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海南旅游景区公示语汉译英研究
2021-04-16唐春珍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交流的不断加强,来海南旅游的外国游客数量逐年增加。旅游景点的公示语在文化宣传和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的信息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翻译质量可以直接反映景区所在地的人文素质和国际文化推广的程度,并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由此,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出发,运用生态翻译的相关理论,分析海南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中的一些翻译错误的现象,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在景区公示语翻译需要三个方面:语言维,文化维和交流维进行适应性选择和转换,减少误译、错译,从而更好地实现海南旅游文化的国际推广。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公示语翻译;“三维”转换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国力的提高,熟悉古代东方文明和文化的外国游客日益增多。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中国现已成为世界四大旅游目的地之一,并且越来越多的跨境游客,对我国旅游业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公示语的翻译对外国游客了解我国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们的任务是加强对旅游公示语翻译的研究。本文旨在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研究公示语的翻译的问题。
1.旅游公示语翻译的必要性
公示语是一种具有提示功能的特殊样式,用途广泛,可以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随处可见,特别是在旅游景点中。旅游胜地的公示语具有四个主要功能: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和强制性。在陌生的环境中,它们为游客提供了很多方便。旅游景区公示语的准确英译可以打破语言障碍,引导和提醒游客,为外国朋友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促进风景名胜区的品牌建设和整体形象的提升。同时,它可以帮助外国游客更好地了解风景名胜区的历史文化内涵,促进中国文化向外界的传播,这是我国对外交流水平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讨论旅游景区公示语的翻译现状非常重要。
2.生态翻译学简述
生态翻译的翻译理论是由中国学者胡庚申于2004年提出的。它是一个基于翻译生态学和自然生态学的同构隐喻。这是一个从生态学角度全面研究翻译的研究范式。生态翻译学致力于从生态学的角度对翻译理论和翻译生态学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描述,强调“翻译即适应选择”,“翻译即生态平衡”和“翻译即文本移植”等重要概念。生态翻译专家通常将翻译视为“译者的选择,以适应翻译的生态环境”。影响翻译主体生存和发展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和称为翻译的生态环境(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它不仅与翻译的语言环境有关,而且还包括语言,文化,交交际,作者,读者等的原文世界。翻译的生态环境包括翻译者和作者的心理知识和社会环境。与先前的语境概念相比,它不仅限于语言级别的对等,还使翻译活动具有更广阔的视野。译者适应选择强调翻译活动必须以译者为中心。翻译生态环境中,翻译人员必须不断进行有选择的调整,并选择切实有效的翻译策略来适应和平衡环境翻译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以取得高质量的翻译成果。因此,生态翻译过程可以看作是翻译人员不断选择和调整绿色翻译环境的各个元素以进行协调和调整的过程。在进行生态翻译活动时,翻译人员必须平衡和协调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三维”(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及其转换和适应性选择。
3.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海南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的选择适应性对策
旅游翻译不是在几种文本之间简单地转换语言代码,而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进行多种语言,思想和文化交流的過程。作为重要的旅游信息,旅游景点的公示语具有与跨文化,语言,社会和空间有关的非常明显和典型的交流特征。将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原理紧密结合到景区公示语译中,在翻译过程中选择和转化生态翻译环境中的生态要素,汰弱存强,从而提高公示语翻译的质量。
3.1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语言维度的自适应选择是指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自适应选择。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必须充分掌握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语言差异和各自的特点,注意翻译必须体现的语言特征。语言维的自适应选择和转换主要体现在单词选择的准确性和语法得体性的两个方面上,例如,翻译的拼写是否正确,语法和翻译方法是否正确等。
从语用层次度来看,鉴于景区公示语的受众相对较广泛,涉及了不同的领域和行业,其语言表达方式也应根据受众和社会功能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中文和英文的巨大文化程度差异导致中文和英文公共字符的表达差异也很大。因此,在将旅游景点的公示语翻译成英文时,翻译人员应充分考虑翻译内容所表达出来的生态环境,选择转换各个生态要素,准确选择词汇,避免出现用词不当,拼写错误和句法滥用等现象的出现。英文公示语经常使用委婉的和间接的表达方式,很少使用祈使句,而中国公示语则经常使用祈使句,例如“禁止游泳”,“禁止拍照”,“禁止停车”等等。景区公示语的翻译错误现象大部分是由于翻译者的语言维度适应性选择转换不足所致的。在风景区,有一则公示语写着: “禁止烟火”被英译为“No Burning(没有燃烧)”,“Burning”一词是指与氧气反应时会释放光和热的过程。“禁止烟火”是一个祈使句。翻译人员只是在字面上进行机械翻译,显然是不太熟悉汉英公示语翻译策略的应用,“禁止烟火”的意思不得遗留任何未熄灭的明火,例如烟头或火柴。可以使用术语表达方法来更改语言的形式转换,并将“禁止烟火”翻译为“No Open Fire”。
在旅游景点翻译公告时,翻译人员应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语言差异及其各自的特点,并及时将翻译的语言形式适应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必要时调整目标文本的句子结构。公示语翻译错误,严重损害了旅游景点的形象和旅游文化的国际传播。例如,风景区的英文翻译是East Lake Resort of Wuhan。英语词典中的单词resort有度假胜地的意思。在此处使用时,它显然不能符合实际情况。它应该译为The East Lake Scenic Spots and Historical Sites of Wuhan;又例如,“半价优惠人群,免票人群”变成“People of half price”和“People free of charge”这两个的翻译显然是不合适的,而且给人一种贴上价格标签的错觉,应分别改译为“half-price ticket”和“free ticket”。再如“景区联票”原译文“Coupon Ticket”指翻译是指购物后得到“优惠券或折扣券”,这与我们所说的“联票”明显不同,应改译为“all-in-one ticket”。
3.2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作为翻译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语境的作用尤其重要。因此,在翻译实践中,翻译人员必须充分考虑源语言文化与目标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在确保将源语言的文化因素能够在转换为目标语言的同时,它们还必须适应目标语言的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当源语言文化和目标语言文化使用习惯时;如果文化应用的场合是一致的,则翻译人员应优先考虑国际认可的公示语。使用国际公示语的常用表达方式来适应目标语的文化习惯,就可以确保择语的直观准确性。许多风景区售票处和索道附近的“老年人优先”标识语被翻译成为“Senior Citizens First”,不符合西方人的表达情况。这一词应翻译为“Senior Citizens First”。风景名胜区的一些寺庙上都标有“请勿大声喧哗”的指示牌,译语为“Please dont make noise”。众所周知,汉语的公示语使用禁忌语来使其含义更加直观和简洁,但是这种语言在西方文化中是不可接受的。译文中的“noise”一词包含噪声的含义,并具有贬义。当译者未完全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心理和文化因素时,就会出现误译的现象。这种表达使目标语言读者感到被命令,不受尊重的感觉,可翻译为“Please keep quiet”。在西方文化中,老年人通常被委婉地称为“Senior Citizens”。武昌首义广场上有一个公示语,将“辛亥革命”翻译成“Xinhai Revolution”。虽然在翻译成英语时可以使用音译词和类别词,但是重要的历史事件无法用拼音正确地传达其文化内涵,外国朋友无法理解这段历史,因此可以翻译为“the Revolution of1911”。
3.3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交往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注意双语交流的意图,并中取得成功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在翻译实践中,翻译人员不仅应注意忠实地传递语言信息和文化内涵,而且还应关注目标文本的交流意图的传递,以确定原始文本的交流意图是否得到充分体现。翻译是为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人们提供的无障碍沟通桥梁。因此,译者不仅要考虑原作者的真实意图,还要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反应和目标语言的出现反应的原因。由于精通两种语言,翻译人员还应了解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以便在翻译活动中充分了解目标语言读者的思维和文化习惯。忠实传递源语言的文化内涵,以达到成功交流的目的。
对于景区中带有指令性或告知性的公示语,在翻译时应尽量使用“温暖”的词汇,避免使用生硬的词给人感到不礼貌的感觉。公园入口处的“门前禁止停留”标识牌被译为“Prohibition of Staying Here”。译语中的“prohibition”的语气太过生硬,带有强迫或命令感,显得不友好。这种类型的表达不能很好地达到交流的目的。在通常情况下,翻译为“禁止”的公示语时,一般不用“prohibit”通常使用语气较为缓和的否定词“no”。因此,建议将其翻译为“No standing Here”。例如,磨山风景名胜区的“武圣庙”译为“Wusheng Temple”。读过《三国小说》的人都知道“武圣”是著名的“关公”。在英译中直接拼音,无法将源语信息准确地传递给外国朋友,并且翻译也无法很好地满足沟通目的。因此,应改译为“Guan Yu Temple”。应当注意的是,翻译实践中生态翻译学的语言,文化和交际维度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彼此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生态翻译理论更接近翻译法则,翻译研究机构所提出的新视阈将为实践带来活力和生机。
4.结束语
旅游业打开了中国被世界了解的大门,旅游公示语作为文化推广的有效窗口,它的作用不容忽视,公示语的标准翻译任重道远。译者不防从语言,文化和传播三个维度的角度着手,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出发,在翻译过程中重视具体的翻译生态环境,考虑公示语的功能交流,并采用有效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以达到最佳翻译效果进而改善我国的国际形象。
参考文献
[1]朱卫志,王勤.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湖北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探析[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1):55-58.
[2]王改莉.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景区含“小心”公示语错误浅析[J].中外企业家,2020(15):202.
[3]周宇.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旅游景区公示语的英译研究 ——以東莞旅游景点为例[J].科教导刊,2019(25):71-72.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海口经济学院校级科研课题《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打造海南国际消费中心公示语汉译英研究》系列论文(项目编号:HJKY(ZD)20-07)
作者简介:唐春珍(1976-),女,汉族,江西井冈山人,本科,英语,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和文学、语言应用。
海口经济学院 海南海口 57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