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要论述的国际传播

2021-04-17朱继东刘爱彤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2488

关键词:全人类命运共同体

朱继东,刘爱彤(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2488)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首次明确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1]2021年7月1日、7月5日、7月6日三次在重要场合强调全人类共同价值[2-4],并且从理念、实践等方面发出号召,鲜明彰显了我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决心和信心。高举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旗帜,与世界各国携手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理性思考、科学回应与重要贡献。

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在国际事务中正发挥着比以往更加积极的作用,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区域协作,积极参与全球抗疫人道主义援助,在我国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人类挑战过程中,全人类共同价值在生动实践中得以不断彰显。为进一步积极传播中国声音,增强国际话语权,从而促进国际治理体系的合理化,也有必要加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传播,让世界了解中国理念、中国方案,感受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怀与担当。

一、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的时代背景:“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环境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世界格局正步入一个深刻变革的新发展阶段,全球治理与国际格局的根本性变化正在加快,“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成为时代之问。人类已经进入互联互通的新时代,各国利益休戚相关、命运紧密相连,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各国人民更加懂得和平合作、平等相待、开放包容、共赢共享的重大意义。特别是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的到来和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蔓延,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严峻挑战正摆在全人类面前,暴露出现存全球治理体系出现结构性问题,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已然不符合世界发展需要,变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人深刻认识到,全人类正在面临诸多共同问题和挑战,也拥有更多机遇和希望。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性应对,全球治理需要参与式发展、分享式发展和包容式发展,各国维护多边主义、加强沟通协作的呼声更加强烈。但与此同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构成威胁。西方一些国家长期抱持“文明优越论”,通过鼓吹“西方文明中心论”“普世价值”等对其他非西方国家进行价值观渗透、意识形态渗透,罔顾世界人民对和平发展的共同期待,罔顾《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鼓噪“新冷战”,屡屡以“价值观”为借口,对别国内政横加干涉,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风险之一。今天的全球治理和人类社会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刻都需要超越西方价值的价值引领。全人类共同价值应运而生,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和价值观理论,既蕴含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又淡化了其意识形态色彩,并强化了其在全世界的普遍性价值和意义,不仅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重要思想内核,而且使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了很好的价值引领,必将有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进程。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世界谋大同”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在百年筚路蓝缕、求索奋进中,不仅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也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而强起来决不仅仅是物质的强大、经济的强大,必然也必须包括精神的强大、文化的强大、价值观的强大。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坚持以自身发展造福世界人民。中国共产党人长期不断思考全世界全人类前途命运,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对外援助“八项原则”、“三个世界”理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论断、“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主张、“和谐世界”理念等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和重申一系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理念,例如和平发展道路、合作共赢理念、新型大国关系和正确义利观、发展观、合作观、安全观等,都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反响。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率先提出并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使得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方位,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发展奇迹,我国长期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实现了较快较好发展,不断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形成了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既有利于中国更有利于世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追求,我们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也有助于世界各国人民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国要继续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繁荣,就必须科学把握、努力顺应、主动引领世界发展大势。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将自身发展与全人类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以自身发展带动世界进步的理论创造,是中国积极主动造福世界、努力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更多更大贡献的思想宣示、行动展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体现了新时代的中国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努力引领世界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的博大情怀和责任担当。

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深刻内涵和生动实践: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区域协作,与各国分享机遇、应对挑战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是中国积极应对“西方文明中心论”“普世价值”等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主动出击。并且,我国陆续采取了一系列实际行动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积极主动参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积极主动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协作,倡导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本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去,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到合力应对气候变化,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到助力全球抗疫合作,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到倡导人类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中国用实际行动使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世界注入了更多正能量,为各国发展创造机遇,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指明了方向,绘制了蓝图。

1.价值引领是最重要的引领,全人类共同价值对比出西方“普世价值”的政治偏执。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使得中国面对西方“普世价值”的进攻开始占据主动。曾经一个时期内,作为一种代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思潮,“普世价值”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颇有市场,也搅乱、迷惑了不少人的思想。“普世价值”就是指西方政治制度的设计及其理念是普遍适用并且不可超越的,“普世价值”思潮在中国的传播有其特定的指向性,其主要聚焦西方宪改制度,矛头直指我国根本国家制度。一些人宣扬“普世价值”就是宣扬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精神的核心价值观,是将其作为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平演变的重要思想武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承认其制度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但却异口同声地捍卫和宣扬其核心价值观就是一个例证。正如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载文所称:“美国依然代表着全世界民众向往的普世理想——自由和民主。美国人一直在向世界传达着一种清晰的理念。与美国人不同,中国人自己都没有明确的价值观,更别提影响世界了。”这其实是一种不打自招,让我们看清美国的一贯作为就是用“普世价值”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政治进攻。而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政治实践领域从来没有“普世价值”,没有一种国家制度是各国都适用的“普世模式”。

全人类共同价值尊重文明多样性,以承认多种价值观的差异和共存为前提,其内容既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又吸收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优秀文化的有益营养,是建立在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基础上的,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体现着价值观多样性中的共同性,体现着世界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体现着人类社会共同努力的前进方向,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能够为现代国家所普遍接受。每个国家在其面前都是平等、自主的,每个民族都将在倡导、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中更好地发展进步。全人类共同价值引导世界各国一起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努力建设一个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美好世界。

2.“一带一路”绘制区域长远发展和人民幸福蓝图,全人类共同价值在具体实践中更加深入人心。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在中国积极实践的基础上自然提出的,也在进一步努力实践中更加深入人心。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来,“一带一路”从愿景到行动,从理念到共识,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深入发展,得到各国广泛支持和赞同,逐渐成为沿线国家“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进经济社会恢复的复苏之路、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5],也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性大爆发,“一带一路”在保护成员国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通过“一带一路”陆上、海上、空中运输通道,抗疫物资得以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运输到各国,进一步凸显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其中,中欧班列将中国与欧洲的20多个国家、90多个城市联通起来,运送的紧急医疗物资到2020年11月底已超过了800万件。2021年2月1日,巴基斯坦成为中国政府对外援助疫苗的第一个受援国,在全球疫苗供给极度紧缺的情况下,中国率先将疫苗视为全球公共产品,将13个亚非国家列为首批疫苗受援国,成为中国带头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生动实践。

截至2021年1月,我国已与17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205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6]。我国牵头成立了“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等金融机构,为“一带一路”提供金融支持;定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博鳌亚洲论坛”等国际论坛展会,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我国2020年11月15日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为合作国家经济恢复和民生改善带来更多机遇。我国倡导“一带一路”,致力于加强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协作,这种相互联系与协作并非局限于具体项目,而是致力于互帮互助,解决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全球问题,是在以实际行动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在这场疫情大考中,我国与“一带一路”伙伴国家充分发挥“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平台作用,通过合作抗疫保障人民健康,积极推动复工复产保障人民就业,助力各国重振经济、保障人民收入,有效降低了疫情对“一带一路”伙伴国家带来的负面影响。

2016年,联合国成为第一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组织,同年第71届联合国大会首次将“一带一路”倡议写入决议,得到193个会员国一致赞同。我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发展至今,覆盖的合作国家和地区占全球面积的1/3以上,人口占全球的60%,将欧亚大陆、南太平洋和非洲地区整合到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中,极大促进了沿线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单纯追求投资方利润最大积累的共同发展道路。“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7],是“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生动实践。

3.全人类共同价值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重要思想内核和价值引领,有力推动多层次多维度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进程。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2015年9月,他在联合国发表重要演讲,呼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 全面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位一体”的内涵。此后的2017年,“人类命运共同体”先后写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2018年“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项中国理念同时写入联合国文件。从中国倡议到国际共识,“人类命运共同体”被载入联合国多份不同层面决议和文件中,产生了日益广泛且深远的国际影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鲜明展示了我们党和国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全人类和平与福祉的决心和信心。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全人类生活在一个互联互通的地球村中,也身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世界各国前途命运休戚相关,理应携手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至今,呈现多层次多维度的特点。从层次上,有基于双边伙伴关系打造的命运共同体,如中柬、中巴(巴基斯坦)、中尼、中缅命运共同体等;又有基于多边关系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非、中阿、中拉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等;还有基于我国已经参与的区域合作组织和协作机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金砖国家等。这种层次多样性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文明多样性和各国独立自主多样发展道路的尊重。

面对全球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信息、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命健康、核安全、海洋治理等多领域多维度均有建构,如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核安全人类命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等。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1月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时指出:“携手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人文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多实践探索。”[8]各领域的命运共同体定位精准、指向明确,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世界发展趋势和主要矛盾的深刻理解与把握,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蕴含全人类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共同价值追求。在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我国坚持同世界各国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负责任态度作出明智选择,符合全世界大多数人民的共同意愿,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引领全世界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一起努力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

4.携手抗击疫情:在推动世界走出新冠肺炎疫情的身体力行中举起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旗帜。目前,人类正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在携手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中国秉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不断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做出新贡献,中国理念和行动成为特殊时期推动世界走出至暗时刻的重要力量。2020年3月,在就新冠肺炎疫情致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慰问电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9],就是要更好地进一步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呼吁和衷共济、团结抗疫。

我国不仅第一时间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发布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而且在成功控制本国疫情后,毫无保留同各国分享防控有益做法和救治经验,开展药物和疫苗联合研发,并向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截至今年4月,我国已向34个国家派出37支医疗专家组,已经或正在向151个国家和1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截至6月中旬,我国已经为全球供应2900多亿只口罩、35亿多件防护服、45亿多份检测试剂盒,已向国际社会提供5亿剂新冠疫苗和原液……被誉为“性命攸关时刻的雪中送炭”[10]。我国已成为全球抗疫物资的最大供应国,履行在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上的承诺,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与世界各国分享,并在国际社会多次号召促进全球新冠疫苗公平分配,呼吁提高疫苗在发展中国家包括最不发达国家的可及性、可负担性和生产量,道出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拯救生命尽快战胜疫情的共同心声,充分彰显了捍卫各国人民生命健康权的大国担当,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坚守和践行。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重大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威胁,更深刻启示各国必须团结合作,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5月21日的全球健康峰会上,明确提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必须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突出位置”“切实尊重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11],并宣布,中国将在未来3年内再提供30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抗疫和恢复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将尽己所能对外提供更多疫苗,支持新冠肺炎疫苗知识产权豁免,支持本国疫苗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让,开展合作生产;倡议设立疫苗合作国际论坛,探讨推进全球疫苗公平合理分配等举措。这些都显示出中国为全球抗疫所作的巨大努力和与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团结合作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在推动世界走出新冠肺炎疫情至暗时刻的身体力行中高高举起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旗帜。面对世界疫情大流行对全球化进程的大考,“中国答案”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进一步凸显,使越来越多人坚信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必将成为后疫情时代人类和平发展进步事业的新起点。

三、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传播策略

我国倡导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彰显了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主动担当。但与此同时,也一直存在着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困惑、疑虑、排斥乃至于对抗的心理,在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表现尤甚。西方国家认为全人类共同价值威胁其在全球的意识形态霸权,因此罔顾事实颠倒黑白,大肆宣扬“中国模式输出论”“中国威胁论”等,编织抹黑中国抗疫斗争的谎言,歪曲我国人道主义援助活动等。这就要求我们应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和积极努力践行,加强国际传播队伍建设,加强国际舆论阵地建设,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积极顺应信息传播新趋势,进一步有效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多措并举做好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对外传播,引导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与我国一起共同努力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践行者。

1.要从理论上讲清讲透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科学内涵。要组织专家学者从理论上进一步深化研究,结合中国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伟大贡献,真正有理有据、深入浅出地讲清讲透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科学内涵、重要意义,特别是要主动讲清楚其和西方“普世价值”的根本区别,注意不要把平等、自由、民主、人权等具体概念简单地理解为西方“普世价值”加以否定,而是要努力讲清楚“普世价值”的政治本质和意图,要坚持求同存异原则,尊重不同制度、文化、宗教、民族和国家的独特性多样性,谋求共通性,推动国与国关系朝着相互尊重差异、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从而促进人类社会沿着正确方向实现更好更快整体发展,为世界发展增添和平稳定正能量。

2.要充分展示中国倡导并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成就。要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治理重大议题,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努力做好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践行者,在实践中进一步高举起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旗帜。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越来越主动地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不仅努力做好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而且积极做好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践行者,这体现在共建“一带一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生动实践中。我们要多讲中国在重大议题、重大挑战中的生动实践和对世界做出的重要贡献,用真实故事、实际行动积极阐释、传播、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和对全人类共同前途命运的关切,展现中国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成就,从而让国际社会不仅充分理解、认同全人类共同价值,而且努力引导更多国家和地区与中国一起积极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

3.要大力加强国际传播队伍建设。组织民主党派、海外华人华侨团体和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一起努力讲好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故事,并进一步实践好、努力建设好国际统一战线。同时,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纽带,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一步努力建设好国际统一战线,为中国实现更好更快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4.要大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做到“中国故事,国际表达”,要在海外各个国家、地区因地制宜讲好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故事。在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传播中,涉及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文化、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要提高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传播效能,就要进一步大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切实做好背景调查,详细、深入了解受众的历史传统、话语体系、文化背景,选择受众容易理解的表达方式,科学融通中外相似概念,注意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切实提升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感染力、说服力、凝聚力和引领力。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注意选择当地的谚语俗语、名人名言进行举例阐发,如2021年5月在罗马召开的全球健康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引用了古罗马哲人塞涅卡“我们是同一片海浪”的名言,揭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必要性。

5.要大力拓展传播范围、提升传播效果。科学把握、积极顺应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进一步大力加强国际舆论阵地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拓展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传播的平台,不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从传播方式看,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一方面阻碍了人员流动、线下的文化交流,另一方面“云外交”也成为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传播新的契机。在发挥已有传播手段基础上,“我们要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在构建对外话语传播体系上下功夫,在乐于接受和易于理解上下功夫,让更多国外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不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12]。要努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工作,加大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旧媒体融合传播力度。要善于运用国际新闻媒体、社交媒体、会议论坛等阵地,并大力加强国际舆论阵地建设,综合运用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拓展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传播的平台,最大限度地拓展传播范围、提升传播效果,更好地发出中国声音、阐明中国主张、彰显中国智慧。

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这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如今,人类命运联系之紧密,各国利益融合之深之广前所未有。我国坚持倡导、践行“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直击国际上某些国家或政客的零和博弈、冷战思维、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普世价值等以所谓“价值观外交”谋私利的错误做法,呼应了各国追求平等合作的共同心愿,指明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正确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我们坚信,通过中国的大力宣讲、率先示范、积极践行,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广泛认可、热烈响应、踊跃跟进,一定能让全世界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只有积极倡导和努力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其他国家的发展诉求,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顺应世界人民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各国人民真正拥有自己的幸福,相互成就幸福,实现美美与共的和谐愿景”[13],人类社会发展的巨轮才能穿越惊涛骇浪、闯过逆流险滩,行稳致远,驶向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全人类命运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关于献血
疯狂的重量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命运秀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