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类方在风湿免疫疾病中的应用
2021-04-17王笑青时红磊
王笑青,时红磊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2)
“柴胡类方”是指以《伤寒杂病论》中小柴胡汤为代表的,以柴胡、黄芩为主要药物组成的一类方剂。主要的代表方剂有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1]。柴胡类方的主药为柴胡和黄芩,《医宗金鉴》这样论述这两味药:柴胡解少阳在经之表寒,黄芩解少阳在腑之里热[2]。《神农本草经》载:“柴胡味苦,平。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3]50;“黄芩,味苦,平。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创,疽蚀,火疡”[3]312。柴胡类方中的代表方剂均有在风湿免疫病诊疗中应用的文献记录。柴胡类方作为一个整体论述的文献,涉及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皮肤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但是尚没有关于风湿免疫方面的论述。在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柴胡类方,也需要方证对应,有是证用是药。笔者参照古今临床大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简要论述了柴胡类方在风湿免疫疾病中的应用。
1 小柴胡汤在风湿免疫疾病中的应用
1.1 小柴胡汤的方证 小柴胡汤是“和法”的代表方,代表性条文是《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4]263-264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小柴胡汤条文记载,其主治范围包括:(1)少阳病经证、腑证;(2)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并病;(3)太阳、少阳并病;(4)少阳、太阴并病;(5)少阳、阳明并病;(6)瘥后热复;(7)热入血室。小柴胡汤的方证是: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神情默默、不欲饮食。黄煌[5]认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是最重要的应用指征。梅国强[6]认为,本方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升降协调。外证得之,重在和解少阳,疏散邪热;内证得之,还有疏利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运转枢机之效。根据现代研究,小柴胡汤具有很好的免疫调节作用[7-10]。因此在风湿免疫疾病治疗中,笔者经常使用此方,现举例说明。
1.2 小柴胡汤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良性风湿症中的应用 风湿病属于慢性病、疑难杂症,患者会出现多种症状,风、寒、湿(痰)、热、虚、瘀多种病理因素杂合,单纯的汗法、下法、清法、补法等治法都不能解除患者的痛苦,此时可以首选和法,用小柴胡汤加减。良性风湿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往往有畏风寒,遇阴雨天或者受凉后发作,或昼轻夜重。这些症状都可以认为是往来寒热的一种特殊表现。笔者在临床常常应用小柴胡汤加白芍,再对症增加一些温阳散寒的药物,如制川乌、制草乌、细辛,配合选用祛风通络的药物,如豨签草、络石藤、伸筋草、桑枝、青风藤、海风藤等,往往能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如果选用细辛,用量要稍微大一些,不可拘泥于“细辛不过钱”的园囿[11-13]。在临床上笔者应用细辛一般为9 g左右,此剂量对于畏寒、疼痛的症状疗效十分明显。
1.3 小柴胡汤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症中的应用
1.3.1 转氨酶异常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转氨酶异常者,改善病情的慢作用抗风湿药往往应用受限,此时笔者常用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14],联合应用茵陈、夏枯草、醋鳖甲等药物,以清肝利湿,解毒软坚,先行保肝降酶治疗,再给予免疫抑制剂,中西药结合减毒增效,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深有裨益。
1.3.2 肺间质病变 部分风湿免疫疾病合并肺间质病变者,往往会出现呼吸功能减退,如咳嗽、咳痰、短气、喘促等症状。对于痰白清稀者,笔者在临床上常常使用小柴胡汤联合桔梗、干姜、细辛、五味子、法半夏等治疗;对于痰黄黏稠者,笔者采用小柴胡汤联合小陷胸汤治疗,可以在短时间改善呼吸系统的症状。此时,注意桔梗和法半夏的用量应稍大,如桔梗15~20 g,法半夏15 g。
1.3.3 甲状腺功能减退 有些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者,常出现面色苍白、面部虚肿、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头痛、耳鸣、耳聋、厌食、腹胀、便秘、肌肉软弱无力、疼痛等症状,与小柴胡汤证相似。对于此类患者,笔者常用小柴胡汤加海藻玉壶汤加减,往往收效甚佳。此方剂中海藻和甘草虽然是一对反药,但是很多临床医家的经验证明这两味药在一起并不会产生毒副作用[15],是很安全的组合。
1.3.4 继发干燥综合征 类风湿关节炎继发干燥综合征者常出现口干、眼干等症状,笔者常用小柴胡汤联合当归芍药散、半夏泻心汤等加减治疗,且治疗后患者的口干、眼干症状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综上所述,小柴胡汤不但可以应用于一般的良性风湿症,也可以应用在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及风湿免疫病合并症中,但是临床应用时需把握主证,方证对应,灵活加减,随证化裁。
2 大柴胡汤在风湿免疫病中的应用
2.1 大柴胡汤的方证 大柴胡汤在《伤寒论》中主要治疗“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等[4]276,而在《金匮要略》中论述此方还可治疗“按之心下满痛”[16]。现代研究认为,大柴胡汤具有解痉、止痛、通便、降脂、降压、消炎等作用。黄煌引用日本汉方学家汤本求真的话:“大柴胡汤之胸胁苦满,比小柴胡汤尤甚,常由肋骨弓下左右相合而连及心下,所谓心下急是也,其余波左右分歧。沿腹直肌至下腹部,所谓腹直肌之结实拘挛也。”[17]《皇汉医学》总结大柴胡汤的临证关键在于“心下按之满痛、舌苔黄燥、脉弦滑数有力”[17]。此方治疗的症状可以是发烧、便秘、腹痛等,但应注意此方中大黄的使用指征不是必须为大便干结,而是腹肌的“痛和硬”。
2.2 大柴胡汤在治疗风湿免疫病继发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 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多需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和激素类药,这些药物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比较严重,常出现口苦、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痛、泛酸、烧心、痞满、胁部胀满疼痛、大便秘结或稀溏的症状。若患者出现上述症状,辨证为少阳表邪未解,入里化热,均可以应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但须中病即止,及时调换药物,不可长期服用寒凉药物,以免出现寒邪伤中的情况。此类患者都需要长期服药,顾护脾胃是前提。风湿免疫病中的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患者会出现肝脾肿大、黄疸、瘙痒、关节炎症,也会出现消化道不适的症状,大多可以辨证为阳明湿热,与痰和瘀互相杂合蕴结而成,临床可以大柴胡汤联合茵陈蒿汤加减,配以软坚散结、活血化瘀之品。
3 柴胡桂枝汤在风湿免疫疾病中的应用
3.1 柴胡桂枝汤的方证 柴胡桂枝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太阳和少阳并病的方剂,首见于《伤寒论》中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加桂枝汤主之。”[4]274本方由桂枝汤与小柴胡汤两方相合,既可和解表里,亦可调和营卫气血,可治表里内外、气血上下。如清代名医王子接云:“桂枝汤重于解肌,柴胡汤重于和里,仲景用此二方最多,可为表里之权衡,随机应用,无往不宜。”在风湿病中的运用要抓住“发热恶寒、胸胁苦闷、支节烦疼”这一主症,适当加减后可运用于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的治疗[18]。《医宗必读·痹》:“治行痹者,散风为主,御寒利湿仍不可废,大抵参以补血之剂,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治着痹者,利湿为主,祛风解寒亦不可缺,大抵参以补脾补气之剂,盖土强可以胜湿,而气足自无顽麻也”[19],解释了柴胡桂枝汤的治疗要义。
3.2 柴胡桂枝汤在治疗模拟风湿病中的应用 有些患者常出现免疫力低下,易感冒,周身酸困不适,或者受风受凉后周身疼痛,或半身发凉,或在绝经期前后周身关节疼痛,这些症状与类风湿关节炎相似,但是实验室检查并无异常,临床四诊也无阴阳的偏胜偏衰或者寒热不明显。笔者认为上述这些症状均可以辨证为阴阳不调,气血不足,升降失常,属于“模拟”风湿病。总之,只要存在这种辨不清阴阳寒热的矛盾状态时,都可以考虑运用柴胡桂枝汤。
4 柴胡桂枝干姜汤在风湿免疫疾病中的应用
4.1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方证 柴胡桂枝干姜汤见于《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4]281该方被认为是治疗少阳病兼水饮的方剂。刘渡舟将其病机总结为“胆热脾寒”,在其《伤寒论十四讲》认为:“用本方和解少阳兼治脾寒,与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兼治胃实相互发明,可见少阳为病影响脾胃时,需分寒热虚实不同而治之。”[20]胸胁满微结,但头汗出,口渴,往来寒热,心烦诸证,均为病在少阳,少阳枢机不利,胆热郁于上所致;小便不利之因,一则少阳枢机不利,影响气化,二则脾阳不足,津液转输不及所致。又云本方“治胆热脾寒,气化不利,津液不滋所致腹胀、大便溏泻、小便不利、口渴、心烦、或胁痛背痛、手指发麻、脉弦而缓、舌淡苔白等证”[20]。既然是少阳病兼太阴病之证,当然应该有一个少阳病主症,作为病在少阳的证据,又应有一个太阴病主症,作为病在太阴的证据,方能使用本方。刘渡舟判断病在少阳,以口苦为准,病在太阴,以便溏为准。
4.2 柴胡桂枝干姜汤在治疗干燥综合征中的应用 部分干燥综合征者常出现口干口苦欲饮水、眼干、大便溏薄、素体畏寒、心烦、舌质偏红、舌苔少的症状,四诊合参,此属胆热脾寒证,临床上选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往往效果明显。另外,此方还可以加黑顺片。附子、干姜合用可温补脾肾之阳,使阳气源源不断布散周身。但附子的量不宜太大,10 g以下即可。
笔者在临床上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时,一是患者要有口干、口苦的症状,二是患者有喜暖畏寒(凉)的症状,不一定局限于身体的某个部位,也可以是周身怕冷怕凉。有学者用“开阖枢机”的理论解释此方的组成:桂枝开太阳,柴胡、黄芩枢少阳,天花粉阖阳明;干姜开太阴,牡蛎阖厥阴,附子枢少阴。由此可以看出,此方六经皆入,可以使肝脾清气从左升,肺胃浊气从右降,从而达到天地交泰,清升浊降。
5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风湿免疫疾病中的应用
5.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方证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4]283临床以胸胁苦满,心烦心悸,惊惧不安,谵语,二便不利,一身尽痛,不可转侧为其辨证要点。原文中的“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可以引申理解为周身疼痛,活动受限。
5.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应用 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时,抓住“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加精神症状”即可。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为周身疼痛、抑郁焦虑、失眠等,其主要表现为焦虑和烦恼,心烦意乱,坐卧不安,紧张,全身肌肉疼痛等;或心悸、气促、喉头堵塞感、多汗、恐慌,易惊吓,难于入睡和易惊醒等。现代医学治疗此病主要通过调节神经,改善抑郁状态和睡眠。此方应用后首先会改善睡眠,而睡眠改善后抑郁会好转,周身疼痛症状也会减轻。如果有焦虑,可以加栀子厚朴汤;如果有躁狂,可以合桃核承气汤。但临床上以焦虑抑郁者多见,躁狂者较少。采用此方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服用时间比较长,一般3个月左右。对于不能诊断为纤维肌痛综合征而常表现为怕冷、周身疼痛者,也可以选用此方,但需调整剂量,加上黑顺片6~9 g,也能收到较好疗效。根据原文描述,柴胡用量要稍微大一些,剂量为15~20 g,没有劫肝阴的弊病。
有些患者确诊了风湿病以后,因为担心关节变形致残影响生活能力、长期服药不良反应大、难以治愈、有可能会遗传等,逐渐变得郁郁寡欢,心理负担沉重,胡乱求医,到处打听偏方秘方。此类患者即使给予正确的药物治疗,也会觉得治疗没有效果或不如人意。这属于情志类疾病,也是一种抑郁状态,此时治疗应集中在调整心理方面,只有让患者心情舒畅配合治疗,才能有满意的效果,可以考虑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6 验案举隅
6.1 验案1患者,女,35岁,2019年8月17日初诊。主诉:周身关节遇冷疼痛3个月余。患者半年前因家庭纠纷情绪较为低落,后工作场所环境温度较低,患者出现周身关节疼痛不适,下班回家不开空调则逐渐恢复正常。在外院被诊断为“风湿病”,间断服用发散风寒药、补气活血药、温阳补血药均无显效。5 d前在外院检查风湿相关指标: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阴性,血沉10 mm/h,C反应蛋白0.3 mg/L,类风湿因子1.1 IU/mL,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阴性,抗核抗体阴性。诊断为“神经官能症”。遂来我院就诊,自诉双侧肩、肘、腕、膝、踝及双手各小关节均遇冷疼痛,双手小关节和双膝、双踝关节有轻度肿胀,远离空调,症状很快好转,基本无晨僵,关节疼痛时情绪低落、纳差、头晕,关节不痛时基本正常,月经量少,有瘀血块。查体:诸关节均未见明显肿胀及压痛、变形情况;舌淡略暗、苔薄白,脉弦略细。无风湿免疫病家族史。西医诊断:复发性风湿症(良性风湿症)。中医诊断:痹病(风寒阻滞,经络不通)。治以祛风散寒,疏经通络,方用小柴胡汤加减。处方:北柴胡20 g,黄芩15 g,黄芪15 g,姜半夏9 g,豨签草15 g,络石藤15 g,伸筋草15 g,桑枝15 g,青风藤15 g,海风藤15 g,鸡血藤20 g,麻黄6 g,细辛9 g,桂枝9 g,大枣15 g,炙甘草9 g,生姜5片。5剂,1剂/d,水煎服。先煮麻黄、细辛,水沸腾后去除表层浮末,再放余药共煎,注意全程不可盖盖子。煮取200~300 mL,分早晚温服。忌生冷、辛辣食物。
2诊:2019年8月23日,患者自诉服药2剂后,关节症状好转,怕冷症状逐渐改善,5剂药服完后感觉症状减明显轻。效不更方,继续再服5剂以巩固疗效。
3诊:2019年10月8日,患者自诉继服5剂后感觉基本正常,停药后也未复发。近来工作生活恢复正常。
按语:该患者情志受伤在前,气滞血瘀,而后因风寒侵袭,内外合邪致气血运行受阻,出现周身遇冷疼痛,关节轻度肿胀。月经量少有瘀血块。舌淡略暗、苔薄白,脉弦略细,为风寒侵袭和气滞血瘀的表现。本病案患者症状颇似阳虚、血虚,先前充分运用补气、活血、温阳等药物,症状减轻不明显,可见并非阳虚、血虚。风邪侵袭,并不在表,但较表深;须臾可自行缓解,说明阳气并未大虚,或者病邪入里不深,正符合半表半里之间。治当祛风散寒,疏经通络。方用小柴胡汤运转枢机,患者并未有明显口干渴等阴虚伤津症状,故黄芪易人参;豨签草、络石藤、伸筋草、桑枝、青风藤、海风藤祛风除湿,舒筋通络;麻黄、桂枝将寒邪发越透达;鸡血藤通利关节之外尚有补血活血作用;桂枝、生姜、大枣调补中焦,温通经脉。其中细辛用量9 g,先煎且不盖盖子,这样细辛的挥发油就不易混入药液中,既能发挥作用,又减轻了毒性。复诊时诸症减轻,效不更方。
6.2 病案2患者,女,46岁,2019年11月12初诊日。主诉:周身关节疼痛1年,加重半个月。患者因工作枯燥劳累,常年失眠多梦,纳差。1年前出现周身关节疼痛不适,夜眠更差,情绪愈发低落,又常有暴躁不宁。反复查风湿免疫相关化验均正常。诊断为“抑郁症”,间断服用舒乐安定、阿米替林、塞来昔布等药,症状无改善。后经人推荐服用普瑞巴林,因较大的副作用而停药。遂来我院就诊,自诉周身所有关节肌肉均疼痛,夜间翻身困难,双膝关节有弹响,双手僵硬握不住,夜间入睡困难,多梦,易惊醒。因3年前子宫切除手术已无月经。无风湿免疫病家族史。查体:诸关节均未见明显肿胀变形情况,纤维肌痛典型压痛点全部压痛明显;舌淡暗、苔白,脉弦。西医诊断:纤维肌痛综合征。中医诊断:痹病(邪郁少阳,经络不通)。治以和解少阳,疏经通络,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处方:北柴胡20 g,黄芩9 g,牡蛎15 g,姜半夏9 g,龙骨15 g,茯苓15 g,磁石15 g,桂枝9 g,大枣10 g,炙甘草6 g,生姜5片。5剂,1剂/d,水煎服。先煎龙骨、牡蛎、磁石1 h,后再下余药共煎。煮取200~300 mL,分早晚温服。忌生冷、辛辣食物。
2诊:2019年11月18日,患者自诉服药后,夜间睡眠改善,入睡较容易,梦减少,基本没有惊醒,并且起夜醒后还能再睡,周身疼痛症状逐渐改善,感觉症状减轻一半,心情好转。但服药后出现口干、腹胀、大便干结。予前方加白芍20 g,继续再服5剂以巩固疗效。
3诊:2019年11月25日,患者自诉服药后睡眠症状进一步改善,周身疼痛症状明显减轻70%,口干、腹胀、大便干结基本消失。效不更方,继续服用10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该患者常年失眠多梦,3年前又因子宫切除,可能导致体内激素水平下降,进一步出现周身疼痛症状。患者的症状没有明显的阴虚或者阳虚的情况。舌淡暗、苔白,脉弦为邪郁少阳常见舌脉。因此考虑病在少阳,治疗宜和解少阳,疏经通络。方药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患者并未有明显口干渴等阴虚伤津症状,故未用人参;铅丹改为磁石,龙骨、牡蛎、磁石重镇安神,诸药合用,安内解外,使表里错杂之症得以缓解。2诊时诸症减轻,出现口干、腹胀、大便干结,分析为矿物类药剂量较大导致津液亏耗,中焦失于运化,故加用白芍与甘草相配,酸甘养阴,兼有润下作用。
7 结 语
风湿病是临床常见的疑难杂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现代医学认为此类疾病与遗传、免疫、感染和环境等有关。中医治疗这类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柴胡类方”在风湿免疫疾病中的应用愈发广泛,通过加减变化,不仅可以改善风湿症状,更重要的是还可以缓解相应的兼症,值得大力研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