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血清sdL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其预后评价价值
2021-04-16阎其均朱付英胡明林
阎其均,朱付英,胡明林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检验科,重庆 401420
冠心病(CH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因冠状动脉血流减少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CHD发生的重要病因,约超过1/3的CHD患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会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对于此类患者,可通过检测其体内的血清标志物水平来监测患者病情变化,为其提供治疗新途径,对改善预后颇为关键[2]。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作为脂质代谢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亚组研究的热点之一,与CHD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可作为CHD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3]。目前,国内关于血清sdLDL-C水平与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的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主要对CHD患者血清sdL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其预后评价价值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疑为CHD而入住本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CHD组(160例)和对照组(40例)。CHD组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CSC)对CHD的临床诊断标准[4];(2)均经冠状动脉造影学证实为CHD;(3)入院前未接受任何治疗;(4)临床资料完整。CHD组排除标准:(1)近期内有严重感染、严重外伤、手术、使用免疫制剂或糖皮质激素史;(2)不配合检查;(3)肝、肾、肺等功能障碍;(4)存在恶性肿瘤及应用抗炎药物者。CHD组男110例,女50例;年龄40~82岁,平均(64.35±9.44)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为(23.34±1.56)kg/m2;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1~85岁;平均(65.16±9.26)岁;平均BMI为(23.45±1.67)kg/m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均获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并且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方法 于两组患者入院第2天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置于促凝管中,室温放置30 min后,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获得血清,将分离好的血清吸入EP管中,置于-20 ℃保存待测。应用C8000全自动生化检测仪(美国雅培公司)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等水平,检测试剂盒购自美国雅培公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血清sdLDL-C水平,试剂盒购自美国R&D公司。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的操作步骤进行。
1.3观察指标 (1)比较CHD组和对照组的血清sdLDL-C水平。(2)依据198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推荐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评分标准[5]将200例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5分)、中度狭窄组(5~<10分)及重度狭窄组(≥10分),其中,轻度狭窄组62例,中度狭窄组72例,重度狭窄组66例,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患者血清sdLDL-C水平,并分析血清sdL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
2 结 果
2.1两组血脂代谢相关指标比较 CHD组的血清TG及LDL-C、sd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脂代谢相关指标比较
2.2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患者血清sdLDL-C水平比较 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1.54±0.55)mmol/L]及中度狭窄组[(0.99±0.40)mmol/L]血清sdLDL-C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狭窄组[(0.60±0.2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分析显示,血清sdL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性(r=0.746,P=0.021)。
2.3CH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CHD患者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为因变量(是=0,否=1),以TG、HDL-C、LDL-C等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LDL-C和sdLDL-C水平是影响CH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CH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脂质代谢是影响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和独立的预测因素,作为LDL-C亚组之一,sdLDL-C具有颗粒小、数目多、接触表面积较大等特点,使其更易穿过血管内皮细胞。既往研究发现,与LDL-C比较,sdLDL-C具有更强的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且对其血管壁的损伤更持久,因此临床上认为CHD患者的脂质代谢的研究重点在于sdLDL-C[6]。另外,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Ⅲ)指南(NCEP ATPⅢ)指出LDL-C作为CHD患者的首要治疗目标,非HDL-C作为调脂治疗的次要目标;指南规定,CHD人群LDL-C应低于70 mmol/L,或在原水平的基础上降低30%以上。目前,关于sdLDL-C的影响因素尚无定论。有研究发现,运动、降脂药物均可以使sdLDL-C水平降低,随年龄增长sdLDL-C也会增加,女性绝经后sdLDL-C水平较绝经前明显增高,因此可认为遗传因素、生活环境、运动等均可影响sdLDL-C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CHD组血清TG和LDL-C、sd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表明CHD患者体内存在脂质代谢的失衡。此外,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及中度狭窄组血清sdLDL-C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相关性结果分析,CHD患者血清sdL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这与李道麟等[7]报道结果相符。同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和sdLDL-C水平是影响CHD患者近期预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表明sdLDL-C对CHD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综上所述,CHD患者血清sdL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推测sdLDL-C可能在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可为CHD患者近期疾病进展及诊疗提供依据。