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知识转移过程中的策略研究
2021-04-16何建新
何建新
摘要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面向农民的知识转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要理清知识转移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提出相应策略,促进知识转移。在分析高校图书馆面向农民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农民所需知识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从完善知识转移服务的基础、创新线上知识转移服务、创新线下知识转移服务、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知识转移服务等方面提出高校图书馆面向农民进行知识转移服务的策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高校图书馆馆员要及时地了解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农民需要的知识内容,并及时跟踪知识转移过程,以针对农民的知识需求,提升高校图书馆面向农民知识转移水平,实现高校图书馆面向农民进行知识转移的社会职能。
关键词 乡村振兴;知识转移;知识转移服务;高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 G 250.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05-0238-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05.06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rategic Research on Knowledge Transfer of University Libra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HE Jian-xin
(Library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of university library to farmers is a complex proces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various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to promote knowledge transf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knowledge transfer for farmers in university library,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knowledge needed by farmers. The strategy of knowledge transfer service for farmers was reasonably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improving knowledge transfer service, innovating online knowledge transfer service, innovating offline knowledge transfer service, innovating online and offline knowledge transfer service, etc..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university librarians should timely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content needed by farmers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imely track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so a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knowledge transfer of university library to farmers, and realize the social fun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for farmers knowledge transfer.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Knowledge transfer;Knowledge transfer service;University library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目标,需要建立社会服务支撑体系,其中知识转移服务必不可少。当然,知识转移服务和信息服务是相互融合的,知识转移服务存在于信息服务过程中,在知识转移过程中也存在信息服务[2]。
知识转移是美国学者Teece于1977年首次提出的,他认为企业通过跨国界的技术转移能积累大量的技术知识[3]。在国外,学者对高校面向農村知识转移的研究主要运用案例对绩效、模式、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①绩效方面。Rinaldi等[4]通过案例探讨高校向农村知识转移时,研究了高校对知识转移的绩效作用。②模式方面。以高校在哥伦比亚卡考农村地区的企业培育实践基地作为案例,研究得出政府是解决知识转移存在问题的有效部门[5]。③问题方面。Peer等[6]认为,影响高校向农村知识转移的主要问题有农民吸收知识的能力、农民对于知识转移的内容理解能力、知识转移产生的效果。国内学者主要从高校图书馆知识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策略研究。徐洪升[7]指出,知识转移个体动机的差异、知识转移网络的不健全等都给高校图书馆知识转移的畅通带来障碍,只有提出相应策略,才能提高高校图书馆知识转移的成效。吴起立[8]从知识转移安全的视角对高校图书馆知识转移的安全保障策略进行了研究。国内外相关研究大体可归纳为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知识整合力度,提升知识资源的价值;改善知识转移的组织结构,完善知识转移的技术系统;重视知识转移各方交流,建立各方信任关系;实行知识集成管理,加大对知识转移的力度;做好用户培训工作,提高知识接受方的接受能力等。
高校图书馆知识转移是指高校图书馆运用知识管理和服务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的各种知识资源进行挖掘、整合、输出等环节,为读者提供知识转移服务,以提高读者获取知识的过程[9]。目前,高校图书馆面向农民进行知识转移的策略研究的相关文献较少,鲜见以高校图书馆与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知识转移联在一起作为研究主题的知识转移策略研究。鉴于此,笔者在分析高校图书馆面向农民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农民所需知识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从完善知识转移服务的基础、创新线上知识转移服务、创新线下知识转移服务、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知识转移服务等方面提出高校图书馆面向农民进行知识转移服务的策略。
1 高校图书馆面向农民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
1.1 农业政策
农业农村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制定的农业农村政策,自2005年以来,连续14年的中央1号文件关注“三农”问题,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2018年9月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科学有序推动乡村振兴[10]。越来越多的扶持和发展农业农村政策相繼出台,农民对农业农村政策的了解和掌握显得至关重要。
1.2 经济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物质需求日益得到满足,农民对知识需求也随之增强。农民对于知识的需求已不再满足于只是对知识的一般了解,更需要深入学习相关知识。为此,高校图书馆应以开放的姿态肩负起满足农民知识需求的角色,为农民提供相关农业科技知识和文化知识,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
1.3 科技水平
农民对知识需求与科技水平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一般来说,农村地区的科技水平发展对农民知识需求的内容及深度有决定作用[11]。科技水平发展不同的农村地区,农民对知识需求的内容和深度会有所不同;农村科技水平发展的不同阶段,农民对知识需求的内容和深度会有较大差异。科技水平发展高的农村地区,农民对与科技相关的知识需求较多;反之,农民对与科技相关知识需求较少,其利用科技知识的能力也较低。
1.4 文化教育
农村文化教育就是教育或培训机构面向农民传授知识,以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农民受教育程度越高,知识水平和吸收知识的能力也就越高,对知识的需求也会不断要求更新;同时,受文化教育水平高的农民希望得到更多、较高层次的相关知识。因此,农民接受文化教育水平的高低对知识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1.5 地理环境
农业科技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都与农村地区所处的地理及环境条件息息相关,而农业科技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对农民的知识需求有着较重要的影响,因此地理及环境条件不同的农村地区,农民所需知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就会有较大不同,并且由于知识传播途径不同,他们所需知识的新颖性也会所差异 [12]。
1.6 农民个人
由于受农民个人因素的影响,每个农民对于知识需求的内容和深度都会有所差别[13]。影响农民知识需求的个人因素主要有:①从事的农业类别不同。农民从事不同的农业类别也就是从事的工种不同,如种植、养殖等。由于农民所需的知识大部分是为了增产增收,因此只要农民从事的农业工种相同,他们所需的知识内容和深度就会有许多共同点。例如,农民都在从事水稻行业的工作,虽然北方与南方的水稻栽培过程中所需要的某些具体知识有差别,但对于有关水稻主要方面的知识需求大体上是相同的。然而,在栽培水稻和棉花方面,农民所需知识肯定存在根本的区别。②知识水平不同。农民的知识水平是指其所掌握相关知识的深度。一般而言,农民所需求知识的内容、深度与其知识水平相适应。③年龄和性别不同。年龄和性别主要表现在生理和心理特征、社会角色的不同,而且会影响农民对知识的需求。年轻的农民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强,所需知识要求新颖且面广;中壮年农民有一定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对自己所从事的农业工种的业务知识比较了解,对所需求知识的内容相对比较稳定。对性别而言,男性农民主外,主要注重相关农业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市场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女性农民主内,主要关注家庭生活方面的知识,比如烹饪、保健、小孩教育、医疗卫生等相关知识。
2 高校图书馆面向农民知识转移所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对农民知识需求的深入了解
一是高校图书馆馆藏乡村振兴战略的文献信息资源不够丰富。从乡村振兴的角度来看,当前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第一个现实的状况,就是馆藏学科文献信息资源极其丰富,但乡村振兴战略的文献信息资源不够丰富。二是高校图书馆忽视为农民提供知识服务。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强调为师生提供知识服务,忽略了为农民提供知识服务,忘记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职责[14]。三是高校图书馆面向农民服务的意识不强。高校图书馆严密借阅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给农民利用这些文献信息资源带来困难。四是高校图书馆不能为农民提供方便、便捷数字信息资源服务,这主要是因为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对农民正常使用的相关功能设置了各种障碍。五是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的能力和文化水平远远不足以完成数字信息资源操作。
2.2 缺少有效的协调机制
由于体制的原因,农村信息化建设受多个部门的管辖,各部门之间的业务既交叉又条块分割、各行其道、多措并举又相互交错的局面,导致农村信息化建设和高校图书馆的农业知识资源整合很难形成合力,阻碍了高校图书馆面向农民进行知识转移,是高校图书馆面向农民进行知识转移的一大瓶颈[15]。高校图书馆面向农民进行知识转移服务与政府政策以及其他部门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是高校图书馆面向农民顺利开展知识转移服务的关键因素。
2.3 缺乏知识共享机制
目前,不同涉农垂直业务知识资源管理系统与横向业务知识资源整合、集成难度越来越大,造成各类涉农知识资源管理系统以行政区域、行业进行划分,形成条块分割的局面,导致出现知识资源重复建设较严重和知识资源共享壁垒,形成涉农知识资源共享率低的局面,这主要是由于存在缺乏知识资源共享机制,从而造成农业农村的知识资源难以共享。
2.4 缺乏个性化的知识转移
随着知识传播的手段不断丰富,农民能够接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但农民到底需要怎样的知识转移服务是至今仍然需要注重解决的问题。目前,知识已经成为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和提高自身生活质量的要素。个性化知识转移是知识转移服务发展趋势,但农民个性化知识获取方式仍然不够丰富,主要原因是高校图书馆面对农民的个性化知识需求把握不准,提供的知识内容仍然缺少准确性和针对性,导致知识转移个性化明显有限,从而影响高校图书馆面向农民的知识转移服务效果。长期稳定地向农民提供个性化知识转移服务的机制缺乏,面向农民的个性化知识转移服务体系还没有形成,造成高校图书馆面向农民进行个性化知识转移服务障碍[16]。
2.5 知识转移服务方式不够丰富
高校图书馆知识转移服务方式多样,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向用户提供知识转移,但是对于农民这一特定对象来说,目前的知识转移服务方式还不够丰富。以高校图书馆虚拟社区知识转移服务方式为例,用户在这个虚拟社区内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可在虚拟社区内获取各种类型的知识。但高校图书馆虚拟社区知识转移服务方式对于农民来说,还不能够普遍推广与运用,这是由于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以及信息化条件限制。因此,虽然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但是由于高校图书馆过度依赖网络,因此不能在面向农民的知识转移中达到理想的效果。另外,高校图书馆提供的一些知识与农民实际知识需求脱钩,导致对农民有用的知识闲置和农民所需知识难以获取的情况并存。因此,高校图书馆面向农民知识转移服务方式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面向服务农民这一特定对象,需提供为其获取便捷、致用的知识转移服务方式。
2.6 知识转移服务人员的知识素质需提高
高校图书馆面向农民进行知识转移服务,需要素质较高的知识转移人才,这是高校图书馆面向农民进行知识转移服务是否顺利和有效的关键因素。高校图书馆面向农民知识转移服务,需要进行知识资源采集和整合,当然,除了农业农村方面的知识,还会涉及其他领域,如网络技术、气象、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因此,高校图书馆知识转移服务人员不仅要对农业农村知识了解,还要对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广泛涉猎。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业向着规模化、产业化方向的发展,特色农业、标准化农业和生态农业等不断涌现,农业生产类型呈现出百花齐放,这些都对知识转移服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面向农民的知识转移策略
3.1 完善高校图书馆面向农民进行知识转移服务的基础
3.1.1 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
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全覆盖,同时注重农村信息化软环境的建设。其目的是为了农民便于查找所需的信息,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只有在政府的扶持下,农村信息化建设才能不断完善,因此政府部门应制定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新举措,以保证面向农民的知识转移畅通[17]。农村信息化作为知识转移的工具,离不开丰富的知识资源。乡村振兴需要农民对于知识的关注度增强,让农民意识到知识的不可或缺,因此政府部门应当加强与各单位,包括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实现知识共建共享,消除知识孤岛[18]。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对农民知识需求进行细致调研与缜密的分析,充分了解他们所需知识的内容和类型,提高面向农民进行知识转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农业现代化。就现阶段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来看,高校图书馆仍然需要通过纸质文献转移知识。高校图书馆在下一步的农业知识转移服务过程中,应鼓励农民更多地利用新媒體手段获取知识。
3.1.2 促进农业知识资源整合。
在我国,农业知识资源丰富多彩,涉农网站包括成千上万个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涉农企业的网站等,然而面向农民进行知识转移服务的作用仍然不是很理想。知识转移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丰富的知识资源无法与农民的知识需求进行有效对接,从而影响农民获取知识的效果[19]。同时,单一的知识转移服务单位或机构并不能够完全掌握全部的知识资源,对信息中所包含的知识挖掘就存在严重不足,造成知识资源无法共享。一方面是没有形成统一知识资源建设的协调机制;另一方面,各单位或机构的涉农网站知识资源采集和整理的标准不同,导致无法进行统一整合[20]。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搜集和整合各类涉农知识资源时,首先应统一标准,用统一标准对涉农知识资源进行分类与加工,让知识资源能够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其次,建立知识资源共享机制;第三,高校图书馆要根据本地区的农业特色品牌,密切关注农产品的产、供、销各个环节的及时动态,为本地区农民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知识转移服务,实现乡村振兴。
3.2 创新线下高校图书馆面向农民的知识转移服务
3.2.1 阵地知识转移服务。
高校图书馆阵地式的知识转移服务方式是指农民根据自己所需要的知识,通过亲自去高校图书馆査阅文献资料才能获取,是高校图书馆一种传统的知识转移服务方式,以便让农民可以借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21]。目前,由于这种方式受到时空以及单一纸质载体的限制,几乎没有高校图书馆采用阵地式的知识转移服务方式对农民进行知识转移服务,所以要改变这种知识转移服务方式,从传统的馆内阵地式的知识转移服务方式转向馆外的主动阵地式知识转移服务方式。高校图书馆的馆外主动阵地式知识转移服务方式主要有流动书车、送书下乡等。
3.2.2 信息咨询知识转移服务。
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面向农民的知识服务更多强调知识普及推广这一环节,知识内容更加细化。高校图书馆知识转移的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农民解决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同时更加关注农民对于知识的吸收量以及吸收后产生的效果[22]。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知识转移服务方式面向农民的知识转移内容涉及各方面的农业知识。农民面对这些高附加值农业知识时,如何吸收掌握并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是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知识转移服务方式进行知识转移服务的主要目的。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高校每年寒暑假“三下乡”活动,让馆员参与其中。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知识转移服务方式在组织农民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一般采用直接和间接2种方式:①直接方式是指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馆员下乡对农民进行面对面进行知识交流,这种方式让农民能够更加深刻了解和掌握农业知识。②间接方式是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馆员在进行知识转移时,采用以农民带农民的方式,即先对一些受教育水平较高、有较强学习能力和有实践经验的农民进行农业知识培训,当这些农民理解和掌握好这些农业知识之后,再以自己的知识转移方式,特别是农民之间比较通俗易懂的交流方式进行传播。
3.2.3 阅读推广知识转移服务。
高校图书馆应以农家书屋、农村小学等为公共阅读推广服务阵地,开展读书会、农民公益阅读、快乐阅读体验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从而引导农民在阅读推广中开阔知识视野,增长知识,提升乡村文化的进程,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助力乡村振兴。高校图书馆结合农民阅读推广的特定内容,充分发掘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的文献资源,以农民喜闻乐见且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阅读推广。在这种阅读推广的基础上,让农民越来越重视传承乡土文化,创新乡土文化的表现形式,创意民俗节庆活动[23]。
3.3 创新线上高校图书馆面向农民的知识转移服务
3.3.1 面向农民精准知识转移服务。
乡村振兴的知识转移服务需要精准,因此高校图书馆的知识转移服务需要落实到精准上,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精准的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知识,体现高校图书馆精准知识转移服务的优势。具体可以做到:一是高校图书馆建立针对乡村振兴的大数据信息库[24],利用网络平台让各种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实现对农民实行精准的知识转移服务;二是构建高校农业专家咨询平台,让农民在遇到农业生产与发展问题时,随时随地得到专业的指导,帮助农民处理遇到的现实问题,让农民真正感受到高校图书馆的精准知识服务;三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构建相对完整的高校图书馆知识转移服务体系[25],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3.3.2 网络平台知识转移服务。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知识资源共享机制的不断建立以及商业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等逐渐增多,高校图书馆联盟的知识资源逐渐形成网络共享[26]。随着新的知识载体不断出现,农民获取知识的载体变得多样化,获取高校图书馆的知识资源更方便,并且足不出户就能获取其所需知识。农民通过各种载体从高校图书馆联盟的网络平台获取自己所需知识,为农民提供了更加方便和快捷的获取知识方式。高校图书馆联盟面向农民的网络平台知识转移服务式特点在于它更注重如何使农民更加方便地获取所需知识。由于受教育水平有限,农民对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有时不完全清楚。鉴于这种情况,高校图书馆联盟应采取网络平台知识转移服务方式向农民推送内容通俗易懂的知识或知识产品。
3.3.3 农业科普知识转移服务。
高校圖书馆要整合各类科普知识资源,深入推进面向农民的农业科普知识转移。高校图书馆要利用农村现有公共现有场所建设科普推广e站,同时利用科普中国平台,以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的方式进行科普知识推广,以农业生产、安全健康、环境保护等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知识,打造乡村振兴的科普知识产品,打通农村科普知识传播“最后一公里”[27]。高校图书馆要大力普及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安全健康等科普知识,不断丰富农民的科普知识,抵制封建迷信和伪科学对农民的不良影响。高校图书馆协助农村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组织建立健全农业科普知识培训体系,培育一批懂农业科技推广的脱贫致富和社会治理带头人[28]。同时,高校图书馆要建立乡村振兴战略智库,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实现乡村振兴。
3.3.4 发展农村网络文化。
①高校图书馆参与农村文化公共数字化服务。高校图书馆依托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应积极参与农村文化公共数字化服务,构建农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建成32 179个乡镇基层服务点,32 719个乡镇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了14 136个数字文化驿站[29]。②推进文物数字资源进乡村。目前,全国有13万处文物保护单位和近5 000个博物馆文物数字资源进乡村[30]。当然,这些单位包括高校图书馆,通过单位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推进文物数字资源进乡村。③推进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为了丰富农村文化,将优秀文化、优秀艺术作品、生活服务等领域的资源数字化,满足农民的文化和生活需求。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将非遗文化项目数字化。同时,推进名村及传统村落文物资源数字化。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着手建立农村乡村文化资源信息库,以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3.3.5 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
随着物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土地规模化的扩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数字农田、数字果园、数字畜牧、数字水产等系统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实现由点向面展开。主要农产品全产业链的大数据系统开始逐步应用,完善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消费等全环节的质量追溯体系,从而构建了农产品、农民的信息化信用体系。数字化技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发展,以数字化信息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因此,高校图书馆要为这些数字技术研发和应用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以推动新型信息技术在农村的广泛应用。
3.3.6 乡村治理现代化。
①提升农村基层党建数字化水平。随着农村“互联网+党建”工作的推进,农村基层组织数字信息化治理能力大大加强,党务将实现网上公开,畅通社情民意,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②推动“阳光村务工程”。以“阳光村务工程”推进村务、财务网上公开,进行网格化管理,打通村委密切联系群众的通道。③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数字化。利用数字化手段,建立集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功能的集体资产管理系统,全面提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效率。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建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数据库”,图书馆要利用该数据为区域农村提供党建数字化信息服务,以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3.3.7 推进智慧绿色乡村建设。
高校图书馆应参与或帮助建立农村人居环境信息数据库。建设智慧绿色乡村,推进肥料使用的更新换代,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以及农业废物资源化再利用研究与推广。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管理与监测,主要针对农村水源地、生活垃圾处理点、农业废弃物处理点等重点主体,采用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等进行视频监测。目前,65.3%的自然村实现饮用水集中净化处理,83.6%的自然村实现垃圾集中处理,53.5%的行政村完成厕所改造[31]。提升农村生态保护信息化水平,全面建设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