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防疫的户外垃圾桶设计
2021-04-17魏大旭曹林涛
魏大旭,曹林涛
(湖北文理学院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1 引言
城市化的社会生产生活产生大量垃圾,垃圾桶能使垃圾有序集中,便于进一步处置。垃圾分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把零散资源集中再利用有助于实现垃圾减量化,也可以减少交叉污染提高无害化。与此同时,有些危害性较大的废物,如防疫期的包含口鼻呼出物的口罩与纸巾,也需要特别地隔离收集与消杀。这对垃圾分类的具体措施提出了更高要求。
2 现有户外分类垃圾桶分析
2.1 普通垃圾桶的分类与特征
伴随生活垃圾产量的增多以及垃圾分类政策的落地,独立位置设置垃圾桶的数量逐渐由单桶向两桶再到多桶的递进式发展。多项关于固废和垃圾的文件出台,垃圾分类管理十分具体,但在生活与生产中,垃圾分类的执行力度比较弱,一是缺乏意识,二是分类标准不规范,三是配套分类垃圾桶不完善[1]。伴随信息化推进,基于重量、颜色与图像识别的智能分类垃圾桶应运而生,但是设施建造成本与维护成本高,虽然有技术高度但是推广应用难度大。强调自然人道德与规范[2]的普通分类,依然是实际生活中的主流。经过调查分析,得出普通垃圾桶的特征与缺陷大致如表1。
2.2 垃圾分类的人性化考虑
现阶段垃圾桶外观高端大方,但人性化考虑不足。如四桶并列式的分类垃圾桶,因分类过细增加不少操作麻烦。有些特大城市设置了监督岗对不分类投放行为进行取证与处罚。分类垃圾桶仍然采用了遮光材料进行封装遮掩,没有通透可视性,不宜快速发现内部情况,不利于拾荒者参与分拣回收。在资源价格坚挺的情况下,群众有动力担当零散资源的分拣角色。以塑胶药瓶、洗发水瓶与塑料玩具为例,不利于环境,但是回收比较麻烦,如果不集中则残余价值无法体现。如果是一摞包装纸箱等高残值材料,则可能被拾荒者发现并收集而去。据统计,在全国城市中有拾荒者230万余人[3]。
2.3 防疫功能
防疫强化了对接触式感染的认知,需要多方抑制交叉传染。常态化防疫期,口罩常见于户外垃圾桶;对于含有口鼻呼出物的纸巾与口罩等进行消杀处理和有效隔离,是群防群治的关键预防措施之一。医用垃圾桶主要是采用封装隔离措施避免飞扬撒漏,然后进行集中的药物消杀[4]或过火焚烧。但是暴露在公共场所的垃圾桶防疫防传染功能仍存在缺失:其一,没有设置针对可能含病原体垃圾的专门隔离空间,有交叉感染威胁;其二,消杀功能缺失或方法不合理,无法源头处置;其三,投放引导设计不明显,缺少必要的视觉引导设计。
3 尊重拾荒与有利防疫的功能设计分析
3.1 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不仅需要考虑扔垃圾群体更包括捡拾垃圾群体;同时,垃圾与资源是不同的,资源可以通透地呈现,垃圾应该封装地遮掩。在保留既有常规致密边壁的垃圾桶内部储物的同时,增加上部的呈通透的资源框;上部通透与下部致密的组合设计,解决了资源框与垃圾箱的不同需要,会促进投放与便利拾荒。根据上述要求,技术措施是防雨盖板上面固结无遮盖的网框,见图1;效果是,网框置于顶部导致高度抬起后不仅便利群众把易回收的纸板与塑料等干垃圾分类投放进去,在使得可回收资源与桶内下部其他垃圾的有效分离,而且辅助于通透的网框更便利拾荒者发现纸板与塑料等目标并进行分类收集,可促进资源分类回收。
图1 便利拾荒的分类垃圾桶结构
3.2 对待易传染物质的易消杀设计
传染性病原体主要是近距离接触式传播,包括悬浮的飞沫与附着,都存在与口鼻眼黏膜接触感染的风险。由此,需要考虑对公共场所包含口鼻呼出物的东西就地消杀处理。自古刀耕火种,火是消毒杀菌的广泛接受的经得起检验的措施。路人在公共场所自主使用明火有安全担忧,但可以专业人员操作。紫外线辐射消毒也有优势,主要是安全性高且消杀也有一定效果;由于照射有阴影区域且需要电源供应,一般需要与其他方式配合。使用消毒液是应用最为普遍的防疫方式,已经证明了消毒液的有效性与适应性。为避免交叉与提高效率,需要独立的消杀仓室用于收纳待消杀物品。具体到设计中,网框中上部架设消杀仓,并且内设紫外线照射装置与消毒液滴漏装置,在位置与大小设置上犹如母抱子组合(图2),便于相关垃圾与设施的体积适应。具体到电力供应选择了太阳能电池板,以及更换维护选择了磁铁吸附闭合设置与旋转式柔性滴液头,见图3。
图2 消杀仓结构示意
图3 消杀装置结构示意
3.3 具体方案设计
本着尊重拾荒与便利防疫形成户外分类垃圾桶的设计方案如下[7]。主要部件包括垃圾桶、网框、主仓室、太阳能电池板、紫外线灯珠与滴液头。防雨盖板上托有网框,网框内有两端点悬挂的卧式纺锥形的中空主仓室;主仓室底部边壁致密,侧边壁有小网眼且外表附有口罩等图案,中部边壁开有向上的豁口;主仓室上部边壁局部断开并安有可翻转的太阳能电池板,在太阳能电池板下面的边壁上嵌固有一个中仓与两个边仓;边仓内安设有与太阳能电池板连接的紫外线灯珠;中仓内充有消毒液并配有滴液头。技术细节上,可旋转螺母改变滴液头的孔眼尺寸以便调节消毒液的滴落间隔,致密的仓室底部也确保了消毒液通过蒸发与浸润发挥功能;可旋转的主仓室便于由豁口倾倒,侧边壁的网眼也便于积存的雨水溢出;整个设计便于环卫工人巡游消杀与集中收集处置。
4 结语
传统垃圾桶过多强调了垃圾属性及其遮掩需要,回避了资源的易见与拾荒者的参与实际。另一方面,伴随新型接触式传染情形出现,未能实施就地消杀与有效预防户外交叉感染。基于人性化尤其是尊重拾荒的考量,设计了通透式网框分装资源与致密式垃圾桶遮掩垃圾;基于主动防疫的考量,设计了特色消杀仓与结合紫外线照射与消毒液滴漏相结合的就地消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