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内涵

2021-04-17孟荣涛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共同体中华民族

孟荣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作为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纲领性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根基,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动力。在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背景下,必须深刻认识并不断挖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内涵。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

(一)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切实“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并将其置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核心内涵的高度。党的十九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将其写入党章。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2020年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为新时代党的兴藏兴疆方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列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调研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共同建设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家园。

这些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准确把握我国民族问题发展规律做出的科学性总结,体现了党中央对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做好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引。

(二)必须牢牢把握主线,全面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

中华民族共同体融命运共同体、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社会共同体、文化共同体为一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全面肯定和高度认同历史上各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进步与贡献。历经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间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亲密关系,更凸显出各民族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宝贵遗产,更是我国各族人民踵事增华的巨大优势。民族工作要突出这一优势,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多元与一体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不断增进各族人民强烈的情感认同和责任担当,庚续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精神品格,以更加自信自强的姿态奋勇向前。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根基

(一)深刻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在那山河破碎、水深火热的苦难岁月,中华民族书写出永不屈服的抗争史;在那一穷二白、百业待兴的起步阶段,中华民族拼搏出改天换地的奋斗史;在那摸索前行、全面改革的发展阶段,中华民族开创出日新月异的发展史。百年共同抗争、百年共同奋斗、百年共同发展的过程中,中华儿女早已心连在一起、血流在一起、力量凝聚在一起,中华民族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巍然屹立,坚不可摧。回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让人深刻地领悟到中华民族始终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并肩作战走过了百年风雨,同甘共苦走进了崭新时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

(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正确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和广大青少年深刻认识多民族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的一大特色,更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必须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深刻把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特点,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根基;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大团结大联合,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必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精神引领,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这既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的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的重要要求。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动力

(一)以增强五个认同为着力点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只有切实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人民才能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实现最美中国梦。

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爱国主义历来是炎黄子孙的崇高美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世代传承、历久弥坚。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成为我们每一个公民最基本、最深沉的情感认同。全国各族人民都要强化国民意识,胸怀爱国主义,把维护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利益和祖国尊严,同一切分裂祖国的行为作坚决斗争。

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认同自己的民族归属,认同自己和自己所属的族群都属于中华民族这个更大的共同体。

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更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集中体现了各民族的优秀文化。要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促进中华文化蓬勃发展,构筑各民族共有美好精神家园。

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带领人民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创造。要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国内外形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守正创新、接续奋斗,从世界历史的高度,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辉煌的篇章。

(二)汇聚民族团结磅礴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新中国成立前,中华儿女饱经风霜却仍满怀希望,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新中国成立后,中华儿女欢天喜地,踏平坎坷,闯出一片崭新天地。改革开放以来,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团结奋斗,走出一条康庄大道。新时代新征程,中华儿女满怀豪情,扬帆起航,共筑复兴伟大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同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紧紧联系起来,明确提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更需要我们在党的领导下,汇聚起各民族团结一心的磅礴力量,战胜更大挑战,抵御更大风险,攻克更大难关,创造更大价值,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美画卷。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共同体中华民族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民族团结之歌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