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交叉韧带解剖学研究进展

2021-04-17李光磊王宝鹏张汉宽段强民路世勇吕新凯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1年16期
关键词:止点屈曲胫骨

李光磊,王宝鹏,张汉宽,段强民,张 平,路世勇,王 冠,张 冰,吕新凯

(淄博市市立医院骨一科,山东淄博 255400)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在运动员中很常见,ACL损伤后会造成膝关节不稳定,从而导致半月板撕裂和软骨损伤,使受伤的膝关节更容易发展成骨性关节炎。在ACL断裂后,首要目标应该是重建ACL的功能,使患者能够恢复正常活动,为此,必须进行解剖重建。不规范的ACL重建可能会使重建韧带处于非自然位置,这将会导致对周围正常结构(如髁间窝或后交叉韧带)的撞击。所以只有精确的韧带解剖重建才能使膝关节恢复正常的运动水平,降低发生骨性关节炎的风险,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1 前交叉韧带的血运及神经支配

血管解剖学认为ACL的主要血液供应来自于后侧的膝中动脉,膝关节内、外侧动脉的分支也可以通过髌下脂肪垫对其供血,血供主要集中在前内侧束(anteromedial bundle,AM)与后外侧束(posterolater⁃al bundle,PL)之间的隔膜。在临床中可以发现许多ACL断裂患者都会出现膝关节内出血,这与ACL损伤后血管破裂有关。神经解剖学认为ACL可以提供一些本体感觉反馈给大脑,这可能有助于预防损伤,其传入感觉纤维来自胫后神经的后支,为运动和韧带变形时的姿势变化提供传入弧[1,2]。

2 前交叉韧带在股骨及胫骨止点的构建方式

ACL是由致密的结缔组织组成的带状结构,起始于股骨外侧髁内侧面的后侧,股骨止点同时包括两种方式,即直接止点和间接止点[3]。股骨止点中心为经典的四期结构纤维软骨(直接)止点方式构建,即在韧带与骨之间有一个纤维软骨过渡区,该区域内由4种组织逐渐过渡:纤维结缔组织、未钙化纤维软骨、钙化纤维软骨及骨。股骨止点的后缘则由2期结构纤维(间接)止点构建,这种结构由致密结缔组织纤维直接穿透骨质,该类纤维由I、III和IV型胶原、肌腱蛋白、纤维蛋白、弹性蛋白组成。ACL斜向前下方止于胫骨内外侧髁间嵴之间及其前方的骨面,部分纤维还附着于外侧半月板前、后角及内侧半月板前方的骨面,胫骨止点呈扇形结构分散,胫骨止点为经典直接止点方式[4]。Iwahashi等[5]也发现ACL股骨止点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止点型,该型允许力的逐渐消散,另一种是间接止点型,纤维止点直接连接骨质,无过渡区。同时他们还发现在直接止点区,纤维几乎以直角进入骨骼。Kawaguchi等[6]通过研究表明,直接止点区位于前交叉韧带AM束股骨止点处,ACL股骨端承受的大部分力量通过该位置,而股骨止点其他部分的纤维为间接止点纤维,可承受的负荷较小。所以建议在进行ACL重建时要将股骨骨道定位于该位置。

3 前交叉韧带股骨、胫骨止点的解剖学研究及定位

由于ACL体部纤维致密,起点及止点纤维分散,故呈现两头宽、中间细的沙漏样形状,相关研究表明,ACL峡部几乎位于胫骨及股骨止点之间的中间位置,且横截面积不到胫骨及股骨止点面积的一半[7]。沙漏样结构不仅为ACL胫骨及股骨止点提供了较大的接触面积,而且可以有效防止ACL体部与髁间窝的撞击。目前有很多研究者报道了各自测量的ACL在股骨及胫骨止点处的长度、宽度、面积及倾斜角度,但各项研究结果的差距较明显。

3.1 股骨止点的解剖学研究

Scheffler等[8]通过3D磁共振对30名正常人群ACL进行研究发现,ACL的股骨止点形态不是之前研究者描述的圆形,而是呈矩形或椭圆形。它的长度为10~19 mm,平均14 mm,宽度为3~8 mm,平均6 mm。ACL股骨止点长度为(14.00±2.00)mm(8.00~19.00 mm),宽度为 (5.00±1.00) mm (3.00~8.00 mm),股骨止点面积为(54.00±21.00)mm2(27.00~118.00 mm2)。Julio 等[9]通过对 16 例截肢后的膝关节ACL股骨止点进行研究发现,ACL股骨止点平均长度为(16.40±2.12)mm(11.30~19.30 mm),平均宽度为(9.62±0.93)mm(7.85~11.23 mm),平均面积为(99.70±11.30)mm2(80.90~117.20 mm2)。ACL止点至浅层软骨边缘(distance between the limit of ACL insertion and the superficial articular cartilage,DSC)的平均距离为(9.77±1.21)mm,距深层软骨边缘(distance between the limit of ACL insertion and the deep articular cartilage,DDC)的距离为(2.60±1.20)mm,距远端软骨边缘(distance between the limit of ACL insertion and the inferior articular cartilage,DIC)的距离为(1.86±1.15)mm。张冰等[10]通过对46名健康志愿者建立CT与MRI三维实体模型,测得ACL股骨止点在男性长轴为(15.30±1.70)mm,短轴为(8.50±1.80)mm,在女性长轴为(14.30±2.10)mm,短轴为(5.50±1.90)mm,男性股骨侧止点面积为 (103.60±13.00) mm2,女性为 (86.50±11.60)mm2。并由此得出ACL股骨止点存在性别差异,男性较女性大。该研究结果与Rainer[11-12]的研究结果一致,他们测得的男性ACL在股骨侧的止点面积(98.00±22)mm2明显大于女性(76±13)mm2,男性 ACL股骨侧长度(15.20±20)mm大于女性(14.30±30)mm,ACL 胫骨止点面积男性(130±45)mm2大于女性(106±29) mm2。陈连旭等[13]则通过测量尸体标本认为ACL股骨侧止点长轴为(17.01±1.83) mm,短轴为 (10.31±1.45) mm。Sebastian等[14]曾经进行一项大型活体研究,报道了股骨和胫骨ACL止点部位的长度分别为12~20 mm和12~22 mm。在这些测量中,2/3的标本股骨侧长度为16~18 mm。另外该研究还具体测量了AM束和PL束的长度,发现AM束在胫骨止点处长度为5~12 mm、股骨止点处为6~12 mm,AM束的宽度,在胫骨处为6~11 mm,股骨处为6~10 mm。PL束胫骨止点的长度及宽度分别为5~10 mm和4~10 mm,股骨端长度及宽度均为4~10 mm。最后经过测量胫骨侧ACL止点面积为 114~229 mm2,而股骨侧的面积为 83~197 mm2。

3.2 股骨止点的定位

髁间窝呈前窄后宽的拱形,这种形态被描述为“哥特式拱门”的形状。在膝关节侧位片上,髁间窝顶通常被称为Blumensaat's线。股骨附着点的定位有多种方式,如钟面、象限或网格、以及参照髁间窝外侧壁软骨后缘来定位。在定位股骨隧道时,还应考虑膝关节屈曲角度,因为它会改变关节镜下的视野,过度屈膝会导致股骨隧道前置,而过度伸展可导致股骨外髁后侧皮质破坏。Edwards等[15]以钟面法定位AM束中点位于11点钟方向,距髁间窝外侧壁后缘5 mm左右,PL束中点位于10点钟方向,距外侧壁后缘9 mm左右。Bernard等[16]描述了一种象限法,即在膝关节屈曲90°侧位片上,沿Blumensaat's线测量前后坐标,从股骨外侧髁最远端做Blumensaat's线的平行线,两线之间即为髁间高度,测量上下坐标。Zantop等[17]在尸体标本上使用该方法,在屈膝90°位,确定AM束位于Blumensaat's线后缘前18.5%,髁间高度的22.3%。PL束平均位于Blumensaat's线后缘前29.3%,髁间高度的53.6%。Takahashi等[18]证实了AM束和PL束的股骨侧中心距股骨外侧髁后软骨边缘的平均距离为7.6 mm和7.0 mm。ACL在股骨的附着区域因患者而异,但基本位置可以参考常见的软组织和骨性标志,常见的软组织标志为ACL残端,而常见的骨性标志为外侧髁间嵴及与其垂直的外侧分叉嵴。有研究报道,外侧髁间嵴的变异较小,90%~100%的标本存在外侧髁间嵴,而外侧分叉嵴的变异较大,约50%~80%[19,20]。外侧髁间嵴也通常被称为住院医师嵴,标志着股骨ACL的前缘,在该嵴前方几乎没有ACL纤维。外侧分叉脊是区分AM束和PL束股骨侧足迹的分隔器。Ziegler等[20]发现外侧髁间嵴的标志物长度为18.0 0mm,而分叉嵴的长度估计为11.60 mm,PL束附着在AM束的远端和前部。同时确定ACL股骨侧的附着中心位于外侧髁间嵴后方6.10 mm处,分叉嵴附近1.70 mm处,距远端软骨边缘14.70 mm。AM束和PL束附着中心分别位于外侧髁间嵴后方7.10 mm和3.60 mm,分叉嵴两侧4.80 mm和5.20 mm,分别距远侧软骨边缘18.60 mm和10.70 mm。Rainer等[11]研究发现AM束和PL束的足迹分别占ACL股骨止点区域的52%和48%。

3.3 胫骨止点解剖学研究

ACL胫骨止点变异较大,因为ACL可能穿过膝横韧带下方,但很少有纤维束与外侧半月板前角融合。胫骨嵴内侧隆起和膝横韧带是固定点,有助于指导隧道的正确放置,而外侧半月板的前角与ACL胫骨止点的关系可能不同[21]。大部分学者将胫骨止点为椭圆形或扇形,且以扇形多见,也有学者将胫骨止点描述为 C型(67%)、J型(24%)及 Cc型(9%)[22]。Colombet等[23]通过研究测得胫骨止点约为ACL体宽的两倍,其前缘距离胫骨前皮质约22 mm,距关节面前缘约15 mm,位于胫骨内、外侧髁间棘之间及前方。ACL胫骨止点的前后径为(17.60±2.10) mm,左右径为 (12.70±2.80) mm。Scheffler等[8]通过 3D磁共振测得胫骨止点长度(10.00±2.00) mm,范围 (5.00~14.00 mm),宽度 (7.00±2.00)mm,范围(5.00~13.00 mm),胫骨止点面积(59± 20) mm2, 范 围 (33.00~118.00 mm2)。 Kopf等[24]通过对137例ACL损伤患者进行术中测量发现胫骨止点平均长度(16.80±2.00)mm,范围(12.00~20.00 mm)。胫骨AM束平均长(8.70±1.10)mm,范围(7.00~11.00 mm),平均宽(9.20±1.10)mm,范围(7.00~11.00 mm)。胫骨 PL束的平均长度为(7.40±1.10)mm,范围(5.00~9.00 mm),平均宽度为(6.6.00±1.00)mm,范围(4.00~8.00 mm)。胫骨AM束和PL束中心距平均(8.70±1.50)mm,范围(7.00~10.00 mm)。Harald 等[25]通过 146例 ACL 重建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MRI测量胫骨侧ACL止点长度(16.60±1.60)mm,术中通过关节镜下测止点长度为(16.40±1.60)mm。并认为ACL胫骨止点长度在12~20 mm之间。Randy等[26]通过相同方式测得的ACL胫骨长轴分别为17.9 mm和17.2 mm。李劼若等[27]通过测量新鲜尸体膝关节标本,测得ACL平均峡部直径为(11.21±0.76)mm,ACL在胫骨止点处的平均最大横径及前后径分别为(11.34±0.79)mm和(16.54±0.82)mm。AM束和PL束在胫骨止点处的平均面积分别为(113.35±29.65)mm2和(83.29±16.9) 9mm2。

3.4 胫骨止点的定位

胫骨止点的定位可以参照软组织标志及骨性标志,常用的软组织标志包括ACL胫骨侧残端,后交叉韧带前缘及外侧半月板前角后缘。骨性标志包括过顶脊(retro-eminence ridge,RER)和胫骨内侧髁间嵴的外侧面。郭宇等[28]通过40例膝关节尸体标本测得ACL胫骨侧中心距RER和胫骨内侧髁间嵴边缘分别为(16.95±0.97)mm和(5.99+0.30)mm。AM束及PL束的中心点距RER分别为(17.34±0.30)mm和(10.35±0.31)mm;AM束及PL束中心距胫骨内侧髁间嵴边缘分别为(5.53±0.25) mm 和 (4.19±0.12)mm。Colombet等[23]测量了7个尸体标本的膝关节AM束和PL束的胫骨附着,并认为RER是胫骨ACL附着点的重要参考标志。该组发现胫骨止点AM束和PL束中心之间的距离为(8.40±0.60)mm,AM束在RER 前平均为(17.80±1.70)mm。Edwards等[15]测量了 ACL胫骨附着点的中心在距RER(15.00±2.00)mm处,位于胫骨深度的36%,其中PL束中心距 RER(10.00±1.00)mm,AM束中心距 RER(17.00±2.00)mm。PL束位于胫骨内侧髁间嵴外侧(4.00±1.00)mm,AM束位于胫骨内侧髁间嵴外侧(5.00±1.00)mm。Lorenz等[29]利用 CT 扫描尸体标本,测量了AM和PL束的中心在胫骨平台前部的41%和52%,AM和PL束的冠状面位置距离胫骨平台内侧缘分别为48%和50%。Ahn等[30]应用磁共振测量,发现胫骨止点的中心位于胫骨平台前部的37%,在冠状面X线上,胫骨止点定位在距胫骨平台内侧缘46%的位置。

3.5 前交叉韧带倾斜角

ACL在磁共振矢状面及冠状面上存在倾斜角,ACL矢状角定义为矢状面上ACL纤维轴线与垂直于胫骨长轴的直线之间的角度。冠状角定义为冠状面上ACL纤维长轴与垂直于胫骨长轴的直线之间的角度。Ahn等[30]通过MRI测量了健康人群的ACL,并报告了ACL在矢状面及冠状面上的倾斜角度分别为(58.70±3.80)°和(65.90±4.40)°。Kyung 等[31]通过磁共振测量正常人群ACL在矢状面上AM束的平均倾角为54.6°,PL束为53.0°,在冠状面上AM束平均倾斜角为73.4°,PL束为66.4°。相比于矢状角,冠状面内的ACL倾斜角更偏向垂直,这与髁间切迹狭窄有关,在这个平面上不允许有大量的倾斜。于是Nathan 等[32]将正常 ACL 的矢状角定位在 50°~60°,冠状角定位在 66°~76°。

4 前交叉韧带的长度及所受应力在不同屈膝角度的变化

ACL的长度和强度在确定重建韧带的最佳移植物时非常重要。Zantop等[17]测量出的ACL平均长度为38 mm,宽度为11 mm,并认为完整的ACL最多可以承受2 160 N的拉力,具有242 N/mm的刚度。但ACL存在弹性,所以在膝关节不同的屈曲角度,ACL表现为不同的长度,Fujimaki等[7]认为ACL在膝关节处于完全伸直位时最长,为(31.10±3.10)mm,随着膝关节屈曲角度的增加逐渐减小,至膝关节屈曲 90°时,ACL的长度为(24.30±3.20)mm。ACL峡部的横截面积也随着膝关节屈曲角度变化,在膝关节伸直位时最小为(39.90±13.70)mm2,在膝关节屈曲 90°时最大为(43.90±12.10)mm2。ACL 的生物力学及功能解剖学研究表明,在膝关节处于完全伸直位时,AM束与PL束基本保持平行,随着膝关节屈曲角度的增加,两束出现一定角度的扭转,而且PL束逐渐松弛,AM束逐渐紧张。Andrew等[33]指出AM束在完全伸直位时被拉长,随着膝关节屈曲角度的增加而放松,但在膝关节屈曲超过90°后再次被拉长。Yasuda等[34]的一项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该研究表明AM移植物原位力在完全伸展时最高,在膝关节屈曲 0°~30°之间降低,在 30°~90°之间有一个平台,此后逐渐增加。另一方面,PL束移植物张力在完全伸展时最高,随着膝关节屈曲从0°~90°逐渐放松。

5 小 结

在进行ACL重建时,精确的股骨及胫骨骨道定位,对移植物近期及远期存活率至关重要,解剖重建的交叉韧带将使患者获得更好地本体感觉,从而迅速恢复正常运动功能。只有系统的评估,综合多方面解剖特点才能精确定位股骨及胫骨止点,实现解剖重建。重建时还应考虑髁间窝形态及胫骨倾斜角,必要时行髁间窝成形或胫骨截骨矫形术,以减少重建韧带与周围组织的慢性磨损及撞击,减轻移植物张力,降低ACL重建失败率。

猜你喜欢

止点屈曲胫骨
改良的骨腱道成形穿引肌腱段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
锚钉结合编织缝合法在伸肌腱止点损伤中应用的疗效观察
压电薄膜连接器脱离屈曲研究
钛合金耐压壳在碰撞下的动力屈曲数值模拟
加劲钢板在荷载作用下的屈曲模式分析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骨锚钉重建指伸肌腱止点的疗效分析
指伸肌腱止点重建新方法修复锤状指畸形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