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水印
2021-04-16魏立中
雕版印刷术是中华民族的四大发明之一,木版画则是以镂板施印为途径的一项艺术。其历史悠久,题材广泛,遗存宏富,是中国版刻艺术史、印刷史、书史、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版刻印刷,古老的传承
藏书和版刻是浙江文化史上的双子星座。浙江是北宋的全国四大刻书中心之一,杭州在北宋时刻版印刷已经很繁荣,叶梦得在《石林燕语》記载:“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
北宋科学家宋括在《梦溪笔谈·技艺》中记载了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括和毕昇都是杭州籍,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正是杭州木版水印业的发达,为印刷术的创新提供了土壤。
中国古代版画自产生以来一直作为图书插图出现,几乎没有纯艺术创作的版画。笺谱相对版画插图来讲,其艺术独立性要高一些,但仍附属于其使用功能之上,文人们在上面写诗写信,把笺纸上的图案只作为一种雅致的装饰。
南宋时杭州书铺林立,创作了大量木版印刷图画,明清把插图、画谱等用饾版、拱花等技法将版画推向高峰,受当时杭州人文环境发展的影响,形成武林版画制作的一大特点,就是文人、画家、刻工的相互协作,把武林版画的整体艺术水准,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时代。后世就把杭州的刻版印刷画通称为“武林版画”。
到了明末,吴兴闵齐伋、金陵吴发祥、胡正言更是将“饾版”“拱花”等彩色套印技术应用到《萝轩变古笺谱》、《十竹斋书画谱》、《西厢记》版画、《十竹斋笺谱》中,饾版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特定的文化与历史环境中才被发明出来的技法。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既简便又实用,就像我们祖先发明的筷子,简单到了极点,却又无所不能。
明代杭州文人陈昌锡出版彩色套印《湖山胜概》,书中的诗词使用了楷、行、草三种不同书体,刻印精美。整部书堪称诗、书、画、印、刻五绝,开启了彩色版画印刷的辉煌时代,使木版水印成为文人士大夫眼中的奢侈品,其影响甚至跨越远洋,成为日本浮世绘的“先师”。
清代木刻版画艺术逐渐趋于衰微。其初期的版画,虽然尚能继承明末的绮丽遗风,也有不少优秀作品,但在细致及数量方面,却已无法比拟。在彩色画谱方面较为重要者,是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李笠翁和沈心友在芥子园请人编绘,并由雕版师精心竭力合作而成的《芥子园画谱》,是胡正言“十竹斋”饾版彩色套印法的延续和发展,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价值,同时也是一部相当完备的中国画技法教材。
魏立中用圆刷水印作品《千手千眼观音像》(尺寸:220cmX300cm)。
中国的传统木刻版画盛行千年,积淀丰富深厚,也广泛地流传于世界各国,却因为西洋的石版印刷等高效的机械印刷技术的进入而一蹶不振、日渐式微。痛感于这一极其宝贵的传统技艺资源的衰落和流失,鲁迅先生与郑振铎耗时7年重刊《十竹斋笺谱》,使彩色套印和拱花术获得了延续和发展。鲁迅、郑振铎等对传统水印技术的激活和扶持,为后人的学习和借鉴提供了活着的技术范本。
新时代发展,三足鼎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毛主席“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指示下,上世纪50年代,中国的木版水印由原来刻版创作的诗笺、信笺印刷发展到能惟妙惟肖、神形兼备地印制笔墨淋漓、气势豪放的《奔马图》及唐代《簪花侍女图》、宋代马远的《踏歌图》、《富春山居图》等大幅艺术作品,标志着木版水印艺术已发展到新的里程阶段。而杭州木版水印技艺的复兴,与浙江美术学院的新生密切相关。
1954年,时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今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的张漾兮先生,在建系之初,便分别派夏子颐、张玉忠、张耕源到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天津杨柳青交流学习全套的传统木版水印技艺,随后又在版画系成立了国内最早的木版水印工作室,专门就此项绝技开展教学和研究。传统文化艺术资源进入专业教学,为该系的教学和科研创作带来了崭新的、别具一格的面貌,对传统版画的继承和发扬,既体现在现代水印版画的创作中,也体现在现代工艺复制版画的制作中。
1958年,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成立木版水印工作室的同时,在杭州南山路设“水印工厂”,由学院直接管理.重新翻刻了《十竹斋印谱》。与此同时也翻刻了一批书画名作,其中以复制写意水墨画为主,并在写意水墨画的翻刻中多有技术创新,使得写意水墨画复制技术达到了国内最高水平,成为中国木版水印三大基地之一。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和杭州十竹斋,是我国目前木版水印技艺传承的主要代表,它们不仅继承了明代“十竹斋”版画的一切技法,而且又有了很大提高,驰名中外。
木版水印,9个工艺流程
木版水印有“饾版”的旧称,据传也是万历年间从徽州民间一种多色套版叠印法发展来的,因小木版形似五色小饼“饾饤”得名。作为一种以色分版的套印方法,“饾版”根据原画的笔墨交叉、色泽浓淡、水分干湿、层次重叠、幅面大小等因素分拆成许多版样,每色刻成一块小木版,逐色由浅入深依次套印。一般情况下,以一个自然色分做一块木版,原作有几重颜色,就要分几套色版,这和现代印刷术中按黑、黄、红、蓝四原色分版是不同的。
在中国木版水印史上,北京荣宝斋1979年完成了一件登峰造极之作《韩熙载夜宴图》,3米长的画卷被分为1667块雕版,每幅画需要套印8000多次。
饾版是印刷术的一种,主要功绩是解决了彩印问题。当年扬州的雕版印书、南京金陵刻经处印佛经,只需要单色印刷;苏州桃花坞的一幅年画,少则三四种、多则六七种色彩,可根据画面颜色多少进行多次套印;而在印刷绘画作品时,往往涉及十几种甚至上百种颜色,明末时,在木刻画彩色套印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套印技术,画面上的每种颜色都对应雕出一块小木版,这些小木版堆砌在一起,然后再依照“由浅到深,由淡到浓”的原则,逐色套印,犹如一种名为“饾饤”的五色小饼,最后完成一件近似于原作的彩色印刷品。这种印刷技术因而被称为“饾版”,也称为彩色雕版印刷,清代中期以后,才称为木版水印。它既可用以创作体现自身特点的版画艺术作品,也可逼真地刻印中国书画。
2014年,杭州十竹斋木版水印技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予以继承和发展。
十竹斋木版水印技艺主要分为以下9个工艺流程:
1.组稿
木版水印的画稿必须是笔墨简练,用笔生动潇洒,拼图巧妙,色彩明了,还得适用于木版水印技法的发挥。“画须大雅又入时眸”是十竹斋木版水印选画的主要目标,也是十竹斋木版水印作品精、雅、秀风格形成的一个要素。
2.分版
先由画家分色定版,即把画稿上所有同一色调的笔迹分归于一套版内,画面上有几种色调,便分成几套版,分版的方法通常是一版一色,但为了表现色彩的过渡与一笔多彩的效果,有时也使用一版多色,简单的色调一般需要几套至几十套分色版,复杂的原稿甚至要做几百套,乃至上千套分色版。不同色版的多次叠印,叫作“饾版”。
3.勾描
先用赛璐珞纸(一种不透水的透明胶纸)覆在书画原作上进行勾描。将画面上的线条、皴擦和色块一套套地勾描下来,然后再勾描到雁皮纸上,作为雕版所需的底稿,描好以后的画稿,极其精细地反复检查其笔触、神韵,同原作有无出入。一般需要具有较高绘画水平的专业画家来担任勾描。
4.选材
木版一般选用梨木、白果木、桦木、枣木和椴木,刻版用的木料大部分是杜梨木,这种木料纤维细密、软硬均匀,长时间放置不会变形,易于保存。这些木料在使用之前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风干,这样遇潮遇湿以后才不会变形。
5.上样
选择与勾描稿大小相近的刨光木板,在其上根据稿面用手指揉涂上一层薄糨糊,将勾描稿正面朝下反贴在木板上,不可扭曲打皱,若粘贴时变形,则套印时必然产生偏差,直接影响印刷品质量。精细的勾描稿,可在勾稿上版后,趁将干未干时,用手指搓去表面一层雁皮纸纤维,使得刻稿更清晰。
6.刻版
待上样刻稿阴干后,在桌面上进行雕刻。镌刻之本在于用不同的刀法制作线条版、枯笔版、平版及拱花版等。以刀代笔,将线条的顿挫、抑扬、转折刻画出来,刻者必须领会原作笔法和特征,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明代李克恭以“刀头具眼,指节灵通”来形容刻版最恰当不过了。
7.铲底
画面刻好之后,用大小圆口刀,由木榔头敲打,将空白木板去掉,对线条密集处,则用刻刀小心剔除。另外,铲底时要注意深浅和版型,掌握合理的坡度,从而避免印版的变形,增强线条耐刷力。
8.水印
按照分版顺序依次进行套印是水印版面的关键,可以说是最为精妙的,它要求印刷者不仅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而且要懂画理、有绘画技法,这样才能应对作品中的浓淡、干湿、用笔等一些微妙变化,复制出原作特有的艺术风格。印刷前要准备与原稿基本相同的纸、墨和颜色,根据原作的用料和神韵,依次逐版套印成画。整个印刷过程极其复杂,往往要通过印刷几十套甚至几百套版才能完成一幅作品。
9.装裱
印刷完成的作品,需要经过装裱后再走向市场。
传承,把非遗带进学校
自胡正言以来,画家与刻工打破以往分离工作的传统,转而密切沟通合作。这既是使我国版画创作的艺术含量得到飞跃性提升的一个重要的关键环节,也为今天的十竹斋版画工作者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所以,十竹斋致力于培养贯通绘画、雕、刻、印刷的真正的艺术家,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工匠。
把非遗带进学校,这只是十竹斋木版水印技艺社会化传承的第一步。自从来到长江实验小学之后,十竹斋工作室里几乎每天都会有小学生兴致勃勃的身影。
木版水印其实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技艺上要求创作者掌握画、刻、印这三项最基本的创作手法,即便是专业艺术院校出身的人也很难能很好地胜任这项创作。但艺术传承首先要埋下种子,我相信,儿时埋下的艺术基因一定能让孩子的未来更加完满。
向社会招募木版水印学徒、在美术院校设立奖学金激励并发掘版画人才、广泛走进大中院校讲授木版水印知识、参与国内外高层次的文化艺术交流、整理并出版包括了最核心技术的专业书籍、将版画工作室搬入学校亲自教授相关技艺,这些年,我们在非遗保护和传承道路上走了一条不同寻常之路。
木版水印《二十四节气》版画之谷雨。
在几代人的努力下,杭州十竹斋木版水印技艺于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此后,陆续在国际国内各大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和艺术中心展出,本人也先后荣获文化部突出贡献奖、第三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中国当代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017年10月20日,十竹齋《二十四节气》水印版画走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展示,获得了教科文总干事伊莲娜·博科娃女士的赞扬,并现场欣然留言:“您对充满传奇色彩的中国传统印刷术的保护和恢复让我心生敬仰!感谢您让这古老的印刷术焕发生机。”
◎图片|杭州十竹斋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