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2021-04-16江乃军
江乃军
安徽省颍上县农业农村局六十铺畜牧兽医站,安徽颍上 236200
断奶后的仔猪管理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断奶仔猪的保育阶段的管理也是最为麻烦的一个阶段,是现代养猪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中刚断奶的仔猪自身适应外界的能力较弱,需要在加强饲养管理的条件下,使其正常生产。
1 断奶仔猪的饲养问题
1.1 出现拒食问题
仔猪在初期断奶时,由于饮食习惯的改变,容易出现拒食的问题,这会导致仔猪营养不良和缺水,体重下降。仔猪在饮食不畅时也会暴躁易怒,容易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断奶期的仔猪,应激反应会增大,情绪不稳定和神经敏感,会导致仔猪休息不良,引发应激综合症的发生,从而出现不同的疾病。
1.2 抵抗力下降,容易患病
仔猪的肠胃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断奶后改喂饲料,会增加仔猪的肠胃消化负担,容易发生肠胃疾病。现实中,饲养员由于饲养经验不足,饲料搭配失衡,容易加大对仔猪的肠胃损伤,也会让仔猪出现营养不良。也有饲养员为降低喂养成本,采用野外作物和潲水饲养断奶仔猪。野外作物野蛮生长,容易混杂有毒植物,而且表面依附大量尘埃,会导致仔猪消化不良。潲水饲料容易滋生细菌,特别在夏季高温时期变质快,容易导致仔猪腹泻生病,严重导致死亡。
1.3 离开母猪重新适应环境,需要适应期
仔猪断奶,意味着仔猪要离开熟悉的母猪,进入群居圈养的新环境,在陌生环境下,仔猪往往难以适应。当猪群数量过多时,仔猪会出现踩踏情况,加大受伤的风险。现实中有饲养员为追求经济效益,将大量仔猪进行共养,导致仔猪损伤。将仔猪与成年猪只进行共养,成年猪会攻击或踩踏仔猪,容易造成仔猪死亡。
2 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2.1 营造舒适合理的饲养空间,帮助仔猪适应环境
饲养员要为仔猪营造舒适的饲养环境,远离成年猪圈,尽量保证环境的安静,定时清理猪圈,抑制细菌的滋生,避免仔猪身体虚弱而受到不必要的感染。控制猪圈的饲养数量,降低生活密度,一方面可以避免内部吵闹,便于管理。另一方面有利于防止仔猪出现踩踏或打架的行为,减少伤亡事故的出现。特别在传染性疾病高发期,合理的区分有助于降低群体感染和疾病互传的风险。在不同季节要对仔猪猪圈进行一系列的防护工作,例如夏季时期,保持内部环境的通风透气,有条件的可以在猪棚顶部安装喷淋进行降温。冬季可以在内部铺置干草堆,让仔猪进行取暖,避免仔猪感冒。
2.2 设置断奶适应期
根据仔猪的状态设置断奶适应期,能够大大减少脱离母猪后的生活不适。猪只的断奶期没有固定,在暂时的分离后,可以让仔猪短暂的回到母猪身边,养殖人员对其进行观察记录,随时监测它们相聚或分开后的生理变化,从而作出进一步的计划。相对不适应的仔猪只有一小部分,它们会比较依赖母猪,养殖人员可以将分离时间逐渐增多,减少次数,使仔猪能够尽快适应断奶期带来的不适,习惯新的生活作息状态,为日后成长带来更好的帮助。设置断奶适应期,既能帮助仔猪更快的脱离母猪学习独立生活的本领,又能使其适应新的生活作息。例如,断奶前5天减少母乳的供给(给母猪减料),迫使仔猪进食较多的乳猪料。断奶后2周内保持饲料不变,并适量添加抗菌素、维生素,以减少应激反应。断奶后4 d内采取限量饲喂,日采食量以150 g为宜,逐渐增加,5 d后自由采食。半个月后饲料中逐渐增加仔猪料减少乳猪料。3周后全部采用仔猪料。仔猪食槽口5个以上,保证每头猪的日饲喂量均衡,避免因突然食入大量干料造成腹泻。最好安装自动饮水器,保证供给仔猪清洁的饮水,断奶仔猪采食大量干料,常会感到口渴,如供水不足会影响仔猪的正常生长发育。
2.3 加强疾病预防,防止细菌感染
对断奶仔猪的饲养,要重点加强疾病预防工作,及时为仔猪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降低传染性疾病发生的概率。疾病的预防与外界环境有关,因此在饲养前要进行合理的选址工作,远离人口密集的地方,绿植面积广,空气质量好,有助于仔猪的成长。为仔猪建立健康档案,对仔猪的健康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例如登记仔猪在成长阶段所出现的疾病及治愈措施等,有利于在疾病复发时找到快捷的治愈方式。每天观察仔猪的生活情况,对出现精神异常的仔猪及时检查,预防重大疾病的发生。运动是动物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增加仔猪的运动量,可以帮助仔猪消化和排毒,促进发育,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系统,减少疾病的发生。户外运动还可以让仔猪吸收紫外线,能够杀灭依附在身体表皮的细菌之余,还能够帮助身体吸收各种微量元素,促进发育。
2.4 消耗仔猪多余精力,避免打架追逐
仔猪精力充沛,在日常的圈养中,经常有咬耳和咬尾的情况出现。在饲养的过程中,保障仔猪有足够精力的同时,要消耗其多余的精力,有助于减少仔猪在饲养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