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越时间的长河

2021-04-16彭扬

科学大观园 2021年8期
关键词:通俗考古公众

彭扬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

时隔34年,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开启新一轮考古发掘。李白笔下“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古蜀国一跃成为“当红流量”。

就在大家对打开的“6个盲盒”中黄金面具残片、精美象牙制品等文物惊叹的同时,距离四川广汉千余公里的河南仰韶村第四次考古发掘,也有了新发现。

提起仰韶文化,公众并不觉得陌生,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1921年10月,仰韶村遗址展开的第一次正式考古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所以,2021年正是中国考古百年。

考古是什么?为什么要考古?

通俗来讲,考古就是以土为媒,沿着历史长河逆流而上,通过对土层的变化、发掘的器物等进行考证,拼凑出人类祖先的生活图景,也唤醒我们对于文化的记忆。虽然,考古面对的、研究的都是历史,但究其目的,还是为了理解当今、面向未来。

百年来,经过数代考古人的努力,中国的考古工作从早期的基础薄弱,大都处于零散的调查和发掘状态,发展到现如今依靠对自然科学的深入研究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话语体系。中华文明也以一种更加科学的面貌,进入到世界古代文明的谱系之中。无论是马王堆汉墓千年不坏的古尸、轰动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阵,还是申遗成功的安阳殷墟、浙江良渚。每一项重大考古发现都在帮助我们跨越時间、空间的阻隔,与历史平行对话,探究文明的起源。

过去,考古一直被看作是象牙塔里的学问。因其专业性极强,想要通俗地传达给公众不是件容易的事。近些年,受“盗墓”题材的文学、游戏、影视作品的影响,考古在公众心中的热度正逐年升温。我国在公众参与考古方面也进行了大胆尝试,例如通过“云端”直播,让网友“云考古”;招募考古发掘项目志愿者参与考古工作各个环节;让考古专家走到公众身边开讲堂、办讲座等,拉近考古与公众之间的距离,让考古成功“出圈”。

“爆红”之后,考古如何成为文化丛林中的一棵常青树?当务之急应是,加大培养力度,让更多人才加入,让考古变得更专业。同时,加大对公众的宣传力度,让科学的分析解读取代哗众取宠的围观,多关注考古本身的内涵。真正让考古资源成为公民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成为传播文化、以史育人的新途径。

猜你喜欢

通俗考古公众
Sumo Wrestling
TAKE FIVE
“考古”测一测
周末加油站(Ⅵ)
事实上考古不是挖恐龙
古代诗人玩转公众号
小说的通俗
考古学家
组工干部之歌(民族通俗版)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