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饲养方式对跑山鸡肉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对比分析研究
2021-04-16陈柏平马小青
钟 琦,陈柏平,马小青,唐 炳
1.湖南省浏阳市古港镇人民政府,湖南浏阳 410300;2.湖南省浏阳市文家市镇人民政府,湖南浏阳 410300;3.湖南省浏阳市农业农村局,湖南浏阳 410300
随着市场调研发现,优质、绿色、生态、零抗的畜禽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笼养鸡作为一种常规的饲养方式,具有集约化、标准化的发展特征,可提高鸡群的饲料转换率、产蛋率,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鸡群的外出活动也限制了存活空间,导致腿部疾病、呼吸道疾病较为多发。而放养作为一种原生态、纯绿色的养鸡技术,可充分利用不同区域的林地、草地等空间,让鸡自由活动,也不限制采食。与笼养相比,放养鸡的活动范围大、空气质量好,虽然成长速度没有笼养鸡快,但是减少了鸡群发病率。
众多文献研究表明[1],放养鸡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放养鸡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排出的粪便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实现循环养殖;另一方面采用放养方式的鸡在肉和蛋的品质、风味上会得到极大改善,受消费者青睐,回收价高,也保障了鸡群的福利待遇,相对于传统笼养方式,散养鸡越来越受到了家庭养殖合作社的青睐。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选取同一批次、体重相近、无疾病的35日龄的跑山鸡30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
1.2 试验分组
试验Ⅰ组采用笼养,试验Ⅱ组采用生态散养,试验结束后对两组跑山鸡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
1.3 试验处理
由于试验Ⅰ组采用笼养,故在试验一周前就对试验用的鸡笼、水槽、料槽进行严格的清洗和消毒。试验Ⅱ组采用林下饲养,饲养密度30羽/亩,四周围网,中间建一简易鸡棚,每隔10d进行一次轮牧。所有试验鸡供其自由采食和饮水,自然光照。试验Ⅰ组按照《鸡饲养标准 NY/T-2004》的标准饲喂全价饲料,每天上午、下午各喂一次,林下散养组适当补充一定精饲料,试验期为60d。需要注意的是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饲养地点相对较近,保证两组自然条件趋于一致。用于本次试验的鸡全部于30d前进行强制免疫,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按照常规操作进行。
1.4 样品收集
在试验开始前1天以及试验开始后的每隔7d,分别对试验鸡的饲料用量及鸡只重量进行称重,试验结束后再进行一次统一称重,试验开始前1天和试验开始最后1天的两次称重,要保证鸡群禁食12h,并在统一时间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饲养方式对跑山鸡总体重的影响
试验开始前,两组试验鸡体重无显著差异性(p>0.05),试验结束后试验Ⅰ组体增重(80.2kg)显著高于试验Ⅱ组(78.5.0kg)(p<0.05)。
2.2 不同饲养方式对跑山鸡料肉比的影响
试验Ⅰ组料肉比(1.85:1)显著高于试验Ⅱ组(1.76:1)(p<0.05),Ⅱ组散养还采食虫子,故料肉比低,又因活动量大故Ⅱ组的饲料转化率低,体重增加较高,单从生产性能上看,笼养条件下的跑山鸡比生态散养更具产出效益。
2.3 不同饲养方式对跑山鸡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本次试验中,在跑山鸡的肌肉中测出10种氨基酸,其中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5种(缬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笼养组与散养组两组间不同日龄总氨基酸和总必需氨基酸没有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放养组不同日龄的鲜味氨基酸均显著大于笼养组(p<0.05),放养组的不同日龄跑山鸡肌苷酸的含量均显著大于笼养组的肌苷酸的含量(p<0.05)。
2.4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质的影响
两种不同饲养方式对跑山鸡的肌肉pH值、肉色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Ⅰ组较试验Ⅱ组明显提高了肌肉的剪切力和肉色亮度,两组中的两个指标呈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Ⅱ组比试验Ⅰ组显著降低了滴水损失,滴水损失指在不施加任何外力而只受生力作用的条件下,肌肉蛋白质系统在测定的液体损失量(p<0.05)。
3 讨论
3.1 不同饲养方式对跑山鸡肌肉品质及风味的影响
国内外研究进展表明[2],决定肉类及其制品的鲜味共有两大因素:一类是氨基酸,另一类是肌苷酸,是对鲜味影响最强的核苷酸。氨基酸的组成以及比例又进一步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性质。肌肉氨基酸含量是肌肉品质研究的一项重要生化指标, 各种氨基酸的相对含量是决定肌肉风味及鲜香味的重要因素。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饲养方式的两组跑山鸡肉中的各项氨基酸含量与总量间未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不同饲养方式不会对肌肉中氨基酸组分含量造成影响。其中像丙氨酸、甘氨酸、谷氨酸等对肉质鲜味有重要影响,直接影响到食物蛋白质的风味。因此,跑山鸡在林下生态养殖的情况下相比笼养条件下的肌肉品质具有更好的鲜味。选择放养组生产的鸡的肌肉具有更浓厚的香味和鲜味。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饲养方式的肌苷酸差异显著(p<0.05)。这主要是由于不同饲养方式会导致肌苷酸降解酶活性以及其前提物含量存在差异,进而导致肌肉肌苷酸含量发生改变,影响家禽肉质风味。可见跑山鸡的轮牧放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鸡肉的风味和品质。
3.2 市场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在市场经济作用的条件下,笼养跑山鸡具有省空间、早出栏、饲料转化率高等特点。实施跑山鸡的生态散养方式占地面积较大,相对于笼养增加了养殖户前期的准备工作和经济投入[3]。此外,相对于笼养鸡而言,生态轮牧散养鸡的体重增加较慢,出栏晚。但笼养鸡在肉质、风味等明显不如生态林下养殖的好,经济效益上会拉大销售价格。因此,养殖户要根据自身经济条件、饲养技术和饲养场地选择合适的饲养方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3.3 在饲养管理上的注意事项
跑山鸡是在长期家禽自然选择和人工选配而形成的一个地方品种,在长期放养的条件下,跑山鸡采食力强,耐粗饲,抗病性较强。但由于生态养殖的环境比较开放,跑山鸡在活动中更容易受到环境中其它野禽的侵害,进而感染疫病。因此,在轮牧放养中一定要制定好防疫措施和驱虫计划,最大程度降低跑山鸡的发病率。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两种不同饲养方式中,散养轮牧的方式能改善跑山鸡的肉品质,这对特色地方畜禽品种的利用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试验对不同饲养方式的跑山鸡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