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农业大学韦朝领团队在揭示茶树对轮斑病防御的动态分子机制领域取得新进展

2021-04-17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细胞壁农业大学侵染

安徽农业大学韦朝领团队在揭示茶树对轮斑病防御的动态分子机制领域取得新进展

茶轮斑病由拟盘多毛孢属真菌(Pestalotiopsis-like)引起,在我国茶区广泛发生,且是造成严重损失的主要叶部病害之一。病症刚开始出现在叶片的边缘,初期病斑为浅褐色,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状的斑点,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变成有着深棕色边缘的坏死病斑,最终,导致叶片从茶树上脱落。不仅降低了茶叶的产量,对品质也有着严重的影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索茶树对轮斑病侵染诱导的防御机制,将为茶树病害防治和抗病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近日,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韦朝领团队通过多组学测序鉴定到一系列参与茶树免疫反应的差异表达基因,系统的阐述了茶树对轮斑病防御的动态分子机制。对轮斑病病原菌侵染后第1、4、7、10和13 d的茶树叶片进行转录组、small RNA和降解组测序,鉴定到2 116个差异基因和95个差异miRNA;进一步分析研究发现,茶树对轮斑病的防御机制是复杂的且是多层面的。首先是通过对病原菌的识别诱导PR的表达,激活了PTI反应,进而诱导次级代谢产物以及细胞壁形态的变化。在茶树与病原菌的博弈之中,茶树的免疫反应随着侵染时间的延长逐渐变弱,为了更有效的抵御病原菌,在第13天时茶树通过特异性的招募R基因启动了第二道免疫反应ETI。在此动态调控网络中,PR作为基础性防御基因贯穿于整个防御反应,类黄酮类(尤其是非酯型儿茶素)在茶树受到病原菌侵染的第4天起着最主要的防御作用,另外,细胞壁的厚度在受到病原菌侵染的第1天时显著降低,随后,细胞壁会产生胼胝体等使细胞壁逐渐变厚。通过WGCNA鉴定到两组关键基因对miR530b-ERF96和miRn211-TLP参与茶树免疫反应,并通过在烟草中瞬时转化、反义寡核苷酸抑制基因表达以及一些生理指标的测定等对其功能进行了验证。

相关成果研究论文“Multi-omics analysis to visualize the dynamic roles of defense genes in the response of tea plants to gray blight”(doi.org/10.1111/tpj.15203)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The Plant Journal》。

猜你喜欢

细胞壁农业大学侵染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湖南农业大学通知教育中心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征稿简则
红花醇提物特异性抑制酿酒酵母细胞壁合成研究
중국인 학습자의 한국어 발음에서나타나는 오류 분석 연구―홑받침 발음오류를 중심으로
茄科尖孢镰刀菌3 个专化型细胞壁降解酶的比较
芸薹根肿菌侵染过程及影响因子研究
甘蓝根肿病菌休眠孢子的生物学特性及侵染寄主的显微观察
酶法破碎乳酸菌细胞壁提取菌体蛋白的研究
过量表达URO基因抑制拟南芥次生细胞壁开关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