟韬,

1广东医科大学,湛江 524000;2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湛江 524000

神经纤维瘤病2 型(neurofbromatosis type 2,NF2)以多发性非恶性神经系统肿瘤为特征,最典型的是双侧前庭神经鞘瘤,据估计,其发病率为 1/40 000~1/33 000[1]。NF2 是由22 号染色体NF2 基因功能缺失,导致其编码的merlin 蛋白功能障碍引起的[2]。NF2 患者由于病程多变性和肿瘤多发性,不同部位的肿瘤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如听力障碍、平衡障碍、神经功能缺失、肢体偏瘫等[1],这些都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和生存质量。虽然现在提出了对NF2相关假设治疗靶点,但还没有明确的根治手段,这对临床医生的挑战也不断加大。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家系为NF2 患者,该家系涉及4 代共31 人,目前发现共有8 人出现NF2 相关的临床症状。先证者已经在本科室行手术治疗,并已收集了患者的组织及血液标本,将进行下一步的研究。本文围绕NF2 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最新的治疗策略展开如下综述。

1 NF2的临床表现

NF2 以前称为“中枢神经纤维瘤病”,表现为颅内和脊柱的中央病变,最典型的是双侧前庭神经鞘瘤[3]。历史上,NF2 被分为2 种临床表现类型:Wishart 表现型是一种侵袭性更强的疾病,患者在20 岁以下出现多发性肿瘤,病变进展迅速;另外一种患者可能表现出较温和的表型,肿瘤生长缓慢且较少,通常晚年才发病,称为Gardner 表型[4]。现在通过神经病理学证实,这种疾病严重程度取决于NF2 基因突变的类型。NF2 失活截断性改变的患者表现更严重,而错义功能缺失突变患者通常病程也相对较轻[4-5]。但如果患者早期(通常小于10 岁)出现了非前庭神经系统肿瘤,这可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临床表现[6]。Evans 等[7]研究表明,约10%的患者在10 岁之前出现,这些儿童型NF2 患者临床问题比成年人更加复杂及多样化。致病性NF2突变的外显率接近100%。大约50%的NF2 患者在20 岁时出现症状或肿瘤表现,几乎所有患者在60岁之前都会发病[4]。这表明,NF2 临床发病率极高,危害性极大。其中双侧前庭神经鞘瘤是最具特征性的病变,也有部分患者表现出单侧病变[8],最常见的症状是进行性听力丧失和耳鸣,较大的前庭神经鞘瘤可压迫脑干[9]。发生在脑(脊)膜的神经鞘瘤可导致身体和四肢的感觉及运动异常,更为严重者可压迫脊髓造成瘫痪。在儿童期NF2 中,更为常见的首发临床症状是皮肤肿瘤、白内障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而前庭神经鞘瘤出现相对较晚[6],这也常常对疾病的诊断造成了相应的困难,导致治疗上的延误。

2 NF2的诊断

NF2 最早是由 Wishart[10]在 1822 年提出,之后 NF2 的诊断标准也经历了反复的完善。第1 个诊断标准是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工作组于1987年达成的共识声明中确立的[11]。2002年Baser等[12]进行了诊断的修订,达成著名的曼彻斯特临床诊断标准,进一步增强和完善了人们对NF2 的认识,使其时至今日仍然在临床诊断上得到广泛认可。直到 2017 年 Smith 等[13]进一步提出新的诊断,首先他们排除了70 岁以后发生的前庭神经鞘瘤,因为该年龄组中有高达50%的患者散发此类肿瘤,且与NF2 没有任何相关性。此外,还提出了纳入标准,包括在外周血液检测中存在NF2 基因的突变或在2 种以上不同肿瘤中检测到NF2 基因突变,以及排除单侧前庭神经鞘瘤病变中有LZTR1 突变的神经纤维瘤病3 型的患者[14],因为此类患者常常由于神经纤维瘤病3 型所引起单侧前庭神经鞘瘤,因此临床工作中容易和NF2所导致的单侧前庭神经鞘瘤相混淆。

NF2 的最新诊断标准:⑴70 岁之前的双侧前庭神经鞘瘤或70 岁之前的单侧神经鞘瘤合并与NF2 患者有一级亲属关系;⑵NF2 患者的一级亲属伴单侧前庭神经鞘瘤或伴脑(脊)膜瘤、非前庭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胶质瘤、脑钙化、白内障中的2 种;⑶单侧前庭神经鞘瘤患者伴脑(脊)膜瘤、非前庭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胶质瘤、脑钙化、白内障中的2 种;⑷多发性脑膜瘤伴脑(脊)膜瘤、非前庭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胶质瘤、脑钙化、白内障中的2 种;⑸外周血液检测中存在NF2 基因的突变或在2 种以上不同的肿瘤中检测到NF2 基因突变(单侧前庭神经鞘瘤患者中需要排除由LZTR1突变所引起的NF2患者)。

3 NF2的治疗

根据肿瘤的发病部位不同,治疗方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3.1 前庭神经鞘瘤 对于90%以上的NF2 患者,单侧或双侧前庭神经鞘瘤是其特征性病变,前庭神经鞘瘤起源于第8 对颅神经的上前庭分支和下前庭分支,早期的研究错误地认为肿瘤沿上前庭分支生长,而后被证实前庭神经鞘瘤跟任何一个分支都没有明确关系[15]。NF2 导致的前庭神经鞘瘤,治疗原则是减小肿瘤体积,尽可能保护听力和面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6]。目前治疗策略上主要是早期的诊断、观察与管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手术以及靶向药物治疗等[17]。

首先早期的筛查是很有必要的,前庭神经鞘瘤的筛查应从10~12 岁开始,每年进行耳部测试,包括听性脑干反应(ABR)。ABR 已被证明在NF2的前庭神经鞘瘤筛查中比其他听力学检查更有针对性[18]。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因3年进行1次头颅MRI检查,肿瘤患者每1年进行1次。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NF2患者的前庭神经鞘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9]。特别是对于高危手术人群、年龄较大或拒绝手术的患者。研究表明,接受放疗的NF2 患者其前庭神经鞘瘤体积控制率在5 年、10 年和15 年分别为85%、81%和81%,1 年和5 年的有效听力保留率分别为73%和48%[20]。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有可能增加继发恶性肿瘤的风险,尤其是在年轻患者中[21]。对于有明显压迫症状的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并不能提供减压,这时候手术就成为了有效的治疗手段[19]。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手术已经成为了NF2 患者在前庭神经鞘瘤治疗中的重要选择之一,手术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保留听力功能,延长患者寿命[22]。近年来伽玛刀治疗也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可以延缓肿瘤生长,既缩小肿瘤的体积,又保留了面神经、听神经功能[23]。耳蜗植入术和听性脑干电极植入术(ABI)是肿瘤治疗后都无法保留听力的情况下,进行听力恢复很好的选择[24-25]。Morrow 等[26]主张,如果NF2 患者有保留听力功能的可能性,则应采取积极的早期手术治疗。但任何手术方式的选择只起到延缓肿瘤生长的作用,无法达到根治性的目的。

细胞信号通路研究的进展增强了对NF2基因产物相互作用途径的理解,在靶向治疗试验上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NF2 患者在治疗前庭神经鞘瘤研究中最多的3 种靶向治疗药物是贝伐珠单抗、依维莫司和拉帕替尼。2009 年 Plotkin 等[27]研究表明,在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10 例患者中,有6 例患者的听力得到了改善或肿瘤体积减小超过20%;该小组随后回顾性分析了31 例相关患者使用贝伐珠单抗治疗,结果发现3 年和5 年的肿瘤体积控制率,分别为88%和54%,并且90%的患者在1 年后听力稳定或改善[28]。随后Morris 等[29]研究发现,随着贝伐珠单抗累积剂量的增加,高血压和蛋白尿的发生率显著升高,但总体看来治疗的潜在收益远远大于风险。mTOR 信号通路已被确定为抑制merlin 蛋白活性的重要中介[30]。merlin 蛋白缺失可激活mTORC1 信号,经证实merlin 蛋白功能的缺失可导致脑膜瘤和神经鞘瘤细胞的生长,临床试验显示使用mTOR 抑制剂,如依维莫司和西罗莫司,在NF2 患者中能够有效降低肿瘤的生长速度[31]。拉帕替尼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rbB2 抑制剂,NF2 患者中生长因子受体的异常激活被认为是NF2患者发生肿瘤的重要因素[32]。临床试验中发现,拉帕替尼具有抗肿瘤活性作用[33]。但就目前拉帕替尼是否能用于治疗NF2 患者上,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临床论证。

3.2 脑(脊)膜瘤 脑(脊)膜瘤是NF2中第2常见的肿瘤类型,多为良性肿瘤,45%~58%的NF2 患者被诊断为颅内脑膜瘤,约20%的患者被诊断为脊膜瘤[34]。多发性脑膜瘤的发生是NF2 的一个标志,也是该病的一个主要诊断标准,约50%的NF2患者会出现这种情况,特别是在儿童患者中,在诊断NF2 方面优于前庭神经鞘瘤[35]。脑(脊)膜瘤产生的临床症状与其大小和解剖位置有关,早期对于较小的脑(脊)膜瘤,通常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案,如定期行MRI 检查。对于特殊部位及有症状的肿瘤应尽可能早期切除[36-37]。但是大多数患者一生中需要经历多次手术治疗,手术风险也相应增高。另外一种方案是手术加术后立体定向放疗治疗,以控制局部残余肿瘤,但此方案有可能诱导继发恶性肿瘤的风险[19],因此治疗时需要临床医生权衡利弊。

NF2 相关脑膜瘤中,merlin 蛋白功能的缺失可能导致mTORC1 信号的异常激活。研究表明,雷帕霉素可以抑制这一途径,使肿瘤生长放缓[38]。伊维莫司是雷帕霉素衍生物,临床试验显示使用mTORC1 抑制剂伊维莫司对脑膜瘤的生长有抑制效果[39]。Angus 等[40]研究证实,达沙替尼联合伊维莫司在治疗NF2 相关脑膜瘤方面,能够共同起到抑制肿瘤增殖的作用。另一项回顾性分析显示,与未接受达沙替尼治疗相比,接受达沙替尼治疗患者的脑膜瘤的年增长率显著降低,提示达沙替尼对NF2 患者的脑膜瘤生长有抑制作用[41],但这一观点有待于进一步论证。针对NF2 相关脑(脊)膜瘤的靶向治疗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目前正在大规模开展相关研究,相信会有更多的靶点将被研究人员发现。

3.3 脊髓室管膜瘤 NF2 相关的脊髓肿瘤中,室管膜瘤占75%以上,其发病率在NF2 患者中30%~50%,但只有大约20%的患者才会出现相关的临床症状[42-43]。脊髓室管膜瘤的临床特征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有症状的脊髓内病变患者通常表现背部疼痛(56%)、无力(28%)或感觉障碍(16%)等[44]。因脊髓室管膜瘤一般呈多发性且多数病例无明显症状,常常采用保守治疗,尤其是直径小于5 mm 的髓外肿瘤,只需定期行MRI检查,但对于髓内肿瘤压迫脊神经的患者,还需早期行手术治疗[45]。目前有研究表明,贝伐珠单抗治疗的NF2 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但在缩小肿瘤大小和控制肿瘤生长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46]。

3.4 眼部表现 大多数NF2 患者都有眼部病变,最常见的病变是由后囊膜下晶体混浊引起的白内障,60%~80%的NF2患者都会出现[47],尤其是儿童,眼部病变是其早期的临床表现之一[6];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视网膜错构瘤,其主要临床症状是视力下降,甚至视力丧失。部分合并双侧前庭神经鞘瘤的患者,会同时出现视力及听力丧失。目前主要治疗方式比较局限,早期定期的复查,必要时行白内障切除等手术治疗[48]。

3.5 皮肤表现 皮肤肿瘤出现在50%~70%的患者中,尤其是Wishart 表型和儿童患者中,皮肤肿瘤可能是其首发特征[3]。肿瘤呈多发性,分界清楚,微隆起,表面粗糙,通常小于2 cm并伴有轻微色素沉着和毛发生长。肿瘤常常沿周围神经分布,在病理检查中通常被确诊为神经鞘瘤[49]。治疗上,通常情况下肿瘤不会引起特殊性临床症状,采取保守治疗即可,如果肿瘤增大,影响美观或局部压迫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可以进行手术切除治疗。

3.6 其他系统表现 患者还会存在其他系统疾病,如颅内钙化、神经纤维瘤、周围神经病变等,治疗的重点主要是对症处理,包括神经性疼痛的药物治疗(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和预防性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部分神经纤维瘤患者亦可选择手术切除[50]。

4 问题与展望

近20 年来,随着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对NF2 的发病机制方面也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更多与NF2 相关的致病基因被相继发现,但就现阶段而言,要想彻底干预或治疗NF2 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从遗传学角度上考虑,是否能从母体内或婴幼儿期来干预该疾病的进展,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随着现在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基因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揭示了对NF2 相关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理解。此外,近年来对merlin 蛋白的研究,NF2 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已成为热点、重点研究的领域,研究人员也相继提出了许多假定干预治疗的分子靶点,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重要突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NF2 的发病机制将会得到一个较为完整的阐释,对该疾病也会有更为全面的诊断、评估和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鞘瘤脑膜瘤前庭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心脏恶性外周神经鞘瘤伴咯血1例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DCE-MRI在高、低级别脑胶质瘤及脑膜瘤中的鉴别诊断
前庭电刺激在前庭周围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前庭康复在急性前庭神经炎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胃神经鞘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临床治疗
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疗效观察
凋亡相关基因BAG-1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