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属高中学分认定补考制度的研究

2021-04-16吴新村黄静

成长 2021年5期

吴新村 黄静

摘 要:我国高中实施学分制已有相当一段时间,并且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学分制的施行拥有了良好基础。然而国内目前针对高中生补考制度的研究却有所不足,缺乏较为完善的学分认定补考制度的建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和深入推进。因此课题以甘肃省市属高中为对象,以高中学分制的实施为前提,以补考制度的构建为切入口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市属高中 学分认定 补考制度研究

学分制的施行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力开发,但对考试不合格的后进生,还需分析补考成因,并以此构建较完善的补考制度,探究有效的赋分方法,作为此部分学生的学分认定凭据,以切实激发其更强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有效推进后进生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全面发展。

1 市属高中学分制下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分析

1.1 学习环境影响较大

高中阶段中等或学优生具有较强的自信心、自尊心,而学困生却较为缺乏,且大多较为消极,也更容易受到同为学困生的同学、其他学优生、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误导。

1.2 教师对学困生的心理疏导不足

来自环境的心理压力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班主任、学科教师等对学困生学习、生活、心理的关注程度与帮助水平较低,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淡薄、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和信任感缺乏等问题,都会影响学困生的负面情绪滋长,影响学习状态和动力。

1.3 教师教学方法的科学和理性欠缺

学困生与其他学生不同,在心理素质、学习基础、学习方法、能力水平方面都具有一定差异,教师若使用统一的教学方法,或教授与学困生能力水平不适应的内容,都会增强学生的畏难情绪。

2 市属高中学分认定补考制度研究

2.1 基于学分制构建市属高中补考制度

合理科学的学分制补考体系可以把多元化的课程体系纳入到统一的评价系统内,使学生不仅开始重视非高考科目中学科类课程内容,而且开始重视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社会活动等课程内容。还能体现一些在素质教育中有重要意义的新课程形式的价值地位,让后进生对任意学科的补考引起足够重视,认真对待。并且通过研究建立完善的补考制度,能够对学校学分制下的赋分方法给出明确指导方案。因此可以结合不同學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能力倾向等,设置不同的课程配比方案,例如根据造成学生补考的不同原因,如考试缺勤、成绩不合格、平时缺课等,和具体学科、课程的补考重点来设计灵活的课程配比。并成立相应的补考监督委员会,分别由学校管理层、教务主任、学科教师、学生社团负责人、班干部等组成,对学生的补考准备、补考进度、补考结果进行监督和提醒,并让处于不同发展水平阶段的学生可以确定自己的课程结构和进度。应保证补考前的信息的公正性、真实性。补考通过后对后根据学生的不同补考因素制定不同时期的阶段性考察制度、将补考结果与学分认定挂钩,尤其是一些主干课程,例如综合实践活动、语言与文化课程等应当加大其补考结果对学生毕业条件的影响权重。

2.2 确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学分赋分方法

对于学生学分的认定工作严格按照素质教育和制度要求执行,不能落入形式主义。要坚持学分不够不予毕业的原则。应按照全省统一的标准、要求、程序,要建立包括学生、家长、社会三方在内的监督机制,做到公正、公平、公开。更要客观、真实地依据高中不同年级、班级、科目后进生补考的原始实证作为重要参考,做到真实、有效的认定标准制定。整体上,学生按照学校要求结束正常的修习、考核后,授课教师应当提交关于学生修课期间的有关课时、过程、成绩、实践成果等综合信息并作出综合评价和学分认定建议,以作为学科的学分认定小组评估依据之一。而后学科学分认定小组则同样通过审核后向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提交学分认定意见进行最终审批和确认。而后进入学分公示环节,按照课程、模块等进行公示,让学生知晓自己学分获得情况,并通过书面方式及时告知不能获得学分的学生结果和原因,提醒学生及时准备补考。

2.3 利用补考制度激发学困生自主学习

补考制度的构建,能有效地为市属高中学生学习增加动力。通过补考制度构建和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多角度信息搜集与评价,能更好得让学校与教师从多角度关注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进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首先,应当在每学期开始前提前公开关于考试、补考制度,让学生认识到补考条件、补考后果和深远影响,提前对学困生的一些日常影响学分的行为进行约束和引导。其次,要结合学分认定,对学生必修课、选修课,文化课、综合实践课、网络课程等不同课程划分不同的学分比重和不同难度水平的补考条件及要求。驱动学困生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时间精力、兴趣爱好来更好地安排学习,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让其获得更好的个性化发展。这也就要求补考制度应当渗透到包括常规的科学、人文与社会、技术、语言与文学等课程,社区或社会综合实践课程,以及其他如微课教学、网络学习等课程中去。应当围绕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进行渗透和落实,才能从整体上让学生对于补考、学分获得引起足够重视。此外,还应坚持差异化来酌情调整。比如缺乏主动性,能力较弱的学生补考,与恶意逃课、缺课而导致期末不及格学生的补考要求与学分赋分比值应当有所区别。

3 结语

总之,建立针对市属高中学困生的补考制度应当与学分认定乃至学生毕业所挂钩,并且要重视组建和发挥补考监督委员会、学分认定委员会的作用,通过外部督促和自主驱动的双方影响来纠正学困生的错误观念,促使其保持良好、积极的学习状态,有助于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与个性特长的发展。

课程名称:“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市属高中学分认定补考制度的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0476”。

参考文献:

[1] 李正杰.取消补考制,实行淘汰制[J].学术交流,1986(06):101-102.

[2] 王合锋.大学生考试补考原因及应对措施[J].吉林农业,2014(21):92-93.

兰州市第六十三中学 (甘肃省兰州市 730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