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网络统一战线的生成逻辑和构建机理

2021-04-17郭振雪

关键词:网络空间时代

郭振雪

[提要]网络统一战线是一项新兴的以网络为平台、网络技术为手段,最大限度地团结和联合特定网络人群,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统战工作方式。从理论维度看,新时代中国网络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空间拓展”的应然结果,也是习近平大统战理念的重要维度和组成部分。从现实维度看,构建新时代中国网络统一战线是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积极应对网络舆情、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征求和收集网民意见的客观需要。新时代中国网络统一战线的构建机理包括以统战主体、统战对象和统战平台为支柱的“三位一体”框架和完善的网络统一战线制度体系。

1994年4月20日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一个值得标注和纪念的特殊日子。这一天,中国正式全功能接入全球互联网体系,成为全球互联网大家庭的重要一员。自此之后,中国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高,网民数量呈爆炸式增长。2021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其中,40岁以下网民超过50%,学生网民最多,占比为21.0%。[1]可以说,中国已成为全球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同时也创建了全球最庞大、最复杂、最喧嚣的网络舆论场。网络舆论场中各类思潮相互激荡,不同观点相互交锋,各种声音此起彼伏。要加强和改善对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的工作,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让他们在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等方面展现正能量。[2]这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把互联网工作作为统战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正式提出要开展互联网领域的统战工作,也标志着互联网统一战线时代的到来。[3]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而“新时代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深层次的社会变革,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深度融合,交互渗透,共同构建起新的社会关系体系,统一战线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也随之发生变化。”[4]立足百年大变局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三个“百年”深刻交集的关键节点,面对新时代的重要变化,中国网络统一战线需要以大统战理念为引领,以构建大统战格局为目标,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统战主体、统战对象和统战平台“三位一体”建设,进一步完善网络统一战线制度体系,将网络统一战线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效能。

一、网络统一战线的概念辨析和界定

尽管网络统战在国内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和研究议题,①但统战理论界对网络统战的概念仍存在比较大的分歧和争议。所谓网络统战,就是以网络为手段,以统一战线为实体,以创新统战工作方式为目的的现代化统战工作方式,是信息化与统战工作的有机融合。[5]2011年,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在《统一战线实用工作方法》一书中认为,“网络统战是指以网络为载体、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传统与现实结合,具有开放性、平等性、互交性、超时空性和立体交叉性等特点的统战工作。”[6]上述概念不约而同地将网络统战视为一种新兴的现代化统战工作平台和工作方式,其与现实统战的最大差异就是工作方式和工作手段不同。但上述概念对网络统战的内涵、外延、主体、对象、目标等均没有明确的指向和说明,因而自产生之日起就受到了统战理论界不少研究者的质疑和批评。[7]此后,随着网络统战研究的持续推进和深化,有学者认为,“网络统战是为壮大统一战线、引导网络舆论而针对特定网络传播活动主体开展的统战工作。”[8]上述定义摒弃了之前过分强调网络技术在网络统战中的工具性职能,将网络统战视为一个新的统战领域和现实统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厘清了网络统战的具体对象。网络空间是物理空间的延伸和折射,也是网络统一战线发挥作用的主要平台和场域。作为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统一战线与统一战线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统一战线是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说到底,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搞统一战线是为了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9]简言之,“把支持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10]这是统一战线的精髓和要义。作为与物理空间并行不悖、相互渗透交织的“第五空间”,网络空间除了有大量网络“原住民”之外,还有为数不少的新媒体代表性人士。因此,在网络空间最大限度地团结和联合新媒体代表性人士,发挥其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有效消解网络舆情的积极作用是网络统一战线的职责和使命。据此,本文认为,网络统一战线是一项新兴的以网络为平台,网络技术为手段,最大限度地团结和联合特定网络人群,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统战工作。构建新时代中国网络统一战线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力量所需。

二、新时代中国网络统一战线的生成逻辑

(一)理论维度:新时代中国网络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空间拓展”的应然结果,也是习近平大统战理念的重要维度和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诞生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趋激化、尖锐的动荡时期。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11]同时,“我们的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11]从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视域看,马克思对资产阶级历史作用的肯定与否定是自由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引发的空间矛盾的具体呈现。作为生产、生活的基本要素,空间通过物质的、实践的方式参与和见证了人类社会活动。因此,空间是人类社会关系的集中和唯一体现。空间矛盾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社会关系矛盾。空间的形成与变迁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试图将一切空间纳入到其统治范畴,并且创造出新的空间形式。换言之,空间的再造。”[12]因为空间本身也是生产力,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20世纪末,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网络空间的出现。自《资本论》写作完成以来的一百年中,资本主义已成功地获得了“发展”。我们无法计算其代价,但我们的确知道其手段:占有空间,并生产出一种空间。[13]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使网络空间同样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冲突。如果说此前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是在现实空间团结、联合一切力量为公平、合理的空间分配而斗争的话,那么团结、联合特定网络群体和网络力量构建清朗的国内网络空间和人类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网络统一战线的首要目标。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空间拓展”的应然结果。

大统战理论包括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战略定位、历史使命和工作方针等内容和议题,这些内容和议题构成了大统战理论的要素和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针对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出现的一些认识误区和不良倾向,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花大心思、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14]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历史使命是“服务于党和国家发展的大局,从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出发来展开工作,凝聚共识,汇聚力量。”[15]同时提出了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工作方针,即“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统一战线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只有一致性、没有多样性,或者只有多样性、没有一致性,都不能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正所谓‘非一则不能成两,非两则不能致一’。”[9]同时,面对当下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稳步提升和网络空间的急遽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16]并对“互联网+”背景下的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什么是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9]习近平大统战理念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谋划未来,着力推动现实统战与网络统战的协调、融合发展。开展网络统战工作是顺应社会信息化趋势的必然要求,通过网络统战实践可以充分实现现实统战与网络统战的有效融合,实现更高程度、更广范围的大团结大联合,大力提升新时期统战工作的实际成效和社会影响力。[17]因此,新时代中国网络统一战线是习近平大统战理念的重要维度和组成部分。

(二)现实维度:构建新时代中国网络统一战线是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积极应对网络舆情、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征求和收集网民意见的客观需要

首先,随着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的加深,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也会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来反映。[18]网络舆论的汹涌澎湃和网络舆情的复杂多变是其最直观、最生动的“反映”。从国内层面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机制转换和公民转性的关键时期,民众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社会矛盾易发高发,多重转型诱发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使网络平台成为网络舆论的集中爆发地。2020年春季,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生李文亮的不幸逝世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李文亮事件”引爆的网络舆论在网上持续发酵,最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派出调查组依法展开调查并公布调查结果才平息了网络舆论,消解了网络舆情。从国外层面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速度之快、影响之深远百年未有,处于由大国迈向强国的关节点,中国的战略构想与动向举世瞩目。[19]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瞩目礼”传递的并非都是“发自内心的祝福”和“诚挚崇高的敬意”,利用网络舆论对中国进行刻意抹黑、故意丑化、肆意歪曲和恶意中伤成为一些西方国家的惯用伎俩。近年来,“中国威胁论”“中国不负责论”“中国傲慢论”“新殖民主义”等反华的网络论调此起彼伏。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美国政府处心积虑地操控网络舆论,竭尽新冠病毒污名化、疫情政治化、溯源工具化之能事,抹黑和诋毁中国抗击新冠疫情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制造针对中国的网络舆情费尽心机。因此,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积极应对网络舆情是新时代中国网络统一战线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

其次,网络空间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对华实施意识形态渗透和颠覆的前沿阵地,中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重大挑战和威胁。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在网络领域的延伸与拓展,是主流意识形态维持其网络领域的主导地位不受威胁,引领非主流意识形态发展,有力抵御外来势力恶意入侵的相对稳定状态。[20]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制度、文化的独特优势和空前成功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战略疑虑、心理不适和话语恐慌。因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网络的传输特点和优势大肆对华实施意识形态渗透和颠覆,旨在削弱和瓦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的引领和主导地位,进而达成“颜色革命”的企图。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前国务卿约翰·福斯特·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就曾露骨地宣称,要将“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希望“寄托在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代和第四代人身上”。当下,美国凭借资源和技术优势,向中国大肆宣扬他们的政治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道德标准、宗教传统,诋毁我国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并限制我国优秀传统思想的传播。[21]2018年,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发起的对华“贸易战”为开端,中美关系每况愈下。与此同时,美国对华网络意识形态渗透和颠覆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在香港“占中”事件和2019年因“修例”引发的暴力冲突中,美国利用推特、微博、脸谱等新媒体工具不断制造和发布“祸港乱港”言论,混淆视听、颠倒黑白,为“港独”分子和“港独”势力站台背书、摇旗呐喊。因此,针对西方国家对华的网络意识形态渗透和颠覆,新时代中国网络统一战线要在明辨是非善恶、曲直正邪的基础上仗义执言、敢于发声,在维护中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方面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此外,网络的无中心性、即时性、交互性、虚拟性、跨界性等特征使网络信息的即时共享成为当下民众生活的新常态,而良莠不齐、泥沙俱下是海量网络信息的突出特点。因此,以包容的雅量、敏锐的眼光、专业的素养和出色的效率对海量的网络信息进行过滤和筛选是网络统一战线主体必须具备的“真功夫”和网络统战工作的“必修课”。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9]因此,网络统一战线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强与网民的互动沟通,广泛听取和收集网民的意见和建议,深入了解网民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为统一战线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新时代中国网络统一战线的构建机理

统战主体、统战对象和统战平台是新时代中国网络统一战线的支柱,也是新时代中国网络统一战线构建机理的支点。

(一)统战主体:在党的领导下,构建政府主导,网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网状扁平化统战主体框架,培养一大批从事网络统一战线工作的专家型、复合型人才队伍,构建网络统战主体的激励机制

统战主体的多元化是构建网状扁平化网络统战架构的客观要求。这一架构摒弃了传统视域中自上而下的统制型理念和模式,更有利于多元化统战主体在民主平等、包容协作的氛围中开展网络统战工作。首先,在这一架构中,坚持党的领导是“政府主导”的鲜明特征,也是新时代中国网络统一战线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各级党委要把统战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真正把统战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工作考核内容”[14],推动网络统战工作落地落实,引领网络统战工作开创新局面,出现新气象。其次,做好新时代中国网络统战工作需要一定规模和数量的专业化人才。目前,网络统战专业人才大致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精通互联网硬件和软件的维护与操作的人才,能够确保网络统战工作平台安全可靠、运行顺畅;第二类是具备现实社会统战工作经验,并能够结合网络统战工作实际提供有见地、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的通才;第三类是具有跨学科背景和一定理论素养的高端复合型人才,能够正确疏导和有效管理网络空间的思想、言论和意识形态,面对问题能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另外,应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网络统战工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强化对网络空间统战社团的监管和约束。再者,面对当下我国网络统一战线主体日益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在激励现有统战主体投身网络统战工作的同时,还要鼓励其他网络统战主体跳出相对封闭、狭隘的熟人圈子,勇敢地走出去,同灰色地带甚至黑色地带的新生代高知群体、新媒体从业人员联谊交友,重点培养其中的代表性人士,引导他们发挥积极作用,运用差异化手段努力做好非代表性人士的拉拢、转化、团结与联合工作,不断壮大新时代我国网络统战阵营的力量。

(二)统战对象: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充分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思想引领力、舆论影响力和话语公信力,多管齐下、多策并举激活新媒体从业人员参与网络统战的意愿和能力

新媒体代表性人士是新时代中国网络统一战线的主要对象。新媒体代表性人士分为两类:一类是网络传播学所说的网络“意见领袖”,另一类是新媒体平台从业人员。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传播学者拉扎斯费尔德在“两级传播理论”中提出了意见领袖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网络普及率的迅速提升使网络信息的传播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在此过程中,网络“意见领袖”应运而生。网络意见领袖是指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借助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围绕社会上的热点事件进行信息生产和意见表达、影响网络舆论导向、提升自身网络影响力、掌握网络话语权的网络活跃分子。[22]网络“意见领袖”具有精英化与草根化并存、话语主导和议程设置能力强、信息交互频繁等特点。网络统一战线主体要从新媒体从业人员和网络意见人士中发现和培养网络“意见领袖”,积极争取网络“意见领袖”对网络统战工作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发挥他们教育、引导跟帖网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大做强网络统一战线主流正面舆论,遏制削弱网络统一战线支流负面舆论。在发掘和培养网络“意见领袖”的同时,也要加强对网络“意见领袖”的分类管理和量才使用。对出于公心、敢言善言、积极建言的网络“意见领袖”要高度重视、充分尊重,认真听取、虚心接收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而对利用自身的地位和影响力在网络空间散布谣言蛊惑人心,甘做西方意识形态“带路党”的网络“意见领袖”要依法严惩。其次,利用统战公众号、QQ群、微信群、统战论坛、贴吧等网络沟通渠道加强新媒体从业人员与政府间的交流与沟通,提升新媒体从业人员参与网络统战的意愿和兴趣。组织新媒体从业人员通过专题讨论、名家讲堂、统战研讨会、茶话会等多种形式学习党的统战路线、方针和政策,加深新媒体从业人员对网络统一战线内涵、对象、目标、功能的认知和理解,激发网络空间新社会阶层参与网络统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网络统战主体需要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使新媒体从业人员与网络统战部门能够面对面地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价值取向和心理需求。网络统一战线的相关职能部门也需要“主动出击”,深入了解新媒体从业人员的所思所想和“急难愁盼”问题,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和参政议政能力。

(三)统战平台:推进“互联网+统战”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的规范化、科学化、智能化建设,为网络统战提供坚实的平台依托

首先,打造集信息发布、信息推送和交互沟通为一体的网络统战平台,实现网络统一战线工作人员、网络“意见领袖”和网民的无缝对接与即时沟通,推动网络统战工作的全时覆盖和全员覆盖。其次,网络统战主体要学会利用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的优势,与党委宣传部门、网络运营机构、网信、社会组织和重点新闻网站等部门密切合作,比对分析新媒体代表性人士的日常阅读习惯和关注焦点,将统战信息和统战议题转换为标准化的在线数据,运用多种新媒体手段定期推送,并实时更新,促进网络统战大数据的共建共享。同时,利用网络统战大数据治理的优势构筑全新的新媒体互动平台,打破纵向不同层级和横向地区间的资源与信息壁垒。再者,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网络舆情快速反应联动机制,适时介入重大事件、突发性网络事件的信息生成和舆论传播过程,确保在第一时间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地发布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最新动向,掌握网络舆论主导权和话语权,化解网络舆情。此外,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构建多元化的网络统战平台提供了操作的可能和空间。创建统战QQ群、微信群、博客、短信、手机APP、网络直播等多元化网络统战平台,运用3D虚拟、直播、互联网等技术模拟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场景,增强情境感知,[23]加深网络统战主体和统战对象彼此间的认同、理解和支持,提高网络统一战线工作的真实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最后,进一步完善新时代中国网络统一战线的制度体系建设,协调统战主体的利益关系,将网络统一战线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效能。首先,进一步完善网络统战法治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网络统战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为此,建议统战部门制定和颁布《关于开展网络统战工作的意见》,加强网络统战法治层面的顶层设计。其次,进一步完善当下中国网络统一战线的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同互联网相关机构、有关部门单位的协同配合,监测、过滤、审查、筛选和共享统战信息资源,以保持统战信息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正面导向性,实现网络统一战线力量的持续壮大,形成网络统战工作的合作治理效应。[24]

注释:

①“网络统战”的提法和概念由来已久。2005年,时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的陈喜庆在全国统战宣传调研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网络统战”概念。此后,国内统战理论界有关网络统战的研究成果相继出现。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时代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我国网络空间安全立法之名与实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