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生猪瘟病毒后的防疫措施探讨

2021-04-16

吉林畜牧兽医 2021年5期
关键词:客观因素非典型猪瘟

张 伟

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农业农村综合发展服务中心,辽宁营口 115005

1 猪瘟的成因

1.1 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指的是非生猪本身的外界因素,最常见的是生猪饲养场的环境问题,比如通风是否良好、卫生管理是否良好、隔离措施是否合格、猪瘟疫苗是否及时接种等,以及当出现生猪因猪瘟死亡时是否按照标准的措施处置死猪尸体等。如果上述因素处理不当,猪会生病,甚至会传播猪瘟病毒,导致大量猪死亡。

1.2 主观因素

猪瘟病毒有时是一种自然感染,使种猪处于亚临床感染状态,在此期间,猪容易感染疾病。同时,由于出生时胎盘感染,一些养殖户饲养的猪是猪瘟病毒的携带者。当猪的免疫功能下降时,猪瘟病毒会导致猪瘟感染的发作。

2 猪瘟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2.1 典型猪瘟的特征

典型猪瘟是急性猪瘟,危害极大,一般潜伏期为6 d,猪的体温将显著升高,最高可达40 ℃。与此同时,猪的耳朵皮肤颜色也会改变,通常带有紫红色斑点。当猪生病时很少吃东西,病猪的粪便颜色呈褐色。典型猪瘟的死亡率较高,导致的损失非常大,发病时生猪喉和膀胱的黏膜有明显的血性变化,腹部有很多血迹。

2.2 非典型猪瘟的特征

非典型猪瘟主要有两种类型,慢性猪瘟和生殖疾病。慢性猪瘟的表现包括:猪的食物摄入减少,咳嗽和腹泻,总时间约为20 d,一些猪可以自行恢复。一般发生在母猪之中,此类猪瘟的母猪受精率较低,即便是受精后,产后的仔猪也将有胎儿畸形,同时,仔猪将在出生后不久死亡。相比于典型猪瘟而言,非典型猪瘟导致的后果较强,生猪死亡率较低,导致的危害也较低。

3 发生猪瘟病毒后的防疫措施

3.1 加强对免疫接种和疫苗注射的监测

生猪养殖户应首先根据农场的当前状况和猪的各种免疫状态来监测其猪的免疫抗体。基于此,在农场中给猪接种疫苗。疫苗接种是防止猪瘟病毒传播最为有效的方式,可以从源头上预防猪瘟病毒的传播,对于保证生猪正常的养殖和生产意义重大。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免疫接种和疫苗注射的监测,彻底提高猪瘟病毒的预防能力。

3.2 加强对猪瘟的早期预防

防止猪瘟传播的另一个有效的措施是做好猪瘟的早期预防工作,即对客观因素进行消除,尤其是保障生猪具有较好的成长环境。因此,生猪养殖户应该定期打扫养殖场的卫生,保持通风,并设置有效的隔离措施,避免猪瘟出现大规模的传播。通过提高生猪饲养场的环境,不仅可以有效预防猪瘟,而且也可以预防其他疾病的传播。因此,生猪养殖户应定期检查,对猪场进行消毒,以尽早杀死威胁猪生长的细菌。

3.3 加强猪瘟的紧急预防和控制

为了增加紧急预防和控制猪瘟的机会,生猪养殖户应事先做好适当的准备。生猪养殖户必须准备预防和治疗猪瘟的药物。猪生病后,可以及时使用药物对抗疾病。同时,养殖场应事先准备好病猪的隔离区。此外,养殖场必须将死猪的尸体焚烧,以防止猪瘟进一步传播。

3.4 提高疫苗的储存和运输能力

对于猪瘟防疫而言,接种疫苗是最重要的,因此,要提高疫苗的储存和运输能力。避免疫苗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失效等,一定要制定好相关的措施做好疫苗的保存工作,保证疫苗可以安全的到达生猪养殖场。

猜你喜欢

客观因素非典型猪瘟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现状及应对方式研究
浅谈猪瘟防治
城市边缘区“非典型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探讨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提升策略
非典型纤维黄瘤一例
猪瘟与附红体混合感染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