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域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2021-04-17孙晓雅

绿色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权重工业指标

马 越,孙晓雅

(辽宁师范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1 引言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工业绿色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发展绿色工业,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目前,我国工业发展仍然存在资源恶化、结构失衡等问题。改变现阶段先污染后治理工业发展特征,发展绿色工业,是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生态环境对工业发展的要求逐渐提高,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是工业绿色发展的前提。科学构建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能够更加清晰明确的发现问题所在,推动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加快我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脚步。

2 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建

2.1 指标体系

根据已有相关文献,目前国内对工业绿色指标体系的研究较为成熟。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指标体系,在研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代表性、可比性、可行性、系统性等原则从绿色生产、绿色排放、绿色保护、绿色创新、绿色质效5个方面选取各类相关指标,经过反复筛选最终构建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共有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指标体系

2.2 指标说明

2.2.1 绿色生产

绿色生产是绿色工业发展的源头。设计3个负向指标对绿色生产进行评价。通过单位工业增加值电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煤耗两个指标评价地区工业发展对能源消耗的依赖程度。通过工业用水总量评价地区工业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2.2.2 绿色排放

绿色排放是发展绿色工业的主要目标。减少工业污染物排放是保护环境最高效快捷的方式之一。选取5个负向指标,从工业废水、废气、废物3个角度出发,分别对单位工业增加值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评价。在工业废气评价方面,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指标,从工业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中选出SO2、氮氧化物和烟粉尘排放量3个指标评价工业废气绿色排放水平。

2.2.3 绿色保护

绿色保护是尽量减轻工业污染的有效途径,选取了工业污染物治理投资情况、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3个正向指标对地区工业绿色保护情况进行评价。

2.2.4 绿色创新

绿色创新是推进绿色工业发展强有力的支撑,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设计R&D经费支出情况和发明专利申请数两个正向指标对其进行评价。

2.2.5 绿色质效

绿色质效是发展绿色工业所带来的成果和收益。通过规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规上工业企业高技术项目数量两个正向指标分别反应绿色工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科技成果。

3 指标权重确立

3.1 熵权法的原理及步骤

3.1.1 熵权法介绍

熵是对系统无序程度的一个度量,通过计算信息熵的值判断每项指标的离散程度,根据其变异性的大小对指标进行客观赋权。对各项指标而言,其熵值越小,证明其信息混乱程度越程,所占权重就越大,反之同理。然而,如果某项一级指标的下的各项二级指标权重值都相等,则该一级指标在综合评价中视为无效。

3.1.2 熵权法赋权步骤

3.2 指标权重确立

3.2.1 数据来源

本文在评价过程中所采取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20》统计数据、《辽宁统计年鉴2019》、《天津统计年鉴2019》等各个地区2019年的相关数据,以及国家统计局、各省份统计公报中的相关资料信息。由于西藏的部分信息缺失,本文只对除西藏外的其余30个地区进行研究。

3.2.2 指标权重计算

在数据标准化处理时,将原数据为0的指标项用0.0001代替。经过计算后,各项指标的权重如图1所示。

3.2.3 重要因素分析

3.2.3.1 绿色生产

一级指标绿色生产的权重为0.0693,是整个评价体系中占比最小的一级指标。虽然单位工业增加值电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煤耗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权重较小,但在绿色生产这项一级指标中占有一半以上的比重,是衡量地区工业绿色生产的重要因素。

图1 各指标权重柱状图

3.2.3.2 绿色排放

一级指标绿色排放的权重为0.1305。在这项一级指标中,权重较大的是单位工业增加值工业废气氮氧化物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工业废气二氧化硫排放量两个二级指标。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是形成酸雨的两个主要成分,对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

3.2.3.3 绿色保护

一级指标绿色保护下有两个权重较大的二级指标。

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情况权重为0.1228。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过多的工业污染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副作用。以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而进行的工业发展带来的经济增长是短期的,但导致的环境污染却是长期的。治理工业污染,环节环境压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是城市发展绿色工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级指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权重为0.0553。堆存工业固体废物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且废渣中残留的一些有毒物质容易对土壤、水体和大气造成污染,甚至损害人体健康,增加安全隐患。经过处理对工业固体废物进行再利用,对减轻资源消耗和缓解环境压力有重要意义。

式中,Dx、Dy分别为泥沙扩散系数沿x、y方向的取值;S为含沙量;s F 为底部冲刷函数,采用切应力理论表达式如下:

3.2.3.4 绿色创新

绿色创新是权重最高的一级指标。其两项二级指标发明专利申请数和R&D经费支出情况都有很高的权重,分别为0.1902和0.1680。R&D经费支出情况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地区对其自身绿色工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和投入情况。发明专利是科技发展的核心,是地区创新研发力度的体现。创造更多绿色科技发明是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的途径之一。

3.2.3.5 绿色质效

绿色质效中的二级指标规上工业企业高科技项目数是权重最大的二级指标,是评价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最重要的因素。规上工业企业高科技项目是城市实现工业绿色发展的雏形,并不断为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打基础、做铺垫。

4 省域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

根据所计算出的权重值和第六步的公式对30个地区的每个一级指标表的得分进行计算,并进行降序排名,如表2所示。

表2 2019年30个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排名

对30个地区的综合评分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将30个地区的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分为上游、中上游、中下游和下游四类。

处于上游的地区是综合评分排名为1、2名的广东和江苏,它们都在“绿色创新”和“绿色质效”两个指标中具有明显优势,对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和处理也较为得当,但明显存在能源消耗过多的短板。

处于中上游的地区是综合评分排名为3、4名的浙江和山东两个地区。除山东在工业污染排放方面存在短板外,这两个地区与处于上游地区具有优势和不足指标基本相同,但优势程度较上游地区相比略有逊色。

处于中下游的是综合评分排名5~17名的13个地区。除四川、陕西在各项指标中没有突出表现外,其他11个地区对都有相对的优势存在。其中上海、北京、天津、重庆在“绿色生产”和“绿色排放”两个指标中尤为突出。

处于下游的是综合评分排名18~30名的13个地区。这些地区中只有贵州、海南、甘肃、宁夏、青海在能源消耗方面表现较好,重庆在工业污染物排放方面也相对具有优势。除此之外,这13个地区的各项在各项指标中的排名总体都比较落后。

5 发展建议

5.1 政府层面

(1)对地区工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政府要在明确地区工业发展现状与优劣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发展预期目标和发展规划,为地区工业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对工业园区进行合理布局,突出侧重点及优势,避免功能重叠或园区混乱等现象出现。同时制定相关政策,规范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优化工业产业结构。改进化学制造业、金属冶炼等传统高耗能产业中消耗能源过多或对环境污染较大的工艺。必要时可采取关闭、停办、合并、转产等方式对高耗能、低效益的企业进行处理。对高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电子技术行业等新兴工业产业给予大力支持,助力其快速发展。

(3)加强科技创新。绿色工业发展对科技创新有很强的依赖性,但绿色科技创行风险性较高,需要政府适当提高R&D经费投入进行支撑,并保证R&D人才质量。一旦绿色科技项目进入市场,不仅能为相关企业带来收益,还能够形成社会效益,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各行各业提供对环境有益的绿色途径,有效的推动生态文明和工业文明共同发展。

5.2 企业层面

(1)改善能源结构,向清洁生产转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消耗后残留的废渣和释放的有毒气体会导致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等问题,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减少传统能源消耗,尽量转变能源结构,推广清洁高效制造,尽量使用清洁能源进行替代,实现工业低碳发展。

(2)减少污染排放,推动循环发展。大部分环境压力来自工业废水、废气、废渣。采用改变隔离堆存、限量排放的方式,将工业废物转化为资源,尽可能地通过处理后对工业三废再次利用。循环利用资源,努力实现无废弃物制造,同时达到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两个目标。对无法再次利用的产物使用统一工艺处理,保证无毒或低毒排放。

(3)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工作,严格执行政策。科技创新是发展绿色工业的驱动力,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才能加快科技创新的脚步,提高科技创新的质量。进入市场的科技创新项目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良好的收益,也能为企业树立更好的社会形象,提高自身社会价值与地位。

猜你喜欢

权重工业指标
权重望寡:如何化解低地位领导的补偿性辱虐管理行为?*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权重常思“浮名轻”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权重涨个股跌 持有白马蓝筹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