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账户, 能解决退休金不够花吗?
2021-04-16邢海洋
邢海洋
最近一段时间,经常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晒退休金,女职工,1970年出生,2020年退休,参加工作20来年,退休收入1500元,看了心酸,但这就是现实。一组2020年全国各省市平均退休金的数据,西藏因处高原地区有补贴遥遥领先,人均接近5000元,其次是上海北京4400元,青海4000元,余下的全国绝大多数省市都在2000~4000元之间,平均养老金水平低于2800元的地区也有4个,分别是广西、海南、湖南、吉林,最低的吉林,人均2822元。
这样的养老金水平,如果是女职工,50岁退休,缴费工龄本来就短,个人账户上的资金还要相应地分摊到比男职工多十余年的领取年份里,养老金之少也就是可以预见的了。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直到现在国家的养老金还是两条腿走路,公务员财政一条线,企业走的是社保线,社保替代率低,女职工作为社保中的基层,更低了。
退休后不再工作,不再创造价值,这时收入会少一大截,但是生活还得继续,闲暇时间更多意味着花费可能更多。养老金替代率是退休金占退休前收入的比率,是衡量退休后生活水准的一项重要指标。本世纪以来我国的养老金替代率连年走低,替代率由2002年的72.9%下降到2005年的57.7%,到2011年更是低至50%,近几年,替代率更是徘徊在45%。这其中的原因,尽管作为分子的养老金每年都涨,此前每年甚至涨一成,但作为分母的居民收入涨得更快,在社会整体收入上升的洪流中,退休人员只分得了一小杯羹。
可物价却是和收入同比例上升的,尤其医疗、保健和教育等服务的涨幅都超过CPI,食品价格涨幅远远超出了一般工业品的涨幅。退休人员在教育、住房和旅行上的需求少,在食品上保持稳定,医疗保健上的开支则明显上升了。这就很容易形成老年人贫困现象。
社科院2019年的养老《绿皮书》曾指出,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已经陷入“高名义缴费率、低替代率和低可持续性”的尴尬境地。按照国际劳工组织1994年发布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55%是养老金替代率的警戒线,低于这个水平,退休人员的社会水平将严重下降。综合国际经验来看,只有养老金替代率超过70%,退休人员才能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平。
东亚的老年人贫困现象在全球都是一个突出的现象,韩国的老年人退休即破产,60岁退休可很多人还要去做低端的工作,干到70岁,就是因为传统上那里都是“养儿防老”,却遭遇了现代社会少子化和核心家庭观念的兴起。
人口负增长的日本,退休年龄和领取养老金年龄是可以不一致的,政府提议将领取养老金的起始年龄范围从60岁至70岁扩大至75岁,越晚领取收入越高。滚滚财富大潮中,日本、韩国的老年人创造了东亚奇迹,助推了这里的经济起飞,却因为制度设计上的疏失以及思想观念的变化被社会抛弃了。
于是,缓解老年人的贫困,提升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只有寄希望于他们工作年限中的财富积累,可辛苦于职业生涯中的財富积累如何延续到退休时段,又是一项挑战。本世纪开始,社保基金试点委托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理财,受益于A股市场的散户化,基金公司普遍取得了不错的业绩,社保资金得以保值增值。但其增值程度并不能遏止退休金连续20年的下跌趋势。
全球范围,养老金替代率较高的是欧美等发达经济体,那里的养老金制度纷繁多样,政府的基础国民养老金之外,还有更具竞争性的养老制度设计。如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的401k计划,是一种由雇员、雇主共同缴费建立起来的完全基金式的养老保险制度,政府在其中给予的是税收上的减免优惠。得益于美国股市稳定而高水平的回报,婴儿潮一代退休时往往能得到一大笔退休金。
正是这一背景下,国家在2018年开始了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试点,参加人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在工作期间按期向账户缴款,国家对一定额度的缴费给予税收优惠,在个人应税收入中予以扣除,这部分缴费暂时免于缴纳个人所得税。账户里的资金委托机构投资,退休取出后再补缴个人所得税。由于未来收入高于当前,各税阶应税收入调高,税收递延实际上是减少个人终身纳税。
个人养老金是否能成功,最根本的还在于我们的资本市场是否能长期增值。道琼斯指数上世纪80年代还只是一两千点,现在3万点了。有效的资本市场才是关键,否则,如日本上世纪90年代初日经225指数最高4万点,随后便是失落的十年、失落的二十年,退休老人只会一次次被血洗。养老金替代率低的问题,需要从观念上、养老制度设计上以及资本市场多个方面去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