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模式对提高地方高校通信专业人才就业能力的影响

2021-04-17王辉宋杰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期
关键词:校企人才工程

文/王辉 宋杰

一、通信类人才工程能力的培养现状及问题

(一)培养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已经逐步普遍化,为培养出更符合社会及企业需求的人才,人才定向培养、专项能力提升变得越发重要。针对通信类人才的培养,为了精准匹配企业需求,面向市场以及生产一线输送应用型技术人才,地方高等院校努力调整自身的教育教学方式及教学目标,以达成岗对岗的定向人才培养。通信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注重的是实践能力及工程能力,以配合其岗位的专业性要求。针对通信专业人才,企业有着更强的专业性及工程能力的要求,同时也对地方高等院校通信专业的教学及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高等院校在培养专业性人员的过程中则面临着需要兼顾工程型与技术型人才同步培养的需求。对于企业要求的工程技术型人才如何进行正确、有效的培养,各地方高等院校展开了积极的研究与探讨[1]。

然而,当前的地方高等院校大多在培养通信类人才的时候只关注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践经验大多来自眼观老师的示范操作,学生只会进行机械的模仿,甚至没有经历过实际操作的过程。如此大量知识性的灌输使学生对于学习的知识囫囵吞枣,不能确切地领悟,在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的情况下,更加无法理解其中的关窍所在。与此同时,通信相关设备设施更新换代很快,高额的设备更新费用使许多高等院校资金捉襟见肘。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各地区积极试行校企合作培养精准化人才的现阶段,由于地域原因或经济发展不同等情况,校企合作产生了或多或少的问题。

首先,针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企业数量较少,针对人才的定向性需求同样较少,对人才的吸引力也较低。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共同促进当地企业的发展,增加人才培养的效率,吸引更多的外来人才,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助力,是当地校企需要共同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其次,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同时,如何可以更合理地规划人才培养的阶段和过程,合理地分配和利用资源,达到最好的培养效果,是校企合作需要不断推演和盘算的。

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深入研究更合理、更有效的校企合作方案,是文章研究的重点。

二、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人才的必要性及培养方案

(一)必要性

1.外部环境要求地方高校实行校企合作育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指示要求。为配合建设创新型国家,地方高等院校也更侧重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输出。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划与政策,对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加以扶持及帮助,明确创新型人才的相关要求。为了配合促进企业的发展,提升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地方高等院校同时肩负起定向输送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性人才的任务。既可以缓解企业用人苦难的难题,又能够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同时对专业型人才的定向培养可以更加精准地与企业岗位匹配,增强人才适配性,提高企业的活力及效率。

2.高校人才培养的自身需求。地方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往往受到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评估体系等的影响,造成地方高等院校一味关注理论科研成果的累积,只关心办学层次及学科水平,将论文的数量及学术价值作为高等院校教学能力及院校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考量标准。院校教师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更容易将自己的注意力及大部分精力用在提升教学及科研能力,投入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历练反倒轻视了,这也就造成了一部分教师的工程能力及工程素养较低,无法满足对于定向人才培养所需的师资需求。地方高等院校在面临这一情况下,为配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应当积极转变自身观念,调整师资结构,提升教师的理论教学及实践操作能力,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及企业要求的学生。

(二)培养方案

1.明确专业办学定位,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地方高等院校在培养通信人才工程能力的时候,应当采取与企业多沟通多交流,寻求共同高校合作的方式。例如,可以邀请企业内部实践经验丰富并精通理论论述的专业人士来进行培养方案的具体制定。培养方案应当包含企业所需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所需具备的各项能力与技能,以及如何实施培养计划,并预期达到如何的培养效果。

在定向通信类人才的工程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应当根据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并根据这一计划,结合企业产品的特点及市场需求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通信类学科学生应当熟悉并能够灵活运用通信设备,进行通信系统的设计、维护等,并熟悉合作企业与运营商的特点,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学校学习内容中融入企业的实际工作。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应当时刻保持沟通,关注教学进展情况及学生的实际学习和运用能力,及时根据需求调整教学方案,审核教学计划,优化教学实施,培养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

2.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之下,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工程能力及工程素养也得到了提高。为保证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并将其有效地运用于企业岗位的需求,学校与企业联合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3.鼓励科研成果转化,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增加了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提升了教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在此基础上,学校通过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过程中,鼓励教师积极相关研究并申请发明专利,提升教师对于通信类项目的研究积极性,在增加教师获取理论成果及专利成果的基础上为合作企业的技术改进及效率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另外,教师在积极进行科研实践的同时,将学生纳入实践与研究过程之中,可以提升学生的研究分析能力及实际操作经验,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理论分析、专利发明等。

三、校企合作能够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理论知识与岗位实践的双重培养,能够熟练掌握通信类业务的重点及关窍,这也是通信行业人才所必须的素质要点。在中央财政的扶持与企业的帮助下,地方高等院校有了足以支持实践的工程环境,提高了学生对实际场景的了解与实践操作的实施。

企业在校外为院校学生提供实际的工作岗位,以达到最真实的岗位内容的实际操作培训,这也是最能够鉴定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本岗位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例如,“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的课程中要求学生要到施工工地现场进行实践操作。这在院校的课程安排中是无法实现的。在学校与企业合作之后,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施工现场,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学习到现场项目设计、设备安装、调试等,并通过现场实践,了解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注意的各项事宜。

企业让学生融入实际的工作环境中,既能够对学生进行真正的岗位培训,同时还可以考核学生是否能够真正适应本岗位的工作内容。

学生通过施工现场的学习,既能真实了解实际的工作环境,更能了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工作流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工程素养,提升了学生的工程能力,更能够让学生借此机会查漏补缺,发现自己的知识缺陷,努力进行新知识的补充。

四、校企合作能够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教师因为专注于教学任务与理论知识的提升,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通过校企合作的良好机会,可以让教师进一步了解实践操作内容,在与自身知识储备相结合的情况下,可以激发出更多的研究思路。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中工程能力较强的技术人员来分担通信类实践课程或实训课程的培训。专业的技术人员相较于教师具有更强的实践经验,可以为学生分享更多的经验与技巧。另外,在与教师意愿相符的前提下,可以与企业沟通,挑选一部分教师到企业中学习相关的知识,并与企业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近距离交流,将理论与实际进一步结合。

五、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发展更加迅捷,通信类专业更是对实践能力与就业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地方高等院校应当积极投入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之中,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与工程能力,并根据企业的需求积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能精准化企业对于人才的定向需求,又可以解决高等院校培养学生时资金不足的情况;既能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及综合素养,又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可以直接选用的人才;在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情况下,也解决了企业用人难的问题。校企合作是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增强学生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校企人才工程
人才云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子午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