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及对策

2021-04-17

吉林畜牧兽医 2021年8期
关键词:饲养者发情生育

李 军

南部县石河镇畜牧兽医站,四川南部 637369

母猪是猪群快速发展的基础,只有保证母猪的繁殖性能的最大发挥,才能获得最快的发展速度。因此,生产者要注意避免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发生。

1 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分析

1.1 先天性繁殖障碍

养殖者在对备孕母猪进行挑选时要严格细致,避免出现母猪患有先天性繁殖障碍疾病。先天性繁殖障碍疾病,一般情况下与生殖器官直接关联较强,乳腺、阴道以及子宫发病容易导致生育障碍。

1.2 机能性繁殖障碍

机能性繁殖障碍也是比较常见的原因,一般与母猪卵巢发育程度相关。卵巢问题,多见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卵巢机能不健全。发情周期长或者不发情,性周期停止。这种情况下,母猪没有正常的卵子排出,不可能怀孕;其次,母猪卵巢发生病变,多囊现象。多囊卵巢为不健康的卵巢发育,不能形成健康的卵子,无法正常受精;最后,黄体水平低。黄体为卵巢重要物质,如果量少会导致发情或者性行为减少,直接影响交配怀孕的可能性。

1.3 疾病性繁殖障碍

母猪的一些疾病也会影响其生育,往往由于管理不善或者环境因素导致母猪发生疾病,尤其是阴部或者子宫炎症容易导致生育率低下。母猪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环境或者饮食等问题,容易发生疾病,尤其是细菌类感染疾病的发生,会影响生育的正常进行。一般常见影响生育功能的疾病有伪狂犬病毒、乙脑病毒、细小病毒、蓝耳病毒等。一旦感染疾病,母猪身体受到影响,体质下降,免疫力降低。同时,也会影响生育器官的正常功能,或者处于妊娠状态下,会影响胎儿发育,导致死胎或者流产发生,并且对于母猪身体的恢复以及接下来的怀孕都会有影响。

1.4 营养性繁殖障碍

饲养者在进行喂养过程中,出于成本考虑,选取质量不达标或者营养成分不全的饲料,都不能够满足母猪的饮食需要,会影响母猪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母猪生育情况。母猪在备孕以及怀孕期间需要根据体质以及需求进行饲料的配置,在不同阶段对于营养成分的需求也是不同的,饲养者要及时补充营养才能保障母猪的健康以及生产的顺利。

1.5 管理性繁殖障碍

首先,配种技术不良。不能及时发现母猪发情或识别母猪发情征象,经验不足,配种不及时。人工授精时器械消毒不严,精液处理不当及输精技术不熟练,是造成母猪不孕的主要原因。

其次,营养性障碍。如长期蛋白供应不足,过于限饲造成母猪过瘦;或者某一营养元素如维生素、矿物质缺乏,最主要是缺乏维生素及钙、磷、锌、硒等,直接或间接使性腺受到抑制。或者过肥,影响卵巢正常排卵。

再次,霉变饲料中毒。饲料的储存影响饲料的质量,饲料的质量会影响母猪的进食量,母猪厌食会导致体质变差,影响生育。同时,饲料霉变会导致母猪采食之后中毒,一旦摄入过量霉菌,会影响母猪生育器官的发育、发情激素以及孕激素的分泌及质量,影响正常的发情,影响怀孕发生。

最后,环境因素。对于南方高温季节,猪场温度过高,湿度过大,由于热应激,造成母猪内分泌紊乱,影响母猪的发情[1]。

2 母猪繁殖障碍的对策探究

2.1 淘汰先天性繁殖障碍母猪

对于母猪的挑选要细致,考察要全面,从根源上避免先天性繁殖障碍的发生,避免资源的浪费,避免因为遗传等因素导致怀孕困难。

2.2 加强饲养管理

对于生育的准备,不仅要关注母猪还要注意公猪的挑选及喂养。公猪饲料要保障质量,添加营养,尤其做好怀孕母猪的科学饲养,猪舍要求结构合理、通风透光,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同时,冬季要做好保暖准备,避免发生应激反应。适宜的环境对于母猪的备孕以及怀孕会发挥良性作用,有助于母猪的顺利生产。

2.3 注意均衡营养

合理的营养水平是关键,母猪在备孕环节应适当提高其营养水平,对于整个妊娠期都有帮助作用。母猪怀孕期间,也要注意合理安排营养添加,首先,注意循序渐进,避免突然添加过多营养成分导致吸收困难,母猪体型过于肥胖,影响后期顺利生产。其次,营养成分的添加要适宜,在怀孕初期添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助于母猪和胎儿的稳定,在怀孕中期添加微量元素有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后期注意饮食结构合理,避免采食量过多,导致生育困难。同时,饲养者还要注意在母猪生育之后,进行合理的营养安排,有助于母猪恢复再次进入发情周期,也有助于母猪饲养幼崽提升幼崽成活率。

2.4 结合诱导发情,加强运动

饲养者对于后备母猪要加强管理,提升发情需求。首先,对于母猪与公猪的饲养要进行分栏管理,只有在适宜时机才让公猪与母猪同栏,提升交配成功率。其次,加强母猪运动量,提升身体素质。母猪适当的运动,对于母猪的情绪以及身体素质都有良性影响。母猪情绪稳定,身体素质提升,才能够为良好的交配提供生理和心理准备,有助于健康生育。再次,添加维生素含量,并且让母猪接受适宜的光照,促进钙质吸收,减少细菌滋生,减少母猪疾病的发生,对于缓解生育障碍有重要作用。

2.5 安排好疫苗免疫工作

饲养者要根据母猪的周龄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在不同的阶段接种不同的疫苗,避免漏掉疫苗的现象,同时,对于常见的影响生育的细菌类疫苗的接种要尤其关注。饲养者还要聘请专业人士进行操作,接种后观察母猪的反应,做好防护准备。疫苗工作对于保障母猪的健康,预防发生群体传染性疾病以及减轻母猪生育障碍具有防治作用[2]。

2.6 加强繁殖管理,防止人为性繁殖障碍

首先,关注饲料供给。母猪在生育之后的饲料也要尤其关注,注意添加营养,添加消炎成分。其次,注意生产过程的环境卫生及安静状况。母猪生产过程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做好防护准备,减少疾病发生。同时,母猪生产过程容易受到惊吓,安静的环境减少母猪的不安情绪,对于顺利生产起到保障作用。再次,观察母猪产后体征表现。母猪产后对于猪崽的态度以及母猪的泌乳情况都能够表明猪的产后恢复状况。母猪产后恢复的程度,也会影响其今后生育的正常进行。饲养者对于母猪的个阶段都要做好观察记录,对于母猪的繁殖状况进行记录以便于今后进行研究。

猜你喜欢

饲养者发情生育
母牛的发情鉴定和配种
猪食欲下降的原因与防控措施
母牛发情的鉴定方法
骑车撞狗倒地受伤 饲养者有责赔四万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母驴配种注意啥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
养羊何时配种好
小尾寒羊饲养存在的问题和疾病防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