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民族工作的百年实践

2021-04-17陈国玲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少数民族中华民族

陈国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走过了苦难与辉煌,带给了中华民族光荣和梦想,胜利完成了近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今天,无论是在雪域高原、天山南北,还是在祖国北疆、西南边陲,民族地区面貌日新月异,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回顾光辉历史,我们党在民族工作的发展创新上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确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

回顾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从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中国共产党在早期的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中就特别重视对少数民族和弱小民族的联合与团结,主张少数民族和汉族联合起来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而共同进行斗争。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与我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提出了“自治”“民族自治邦”的民族政策,并在二大纲领中提出了各民族一律平等、寻求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政治主张。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对国内民族问题展开的探索。

红军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政策,赢得了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拥护。红军经过民族地区时,在与苗、瑶、侗、壮、藏、回等十多个民族的直接交往中,极大地丰富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工作实践,留下了毛泽东与回族阿訇“单家集夜话”、刘伯承与小叶丹“彝海结盟”等民族团结的历史佳话。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各族人民群众,推动建立并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前夕,将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等一并写入《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结合中国多民族共居的基本国情和长期存在的民族问题的客观实际,我们党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民族政策,例如,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等,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具有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前进的征途中,根据中国国情摸索出的宝贵经验。这条道路引领各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确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条道路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又保障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的权利;这条道路保证了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

民族团结和联合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在此观点的基础上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而确立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体系,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政策的贯彻落实,加强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毛泽东民族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关于民族、民族发展和民族问题、民族关系的基本理论,包含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等基本政策,包含关于民族工作的原则、方针等方面的思想,是指导社会主义新中国正确解决民族问题的科学理论,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理论基础。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结合改革开放的时代特点进一步坚持和发展党的民族团结政策,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对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认识、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还包括关于民族工作的基本原则、方针和目标,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毛泽东民族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民族团结工作与党的全局工作紧密结合,加强党的民族政策宣传,形成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有效机制。江泽民同志第一次明确概括了民族问题的内涵,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列为国家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系统概括了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民族工作中的新问题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民族团结的政策和措施,开创了民族团结的新局面。胡锦涛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并提出民族关系方面“三交”(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和”(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理论和“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理论。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创了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既涉及民族,特别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又涉及我国各民族的发展,特别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既涉及民族问题的正确认识,特别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又涉及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特别是民族关系的协调路径等基本理论问题,全面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工作的新理论、新观点、新举措,形成了完整的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体系。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中华民族的百年复兴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学习以及民族团结教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少数民族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民族团结之歌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