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羊球虫病
2021-04-17钟胜勇
钟胜勇
四川省中江县通济镇畜牧兽医站,四川中江 618100
羊球虫病属于生产中常见的一种体内寄生虫病,一般由艾美科艾美耳属的球虫寄生在羊只肠道上皮组织而感染发病。所有品种和年龄的羊只均可感染,尤其是刚出生的羔羊最易感,成年羊只虽然发病后症状不明显,但是往往成为球虫病的传染源。羊只发生球虫病后,因消化道黏膜受到损害,就会降低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致使机体消瘦、生长发育不良、贫血,甚至造成死亡现象。
1 球虫生活史
球虫感染羊只时不需要中间宿主的参与,属于直接发育型。虽然不同类型的球虫在发育过程中有一些差异,但基本都经过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和孢子生殖这三个重要阶段。羊只摄入孢子化卵囊后,孢子会在胃液的刺激下逸出来,然后入侵到消化道黏膜的上皮组织中,接着开始无性繁殖形成裂殖体和裂殖子。羊球虫发育过程中主要是大、小裂殖体,子孢子入侵到内皮细胞后发育成大裂殖体,其成熟后再次入侵上皮细胞后产生大、小裂殖体,其中小裂殖体寄生于小肠上皮细胞内生长发育后释放出裂殖子,再次入侵小肠上皮细胞,进行有性生殖或形成小裂殖体,然后产生大、小配子并寄生在肠绒毛或肠腺中,继续生长发育成熟后再分裂,最终结合为合子而发育成卵囊[1]。
2 临床症状
成年羊只感染球虫病后症状不太明显,羔羊发病后症状较典型,通常会表现精神萎靡、采食量下降、饮水量增加、被毛凌乱、腹泻明显、粪便中可见血液、肠道脱落黏膜或上皮,并且发出恶臭气味,携带大量的球虫卵囊。有的病羊腹部胀大、突然消瘦、有的开始出现死亡现象,死亡率因发病类型、管理水平和治疗措施等不同而发生较大差异,正常情况下可以达到20%左右,严重时死亡率高达70%~80%。
3 病理变化
对病羊进行剖解后可以看到小肠黏膜上有白色、圆形、绿豆大小的结节,且呈团状分布,同时通过浆膜面也可以看到这些小结节。另外在回肠和十二指肠肠腔内可以看到明显的卡他性炎症,并且有点状或带状出血。
4 治疗措施
生产中经常使用氨丙啉和磺胺二甲基嘧啶来治疗,按照体重来投药,第一个疗程口服氨丙啉20~50 mg/kg,连续用5~7 d,然后停药3~4 d,第二个疗程口服磺胺二甲基嘧啶150 mg/kg,连续使用5 d,这样可以彻底治愈,防止反复发病[2]。
为了防止球虫发生耐药性和减少抗球虫药物对羊只产生的毒副作用,可使用中草药进行治疗:黄柏30~40 g,黄芩25~30 g,白茯苓20~25 g,茯神、泽泻、白术各15~20 g,猪苓10~15 g,生大黄10~12 g、桂枝8~10 g、甘草6~10 g,白头翁5~10 g,桃仁5~8 g,常山4~8 g,维生素K 0.5~1 g。使用中草药防治羊球虫病,不仅具有杀虫消炎、清热解毒、通胀止血、疗效显著的作用,而且能够增加羊群食欲和促进生长发育,帮助羊群尽快恢复健康状况。
5 使用药物注意事项
5.1 交替或联合用药
球虫病不仅容易反复发作还易产生耐药性,这样在防治疾病过程中如果使用单一的抗球虫药物或者长时间使用药物均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建议采用交替或联合用药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球虫产生耐药性,从而提高用药效果和帮助羊群尽快恢复健康。例如生产中经常将地克珠利和托曲珠利联合起来用药,治疗球虫病的效果较好[3]。
5.2 重视药物预防作用
日常生产中应根据羊群年龄、发病季节或粪便检测结果等进行药物预防,通常按照羊只体重用药,常用的药物有氨丙啉和莫能菌素,每天用药剂量分别为50 mg/kg和20 mg/kg,将药物添加在饲料中连续使用3周左右,能够起到很好的防病作用,还有利于羊群生长发育。另外应注意抗球虫药物应遵循休药期规定和其他注意事项。
5.3 重视中草药的应用
根据生产实践经验,中草药对防治羊群球虫病具有很好的效果,因为球虫病对西药容易产生耐药性,并且西药大多具有毒副作用,使用中草药防治球虫病,不仅能够产生很强的抑虫作用、达到防治球虫病的目的,而且中草药还具有副作用小、成本低、使用方便等优点,最重要的是中草药能够增强羊只体质和免疫力,达到促进羊群健壮生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