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领导影响力之路径
2021-04-17晓山
晓 山
领导影响力是指领导者以其身份和个性特征,有效地影响并改变被领导者心理和行为的能力。一个领导者要实现有效的领导,关键在于他的影响力如何。因为领导者都需要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团结和领导下属,共同努力实现组织的统一目标。那么,领导干部该如何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领导素质状况决定着领导政绩。领导素质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素养的总和。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矛盾、新任务、新挑战层出不穷,一些干部“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等素质不高的问题,已严重制约着党的整体执政能力和水平。打铁必须自身硬。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担任什么样的职务、身处什么样的境遇,领导干部都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善于运用科学的理论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自觉养成良好作风,以上率下,超越自我,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信任是领导影响力的根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基本的是靠信任。有位哲人曾经说过:“所谓领导并不复杂,你只需记住和做到让别人信服你,乐于与你共事,激发自己的最大潜能去冲刺目标。”播种诚信,收获的不仅是信任,还有信任产生的影响力。所以领导干部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正确行使权力,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把德才兼备、能力合适的人放到适合的岗位上,在充分信任的基础上合理授权、放手使用、强化监督,做到信而有“导”、信而有“助”、信而有“督”,既充分发挥下级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又提升信任带来的归属感、责任感,使整个集体更加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同舟共济,汇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克服前进路上一切艰难险阻,到达光辉的彼岸。
愈投入,愈不会离心离德。身体力行是最好的示范,以上率下是最有力的引导。领导干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中都在营造一种风气、倡导一种追求、引领一种方向,对干事创业氛围的营造乃至党风政风的形成都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只有身先士卒、以身作则,聚精会神抓工作,持之以恒作表率,才能形成无声的命令和强大的感召,上行下效、一呼百应。所以领导干部作为群众的主心骨,要自觉发扬钉钉子精神,沉下心来、心无旁骛扎实工作,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真正发挥好“关键少数”的带头作用,赢得干部群众发自内心的理解和认同。要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撸起袖子加油干,以自身的投入汇聚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正能量。要时刻保持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干劲,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冲劲,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闯劲,躺着想事情、坐着议事情、站着干事情,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干出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善于凝聚人才能办成大事。“人心齐,泰山移。”凝聚人就像“核聚变”,能够产生超越自身无数倍的巨大能量。领导干部无论自身多么优秀,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要善于运用个人的人格力量,把身边的人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才能集体谋大事、共同干大事。要增进相互理解,善于营造生动活泼的工作环境,既讲原则又讲感情,既讲团结又讲斗争,通过集思广益,把大家各自的意见转化为集体的正确决策,推动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共事、谋事、干事中增进团结。要高擎思想火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真理的光芒引领人,团结带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要加强政德修养,始终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用人格魅力感召人,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伟力。
领导的速度决定团队的效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情定了就办、办就要办好,绝不允许拖拖拉拉、半途而废。”作为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发展的“领头雁”,雷厉风行的领导带出来的也是风风火火的团队。能迅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领导,才能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沿着正确方向干事创业。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必须强化“现在就做、马上就办”的理念,凡事保持快节奏、追求高效率。要长计划、短安排,今日事、今日毕,不拖拉、不推诿、不拖延,在烦琐的事务中游刃有余。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快速度、高效率,把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系统设计、精心施工,工作使出最大力气、出手达到最优水平,不见成效决不罢休。要加大对决策执行的监督和责任追究,使一切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行为无处遁形。
失败的团队里没有赢家。一个团队就如同划一条船,大家同舟共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朝着预定的目标快速前进;如果各有主张,各划各的方向,就会原地打转,甚至还会有全船倾覆的危险。领导干部无论搭班子还是干事业,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与身边的同志求同存异、团结友善、精诚合作、携手共进,共同到达胜利的彼岸。要立足自身岗位履职尽责,担当起该担的责任,做好应该做的工作,同时也要树立大局意识,增强合作意识,自觉把工作放到全局中去思考和谋划,发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协作精神,通力合作、共克难关。要提升境界和格局,做到能容人、容言、容事,不拉“小圈子”、不玩“小九九”、不耍“小心眼”,为共同的目标和理想去努力奋斗。
心怀正义则勇气无限。正义的事业能够产生坚定的信念和巨大的力量,为此,人们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前赴后继地向着这种正义前进。作为党的执政骨干、推进党和人民伟大事业的“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要保持共产党人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带头坚守正道、弘扬正气,要对党的事业怀有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利益看得比天还高,就会不为私利所动、不为私情所困,充满开拓进取、干事创业的勇气和智慧。要敢于直面艰难困苦、敢于投身大风大浪、敢于应对风险挑战、敢于承担责任过失、敢于牺牲奉献,为党和人民事业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努力创造优异业绩。要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敢想敢做敢当,敢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涉最危的险滩,无所畏惧、心怀苍生,脚踏实地开展工作、破解难题,才能迎来事业发展的光明前景。
没有魄力,就没有领导力。所谓魄力,就是一针见血地切中问题的要害,大胆果断作出决策。领导干部在关键时刻所表现出来的魄力,是其自身素质的综合反映,也是事业赢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进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场伟大社会革命,领导干部要团结带领干部群众有效应对挑战、解决难题,没有魄力是做不到的。在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要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牢牢地把握方向,驾驭全局。要增强预见性、科学性和创造性,抢抓机遇,看准了的事就大胆干,该出手时就出手,不犹豫、不懈怠、不畏难,敢于担当、敢于负责。增强多谋善断、临机决断的能力,深入调研、充分论证、慎重决策,始终做到胆大、心细、头冷,防止拍脑袋的异想天开和灵机一动的主观臆断,更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遇到担责任的事要敢于拍板,出了问题要敢于承担责任,为敢于担当的下属担当,为敢于负责的下属负责。碰到棘手麻烦事,不要躲躲闪闪,要在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开创新局面。
自责使领导更有力量。汉代戴圣在《虽有嘉肴》中写道:“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意为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检查,对自己提出要求;知道困惑,然后鞭策自己努力。领导干部要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心态,自责、自省、自律,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领导能力,才能得到干部群众的认可。要学会以人为镜,善于跳出自身看自身,客观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能干多大事情,才能校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成长的空间才会更宽广。要客观冷静地分析他人之长,明辨己身之短,不急不缓、不骄不躁,脚踏实地、砥砺前行,扎实细致地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要理性看待自身不足,闻过则改、有错必纠,在责怪别人之前,先反思自己;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自己先主动承担,才能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行示人。要学会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用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看人看事,善意地对待别人的缺点和失误,多些宽容和沟通,少些责备和抱怨,做到恃才不自傲、有权不任性、大气不霸气。
承担责任是获得尊敬的重要方法。责任是一种发自内心、敢于面对、勇于担当的勇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一个人的事业,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就会有真正的社会价值。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得多大成就,取决于他尽了多少责、负了多大的责。尽的责任小,就有小的收获;尽的责任大,就有大的成就。同理,领导干部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就能在履职尽责中得到多少的尊重和认同,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所以领导干部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必须负的责迎着风险也要担,做到“事不避难,义不逃责”。要爱岗敬业、只争朝夕,做到在位一分钟、奋斗六十秒,在履职尽责中体现价值、赢得人心、得到尊敬。
肯吃亏才会有权威,能吃苦才会有收获。吃亏者吃香,有为者有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代表座谈会上勉励青年时指出:“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我们党之所以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就是因为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安危与祖国需要发生矛盾时,有千千万万个肯“吃亏”、愿“吃苦”的党员干部挺身而出。新时代的领导干部更要时刻铭记公仆身份,厘清“小我”与“大我”,舍得吃亏、甘于吃苦,保持始终在职在岗在状态。要坚守自己的本分,始终不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坐得住冷板凳,心甘情愿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要勤勉敬业,像“老黄牛”一样心无旁骛、勤恳踏实地耕作,甘心为工作吃苦、为群众吃苦、为事业吃苦,在破解难题中成长进步,在担当作为中收获和享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