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工匠精神为目标的多专业综合性工程实践创作实训室的构建

2021-04-17赵辉刘晟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期
关键词:实训室综合性工匠

文/赵辉 刘晟

多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及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新使命,职业教育的初衷本就是培养工匠。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就是一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成为具有寻求突破、开拓创新、精益求精、敢于创新、崇尚劳动、爱岗敬业等精神的新时代工匠。在高职院校通过实训室培养创新人才,研究多专业综合性工程实践创作实训室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运用多专业交叉融合方法构建多专业综合性工程实践创作实训室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的涌现[1],经济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由掌握单一专业技术技能向掌握多专业综合性技术技能延伸的变化趋势,这一需求的变化同时促进了高职院校更加重视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工匠精神的第一要素和核心价值就是创新精神。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直接关系着未来工作中的创新水平。因此,培育学生树立精妙、独到的匠心,使之突破思维禁锢,具备创新精神,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具有变革、创新的能力。

普通高职院校制造专业培养的学生,其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工程实践创新上。工程实践创新具有复杂、综合、交叉的特征,意味着变革、创新能力的工匠精神培养必然具有复合性。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教育的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具有复合性专业知识和工匠精神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在这一目标下,培养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会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具有专业知识储备及大局性思维方式,具有职业道德和社会担当。

目前,高职院校建立的实训室和实训基地,主要是配套于所讲授的专业课学习设立,实训内容往往主要针对结合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实训项目由实验设备厂家提前设计好的,比较固化单一,学习过程中缺少应用的创新,很难切实实现工匠精神的培养。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下,进行校内的实践性教学时,如何建立全新的师徒关系,打造完美产品的过程,将精益求精、敢于创新融入学生职业素养之中,培养出具有匠心、匠魂、匠德的新时代工匠,是高职院校面临的新挑战。

多专业综合性工程实践创作实训室的建立依托于高职院校专业群的组成,打破实训室提高单一技能和服务单一专业的壁垒,突破了现有实训室为提升技能而设立的瓶颈,建立了一个类似于创客工坊的开放性实训室,将成为助力创新能力提升和工匠精神培养的新模式。

以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工程实践创作实训室为例,充分依托该学院的智能制造专业群,在实训室内设置了创新设计区、实践加工区、装配调试区、电子焊接区、创新研讨区等功能区,将机电液有机融合为一体。其中,创新设计区配备电脑、打印机、3D扫描仪等仪器满足机电产品设计需求;实践加工区配备各类机床、精雕机、激光切割机、电焊机等仪器设备满足机电产品机械部件加工需求;电子焊接区配备了电子焊台、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源、示波器等满足机电产品电子部件焊接的需求;装配调试区配备钳工台,各类检测仪表和工具等满足机电产品装配调试;创新研讨区配备会议桌、电子投影等设备满足研讨学习所需。该实训室涵盖了智能制造专业群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四个专业技能点,能够实现机电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制作、装配调试的全流程,能够打造完美产品,将精益求精、敢于创新融入学生职业素养之中,在产品制作过程中实现工匠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具有匠心、匠魂、匠德的工匠。

二、实施项目团队教学模式,提升多专业综合性工程实践创作实训室构建内涵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不应仅仅是具有专业知识和具有工匠精神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2],还应培养在“四新”市场经济背景下,适应市场经济新的发展需求和激烈的社会竞争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除了具有某一工作岗位的知识和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等专业能力外,还必须具有沟通协调、抗压、互补合作和组织领导力等综合素质。

以工匠精神为培养目标的多专业综合性工程实践创作实训室的构建,采用项目团队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顺应工匠精神培养需求,结合高职院校制造大类专业的自身特点,将机电产品的研发创作作为工程实践创作实训项目开发的主体,在项目团队开发完成实训项目的过程中,能够提升学生的沟通协调、抗压能力和组织领导力等综合素质,同时可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工匠精神培养所依托的载体。

针对多专业综合性工程实践创作实训室开发的项目,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小团队教学,学生和导师互选,以学生为主体,导师仅起到技术支持和引导作用;二是以项目需求为桥梁,多专业学生进行组队,实现团队合作学习、研究。项目团队的建设以提高高职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和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为核心,这也是多专业综合性工程实践创作实训室构建的核心。

工匠精神源于工作,唯有在具体的工作中才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在团队项目的教学模式下,通过产品开发的全过程的实训,潜移默化地实现工匠精神培养的目标。

三、推动成果转化,打造创新团队,凸显多专业综合性工程实践创作实训室的构建价值

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将诸多数据进行量化比较,以便于更好地完善改进。在以工匠精神为培养目标的多专业综合性工程实践创作实训室的构建过程中,要注重建设成果的可量化,凸显其构建价值。评价多专业综合性工程实践创作实训室构建价值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主要途径:一是机电创意项目转化专利的数量和质量;二是项目团队参加创新创意类比赛的获奖情况。成果转化和创新团队搭建是高职学生工程创新实践能力和工匠精神培养价值的可量化指标,是多专业综合性工程实践创作实训室构建价值的可量化体现。

以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工程实践创作实训室为例,该实训室组建于2018年,聘请校企导师11名,目前已经开发了智能垃圾桶、液动机械手、MAKER曲线锯等9个项目团队,已取得技术专利4个,创新创意类大赛获奖12项。团队队员在专利研发和各类竞赛的过程中,队员们的工匠精神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团队队员入企工作后,其勇于创新、追求完美、善于沟通协调、抗压、互补合作等工匠精神的展现,明显高于同期入职学生,工作表现得到了用人企业的充分肯定。

四、工匠精神实训室文化建设,衬托多专业综合性工程实践创作实训室构建的宗旨

多专业综合性工程实践创作实训室构建的宗旨为使高职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打造完美产品的过程,得到工匠精神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在实训室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融入工匠精神元素,通过这些元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实训的学生。同时制定出促进工匠精神培养的实训室管理制度,使得实训室管理制度和工匠文化之间是相辅相成,以制度促进文化的传承,以文化提升制度的内涵。

以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工程实践创作实训室为例,在实训室内布置激励创新奋进的励志标语、精益化管理制度、大国工匠事迹展图等文化建设,使得学生在实训室里能够受到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为工匠精神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

五、多专业综合性工程实践创作实训室构建的瓶颈问题和解决建议

在产品创作过程中,涉及的设备仪器较多,实训室中只能购置常用设备工具,常常因为缺少合适的工具仪器放弃或变更产品的开发。为了更好地培养工匠精神,做好高职学生工程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在学校层面打造一个工程实践创新创作平台,将学校专业的实验设备等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整合在一起,构建功能集约、资源优化、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创新实践平台,建立适合工匠精神培养的实践体系,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和创新活动创造更好的条件。

创意项目的实施是工匠精神培养所依托的载体,导师全程参与项目开发的全过程,而项目的内容没有特定的范围和样式,由此,对导师的多专业知识运用和积累有很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此方面凸显不足,这就需要导师在教学之余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行知识拓展,需要学校为导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锻炼的机会。只有导师具备了良好的工匠精神,才有可能传承给学生。

诸多高职院校缺少创新成果的转化机制,对创新成果转化费用不够重视,这些费用往往是由学生和导师自行承担,使得成果转化面临一定压力,一定程度上影响创新力的培养。学校可以建立创新成果转化的机制,设立专项资金,通过严格的筛选和考核,择优支持优质创新成果转化,并将这些成果向社会推广,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励创新能力的培养。

工匠精神培养的最佳途径就是在工作过程中培养,以工匠精神为培养目标的多专业综合性工程实践创作实训室的构建正符合这一途径。该类实训室、实训平台的构建将成为未来高职院校校内进行工匠精神培养的新模式。

猜你喜欢

实训室综合性工匠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工匠赞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
建筑类专业识图实训室建设及实训组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