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成人供同种异体肺儿童肺移植ICU监测的护理

2021-04-17谭玉凤陈丽花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胸管呼吸机心率

谭玉凤 陈丽花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 510000

肺移植技术自问世以来,数量持续增长[1],供体日趋紧缺,小儿尤甚[2]。肺移植是治疗儿童终末期肺部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3]。由于供体短缺严重阻滞了儿童肺移植的发展。器官捐献作为扩大器官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器官短缺的问题[4]。除此以外,临床上通过对成人肺进行肺叶切除术后移植至儿童,然而成人供肺移植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术后治疗与护理难度更大[5-6]。儿童作为特殊群体,在面对特殊的治疗环境中所承受的痛苦体验,有时比成人产生的心理状态变化更大[7]。本院将1例成人供体成功移植给9岁儿童,术后顺利度过急性排斥、感染关并平稳转至普通儿科病房,现将案例报道如下。

1 病例分析

患儿女,9岁,因“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7个多月,反复发热、气促4个多月”入院。患儿2018年7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予甲强龙治疗定期复诊,逐步减少激素用量。4个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热峰38.5℃,口服退热药后体温可降至正常,余无特殊,遂至当地门诊就诊,予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及头孢呋辛,口服奥司他韦抗病毒,后患儿出现呼吸明显气促,遂至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入院后患儿气促、呼吸费力明显,面罩给氧下血氧情况仍不稳定,后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吸入氧浓度(fraction of inspire O2,FiO2)95%~98%],血氧饱和度逐步下降至85%~93%,住院期间患儿反复发热,先后予抗感染、血液滤过及输注干细胞;患儿气促明显,血氧欠佳,以“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气胸、系统性红斑狼疮”于2018年12月10日到本院儿科进一步治疗。入院诊断:重症肺炎;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纤维化?);呼吸窘迫综合征;气胸;系统性红斑狼疮。入院后患者查CT示:两肺多发间实质性炎症,两肺多发肺大泡,右侧气胸,右肺压缩20%~30%。经内科治疗无效,有行肺移植术手术指征,完善相关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证。于2018年12月14日在手术室全麻及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行双肺移植术+供体肺切除术。供体为37岁男性,脑血管意外致脑死亡。通气时间1 d,手术时间为440 min,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4条,转入ICU做进一步治疗。转入后查体:库欣面容,满月脸,麻醉未苏醒,双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应迟钝,四肢皮肤明显苍白;全身皮肤花斑样改变,可见散在脱屑,髋关节及膝关节可见妊娠纹样皮疹。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血氧饱和度88%,体温36.3℃,脉搏132次/min,呼吸频率25次/min,无创血压90/54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132次/min,律齐。转入后继续呼吸机支持,予镇痛镇静,抗感染,纤维支气管镜引流,甲强龙、他克莫司、骁悉抗排斥,予维持内环境稳定、抗心衰、严格液体管理等对症支持治疗,患儿病情逐渐稳定,术后第20天顺利转儿科继续治疗。

2 护 理

2.1 环境准备 (1)使用层流净化系统,患儿单间正压房放置,房门须常关闭状态,减少出入病室的次数,减少无关人员出入,病室不超过5人。(2)患儿床单、被套及病员服均消毒灭菌后使用;食物、水果、洗面毛巾、水杯、饭盒、便器等消毒后再用。(3)每天用1 000 mg/L含氯消毒液毛巾擦拭床单位、治疗车以及常用仪器的表面,2次/d;同样浓度消毒液拖洗地面,3次/d[8]。(4)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执行保护性隔离的规范流程,认真执行手卫生时机,各项操作都须按照无菌技术进行。(5)室内垃圾及患儿排泄物应及时清理。

2.2 加强术后重点病情观察及处理

2.2.1 血流动力学的监测 肺移植术后患儿通过中心静脉压、Swan-Ganz导管及动脉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1)患儿术后返回ICU,护士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包括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有创血压、心率等,严格液体管理,精准记录出入量,以便分析病情时提供可靠依据。(2)测中心静脉压前先检查加压袋的压力、传感器的位置和患儿的体位,根据异常数据或波形做出及时处理。(3)保持Swan-Ganz导管通畅,用0.9%生理盐水接加压袋,加压至300 mmHg;为预防感染,Swan-Ganz导管在术后72 h内应拔除。(4)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入量,做好出入量记录,做好液体管理。在循环稳定情况下,预防肺水肿的发生,尽可能保持负平衡状态。患儿转入ICU当天,镇静镇痛状态,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ichmond Agitation and Sedation Scale,RASS)-3~-2分,脉搏120~150次/min,无创血压90~125/52~60 mmHg,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MB同工酶及肌红蛋白高,心电图可见ST-T改变,考虑与手术时间长组织灌注不足有关,为维持收缩压120 mmHg,予去甲肾上腺素升压、小剂量倍他乐克降心率以及补液,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48~72 h内,在维持有效循环的情况下,减少液体输入,保证负平衡,当量入为出正平衡时,循环稳定,中心静脉高时通知医生,看是否需要利尿治疗。术后第6天,患儿维持现有的抗排斥、机械通气、循环及液体管理的基础上,心率偏快,150~160次/min,在加强镇静镇痛、予倍他乐克加量及调整抗生素方案后,心率、血压可下降,结合心脏彩超及胸部CT结果,考虑心功能不全,进一步控制液体量。此外因患儿有肺动脉高压表现,使用前列地尔舒张肺血管及米力农抗心力衰竭治疗交替使用。患儿其后在ICU治疗,采用降肺动脉压抗心力衰竭,小剂量利尿治疗,心率和血压基本稳定,出入量基本平衡。

2.2.2 呼吸监测

2.2.2.1 返回ICU后立即接呼吸机通气 术后当天,患儿停留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设置正确呼吸机参数,间歇正压通气(intermittentpositiveventilation,IPPV)模式:FiO2100%,潮气量(tidal volume,VT)320 ml,频率(frequency,F)25次/min,呼 气 末 正 压 通 气(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10 cmH2O(1 cmH2O=0.098 kPa),护理重点为注意观察有无人机对抗、呼吸机异常报警及患儿呼吸有无费力。术后第1天,患儿能进行点头等肢体语言进行应答,监测外周血氧饱和度波动于96%~100%,RASS评分-2~-1分,血气结果较前改善,考虑肺通气、氧合逐步改善,下调呼吸机参数。术后第6天,呼吸机辅助呼吸(IPPV模式:FiO250%,VT 280 ml,F 16次/min,PEEP 5~7 cmH2O),维持原有的呼吸机模式下,呼吸稍快,外周血氧饱和度波动于97%~99%,可能与心率增快有关,遵医嘱予降心率对症治疗后,呼吸较前平顺。在其后ICU治疗,呼吸机方面:患者氧合可,继续同前肺保护通气策略,患儿呼吸机PEEP较高,呛咳时,须及时打开气道,防止气压伤。

2.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儿的气道峰压,定时听诊双肺呼吸音,按需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为患儿行气道内吸痰时,前后均予智能吸痰2 min,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吸引负压为250~300 mmHg(0.33~0.40 MPa),并选取8号硅胶管。每次吸痰时均需观察和记录痰液的颜色、量和性状。患儿术后当天,痰液为大量的黄白稀薄痰;术后第2天后,为少到中量白色稀薄痰。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2.2.2.3 纤维支气管镜的应用 患儿返回病房后立即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时吸出患儿气道深部的痰液和残留的血液,也可直观地观察移植肺吻合口的状态。在以后的治疗中,为观察气道情况及加强气道痰液引流,每天配合儿科医生于床旁行纤支镜检查1次,每次可吸出中量白色稀薄痰。

2.2.2.4 保持胸腔引流通畅 准确记录每小时胸液量、颜色及形状,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引流管阻塞。患儿手术当天,停留左右上下各两条胸管,可引出暗红色液体,伤口周围未触及皮下气肿,胸管未见气泡溢出,水柱波动存在。术后第3天,左上胸管引出5 ml暗红色液体,左下胸管引出180 ml暗红色液体,右上胸管引出5 ml暗红色液体,右下胸管引出180 ml暗红色液体,随呼吸无气泡溢出,患者双侧上胸管引流量少,颜色淡,床边胸片提示可拔除双侧上胸管。

2.2.3 管道护理 各项侵入性操作须用中高效消毒剂(氯己定、安尔碘等)消毒皮肤。(1)各类管道严格遵守更换时间要求,其中输液装置及三通管应每天更换;动静脉导管的敷料应每3 d更换1次,如有卷边、松脱、渗血则随时更换;一次性水封瓶每天更换;一次性带双加温的呼吸机管道每2周更换1次,注意观察冷凝水。(2)每天予稀释后的高锰酸钾液行会阴抹洗,防止尿路感染。

2.2.4 排斥反应监护 排斥是器官移植特有的现象,如不能及时发现、正确判断、及时地处理,可导致死亡。因此,掌握排斥反应的症状及表现过程,以便对患者微小变化引起重视至关重要。美国斯福大学移植中心认为一般来说比基础体温高0.5℃就有排斥反应的可能,急性病容、症状出现迅速精神萎靡或者烦躁、震颤、抽搐、胸痛、食欲不振、可闻胸膜摩擦音、明显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低、灌注量减少等,均为早期排斥反应的表现,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呼吸、精神状况、主诉及各种检查结果,以及早发现、早治疗,在急性排斥时要严格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排斥症状,做好资料积累。本例患儿在ICU监护治疗期间未出现免疫抑制剂相关的排斥症状。

2.2.5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护士应全面掌握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给药,正确监测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本患儿使用抗排方案“普乐可复12 h+米芙q12h+甲泼尼龙qd”,动态复查普乐可复血药浓度,要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避免药物有与剂量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

2.2.6 营养支持 肺移植患儿使用大量的抗感染药物及免疫抑制剂,可导致食欲的改变,可能造成高血糖、高血压、水肿、低蛋白血症的发生,因此,合理指导患儿的饮食尤为重要。患儿营养支持途径为日常膳食加间断联合肠外营养支持,请营养科会诊,根据患儿的胃肠功能情况、所需的热卡以及白蛋白情况调整进食量。因为患儿使用镇静药物,使胃肠功能减退,所以会存在胃潴留及腹胀的现象。术后每天静脉输注人血蛋白150 ml,术后第6天减量至每天50 ml。

2.2.7 床上活动呼吸功能锻炼 (1)术后当天,由于患儿使用镇静镇痛药物,RASS评分-3~-2分,因此只能由护士协助q2h翻身运动。(2)手术后第2天,护士协助患儿坐起、床上活动,拍背,并保护伤口,患儿配合咳嗽咳痰,将痰尽力咳出。患儿RASS评分-2~-1分,白天的时候护士抬高床头>30°,有利于引流。患儿行双肺移植术,咳嗽反射较弱,因此,需要护士定时予负压吸痰。(3)手术后1周后,患儿精神状态可,根据其身体情况决定是否下床,下床后由护士搀扶,患儿床边站立片刻,无不适后根据体力或先坐床旁椅子上,待耐力增加,可予室内行走。因为本例患儿双下肢术前肌力为1~2级,所以这一措施未能开展,故改用床上踩单车。本科室专门为肺移植患者引进一台可主动和被动运动的MOTO单车。每天由管床护士协助患儿踩单车,运动时长为15~30 min,记录患儿踩单车前后的心率、血压的变化。在执行2 d后,因为患儿心率、呼吸较前增快,所以暂停该运动。(4)请针灸科及康复科的医生协助进行功能锻炼。针灸科医生对患儿的穴位针灸和电疗刺激,康复科医生为患儿予踝泵运动,具体实施如下。跖屈:将脚趾向下朝足底屈曲,保持5~10 s;背伸:将脚趾向上朝腿部弯曲,保持5~10 s;绕踝:以踝关节为中心,做360°环绕,保持动作幅度最大,频率10~20次/min;每个动作重复20次,每日2~3次,强度以患儿耐受为宜。经过针灸科及康复科介入后,患儿的肌力较前改善。

2.3 术后心理护理 (1)患儿肺移植术后回监护室,各种操作前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取得理解,实施保护性隔离[9]。每天探视时间只有30 min。患儿清醒能交流时,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无法口述与医护人员交流,因此本科采用写字板、图片、约定手势等方法与患儿交流。面对陌生的环境,见到的是医护人员而不是父母,患儿表现出经常哭闹、需要找妈妈,因此本科护长专门安排年资高、已为人母经验丰富的护士,对患儿实施连续性监护,以减少患儿的陌生感。当患儿哭闹厉害的时候,拒绝治疗,与主管医生沟通后,可让其妈妈进入病房安抚患儿,哄患儿配合治疗。(2)家属自备收音机,让家属下载患儿喜欢的音乐、故事等,放松并缓解焦虑情绪;准备1~2个全新玩具,陪伴患儿;该患儿喜欢画画,在术后恢复期,选择合适的绘画本,让患儿自由发挥,并时常鼓励和肯定其作品,让患儿感受到医护对其关爱,缓解其在陌生环境中的紧张情绪。探视时间,护士积极主动与家属沟通患儿病情变化,与医生共同查房,相互沟通,评估护理方案及实施效果,协同解决患儿问题。(3)肺移植术后因身体症状和心理压力的干扰,患者睡眠质量通常不高。Dew和DiMartini[10]研究指出,睡眠质量不佳是导致术后患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本科注重为患儿营造舒适环境,保持病房光线柔和,病房放置时钟,区分白天和黑夜,集中安排治疗和护理时间,以保证睡眠质量。此外,避免患儿出现昼夜倒置或者生物钟絮乱,并为患儿编排作息表,例如每天13:00—14:00和22:00—07:00为休息时间,其余为康复锻炼及治理护理时间;同时营造舒适安静的入睡环境,减少噪音并设专人护理。

3 小 结

成人供肺肺移植并发症多而复杂,而儿童肺移植在解剖、生理和心理上与成人不同,护理难度大,本院开展的儿童肺移植尚少,该患儿由儿科和ICU医护团队共同护理下,针对患儿具体情况,提供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多样化的整体护理,顺利转回儿科病房继续治疗。

猜你喜欢

胸管呼吸机心率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心率多少才健康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自制胸管固定带在肺癌术后患者胸管管理中的应用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肺上叶切除手术单根胸管引流与两根胸管引流对比
肺癌患者胸管注入化疗药物的观察及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