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炭疽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2021-04-16王根深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各种动物均可感染,其中以草食动物最易感,牛、羊、马易感性高。该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常因雨水大,频繁发生暴雨灾害性天气,使自然疫源地不断出现散发炭疽病病例,一般呈地方性流行,对人畜威胁很大。因此,各级政府和动物疫病防控监测部门要加大对炭疽病的防控力度,特别是该病的自然疫源和周边地区,更要加强和规范防控措施,按照《炭疽防治技术规范》进行处置,使该病及时得到控制。
1.病原和流行特点
(1)病原特点。炭疽杆菌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在动物体内能形成荚膜,不能形成芽孢,因此抵抗力不強。但在体外,炭疽杆菌在12~42℃的条件下可形成芽孢,对外界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在干燥的条件下可存活几十年。因此,得了炭疽病的畜禽尸体绝对不可随意解剖。一旦污染环境,此地将成为持久性疫源地,当遇洪水泛滥或吸血昆虫活跃的季节,就有可能暴发。
(2)易感性。各种家畜、野生动物及人类都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牛、马、羊最易感,骆驼和鹿次之,猪易感性低,家禽一般不感染,人也易感。该病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感染。直接或间接接触病畜和被污染的肉食、皮毛、骨粉等可引起皮肤炭疽;进食带菌的肉类可引起肠炭疽;吸入带炭疽杆菌的尘埃可引起肺炭疽。从疫区输入畜产品,也易引起该病的暴发。
2.症状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5天,有的短至12小时,有的长达2周。 为了安全,在发生炭疽疫情时,应严格按照《炭疽防治技术规范》中的要求处置,该病的潜伏期定为20天。
(1)最急性型。多见于牛、绵羊和鹿。个别动物可能突然昏迷、全身痉挛,很快倒地死亡。病畜一般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1℃以上,可视黏膜发绀,或有小点出血,心跳过速,呼吸困难,反刍停止,随即体温下降,继而出现气喘、昏迷,最终因虚脱而死亡。病畜死后天然孔流血,血液凝固不良。胃肠迅速膨胀,尸僵不全。
(2)急性型。多见于牛、马等动物。病牛可见颈、胸前、肩胛、 腹下或外阴部水肿。皮肤病变部位初期坚硬、有些热痛,以后可发生坏死,形成溃疡。急性病例经过24~36小时死亡,亚急性病例一般经2~5天死亡。
(3)慢性型。多发生于猪等杂食动物,呈局限性病变,猪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在宰后见到病变。
3.诊断
该病可依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诊断结果初步诊断。确诊须进行病原学检查,且必须在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严禁在非生物安全条件下进行疑似患炭疽病动物的尸体剖检。
4.防控措施
在疫区和常发地区,每年对易感动物进行定期预防接种。发生该病时要尽快上报疫情,划定疫点、疫区,采取隔离、封锁、消毒等措施,对受威胁区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对病死动物接触密切的人应注射免疫血清或疫苗。皮肤有损伤者用2%碘酊消毒,服用广谱抗菌素预防该病。一切按照《炭疽防治技术规范》进行处置,尽快控制疫情,防止该病扩散流行。
(转载自《畜牧兽医科技信息》,辽宁省喀左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根深 邮编:12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