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对防治临床常见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021-04-17邹忠坊徐照琳姜云朗苏丽娟范郁山
邹忠坊,徐照琳,姜云朗,苏丽娟,范郁山
广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1
“药对”一词首见于公元2世纪初成书的《雷公药对》(已佚),后世对此名称沿用至今。“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药学》(第四版)则对药对定义进行了直接说明,指出药对是两药合用能增强药效,或消除毒用毒副作用,或产生与原药各不相同的新作用的经验配伍[1]。相关考究也发现[2],中药药对是经实践证明有效的2味药物的配对使用,是方剂配伍的最小组方单位,是单味中药与方剂间相联系的重要桥梁,其合理配伍应用对临床各种疾病具有良好防治作用,临床作用机制确切。现将近年来有关药对防治临床常见病的作用机制研究总结归纳如下。
癌 症
癌症是由细胞恶性增殖和扩散引发的常见疾 病[3],临床治疗较为困难,预后尚不乐观,已成为临床疾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现代研究表明,中药药对可显著提高癌症临床疗效,减少放、化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阮祥美等[4]发现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药对中含有34个活性成分与胃癌161个靶点相对应,以“一对多”形式调控多种信号通路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抗胃癌作用机制明确。张弛等[5]发现辛夷-苍耳子药对中存在多种能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分化,加速肿瘤细胞凋亡的化合物,可参与鼻咽癌细胞的生物学过程发挥良好抗癌作用。陈皖晴等[6]发现人参-五味子配伍可改善患者机体微环境,干预肺癌形成,调控致癌物质代谢、免疫耐药等,对肺癌发生、转移及耐药起到积极防治作用。刘夫艳等[7]发现黄芪-莪术药对含有抗大肠癌化合物56个、作用靶点54个,以调控细胞生长周期、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及增强机体免疫为多表型干预的网络模式产生抗大肠癌活性,发挥抗大肠癌作用。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伴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就目前的医学水平尚无法将其根治,患者需终生服用抗糖尿病药物进行调 控[8]。但大量临床实验研究与实践证明,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药效持久、副作用小,尤其是中药药对的配伍应用更具独特优势。
刘彤彤等[9]发现黄芩-黄连药对含有与糖尿病相关的4个上调差异蛋白质和1个下调差异蛋白质,其中APN和Apo A-I等差异蛋白的明显上调与FABP4蛋白的明显下调,说明黄芩-黄连药对通过参与胰岛素抵抗相关通路起到糖尿病治疗作用。韩莉花等[10]发现不同剂量的葛根-知母药对均能明显下调脑中HMGB1、RAGE的蛋白水平,有效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记忆异常症状和海马组织病变发展,显著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程晓旭等[11]发现黄芩-栀子药对可回调16种糖尿病肾病相关的生物标记物,通过影响胆汁酸的合成与代谢、尿毒素代谢和能量代谢等通路发挥糖尿病肾病治疗作用,且二药配伍后可产生单味药没有的新药效。李恒华等[12]发现丹参-葛根药对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少血管中oxLDL的生成,纠正糖尿病血管病变中ET-NO系统的紊乱状态,对血管内皮损伤与功能障碍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且两药配伍疗效优于单药。
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由遗传、内分泌、代谢、神经生物学和环境等因素引起的精神疾病[13],常反复发作,自杀率高达15%~25%,已严重困扰人类身心健康[14]。国外有研究证实[15],中药治疗在降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评分方面优于安慰剂,同抗抑郁药效用相当,且与之相比,中药治疗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国内学者们经研究分析也验证了中药的抗抑郁治疗优势,尤其是中药药对的配合用药。
李筱楠等[16]发现栀子-川芎药对的活性成分丁基苯酞与Gardenal-I的中、高剂量及4-methoxylphenethyl-butyl ether的高剂量用药均能减少抑郁大鼠的不动时间,验证了栀子-川芎药对的抗抑郁基础物 质 为4-methoxyl-phenethylbutyl ether、Gardenal-I和丁基苯酞。周丽萍等[17]发现柴胡-黄芩(1∶1)与(8∶3)的配伍可通过调节BDNF/TrkB信号通路,保护海马神经元,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降低其行为绝望程度,提升其认知能力以发挥抗抑郁治疗作用。于泽胜等[18]发现柴胡-白芍药对配伍或单用柴胡或单用白芍均可通过调节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发挥抗抑郁作用,但柴胡白芍药对的用药功效明显优于柴胡或白芍的单一用药。徐向青等[19]发现给予抑郁症大鼠中药药对刺五加-栀子溶液灌胃与给予西药氟西汀胶囊溶液灌胃效用一致,二者均能使抑郁大鼠海马和额叶皮层中GIα、PKC、IP3含量降低,发挥抗抑郁作用。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易致骨脆性增加、易诱发骨折为临床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属最常见骨骼疾病[20]。但OP普遍存在公众知晓率低、就诊率低等问题,其防治现状亦不乐观[21],常规西药治疗往往会引发不同并发症,疗效较为局限[22]。而随着中医药的深入研究与挖掘,诸多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均证实了中药抗骨质疏松的显著成效与药用潜力[23]。
孙艳涛等[24]发现何首乌-牛膝药对提取物中β-蜕皮甾酮、二苯乙烯苷、大黄素与骨质疏松指标ALP、TRAP、E2和ALP/TRA呈现良好相关性,且高含量更利于维甲酸致小鼠骨质疏松治疗,表明何首乌-牛膝药对提取物对OP具有显著疗效。李绍烁等[25]发现龟板-鹿角药对的活性成分与其治疗OP作用靶标基因存在复杂网络关系,通过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炎症反应、性激素调控等多层次来维持骨吸收-骨重建关系的动态平衡,发挥骨质疏松治疗作用。毛竹君等[26]发现淫羊藿-仙茅药对可上调转染miR-144模拟物或抑制剂的高糖成骨细胞中的IRS1 mRNA(miR-144的靶基因)表达,提高高糖介导的成骨细胞活性,促进增殖,有效防治OP。杨燕等[27]发现淫羊藿-女贞子煎剂及其有效成分提取物配伍可上调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股骨TGF-β1、p-Smad2/3及Smad4蛋白表达,下调Smad7蛋白表达,增强成骨细胞功能,减少大鼠骨量丢失。
其他病症
近年来,中药药对除了治疗上述疾病外,还可应用于其他常见疾病治疗。
祝娜等[28]发现钩藤-杜仲药对具有降压、镇静、抗炎、抗氧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可治疗妊娠高血压病;王瀚泽等[29]发现熟地黄-山茱萸药对在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对神经元保护及功能恢复、促神经干细胞增殖、血管重塑和调节炎症反应起到良好作用。郭小岚等[30]发现丹参-当归药对能够调节细胞周期,抗细胞凋亡,保护神经元细胞及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可增强突触形态而改善学习记忆障碍,对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有效。王晶慧等[31]发现陈皮-半夏配伍可发挥药物反应、脂肪细胞分化正调节、Ras蛋白信号转导、运动行为等生物功能,通过多通路调节起到抗癫痫效用。郑乐等[32]发现牛膝-续断药对成分与类风湿关节炎存在39个共同靶点,在类风湿关节炎中主要起到抗炎、免疫保护等治疗作用。
小结
中药药对相比单味药物与方剂而言,具有药简效专之势,用药搭配灵活高效,也便于临床效用研究,使临床用药更具针对性、准确性。而古今不少医家对于中药的配伍使用主要依赖于经方组成与临床经验,难以确切把握病证的精准用药,以致在临床用药上出现大组方、广试效的情况,这不仅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药用负担,亦是对中药材某种程度上的浪费,故加大对中药药对的临床作用机制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目前虽已有大量研究数据验证了药对对临床大多疾病治疗有效,但临床报道多为小样本数据,尚缺乏大样本研究,其药用机理的科学性仍需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