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脾为后天之本”理论从脾论治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理论探讨

2021-04-17袁林李亚锋赵学千康晟乾刘佳秦炜明谭建盛马慧贾育松

中医正骨 2021年8期
关键词:退行性腰痛白术

袁林,李亚锋,赵学千,康晟乾,刘佳,秦炜明,谭建盛,马慧,贾育松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北京 100700)

腰椎退行性疾病指腰椎关节突关节、椎间盘等退变及其累及周围组织出现的继发性病理改变,临床常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间歇性跛行等[1]。腰痛是临床常见病,其在全球疾病负担报告中一直位居致残疾病的前列[2]。西医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多采用口服非甾类消炎药等镇痛,但长期服用这类药物容易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损伤及心血管事件[3]。《诸病源候论》载:“肾主腰脚。肾经虚损,风冷乘之,故腰痛也。”《卫生宝鉴》载:“老年腰膝久痛,牵引少腹两足,不堪步履,奇经之脉,隶于肝肾为多。”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椎退行性疾病属于中医学“腰腿痛”范畴,与肝肾亏虚、复感风寒湿邪等有关[4],临床多从肝肾论治,但疗效欠佳。本文基于“脾为后天之本”理论,对从脾论治腰椎退行性疾病进行了理论探讨。

1 基于“脾为后天之本”理论从脾论治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理论基础

1.1 脾与腰椎的关系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精气充沛是维持腰椎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素问·厥论》载:“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饮食水谷入胃腐熟后,经小肠泌别清浊,其中精微物质在脾气推动下由小肠吸收,再经脾气的转输作用输送至全身,分化为精、气、血、津液,内充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筋肉皮毛。《灵枢·决气》载:“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脾在体合肉,主四肢。《四圣心源》载:“肌肉者,脾土之所生也,脾气盛则肌肉丰满而充实。”《灵枢·痈疽》载:“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人体全身的肌肉筋骨需要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滋养,才能壮实丰满、功能正常。《素问·太阴阳明论》载:“脾者,土也,治中央。”在中土五行中,脾属土,居中央。《素问·金匮真言论》载“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王冰注“以脊应土,言居中尔”,张介宾注“脊居体中,故应土也”,二人均认为脾属土治中央,而脊柱位居身体正中,因此脊柱疾病与脾相应。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属络于脾和胃,两者之间有表里关系。《素问·痿论》载:“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灵枢·经筋》载:“足阳明之筋……属脊;足太阴之筋……其内者,著于脊。”《素问·痿论》载:“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络于督脉。”督脉“行脊中”,脊柱与督脉关系密切,而脾胃通过经络的属络关系与脊柱相关。在中土五行中,脾主四时。《金匮要略》载:“四季脾旺不受邪。”脾气健运,则正气来源充足,不易受邪气侵袭。此外,水谷精微化生充足,才能“骨正筋柔”。

1.2 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病因病机腰椎退行性疾病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此类患者多肾气不足,加之脾失健运而气血生化乏源,终致肾失充养。《脾胃论》[5]载:“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伏案久坐、腰部扭伤或慢性劳损等,是引起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常见原因。久坐伤肉,过思伤脾,久坐过思可致脾失健运[6]。脾失健运:一不能运化谷食,使脏腑失去滋养,可出现“不荣则痛”,如《素问·太阴阳明论》载“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二不能运化水饮,使痰湿阻滞经脉,可出现“不通则痛”,如《景岳全书》载“湿之为病……有湿从内生者……悉由乎脾肾之亏败”。若脾气虚弱,则易感受风寒湿邪而为痹。《素问·痹论》载:“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若痹证病程迁延,患者需长期口服镇痛药,容易损伤脾胃。若脾胃功能长期受损,可出现气血生化不足,使肝肾精血亏虚、筋骨失养,终致病情加重。腰椎退行性疾病属于本虚标实证,其中脾虚是关键因素[7]。

1.3 西医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认识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例,其为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其中椎间盘退变是发病的重要内在因素[8]。有学者认为,腰椎间盘的髓核在成分性状、分布位置、生理作用及代谢特点方面与中医学“津液”中的“液”类似[9]。椎间盘细胞衰老的原因较多,包括端粒缩短、氧化应激、营养缺乏、炎性因子水平改变及机械负荷异常等[10]。有研究发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1]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12]等可以抑制椎间盘细胞衰老。随着椎间盘退变的病程进展,椎间盘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α、IL-1β、IL-6等炎性因子水平也随之升高,可激活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加速细胞凋亡[10,13]。

2 基于“脾为后天之本”理论从脾论治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应用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腰部筋骨肌肉病变的反映,腰椎能正常屈伸转侧皆赖于脾肾的滋养,临床若从肾论治腰椎退行性疾病效果不佳时,可考虑从脾论治。

2.1 常用中药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多存在脾虚症状,可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等健脾益气药,使脾气旺盛,有利于气血充足,能够延缓腰椎关节突关节及椎间盘等的退变进程。人参皂苷Rg1可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能促进椎间盘髓核细胞生长和细胞外基质合成[14]。黄芪甲苷可促进退变髓核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15-16]。白术为健脾益气第一要药,其中生白术侧重于燥湿利水、炒白术侧重于补气健脾。麸炒白术可使白术挥发油中的苍术酮转化为白术内酯[17],而白术内酯I可抑制NF-κB活性,并降低TNF-α和IL-6水平[18]。茯苓可降低脾虚大鼠血清IL-1β、IL-6、IL-17水平,并升高血清IL-2、IL-4水平[19]。

2.2 常用方法

2.2.1辨证用药 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重要病机是脾虚,临床治疗该病可以健脾为基础灵活用药。“燥湿即健脾”[20],若采用调补肝肾方法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不佳,可加用白术、薏苡仁等健脾燥湿药物,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21]。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白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以发挥白术健脾祛湿、通利腰脐之气的作用[22]。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若治疗不当,可使病情迁延不愈,易造成脾胃虚弱、气血亏虚、经脉失养[23]。因此,临床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时应注重顾护脾胃,对伴有乏力、腹部坠胀及泄泻等脾气虚弱证者,可以补中益气汤及四君子汤等为基础方,并加大白术的用量。脾病日久可累及肾,因此可加用补骨脂、骨碎补、川续断等补肾药,一则“先安未受邪之地”,二则强腰止痛。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腰部筋骨肌肉失去荣养而功能异常,可造成椎间盘髓核突出;脾虚则痰湿内生,腰部经络受痰湿阻滞可造成腰痛,湿邪下注可造成下肢麻木不适;可针对脾虚病机,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24]。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肾阴虚证患者,单用补肾阴药不容易获得良好疗效,因多数补肾阴药滋腻碍胃,应酌加健脾之药。

2.2.2分型治疗 腰痛是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常见症状,临床可根据腰痛类型分型治疗。根据腰痛的病机可将其分为瘀滞、肾虚、气虚、痹阻4种类型,其中气虚是腰痛的发病基础,慢性腰痛以气虚型为主;气虚无以化血则血虚、无力行血则血瘀,可采用补气壮腰汤治疗[25]。腰痛还可分为气滞、气虚、肾虚3种类型,其中久坐后腰痛、不能马上站立者为气虚腰痛;脾在体合肉,久坐伤肉,日久则脾气虚弱,故腰痛时轻时重,可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26]。

3 小 结

脾虚贯穿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始终,是该病的关键病机。脾虚可致腰部筋骨肌肉失养、痰湿内生。临床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不应单纯从肾论治,还应注重从脾论治,在补益肝肾的基础上加用健脾益气药,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种类多样、病机复杂,根据“脾为后天之本”理论,从脾论治腰椎退行性疾病可为该病的“异病同治”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退行性腰痛白术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职业腰痛早防治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衰老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退行性肩袖撕裂修补特点
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30例临床报道
中医护理干预腰痛30例
温针配合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症50例
王付教授运用白术治疗便秘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