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衢州市物流中心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1-04-17黎梦盈王婷静应国强

绿色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衢州市衢州物流业

黎梦盈,王婷静,周 煜,应国强

(1.衢州学院,浙江 衢州 324000; 2.衢州市交通设计有限公司,浙江 衢州 324000)

1 引言

物流行业在社会发展中是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衢州市的物流业整体呈现萌芽状态,与浙江省其他城市相比较为落后。因此需采用合理的交通运输结构以及完善的物流空间布局来支撑物流业的发展。

2 衢州市物流中心发展现状

2.1 运输量

2019年总货物运输量达13834.47万t,比2018年增长2.7%,其采用了多种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其中:铁路运输317.42万t,增长4.6%;公路运输13509万t,增长2.6%;水运运输7.97万t,增长103.1%;民航运输839.40 t,增长11.9%。

2.2 物流主要指标

衢州市2019年总物流增加值为52.75亿元,相比2018年增长2.9%(表1)。

2.3 物流空间总体布局

“十三五”计划提出,衢州市目前着力打造三大物流园、六条物流线、三个物流节点的物流空间发展布局。全面实现面、点、线三位一体的物流空间。

表1 2019年浙江省各市物流量

2.3.1 三大物流圈

以龙游、衢州、常山、江山、开化为物流核心部分;以丽水、金华的西部、杭州的建德、江西上饶的部分地区为扩张部分;与四省其它部分紧密相连,形成规范合理的物流圈。

2.3.2 六条物流线

第一条:以衢州市物流中心为起始点,经龙游物流基地,通过杭金衢、沪杭、杭千高速公路、320国道和浙赣铁路形成衢州—杭州—上海的物流线。

第二条:以衢州市物流中心为起始点,经龙游物流基地,通过杭金衢、甬金高速公路形成衢州—龙游—金华—宁波的物流线。

第三条:以衢州市物流中心为起始点,经龙游物流基地,通过龙丽、金台高速公路、金温铁路形成衢州-龙游-丽水-台州、温州的物流线。

第四条:以衢州市物流中心为起始点,经常山物流基地,通过杭金衢高速公路、浙赣铁路、金千黄铁路、衢景九铁路形成衢州—常山—上饶的物流线。

第五条:以衢州综合物流中心为起始点,经常山物流基地、开化物流中心,通过黄衢南高速、205国道形成衢州—常山—开化—黄山的物流线。

第六条:以衢州综合物流中心为起始点,经江山物流基地、通过黄衢南高速、205国道为主的衢州—江山—南平的物流线。

2.4 综合物流中心

衢州市目前综合物流中心初步选址在市区东部的东港工业园内,北面接浙赣铁路,东北接杭衢高速公路,320国道贯穿其中,在铁路附近又与衢州港口不远,完美形成铁路、公路、水路三合一的物流中心。该物流中心以衢州市的制造类企业和衢州市内及周边地区的进出口贸易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

2.5 物流企业

衢州市物流企业的物流思维还处在传统阶段。大多数物流企业以自营方式为主,只有小部分企业尝试着专业化的物流。物流企业的规模以小型为主,为物流提供了简单的运输、存储等基本任务。

2.6 物流需求

衢州市目前的物流需求主要在化工、建材、机械等制造业方向,也包括衢州市及浙西南地区的农产品资源。

3 衢州市物流中心发展优势分析

3.1 地理位置优越

衢州市南部与福建省相连,西部与江西省相接,向北而上及安徽省,又与杭州、金华、丽水三市接壤,连接长三角、泛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区,有着“四省通衢”的美称。

3.2 运输形式多样

作为“四省通衢”之地,已初步形成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这四种交通要道,运输方式齐全。目前在公路国道与省道纵横境内,市区到各县仅需30 min;杭州-金华-衢州的高速公路衢州段建设完毕。浙赣电气化铁路自东向西贯穿衢州,九江-景德镇-衢州铁路的衢州到常山段正在建设当中。衢州民航已开通北京、深圳、广州等航线。从衢州到四省边际各中心城市之间的行车时间缩小到2 h,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3.3 公路运输极为完善

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公路的交通枢纽极为完善,其有着“两纵两横九连”的公路骨架,拥有四条国道、七条省道、163条县道、207条乡道,总长度达8181.37 km,为货物运输奠定良好的基础。

3.4 水运运输量显著提高

2019年与2018年相比,采取水运运输货物的方式增长了103.1%。新式运输方式的产生减轻了货物运输的负担,更有效的利用现存的自然资源,大大加强衢州市物流行业的发展的势头。

3.5 地价及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衢州市相比于浙江省其它发达城市人口密度较低,经济实力稍微落后。正因为如此衢州市整体地价较为低廉,劳动力成本较低,为物流的低成本建设奠定了基础。

4 衢州市物流中心发展劣势分析

4.1 物流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

目前,衢州市物流业总体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衢州作为一个发展中城市,主要经济指标表现不佳。工业产值低于全省平均值而带来的工业运行压力,以及投资增速的缓慢导致衢州市高层次人才缺失,大量人才向外流出导致了衢州市物流业发展缓慢。

4.2 运输成本高

虽说公路交通枢纽比较完善,但铁路的对外通道却差强人意。尽管衢州市往东可直达杭州、上海,往西又与赣湘云贵地区相连,但南北方向的运输尚未展开,没有很好地利用“四省通衢”的地理优势,导致营业里程、客运量以及运货量仅仅只有浙江省的极小部分。

像水路这种成本低,运输方便,污染少的运输方式对于衢州市等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是极其的有益。虽说2019年水路增长率大大提高,但总货运量依旧较小,尽管开通了杭甬运河线、杭嘉申线但运输的货物是水泥、钢材、煤炭,运输种类单调。

衢州运输方式仍以公路为主,铁路、水路、航空的年运输量仅仅占总运货量的极少部分。同时,公路规划的线路日益紧张,难以满足日渐增长的运输要求。公路的运输成本较铁路和水运而言又相对偏高,导致物流运输成本增高。

4.3 物流节点布局缺少科学统筹

由于区域面积较小,衢州市物流节点选址和布局缺乏了科学统筹,同质化竞争问题较为突出。柯城北控农贸物流综合体与衢江区新农都不仅定位相近,且又都作为农产品物流,造成了两个项目的恶性竞争以及资源浪费等问题。

4.4 缺乏大型正规物流园区

因缺乏大型正规的物流园区,导致大量货物被直接随意堆放,货车废气、废物随意乱排,严重污染衢州市环境,浪费自然资源且大大降低物流速度。同时,衢州市物流园大多以中小型为主,存在爆仓、运输不便等缺点。

4.5 物流企业专业化程度低

衢州市物流业还处在萌芽阶段,许多企业的物流思维还处在传统阶段。大多数企业以小型的自营方式为主,提供给社会的服务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运输、存储这些基本业务。服务有限且缺乏功能齐全、竞争力强的物流企业。

5 衢州市物流中心发展策略

物流中心的劣势大大的制约着衢州市今后的发展。要拥有与浙江省其他城市竞争的能力,必须发扬现存的优势,弥补现存的劣势。

5.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衢州市人民对物流业的发展不够重视,因此发展物流的首要任务即为带动群众的重视度以及积极性。政府在带动群众方面是权威性的存在,因此政府在同城化物流业发展中占据着主导位置。

政府需因地制宜,了解衢州市当地的物流环境、物流科技的具体形式,制定相关的计划,做到科学统筹,带动群众的积极性,走向共同发展的道路。对物流节点也需进行合理的规划,可以采用错位式解决同质化竞争问题,防止定位相近的区域有着重复性建设。对衢州市物流功能进行优势互补,带动物流资源的发展,减少物流的成本。

全力推进快递物流网络体系建设,由于衢州市缺失大型物流中转站,许多快递须先通过金华等与其相接壤区域的中转站之后再转入衢州市城内。衢州建造一个大型物流中转站,其主要功能是设置一个快递总部,对货物进行仓储配送、快递分拨、快递转运、办公管理等。致力于将物流中转站打造成电商企业的快递配套服务站,为快递公司提供分拨、仓储、运输等相关配套设施,成为全国网络中心的物流节点。

5.2 建设巨化物流园区

巨化物流园区通过对物流企业以及物流设备的专业化整合来推动衢州市规模化的发展,从而提高物流业的运输效率、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更好的服务与社会。在拥有巨化物流园区的前提下,衢州市可以享受一条龙服务,对物流信息的记载、存储、分配、运输,对货车进行清理、检测、维修,这大大促进了衢州市物流业的发展。

5.3 采用大数据建立新型服务模式

建立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物流信息平台,通过创新的思想对物流行业起到推动作用。建立一个物流信息平台,有效整合信息并且对信息进行实时分享,为物流提供专门的货车、专门的运输路线等服务。大数据分析将物流拆分成各个阶段,再对各阶段进行完善,这种专业化、细致化的策略能有效的为企业,为个人提供智能化的建议,有效的提高服务效率。

5.4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打造高品德且专业知识过硬,在企业工作中敬业,讲诚信并具有团队精神,熟练掌握物流运输、物流管理、物流营销等专业知识的人才,为往后衢州市物流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人才的高校教师可以通过专业的物流企业来锻炼自身能力,提高教育水平。学校也可邀请实力拔尖的物流企业中的行业精英前来学校开设讲座,传授经验。

6 结语

虽然目前衢州市的物流业发展并不完善,运输成本偏高,物流空间缺少科学统筹以及大型正规物流园区的缺乏等等都大大的限制着物流业的发展。但通过对衢州物流行业现状的分析,结合地理环境的优越发扬其优势,缩小其劣势,衢州市物流业必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猜你喜欢

衢州市衢州物流业
衢州体育公园——“消失”的体育场
泉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
衢州烂柯山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物流业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研究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物流业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研究
Qinghu: Glorious Trade Town on Silk Road
衢州“一村万树”绿化模式好
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联动发展的机制探讨
衢州市常山县天马一小
衢州市衢江区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