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认同理论视角下青年图书编辑提升路径探析
2021-04-16张巧慧
【摘要】文章在克雷默和霍夫曼的职业认同量表的理论探索视角下,从向心性、价值、团结、自我表现四个维度分析青年图书编辑职业认同的困惑,提出提升青年图书编辑职业认同度的对策,从而帮助青年图书编辑提升素质,助力其对编辑角色和编辑职业从“认同”到“坚守”的情感成长。
【关 键 词】职业认同;青年图书编辑;素质提升;路径
【作者单位】张巧慧,广西教育出版社阅读编辑部。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05.013
青年图书编辑是图书出版行业的生力军,也是推动我国出版产业转型的坚实力量。随着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传统图书出版社面临“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如何提升青年图书编辑的职业认同度,吸引并留住优质图书编辑,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是图书出版业发展的关键。职业认同度的提升不同于编辑其他方面的提升,它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青年图书编辑职业认同度的提升,有助于其对编辑角色和编辑职业从“认同”到“坚守”的情感成长,有助于其整体素质的提升,更有助于推动传统图书出版业持续发展。
一、青年图书编辑的界定及特点
1.青年图书编辑的界定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青年指14—44岁的群体。但根据出版行业的实际情况,40岁左右的图书编辑已熟悉相关工作流程,摆脱了工作的迷茫期,且大多也有了明晰的职业规划,其中的优秀者甚至已拥有副编审资质。故本文将研究的目标群体界定为图书出版单位中40岁以下、还未获得副编审资质的图书编辑群体,尤其是新入职的图书编辑群体。
2.青年图书编辑的特点
第一,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背景。随着出版行业的门槛越来越高,较深的专业知识背景已成为多数青年图书编辑的标准配置,他们大多具有硕士甚至博士学位。多年的专业化学习,使得他们在面对专业领域的选题时有更多的想法与见解。但是较深的专业知识背景容易禁锢青年图书编辑的思维,使得他们经常以专业思維作为衡量图书编校的单一标准。
第二,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发散活跃。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让青年图书编辑可以更快地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随着新阅读时代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宣传、融媒体产品等迅速发展,青年图书编辑在工作中不再局限于文字编辑工作,策划、设计、宣传等多个环节渐渐融入青年图书编辑的工作中。他们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在面对不同的工作要求时,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但是青年图书编辑在根基未牢的情况下,也容易受新鲜事物的影响,形成跳跃性和理想化思维,对图书编辑出版与融合发展缺乏准确的判断。
第三,工作积极性较高,情感驱动力较强。大多数青年图书编辑进入编辑行业时,往往会以较为饱满的状态积极融入工作环境,工作热情较高,迫切希望做好编辑工作,得到读者的肯定和前辈的认同。但由于编辑行业的熟练度门槛较高,青年图书编辑的积极性和热情度往往在工作压力和生活磨砺下不断降低。加之许多青年图书编辑初入工作岗位的心态不够成熟,情感控制力和调整能力有限,在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和压力时,个人情感驱动力表现明显,情绪起伏大,很难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受挫后的心态调整能力有限。
二、青年图书编辑提升过程中的困惑
克雷默和霍夫曼的职业认同结构研究以量表的形式,从向心性、价值、团结、自我表现四个方面,量化地进行教师的职业认同研究,该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推广价值,为其他行业的职业认同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本文以克雷默和霍夫曼的职业认同理论为视角,结合图书出版行业的性质和青年图书编辑的特点,总结青年图书编辑在提升过程中对职业认同的困惑,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我是谁?角色定位不清,职业理解力有限
克雷默和霍夫曼的职业认同量表中的向心性,指职业认同本身的意义、重要性。大多数青年图书编辑所学专业和编辑工作本身相差甚远,许多人对从学生到编辑的身份转变并不适应——学生时期大多是知识输入,从事图书编辑工作则要大量的知识输出;既是在工作,也是在学习编辑行业规范,知识储备和学习提升处于失衡状态。故青年图书编辑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自己的工作角色有清晰的定位。社会身份转变困难、角色认同模糊给青年图书编辑的职业认同设置了障碍;图书出版流程中琐碎的工作,让青年图书编辑的工作输出变得愈加困难——学习与工作的连接性断裂,无法理解自身编辑工作的重要性,甚至无法认清与理解编辑工作在图书出版中的作用和意义,“我是谁”使其在未知中陷入迷茫。向心性明显不足,使得青年图书编辑无法找到自我价值和工作意义,进而难以完成社会身份转变,无法进入良好的编辑工作状态。
2.我能做什么?专业技能欠缺,职业吸引力不足
克雷默和霍夫曼的职业认同量表中的价值,指职业的价值和吸引力。青年图书编辑在工作初期,其审稿、编校、选题策划等专业能力都亟待提升。尤其是刚入职的图书编辑,多数扮演着“校对”的角色,在校对文稿的过程中锻炼编校能力,在编校能力达到一定的标准后,审稿的把控力才能逐步提升,选题策划的方向才能逐渐明晰。在此成长过程中,编辑是在高强度的工作中大量汲取知识与技能,工作和专业技能的不匹配,使得青年图书编辑很难发现自我价值,加之角色定位不清,他们常常会陷入“我能做什么的”的自我怀疑中,从而对能力提升望而却步。自我能力与价值的怀疑,大大降低了其工作的能动性和自我提升的意愿,编辑的职业吸引力由此大打折扣——当“编辑”只是一份自给自足或养家糊口的工作,编辑工作的价值便不再凸显,编辑的职业吸引力对青年图书编辑而言降至了冰点。
3.我和谁合作?工作流程不熟,人际交往能力尚浅
克雷默和霍夫曼的职业认同量表中的团结,指个体与周围环境以及职业产生共鸣。大多青年图书编辑处于学习状态,常常需要向前辈、同事请教,而出版社为保证图书质量,选题、编校、印制、营销等工作往往由不同部门的不同人员负责,这使得还没有摸清门路的青年图书编辑晕头转向,很难尽快融入工作环境并找到志同道合的团队,对编辑工作形成共鸣更是难上加难。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专业技能欠缺的青年图书编辑在工作之初,往往专心于职业技能的提升,所接触的大多是编校方面的前辈,在遇到策划、印制、营销等不熟悉的问题时,找不到对接的同事,容易陷入工作焦虑与恐慌中。其二,工作经验尚浅的青年图书编辑,往往只注重现有工作的技能提升,忽视了人际交往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倘若出版社编辑队伍的构成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受性格、爱好、思维方式等因素制约,青年图书编辑很难在短期内寻找到合适的成长队伍,降低了分享的欲望,在“我能与谁合作”的苦闷中,逐渐丧失对编辑工作的职业共鸣。
4.我做得对吗?认同与肯定滞后,职业规划性缺乏
克雷默和霍夫曼的职业认同量表中的自我表现,指个体对职业认同的意志、行为表现。对图书编辑能力的认同与肯定,主要通过对其所编图书的内容和质量来判定,但无论是内容还是质量,都需要在成书一段时间后,才能通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质量检查等来判定。因此,对图书编辑能力的认同与肯定有明显的滞后性。许多青年图书编辑在刚入职时,很难接触到质量上乘的书稿,难出佳作,心理上承受了一定的压力,不知道自己所作所为是否正确。在经历了较长的学习过程、完成图书编辑工作后,图书品质却仍需经过岁月的洗礼和时间的检验,得不到及时的认同和肯定,这使得青年图书编辑容易产生挫败感,进而认为编辑工作没有前途,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陷入此心理斗争中,青年图书编辑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心态产生变化——工作热情慢慢消退,责任意识逐渐降低,工作意志力明显不足等。“我做得对吗?”迷茫的心态使青年图书编辑在工作中或束手束脚或偏离轨道。无论哪种变化,都会影响他人对其评价,进而影响其职业认同的意愿。由此,青年图书编辑失去进一步了解编辑工作意义的动力,不知也不愿制定阶段性目标,更缺乏长远的职业规划。
三、青年图书编辑提升的路径
正所谓“不学不成,不问不知”,问题与困惑为青年图书编辑的成长提供了思路与发展方向。近年来,大量青年编辑的加入为广西教育出版社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广西教育出版社在青年图书编辑的培养过程中,针对其在向心性、价值、团结、自我表现四个方面的困惑寻找解决方法,以提升其职业认同感和综合素质。笔者将以具体的培养方式为例,探析青年图书编辑素质提升的路径,为出版行业人才培养与储备提供参考与借鉴。
1.重视入职培训,成为身份转变、角色定位的加速器
青年图书编辑尤其是新入职的编辑对出版社和编辑工作不够了解,入职培训有助于帮助其尽快融入工作环境,了解编辑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广西教育出版社系统的、全方位的入职培训,成为编辑社会身份转变和角色定位的加速器。
首先,请不同编辑部的负责人对新入职编辑进行较为详细的岗位职责和日常工作培训,帮助他们尽快了解不同岗位的性质和工作内容并根据自身特点完成身份转变,为他们的职业规划指明方向;其次,请办公室人员带领新入职编辑熟悉出版社的工作环境,并将单位相关制度做成文檔,方便他们了解与查阅,使他们尽快熟悉其他部门同事,避免新入职编辑对工作流程不熟悉产生迷茫;再次,请主编或资深编辑对具体工作内容进行介绍,使新入职的编辑建立职业概念,迅速适应工作强度,调整工作状态。
2.加强专业学习,以“导师制”帮助青年图书编辑迅速成长
出版社目前所开展的培训基本考虑的是大多数编辑的需求,培训内容对于青年图书编辑尤其是新入职编辑而言,较为深刻、宽泛,容易与青年图书编辑的知识储备和工作状态脱节。若想要青年图书编辑快速进入编辑工作状态并健康成长,针对性的专业学习必不可少。据此,广西教育出版社在青年图书编辑专项培养上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导师制”。由主编、副主编及各专项负责人组成的导师队伍,涵盖了出版的各方面,以此保证因材施教的针对性训练和专业方向的全面学习。在实际训练中,导师既可以传授选题策划、编辑加工、营销宣传等方面的经验,也可以针对问题进行具体指导,以此提高青年图书编辑的专业技能,增强他们的工作信心。此外,资深编辑作为导师为青年图书编辑把关,不仅可以防止重大失误出现,还可以使青年图书编辑少走弯路。
“导师制”并不是单纯的“传帮带”,其还附有双向考核——培训期满后,需要对青年图书编辑的编校技能、选题策划、职业规范等进行考核,这既是对青年图书编辑的考核,也是对导师培训成果的检验。考核的设立虽使人产生压力,但也是对青年图书编辑学习的督促,可以让青年图书编辑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积累经验并快速成长。
3.以团建增强情感交流,以轮岗提升综合能力
团队建设是一种团队优化行为,对凝聚向心力、建立优质团队及促进协同合作等具有推动作用。广西教育出版社的团建活动分为线下与线上两个方面。线下交流活动以情感交流为主,如技能交流会、游园会、健步走等活动,不仅可以为员工创造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让他们提升工作技能,彼此加深了解,提升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还可以增强青年图书编辑的职业舒适感和认同感。但受时间、地点和工作性质的限制,线下活动的频次和方式有限,多数的交流活动以线上交流学习为主。线上交流学习主要以微信群、QQ群等网络交流平台为依托,如建立编校学习群等,青年图书编辑可以在线上随时分享与交流,加强业务学习,解决工作上的困惑,增强职业认同感和提升工作乐趣。
轮岗是青年图书编辑熟悉工作流程、确立自己发展方向、增强职业认同的一种方式。广西教育出版社一方面依托广西出版传媒集团的交流活动,让青年图书编辑去书店轮岗学习,走近读者,走进市场,使其更加明晰编辑出版的方向;另一方面根据青年图书编辑的职业发展需要,设置校对岗位实习,即所有新入职的编辑必须经过校对岗位的实习考核,才能根据自身特长进入相应的编辑岗位工作,从而保证编辑工作的有序开展。
4.提供展示平台,及时通过奖励给予肯定
由于对图书编辑肯定的滞后性,平时对青年图书编辑的肯定和奖励或成为其职业认同和坚守的重要影响因素。让青年图书编辑有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并能得到他人的肯定,这不仅是对其工作能力的肯定,更是帮助其认同编辑角色、坚守编辑职业的强大助推力。
广西教育出版社根据出版行业发展需求,结合青年图书编辑所需的素质与能力,设计了“广西教育出版社选题策划大赛”,在比赛中锻炼青年图书编辑的选题策划能力;设计了“广西教育出版社短视频大赛”,在比赛中锻炼青年图书编辑的图书宣传能力。此类比赛都设置了初赛和决赛的多重考验,或邀请专家现场点评,或由集体投票选出优胜作品。可以说,这是为青年图书编辑搭建的展示平台,不仅可以使青年图书编辑展示自身才华,提升选题策划、编辑加工、文字撰写、语言表达等能力,增强职业技能,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增强自信心,进而提升综合质素和编辑职业认同感。
要想将青年图书编辑培养成优秀的编辑,使其不仅可以提升业务能力,还能提升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那么,帮助其增强职业认同、形成职业坚守是关键所在。青年图书编辑对编辑角色的认同过程,可以使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对编辑职业的坚守过程,可以助推图书出版行业的发展。古人云:“天下无易事,有恒者得之。”以提升职业认同度助力青年图书编辑成长,提升其综合素质,使其以饱满的热情,在图书编辑岗位中默默坚守,坚定职业信念,竭尽全力做到最好,进而保证图书编辑队伍的稳定发展,为传统图书出版业注入新鲜的活力,是图书出版行业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湖北省编辑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本课题组. 我国青年编辑职业认同、工作满意度及组织承诺研究总报告[J]. 出版科学,2016(4):10-12.
[2]周畅. 我国青年编辑职业认同研究[J]. 出版科学,2016(4):13-17.
[3]段乐川. 论编辑的职业认同及其培养[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48-151.
[4]吴硕. 哲学视阈下的青年编辑职业道德——从尊重与责任谈起[J]. 出版广角,2016(3)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