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美论”视角下《我和我的祖国》歌词英译对比研究

2021-04-17欧海英汤红娟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我和我的祖国英译译者

欧海英,汤红娟

(1.西华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610039;2.乐山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四川 乐山614000)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庆祝伟大祖国诞辰,大街小巷都回荡着《我和我的祖国》。随着国际地位的逐渐提升,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中国形象的正确传播愈显重要。向世界传唱中国经典歌曲是传播中国形象的有效方法,但歌曲翻译的质量决定其传播的广度和深度。然而,歌词翻译相关的研究只是在近几十年里才引起国内学者的注意。把“歌词英译”“歌词翻译”“歌词译配”设为主题词,在CNKI进行检索,显示结果分别为22、128和17。最早一篇相关文章可追溯至1986年,李贻荫对我国古歌词英译的探讨。时至今日,已有30余年,但相关研究数量却不足200篇。国内相关书籍,仅有孙慧双的《歌剧翻译与研究》与薛范的《歌曲翻译探索与实践》[1],有待国内学者进一步研究。《歌剧翻译与研究》[2]的面世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的理论空缺,探析出了歌剧翻译之道,在国际学术界得到了高度的评价与认可。但是因其研究对象为歌剧翻译,重点理论论述皆是基于歌剧,其适用性受限。很多学者认为薛范的《歌曲翻译探索与实践》[ 3]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歌曲翻译专论,该书主要探讨了歌词译本与歌曲的关系,总结出了一些歌曲翻译技巧。专一强调了译词和配曲,仅为“译歌而译歌”,忽略了其他多种因素,例如社会政治与经济文化影响、赞助人,译者主体偏好等等。只有当理论应用于实践时,方能体现出其价值,也只有在实践之中才能得到检验与发展。本文从“三美论”角度出发,选取三个接受度较高的译本来分析《我和我的祖国》英译,丰富此领域研究案例,希望能以此促进中国文化形象对外传播。

一、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的特点

《我和我的祖国》是由是张藜作词、秦咏诚作曲、李谷一原唱的爱国主义歌曲,创作和发行于1985年。优美动人的旋律、诚挚朴实的歌词、刚柔巧妙结合的曲调,及其对伟大祖国的热爱情感,使得这首歌广为传唱,深受人民喜爱。该歌曲主要有以下特点:

(1)叙事性。整首歌曲从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倾诉“我”和祖国之前的深情,整个基调亲近自然,措辞考究。第一人称的使用将抒情对象和个体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听者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引起情感共鸣。歌曲首句“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开门见山点明“我”与“祖国”的亲密关系,总领全歌。后续歌词由此展开,将“我”与“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的深情娓娓道来。

(2)意象性。作词者没有选用宏伟物象,如长城、故宫。而是从“高山”“村落”“炊烟”等微小意象入手,营造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忙碌一天的人们,望着袅袅升起的炊烟,沿着乡间小路各自回家去。也暗喻了祖国是“我”永远的家,是“我”心灵的港湾。用“大海”和“浪花”来代表祖国与人民的关系,化抽象为具象,形容贴切。将宏伟的概念放置于具体的意象中,富有情感,蕴藏哲理。整首歌意象连贯,意境凝练而隽永。以小喻大,磅礴气势不减反增,情感质朴真挚。

(3)韵律性。AB两段体曲式结构,首段优雅婉转,到第二段则是用豪迈的曲调,抒发了激烈的情感,柔情与激情的妙然结合。欢快的三拍子,使得旋律流畅舒展,明亮欢快,加上整首曲调以6/8为主,9/8为辅,让歌曲的律动更富有层次感。整首歌押的是坡梭韵,即每句句尾以“e”“o”“uo”收尾。韵脚分别为“割、歌、河、辙、窝、说、朵、托、涡、乐、涸、歌、歌”,一韵到底,顺畅连贯,节奏鲜明,朗朗上口。坡梭韵为无韵尾韵且其韵腹为/o、e/。所以其发音舌位偏后, 舌位稍低, 开口较大, 因此受阻少,利于发声,声音洪亮。[4]坡梭韵在十三辙分级里属于柔和级别,适宜于表达温和舒缓的情感,利于唱出歌曲的温馨情感。[ 5]到了副歌部分,“我和我的祖国”反复回旋,一唱三叹,情感炽热。节奏的加快,促进情感的升华,循序渐进,深入人心。

歌曲主题鲜明、情景交融,优美的旋律与朴实大方的歌词天然结合,词曲融合,相得益彰。激情与抒情交错的笔调,张弛有致,将悠扬旋律和真挚歌词巧妙结合,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亿万个“我”与祖国之间的亲密关系,抒发了对祖国的强烈热爱之情。

二、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英译本研究现状

如今《我和我的祖国》尚未有官方译本,在浏览网上发布的英译版本之后,从译文质量、传播范围、群众接受度以及发布时间等方面综合考虑,本文选取了覃军[6]、赵彦春[7]与许景城[ 8]三位译者的作品。其中覃军的歌词配译,以其最早公布发表的版本为准,因为该版本在网络平台点击量已有数百万,传播范围广泛。覃译语言自然流畅,偏重释义,不拘泥于原作,翻译时进行了调整变动,虽有薛范[9]提出的歌曲翻译中应“统摄原意,另铸新词”,但恰当与否,有待检验。赵译作品朴实自然,极大保留了原作韵味,但也未完全抛弃译词应有韵调和形式。许译本行文工整,形式贴合原作;用词讲究,顾及音韵,如诗歌文艺精致。近期,有学者从比较修辞角度分析了《我和我的祖国》的英译。[10]但是学者整篇分析中仅把歌词英译分为两个重点,分别是“达意”与“韵律”,忽视了“形”在其中的重要性。对于各有千秋的译本,笔者将在“三美论”原则的指导下,尽力对译本进行深入而全面的分析。

三、“三美论”与歌曲翻译契合度

“三美”这一概念最早是由鲁迅先生在《自文字到文章》中用来描述汉字特征的,后来基于丰富经验,许渊冲先生把其创造性地应用于诗歌翻译之中,形成了“三美论”[11]。“三美”指的是意美、音美、形美,即要求译文:一能传递原作意境之美,感到人心;二能把握原作音韵、节奏特色;三能把原文在结构形式上予以重现。“三美”的艺术性特质与歌词翻译有异曲同工之妙。歌词文本与诗歌文本同宗溯源,皆对意境、韵律、形式有很大的要求,所以选择“三美论”原则来对歌词英译进行分析,非常符合目的要求。

《我和我的祖国》虽归类于歌曲翻译,但还有一定的特殊性。作为一首爱国主义歌曲,其创作目的是为歌颂祖国,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所以在英译处理时,还需考虑相关政治因素影响,注重歌词意义的正确传达,避免引起歧义。这一特点也契合许渊冲先生对“三美”重要性的排位,“三美论”要体现原作的“意美”,再传递其“音美”,再体现其“形美”[12]。

四、“三美”在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三译本中对比分析

做好“意美”“音美”“形美”之间的平衡取舍,传递作品本意,是对原作的尊重。下面将从“意”“音”“形”三方面,对译本进行对比分析。

(一)“意美”原则

“意美”是“三美”之根本,旨在传递原文意境之美,感动人心。也是这首歌曲翻译应该置于要点的方面。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当忠于原作的思想内容、风格。“意美”也不仅限于意境,还应有情境、物境和象境[13]。基于此,来分析相关实例。

例句1:“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贴着你的心窝”

When I nestle in your arms feeling blue Oh China how I love you(覃军)

Oh, my dearest home country,I cuddle up to your warm heart for aye(许景城)

My dearest motherland o, for ever your warm heart I fast cling to (赵彦春)

此句“心窝”,许与赵都选择了“warm heart”,覃军采用了“arm”一词。这里的“心窝”并不是指表面上的心脏、心窝。如果单纯翻译身体部位,可能会引起歧义。这里还暗含了原作家对祖国的赞扬,“warm heart”有热心的意思,是我们伟大祖国拥有的美德,我们会一直维护祖国的善良,坚持祖国的热情。许译句末使用“aye”来押韵,但是该词较为生僻,在歌曲中应尽量避免使用低频词汇,低频词汇不利于辨听。赵译使用的“cling to”除了有紧靠、坚持的含义,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14]有解释“tostay close to sb, especially because you need them emotionally”,情感的依恋,表达出了人民对祖国的深厚爱恋之情。

例句2:“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

My motherland and me, are the spindrift and the sea

You are the sea that hugs me, I am your dear spindrift(覃军)

My home country’s to meas a sea’s to a billow

Waves are the sons of the sea, The sea is where billows glow(许景城)

My motherland and I, like the sea and waves to blow

Waves are the sea's sons and, the sea is where waves throw(赵彦春)

这两句歌词彼此联系,意象重复,所以放在一起分析。原词中采用“海”和“浪花”作为“物境”,用来比喻“祖国”和“我”。寓意深远,饱含情意。主观情意与客观意象的相融结合,营造出富有情感张力的意境。“百川东到海”“海纳百川”,自古以来“海”就是宽阔、宽广、包容的代名词,诗人常用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也常用海来形容一个人的胸怀。原作词家用“海”来比喻中国,一方面,体现出中国的地大物博,有着14亿多的人口;另一方面,更是对中国具有很强包容性的高度赞扬,在处理外交事务上能展现出大国的风范、大国的胸襟。浪花是大海的惊鸿一瞥,原作词家将每一个个体比作浪花,体现了一种完全的包含关系。我们的祖国是由14亿个个体组成,每一个个体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

“大海”这一意象,三位译者都选用了“sea”,但是“浪花”这一意象翻译的选择上,三位译者采用了三个不同的词。分别是spindrift(覃译)、billow(许译)和wave(赵译)。《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词典》[15]中“spindrift: spray blown up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sea”指的是浪花溅沫。Billow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14]182中作为名词是指:“a moving mass or cloud of smoke, steam, etc.”。“like a wave”波涛般的浓烟(或蒸汽等),并没有海浪的意思。在《朗文当代英文词典》[16]查得,“billow”在文学使用可指“a wave, especially a very large one”(波涛,巨浪)。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14]2271给出的解释,“wave:a raised line of water that moves across the surface of the sea, ocean, etc.”指的是海浪海涛。再结合下句海是浪的“依托”,浪在海的平面升起而不是溅沫或者巨浪,所以使用“wave”比较恰当,符合原文想表达的物境。

例句3:“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

Sing of hometown, the big or small,sing of them once more (覃军)

Wisps of smoke grow; small vills we know. A trail’s seen aglow(许景城)

A curl of smoke/ over the vill/, a trail down below(赵彦春)

短短几句,便将乡村田园的美好生活展现的淋漓尽致。原歌词用“炊烟”“村落”“路”勾勒出了一幅温馨图景,这些象征符号在中国民族社会文化中都是有更多所指的。以此建立的情感链接,把广大的中国人民拉回到旧日惬意时光,引发了人们对往昔的深情怀念。词句质朴,却饱含情意。这份情意,是全世界的人们共有的。词作中, 意境的营造非常重要, 其可以让歌者和听者通过作者建构的一个个意象进入特定的时空形态,想像和体味蕴藏其中的情感和哲理, 从而获得一种审美的享受。[17]覃译对歌词的改动、许译的增添都未能渲染出原作的情感内涵。而赵译笔下的“over”“below”,轻松自然,绘出了一副生动的乡村生活景象,这便最能激起人们心中的涟漪。

例句4:“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

You share with me the stories before make me cheerful(覃军)

The pulse you as a mother bestow touches me slow(许景城)

With your mother's pulse you feel, you tell me so (赵彦春)

忠实于原文,需先理解。这里的“脉搏”诉说,诉说内容是什么,不能自行添加。此处只有赵译忠实于原作象境,让该句充当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用讲故事的口吻,唱出浓浓的爱国之情。

例句5:“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

I share all your sorrows and joys share seashells on the shore(覃军)

I am sharing the sea’s sorrow, enjoying all her glee(许景城)

I share all with the sea and share all her weal and woe(赵彦春)

覃译在翻译出了原意之上,增加了新的内容“share seashells on the shore”,这一句仿照了绕口令“She sells seashells on the shore”,考虑到这首歌的特色政治色彩,此处改写略有不妥,不应擅自增加与原语义无关文本,弄巧成拙。许译做到了字面忠实的传递。赵译在此处对文本进行了解读,发掘了深层的含义,把分享忧愁欢乐,升华为患难与共。更好地表达出了人民和祖国之间的深厚情感联系,互相依靠扶持,不只是单向的情感输出输入。这更能体现出作者想借原作抒发的情感,重现原作情境。

在意义传递方面,覃译对原作进行了较大的意译,并使用了容易引发歧义的词汇,如make me high。另外两位译者都按照原作的文本,进行了较为完整的内容传递。只是在使用词汇方面,许译采用了一些较为生僻的、低频的词汇,与原作的风格稍有偏差。赵译对原作的思想内容把握得更加准确。

(二)“音美”原则

作为歌曲译配,音美是必不可少的。其中音美原则,主要体现在押韵和节奏上。如果缺失韵律和节奏,译文不可唱,那么这种译文是没有意义的。

例句6:“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China catches my heart, no one can break us apart (覃军)

My home country and I, will never asunder go(许景城)

My motherland and I, apart we will never go(赵彦春)

首句歌词与歌曲名重复,覃军采用不同的英文表达,笔者认为此歌曲中译文应保持一致,方便读者理解与记忆。后半句处理中,许景城使用“asunder”,该词其实并不常见使用,属于古英文词汇。原歌曲的定位受众群体是广大人民,用词也是简单朴实,是一首“接地气”的歌曲。所以选词也应该“接地气”,这样更容易得到大众青睐,易于流传。赵彦春将“apart”提前,用“go”结尾,不仅利于表演者演唱,从整个译文来看,也奠定了歌曲的韵脚。起韵定调,也符合了“音美”原则。

例句7:《我和我的祖国》(曲名)

My Motherland and Me(覃军)

My Home Country and I(许景城)

My Motherland and I(赵彦春)

许景城用了“Home Country”来表达“祖国”,另外两位译者选择了“Motherland”。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14]1306给出的解释“Motherland:the country that you were born in and that you feel a strong emotional connection with”,更加符合“祖国”所表达的意义与感情色彩。“Home country”一词则没有这种正式的感情含义,且根据维基百科[18]显示“Home Nations(countries) refers collectively to England, Scotland,Wales,and Northern Ireland”,该词还可能引起外语读者的误解。杨瑞庆在2019统计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歌颂祖国的优秀歌曲,查阅可得其中“祖国”一词普遍使用“Motherland”。[19]所以此处使用“Motherland”一词更为贴合。“Me”的使用不符合严谨的语法结构,但是在口语和非正式文体也可使用,可参考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曲《我和你》,英译曲名“You and Me”。“Me”用于曲名,巧妙的使用了头韵的修辞手法,悦目悦耳,赋予歌词音韵美和节奏美,起到一定的渲染作用;在标题中使用头韵,也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令人记忆深刻,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综合来看,覃军的翻译,更满足意、形和音的美学要求。

例句8:“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

You are the mother we all adore we all adore(覃军)

For good you throwblue waves I go to sing solo(许景城)

you're always a song for me to sing on waves blue(赵彦春)

最后一句意境深远,升华主题,抒发感情。表达出了对祖国母亲永远热爱,以及作为对作为祖国儿女的自豪之情。原词“波”和“歌”押韵,在听觉上形成了反复吟唱的效果。许译和赵译的文本没有出现相对应的韵律重复,失缺乏音律美感。覃译词中两个“adore”的重复,与“波”“歌”照应,情感迸发,回环动听。作为整首歌曲的结尾,余音袅袅不绝于缕。

综合分析,赵译基本贴合原作的音律,定有韵调,风格和谐。许译在全词定有主韵的基调下,同时兼顾了句内的押韵,大大增加了歌词的韵律,使得歌词更加富有音乐的美感。整体风格统一,节律和谐。相比之下,覃译的音律美感稍有缺失。

(三)“形美”原则

“形美”即是形式上的美,如字形结构、长短、对仗及句式[20]。歌词翻译,对字数的研究也十分讲究。因为音乐基调已定,只有尽可能做到形式对应,才能使译文最大程度传递出原文的本意。应尽可能做到一个汉字对应一个英语音节,因为一个汉字从发音角度来看相当于一个英语音节[21]。除此之外,译者也应注意句读关系,做好断句处理。不能不该断的地方断,该断的地方反而合句,破坏原文语境和语义。所以音节和句读关系是需要主要注意的两个要点。下面笔者列表对比分析三句原文字数和译文音节数,旨在明示三个译本在“形美”方面的各自表现。

表1 原文字数与译文音节数部分对比

表1中原文1译文显示,覃译并没有照顾到原作的歌词分布情况,许译和赵译在此方面则十分贴合原作。但原词重复吟唱了“我歌唱”,表达出了强烈的情感,同时朗朗上口,加深影响,容易记忆;所以从“形美”原则来看,译文也应该出现相应的重复。而许译则采用不同单词来表达相同原词,削弱了情感的表达。赵译在相同的位置做到了重复,更是增加了“blue”修饰“river”,实现押韵,一箭双雕,兼顾“音美”与“形美”。

对于原文2前半句的处理,第一位译者和第三位译者很相似,只有“travel”和“am”一词之差。与之相对应的原歌词是“祖国”,有两个字。与此对应,“travel”一词是更佳选择。中文与英文中都会将“祖国”比作“母亲”,比如母语(mother tongue)。拟人用法更能体现出中华儿女与祖国母亲的深厚情感,所以覃译词中“what”改为“whom”更为贴切原意境。赵译后半句句读与原作不符,出现了断句,但是原作并没有。许译词中,为了在形式上更加贴合原作,在句末添加了“yo”,与原词形式实现了对等。但语气词一般不用来作韵, 因为语气词需轻读, 若作韵重读会引起歧义[22]。所以此句可采用覃译,稍加改动为:“No matter where I travel, You are whom I’m singing for.”。

从原文3译文可以看出,三位译者都使用了“whenever”引导句子,但在形式上却有差异。从数据上看覃译似乎符合了原作,实则不然。覃译违背了原文的句读,所以在形式未能达到和原作的匹配,不符合原文的语义;同时“make me high”这一短语含有非常大的歧义,在英文中有意为“take drugs”,容易引起误会。此句赵译在音节对等上面尚有改善之处。许译与原词的字数和句读都实现了对等,“形美”上处理得当。

为了更好的了解译文与原作整体的对比情况,笔者列出了完整的音节数对比。

表2 原文字数与译文音节数对比概况

由表2可以看出,赵译是之中与原文差异最大的。许译基本上也能原作贴合,覃译在最后处理“我亲爱的祖国你是大海永不干涸”和最后一句歌词时,参考李谷一老师演唱时版本,用“啦啦啦啦啦……”代替了原歌词,所以此处没有音节数。总体上覃译文在形式上更加贴合原作。但值得注意的是,原作重复吟唱处,译文的对应处理;且在整句音节对应的基础上,应尽量照顾小句之间的音节分布。

五、“三美论”理论视野下的歌曲英译策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三美论”对歌曲的英译是具有一定理论意义,译者在实践中选择适当的方法和策略,达到歌曲翻译“三美”的境界。

(一)意美——异化为主,归化辅之

意美是歌曲英译中最重要的原则,翻译第一步便是了解歌曲,掌握其交际目的和抒发的情感,确定其风格。“翻译出来的歌曲一定要考虑原歌的风格、符合原曲和原词的情感”[23],最大程度保留原作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不能错译、漏译、多译,要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才能再现原诗的意美。

中文歌曲英译是以期向世界展示、传播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可以大胆采用异化策略,坚持异化为主,归化辅之。如例3、4,译者采用直译,描绘出地道的中国景象和原汁原味的中国特色文化,这也是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展现。避免不必要的增添,造成歧义,如例5中的赵译。除此之外,意美也会在词汇上体现,要贴合原作的整体风格和基调,维持原作的意境美。例如在《我和我的祖国》“接地气”的基调中,应该避免使用生僻和低频词汇,破坏其质朴亲民的氛围。

(二)音美——明韵并奏,活用辞格

音美便是主要体现在节奏和韵律之中。好的歌曲翻译,节奏鲜明,富有韵律。音美是歌曲的一大显性特征和重要元素,译者应以多种灵活的手段尽力保持原作的音律。

1.定韵。中文歌词一般会注重押韵,且一般会选择押尾韵,即在每句尾实现押韵。但英语很难做到对应。英语押韵通常主要体现在:头韵、腹韵和韵脚。且分为行内和行末,即句内和句尾。如果做不到行末押韵,可以在行内进行韵律补充。可以尽量押相似韵,或者确定歌曲风格之后选择与之想匹配的合适的韵调,重定韵。音乐有欢快的、感伤的、激昂的情绪, 不同的情绪必须配上相应的韵脚。只有先了解作品, 然后再决定是用表现激昂慷慨的洪声韵、表现委婉深情的柔声韵, 还是细声韵[24]。需要注意的是,韵脚一般使用开口音,避免闭口音,以便于演唱。

2.修辞手法。恰当的选用修辞手段,有助于生动清晰地传递原作。如例7中音韵修辞手法,押头韵以平衡节奏实现音美、增强音乐性。也可适当使用结构修辞,例如采用排比增强句子节奏,以增强气势、抒发强烈的情感。

3.善用句法。英语句式灵活多样,某些成分的位置可前置,可后移,不像中文那么固定。例如倒装句式出现,不仅可以起强调作用,也可用作押韵使用,如例6。译者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帮助歌词成韵。

(三)形美——增减有尺,择言有度

形美虽在三个原则中排列末端,但也不可忽视。主要是指句子的长短对应与句式对称,需要注意的是中文的字数对应的是英文的音节而不是单词。

为了在形式上对应,译者可以适当的进行增减词汇。增词一般常为介词、冠词和连词。如表1中赵译为了实现与原作的对等,增加了连词“and”。偶有虚词,但应避免虚词出现在韵脚处。因为韵脚处一般为重读,虚词常是轻读,虚词重读容易引起歧义,如表2中的许译。

六、结语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唱遍大街小巷,唱出了中华儿女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与殷切祝福。《我和我的祖国》英译,使得悠扬歌声传向全世界。但是译者在进行翻译实践中应需注意,不能脱离音乐本身。争取达到曲词融合,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译作。同时,歌曲也分类别,各有侧重,不可一概而论。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抒发的是拳拳爱国之情,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所以应当“意美”先行,避免误会。再以“音美”“形美”辅之,注重韵律的把握和音节汉字的对等,考虑曲调中强拍的发音选词,重现原歌曲的优美轻快旋律,切忌为凑韵而伤句法。三个译本中,许译本在形式方面,处理妥帖,与原作对等。但用词过于书面化,不太符合原作朴实真挚的风格,会破坏原作想要营造的温馨意境;并且为了形式韵脚强增词。覃译本用词自然,行文流畅,但是针对本原作的政治特点,会存在一定的产生歧义的风险。赵译本虽有几处未能与原作实现形式的对等,但在传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兼顾了“音美”“形美”,是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本。

“三美”理论为译者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歌曲的翻译实践。译者应结合原作自身的特点,平衡取舍,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来指导翻译实践。向世界传递中国音乐的魅力、进而更好地促进中华民族文化形象的正确传播。

猜你喜欢

我和我的祖国英译译者
摘要英译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征集活动正式启动
《我和我的祖国》让自豪感爆棚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诞生记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我和我的祖国》的幕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